這兩天一早起來,打開電視就是教作菜的節目,
看看他的材料,都是蔬菜類,也是我們常用的食材。
他一共示範了五樣菜,竟然都是素菜呢!^^
原來,我轉到的頻道是「人間衛視」,
隔天,又轉到「大愛」,正好也在教作菜
所以這兩天學到:
香菇清粥、鍋塌豆腐、莧菜羹、揚州炒飯、酸辣湯、妙茄藏珍
改天有機會,作菜請有口福的人吃喔!
在人間衛視節目,主廚的是一位爸爸,
看他說話,作菜的樣子,
就知道他對作菜這件事情,是挺講究也稍有原則的。
比如:揚州炒飯,先前的薑、香菇、筍子,都要切成「米粒狀」,
如此,食材剛好和米粒混在一起,有不同的口感嚼勁,香味也更容易散發。
酸辣湯的材料切絲,就一定要是「絲」,紅蘿蔔絲不可以放太多;
什麼東西該先處理(香菇一定要先爆香,才會香),
諸如此類,在小地方都很講究。
這些菜其實我都知道,也做過幾道,
但是什麼東西多一點、少一點,倒是沒有太講究,
因為我以為自己可是「妙手生花」(笑)
後來我也實際做了蠔油香菇,
照那位廚師爸爸所說的,
多用一點心去調配、酌量,
做出來果然有一點餐廳的味道。
這讓我想起有個廣告~炒菜就像畫畫一樣,
那位廚師爸爸的確給我這種感覺,
作菜的時候多用點心思,
的確就像畫畫一樣的優雅。
(我覺得畫畫的確很難粗曠,除非是野獸派,不然一筆不在意,整張畫就毀了。這時可妙手生不出花了!)
-------------
今天進入清人文集別錄第八卷
忽然看到前些時候,初讀時的鉛筆畫線筆跡,
那可能是在捷運上站著畫的,可能是趴在枕頭上畫的,
也發現,當初都沒畫到重點呢!XD
於是心裡帶著笑把筆跡擦了,
重新用有色的筆作記號,
我發現自己之前很難進入內容的、讀很久的,
今天好像開始順暢了:
「讀至卷八,忽有豁然順暢之感。
見初讀之鉛筆記號,覺其時未著精要;
而今字句、段落皆較前時流暢,亦如讀傳記一般,新鮮有趣。
*讀書就像畫畫一樣,優雅。01/16」
我才發現,自己之前害怕的感覺,
原來就是認為讀書應該「立竿見影」,
就是,讀了,馬上有效果。
一但發現沒有影子,
就趕緊換個地方另立竹竿。
於是,就像遊牧民族一樣,四處游移,沒有基礎。
這兩天也重新翻了《古籍知識手冊》
關於目錄學的部分,
從前覺得很不喜歡的東西,
現在讀的時候,津津有味
「蛤~原來是這樣阿!」
知道了整個脈絡及源流,
就比較容易理解學術上的為什麼,
也盡量聯想原來這邊有資料可以運用。
很棒!
忽然想到論語說的「學則不固」。(註一)
說得有意思!
沒有紮根,沒有沉澱,怎麼會穩固呢?
今天正好讀到一則,我挺喜歡:
潘奕雋論及讀文有曰:「讀而不熟,猶不讀也。熟而不能解,猶不熟也。孟子言:茍為不熟,不如荑稗。東坡言:雖高才非甚習不為功。然則學之不可不習,習之不可不熟可知矣。」(《三松堂集》卷四《示祁甫二孫》)
讀書不要太快,讀快而不入,與沒讀無異
(想起楊老師說的衣櫃裡的衣服~)
感覺進不去書中內容,而可以藉由「讀出聲」來幫助理解,
讀久了,就會對於文句的結構、文氣更加熟悉,
也才會讀入文章。
讀書就像畫畫一樣優雅,
學著以優雅的態度處理事情,
相信未來會越來越有質感。
(註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寒泉抓下的,但畢竟這是後來的標點。
這句話我還在想,究竟「學則不固」與「君子不重則不威」有沒有因果關係?
然而後三句的確是沒有直接關聯的,所以以分號分隔。
若前兩句有關,
君子不重→(造成的後果)→不威,又學不固
若無關,
君子不重(造成)→不威;學習(造成)→不固。
......
恩~目前,無解。
文章定位:
人氣(726) | 回應(8)|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