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9 23:48:27| 人氣80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葛兆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授課大綱(附參考書目)
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g03/398.html
95/10/29存
葛兆光
2004-04-07 02:50:49 閱讀 2452 次
象牙塔根據台灣大學歷史系網頁提供WORD文檔編輯整理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授課大綱(附參考書目) (葛兆光)
  
引言︰近年來中國大陸文史研究領域的一些新變化
  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型態變化
  二、常識的變化︰關於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
  三、基礎的動搖與瓦解︰以國家、道統、現代為例
  四、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例
  五、文史領域︰關注重心與使用資料的變化
  六、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史華茲(Benjamin Schwartz)《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張永堂譯,載《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76。
丸山真男《關於思想史的思考方法──類型、範圍、對象》,載丸山真男《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區建英譯,學林出版社,上海,1992。
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載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76,1992。
李弘祺《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載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大林出版社,台北,1981。
黃俊傑《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載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叢》,學生書局,台北,1987。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冊《導論︰思想史的寫法》,複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02。


第一講︰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一、思想史研究如何感到資料的局限和局促?
  二、不在過去思想史視野範圍裡面的各種資料
  三、思想史怎樣才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料

【建議閱讀文獻】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呂思勉《史籍與史學》,收于《呂著史學與史籍》,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法]馬克‧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張和聲、程郁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王泛森《什麼可以成為歷史的證據》,《新史學》第8卷第2期,台北,1997。
葛兆光《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開放時代》2003年第4期。


第二講︰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與思想史研究
  一、歷來的考古發現對學術史之影響
  二、70年代以來考古發現和思想史的再認識
  三、思想史的理念如何改變才能回應不斷出現的考古發現

【建議閱讀文獻】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
裘錫圭《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載《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第一輯,燕山出版社,北京,1999。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中國方術續考》,東方出版社,2000。
葛兆光《思想史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文物》2000年第1期。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講︰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
  一、關於圖像研究的一般思路
  二、古代中國圖像的舉例分析
  三、圖像是思想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建議閱讀文獻】
Wu Hung(巫鴻)︰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邢義田《武氏祠研究的一些問題──巫著<武梁祠──中國古代圖象藝術的意識型態>和蔣、吳著<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讀記》,《新史學》八卷四期,台北,1997。
趙化成《漢墓壁畫的佈局與內容──兼論先秦兩漢死后世界信仰理念的變化》,載許倬雲、張忠培主編︰《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下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孟嗣徽《熾盛光佛變相圖圖像研究》,《敦煌吐魯蕃研究》第二卷,101-14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栗山茂久《身體觀與身體感──道教圖解和中國醫學的目光》,《古今論衡》第三輯,147-154頁,台北,1999。
景安寧《元代壁畫──神仙赴會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載其《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陳平原、夏曉虹《圖像晚清》,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道統與現代──1880至1930年代》,載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一方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2。
葛兆光《思想史視野中的圖像》,《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第四講︰作為思想史資料的古中國輿圖
  一、地圖與意識型態
  二、古中國的世界地圖裡的“天下”理念
  三、上下與內外︰明代海防圖
  四、古代中國方志地圖中的“大公無私”
  五、香港地圖、台灣與朝鮮地圖、“全國山河一片紅”事件以及“領土”的政治理念

【建議閱讀文獻】
《中國古代地圖集》三冊,文物出版社,1997。
菲利普‧艾倫(Phillip Allen)的《古地圖集精選》,貓頭鷹出版,台北,2001。
周明敏主編《地圖中國》,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2003。
姜道章《二十世紀歐美學人對中國地圖學史研究的回顧》,《漢學研究通訊》總66期,169-177頁,台北,1998年5月。
海野一隆《地圖的文化史》,中譯本,香港中華書局,2002。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Vol.2,book.2︰Cartography in the Traditional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ocieties,J.B.Harley and David Woodward Edit,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織田武雄《地圖 歷史──世界篇》,講談社,1994。
葛兆光《天下、中國與四夷──古代中國世界地圖中的思想史》,載《學術集林》第十六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葛兆光《古地圖與思想史》,載《二十一世紀》2000年10月號,總六十一期,香港中文大學。
船越昭生《坤輿萬國全圖 鎖國日本──世界的視圖 成立》,《東方學報》四十一冊,684-685頁,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70。


第五講︰文化史與衣冠文物史︰以宋代為例
  一、從埃利亞斯《衣冠文物的進程》說到文化史與衣冠文物史的差異
  二、什麼是“衣冠文物史”研究的內容?
  三、一個衣冠文物史研究的案例︰宋代衣冠文物同一性的生成

【建議閱讀文獻】
埃利亞斯《衣冠文物的進程︰衣冠文物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Ⅰ《西方國家世俗上層行為的變化》,王佩莉譯,《衣冠文物的進程︰衣冠文物的社會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社會變遷衣冠文物論綱》,袁志英譯,三聯書局,1998,1999。
陰法魯、許樹安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三卷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陳植鍔《北宋文化史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朱瑞熙等《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葛兆光《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中國思想史第二卷》第三節《國家與士紳雙重支持下的衣冠文物擴張︰宋代中國生活倫理同一性的確立》,複旦大學出版社,2000。


第六講︰知識史與思想史︰以西洋天學進入中國及其對道統思想的影響為例
  一、問題之一︰為什麼我們要討論西洋天學
  二、問題之二︰思想史能否關注更廣闊的知識背景
  三、西方天學知識傳入中國的歷史
  四、在“體”、“用”、“道”、“器”之間

【建議閱讀文獻】
方豪《方豪文錄》,北平上智編譯局,1948。
朱維錚《走出中世紀》,上海民眾出版社,1987。
江曉原《天學真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黃一農《通書──中國道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漢學研究》14卷2期,台北,1996。
艾爾曼(Benjamin Elman)《晚明儒學科舉策問中的“自然之學”》,雷頤中譯文,載《中國文化》第十三期,中國文化雜誌社,北京,1996。
馮錦榮《明末清初士大夫對<崇禎曆書>之研究》,載《明清史集刊》第三卷,香港大學中文系編,1997。
葛兆光《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中國思想史第二卷》第三編第一節《天崩地裂(上)︰當中國古代宇宙秩序遭遇西洋天學》、第二節《天崩地裂(下)︰古代中國所繪世界地圖中的“天下”、“中國”和“四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0。

第七講︰法律史、社會史與思想史︰以道統社會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分發為例
  一、關於古代中國時間分發問題的研究
  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道統的日常生活秩序
  三、月黑風高與殺人放火
  四、夜聚曉散與圖謀不軌
  五、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元夜觀燈的意義
  六、城市生活與鄉村秩序之間︰道統日夜秩序的瓦解

【建議閱讀文獻】
楊聯升《帝製中國的作息時間表》,載《國史探微》,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1991。
陳熙遠《中國不眠夜──明清時代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國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2002,見http://www.ihp.sinica.edu.tw

第八講︰如何研究理念史?──以“心同理同”這一普遍主義理念的歷史變遷為例
  一、什麼是理念史的研究?
  二、超越一切的“理”和“心”︰“東海西海,心同理同”在南宋時代的重心
  三、無論東海還是西海︰明代中后期王學與西學之進入
  四、經典的理解和解釋︰對于外來理念和知識的接受模式
  五、從“異”而“同”︰晚清以來西方的衝擊以及“心同理同”的普遍主義真理觀

【建議閱讀文獻】
諾夫喬伊芳(Arthur O. Lovejoy)《存在巨鏈》第一章《導論︰理念史的研究》,張傳有等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中國宗教思想1》,《岩波講座︰東洋思想》第十三卷,岩波書局,1990。

第九講︰文化史與思想史研究的“視域”轉換──以“唐宋”、“宋明”兩個不同研究范式為例
  一、唐宋作為一個時段的理由
  二、創造性思想與妥協性思想
  三、研究關注領域的轉變︰從關心創造性思想和新文化現象的出現,到關心思想與文化的制度化、世俗化、常識化
  四、研究資料的轉變︰從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到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各種資料
  五、研究方法的轉變︰思想史研究從哲學分析和歷史描述,到社會史、法律史、生活史等等方面的綜合介入

【建議閱讀文獻】
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芳佩霞)︰Neo-Confucianism and the Chinese Shih-Ta-Fu,American Asian Review,Vol.4,no.1(1986)。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允晨出版事業公司,台北,2003。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趙冬梅譯,柳立言校,江蘇民眾出版社,2002。
包弼德(Peter Bol)《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劉寧譯,江蘇民眾出版社,2001。
包弼德《唐宋轉型的反思──以思想的變化為主》,《中國學術》第三輯,商務印書館,2000。
田浩《從宋代思想論到近代經濟發展》,《中國學術》總第十輯,2002年3期,商務印書館。
朱瑞熙等編《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王明蓀《元代的士人與政治》,學生書局,1992。
《劍橋中國明代史》,中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Timothy Brook(卜正民)︰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岸本美緒《明清交替 江南社會》,東京大學出版會,1999。
井上徹《中國 宗族 國家 禮製︰宗法主義 視點 分析》,研文出版,東京,2000。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書社,2002。

第十講︰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一、一個疑問︰思想史是否僅僅是描述新思想的歷史
  二、被歷史減去的︰一些實例
  三、思想史,如何做減法?
  四、減法︰是重寫思想史的途徑之一嗎?

【建議閱讀文獻】
葛兆光《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減法》,《讀書》2003年第1期。
李璜《葛蘭言與社會學方法》,載李璜《法蘭西漢學論集》,珠海書院,香港,1975。
楊堃《葛蘭言研究導論》,載《楊堃社會學民俗學論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楊聯升的《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道教之自搏與佛教之自撲補論》,載《楊聯升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桑原騭藏《支那人間 食人肉 風習》,原載《東洋學報》十四卷一號,收入《桑原騭藏全集》第二卷,岩波書局,東京,1968。


第十一講︰關於日本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它對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啟示──以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為例
  一、丸山真男對于近代日本思想史的理解和解釋
  二、丸山真男的兩個方法
  三、超越丸山真男的嘗試
  四、日本的,什麼是日本的思想史?

【建議閱讀文獻】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王中江譯本,三聯書局,2000。
丸山真男《原型、古層、執拗低音──日本思想史方法論 私 步 》,《丸山真男全集》第十二卷,岩波書局,1996。
丸山真男《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區建英譯,學林出版社,1992。
朱謙之《日本哲學史》,民眾出版社,2002。
童長義《日本文化思想研究的主體性》,載《東亞近代思想與社會》,月旦出版社,台北,1999。
日本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著《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二、三卷,馬采、李民等、那庚辰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3,1991,1992。
子安宣邦《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思想史方法的再思考》,朱秋而中譯本,載《台大歷史學報》29期,2002。
渡邊浩《東 王權 思想》,東京大學出版會,1997。
葛兆光《想像的還是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載《台大歷史學報》第三十期,2002。

【附︰建議閱讀的一般書目】︰
一、《現代西方史學流派文選》,田汝康、金重遠選編,上海民眾出版社,1982。
二、《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張文傑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三、《歷史的理念》,科林伍德著,何兆武等譯,商務印書館,1997。
四、《新史學》,姚蒙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五、《馬克思主義和史學方法論》,麥克倫南著,孫慶武等譯,華夏出版社,1991。
六、《歷史學家的技藝》,布洛赫著,張和聲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七、《再現過去︰社會史的理論視野》,蔡少卿編,浙江民眾出版社,1988。
八、《二十世紀的歷史學》,伊芳格爾斯著,何兆武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九、《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十、《解釋過去了解現下︰歷史社會學》,王辛慧等譯,上海民眾出版社,1999。


台長: 葉兒
人氣(80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術這一行 |
此分類下一篇:「儒家經典之形成」專題演講
此分類上一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論中國的法治精神(1)

nvmbu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2013-05-18 16:49: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