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26 00:43:29| 人氣8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火星車傳回岩石照片 有"生命"存在證據+這7個問題不解決 想登陸火星只是妄想+誰會是第一批改造火星的生物?**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20火星車傳回來岩石照片,多位科學家表明,有"生命"存在的證據**

          2020年08月25日11:28 新浪網 -宇宙探索-

在太陽系中,有一個行星與地球都處於適宜居住的區域,這顆星球就是我們的鄰居即"火星"。

它距離我們地球最近約5500萬公里,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約為地球的11%。火星(Mars)是太陽系中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它和我們的星球一樣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屬於一顆,地表、遍布,且幾乎沒有穩定的的存在,(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佈火星上有少量的水)。火星大氣層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不但稀薄而且又寒冷,沙塵暴是火星經常出現的自然現象。  

但與地球環境相比,火星本身的環境相對比是較惡劣的。儘管如此,火星仍然受到人類的喜愛,並吸引了很多科學家的注意力。許多人甚至認為火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火星,各個國家也先後發送了眾多火星探測器。由火星探測器傳回來的照片研究顯示,過去的火星並不是如今的樣子。

為什麼在太陽系眾多行星中,我們為什麼會選擇火星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那是因為,火星與地球非常相似。將來,人們極有可能會離開地球生活在火星上。火星和地球的自轉週期非常接近,其自轉週期為24小時37分鐘,僅比地球長37分鐘。這也意味著,如果人類生活在火星上,則無需再重新去適應時間。

一直以來,在火星上生活的可能性一直是非常備受爭議話題。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探索了長達7個月。火星基岩樣本返回的數據表明,火星可能早就存在過生命。NASA好奇號在火星表面的湖床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數據證明火星表面有水。201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使用雷達在火星南極附近1.5公里的地下冰層中發現了一個直徑約20公里的液態湖。這一發現引起科學界的一片沸騰。這不僅證明了火星上存在水,而且離揭開火星生命之謎更近一步。

眾人周知,火星表面極為荒蕪和貧瘠,到處都是沙漠、沙丘和礫石,沒有穩定的液態水。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53%。儘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火星的表面積等於地球的陸地面積。與地球相比,火星的地質活動過於穩定,在遠古時期就形成了一種地貌現象。但是,該地形的一個明顯特徵是火星南極地區充滿了隕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北極是一個相對較年輕的平原。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大學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布魯斯·雅科斯基說:"我們已經能夠確定火星的大部分大氣已經消失了。"也就是說曾經火星上是濃厚的大氣的存在的。極有可能在多年前,由於大氣被侵蝕和破壞,所以才形成了現在的火星的"冰冷世界"。但,火星的大氣有時會很濃,有時會很稀,由此,約翰·摩爾提出的間歇性變暖和變冷得到證實。布魯斯·雅各斯基(Bruce Jakosky)說:"想像成錢包裡的錢。""你可以付很多錢,但你不能隨時確定自己有多少錢。你可以繼續在自動取款機上充值,而且隨時都只需要幾美元。" 

如果通過人類持續的給火星創造人類和生物生存的條件,火星慢慢的會形成大氣、河流甚至是氧氣,那個時候,人類則可以正常的生活在火星之上。並且,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的傳回來的"岩石"照片中發現有生命體徵的存在,也就是說,火星在遠古時期,極有可能有生物,甚至是"火星人類"的存在。

經過一番探索,科學家們更加相信火星是地球的未來生存的第二家園。火星的外觀與地球非常相似,並且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適中。將來,如果地球不再適合人類,人類可能會考慮移民到火星。火星狂人馬斯克充滿信心地說,火星上的環境相對優越。如果沒有回應,那麼第一批體驗者將能夠在10年內登上火星,並欣賞火星的不一樣的美麗。

   **這7個問題不解決,人類想登陸火星只是妄想,你認為呢?**

           2020年08月23日14:39 新浪網 -宇宙探索-

人類探索宇宙方式的最終極理想就是:想去哪就去哪,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指著任何一顆星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今天去火星上逛一圈,明天去土星、木星以及它們的衛星上度假,感受下其他星球上帶來的別樣風光。

到時我們可以殖民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河外星系,利用整個宇宙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人類所擁有的財富總量十分巨大,每個人都享受著愜意的人生。

這樣的幻想在未來並非不能實現,但是在今天看來確實很遙遠,因為我們除了登上過月球以外,還從來沒有涉足過其他星球。  

為了實現以上的理想,距離地球比較近的鄰居行星火星就是人類的第一個試驗場,也是人類在計劃中近幾十年想要登陸的星球。 

只有征服了火星,才能談論下一個目的地。那麼人類什麼時候能登陸火星呢?有人說2024年就能實現,有人說2035年,或者是本世紀中葉,持消極態度的人認為本世紀末都很難實現。

確實去往火星,有很多未知的風險和問題,以下這7個問題,不論啥時候去往火星都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宇航員身體的影響 

人類發射探測器或者是未來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想要到達火星至少的9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間在地球上看起來不長也不短,聽起來無所謂。

但是目前我們還無法在航天器上模擬地球的重力環境,所以宇航員要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待非常長的時間。 

雖然在微重力環境下看起來很爽,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漂浮在空中,想要拿任何東西都不用力氣,但是這樣的環境會給宇航員造成嚴重的健康後果。

        

最直接的就是肌肉萎縮、心肺能力變弱、骨骼系統結構崩潰,整個身體就會迅速的衰老。因此在國際空間站上輪值的宇航員最多只能待6個月,就要返回地球。 

所以說去往火星時間非常漫長,整個任務下來至少在3到4年的時間,沒有人在漫長的時間中能夠承受這樣的環境。 

去往火星的宇航員如果在火星上發生意外,地球無法及時援助    

去火星跟去月球不同,月球就在地球附近,隨時都可以發射探測器去往月球,如果登月出現問題,我們在10小時內就可以前往救援。 

但是去往火星有一個窗口期,每兩年零兩個月一次,也就是說我們假如在2024年去火星,那麼在2026年之前宇航員只能和地球保持無線電通訊。

發生任何意外地球都無法給其幫助或者前往救援。這會給宇航員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    

因此去往火星的任務不確定、不可控因素非常大,中間出現任何問題,要想彌補根本來不及。 

火星有著很強的輻射    

阿波羅任務期間每次登陸月球的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雖然我們穿著宇航服可以抵抗太空的低壓和寒冷,但是無法阻擋宇宙的輻射。

因此宇航員暴露在太空的時間不宜過長。    

而火星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且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根本無法阻擋太陽風粒子和宇宙射線的影響。    

身處在火星上的宇航員比在地球上接受到的輻射強度要高50倍以上,長此以往這樣的輻射劑量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說要想在火星上長時間執行任務,隔離輻射是要解決的問題。

火星大氣不支持生命呼吸

火星大氣壓力非常低,且大部分為二氧化碳,這樣的空氣無法供人類呼吸,由於火星任務十分漫長,因此宇航員在火星上首先要建立一個適宜生存的基地,供宇航員生活以及實驗使用。

平時在裡面的時候可以脫下厚重的宇航服,出去執行任務的時候再穿上宇航服。

要建立基地就需要去往火星的時候攜帶大量的物資和材料。增加了火箭發射的難度。 

建立基地,獲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

在火星上生活的時間最少為兩年,在這兩年期間我們不可能攜帶足夠的食物,因此自給自足十分必要。

國際空間站上常常會進行一些生物實驗,種植食物,但是依然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他們生活的物質還需要從地球上往上運。

所以說在火星上執行任務期間,建立基地不僅為了生活和實驗,還要自己種植食物。除了建造基地本身十分困難以外,種植食物也不一定能成功,因為火星的土壤是鹼性的,無法直接用來種植。

因此在火星上的生活補給,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火星上可以使用的能量非常低 

火星距離太陽要比地球遠,因此太陽能的發電效率只有地球的40%。如果再遇見漫天的沙塵暴太陽能幾乎是無法使用。 

由於空氣密度的原因,風力發電也無法做到持續穩定的能量供應。因此去往火星以後是否能夠做到所需的能量供給,也是需要解決和驗證的問題。

深空旅行對宇航員心理素質的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宇航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NASA討論的問題,我們無數次在地球上模擬火星的生活,還徵集志願者進行為期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封閉生活。

結果是志願者可以在一起生活,忍受孤獨和寂寞。但是模擬畢竟在地球上進行,心理壓力會小的多。

因此進行深空旅行以後,去往距離地球5500萬-4億公里以外的火星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這將是對人類有史以來心理素質最大的考驗。

除了以上的問題之外,我們現在去往火星的載人宇宙飛船以及火箭還在研製、測試當中,因此登陸火星應該一直會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夢想。不會這麼輕易的實現。

   **誰會是第一批改造火星的生物?並非人類,科學家認為是它們**

          2020年08月21日11:43 新浪網 -娜姐美食- 

今年夏天以色列、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對於以色列和中國來說,這是這兩個國家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各自航天史上的里程碑,而對於美國來說則是火星探索的後續計劃,因為它們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實現了首架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也就是說人類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火星了,那麼現在可以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了嗎?

顯然是不能的,因為現階段人類的航天實力還有限,連載人登陸火星都還沒實現,談何而來的建設火星基地呢?當然我們也可以研發出一批強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人類去到火星建造基地,但筆者相信在這一天到來之前人類早就實現了載人登陸火星。雖然我們還對建造火星基地無能為力,但是提前構思好建設一個怎樣的基地,如何建設總是可以的。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要怎樣建設火星基地。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要先改造火星的自然環境,讓它盡量和地球的情況靠近,這樣人類建起移民基地才不會那麼費力。關於改造火星基地,目前有兩派觀點,一派觀點認為要從頭開始改造火星,讓火星走上地球曾經發展的道路。另一派觀點認為,可以先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小基地,然後將小基地逐漸擴大。

第一派的觀點認為火星可以走地球的老路,地球在生命出現之前是一顆大氣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的星球,在藍藻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出現之後,地球大氣的成分逐漸發生變化,氧氣的比例明顯提高。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改造火星,就需要先在火星上營造一個充滿二氧化碳的大氣層,有科學家提出可以在火星上建設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工廠。

等到火星大氣中存在充足的二氧化碳之後,再將藍細菌(也就是藍藻)帶到火星上去,然後利用它的光合作用來吸收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實現氧氣的供給。這樣看來,第一批建設火星基地的可能不是人類,而是微生物。第二派觀點的人則認為,如果按照地球早期的模式去改造火星,則需要造成巨大的時間成本,有可能是一百年甚至是1000年。

而他們的計劃有可能在短短100年內實現,那就是在火星表面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然後先建立起一個保護性的裝置,保護基地裡的人和生物不受到火星惡劣環境的影響。然後人類再在基地裡面種植植物、農作物,養殖家畜等等。就這樣,經過幾代人類的努力火星基地的土壤多多少少會發生變化,然後再將基地範圍擴大,這樣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就增多了。

筆者認為這兩種改造火星環境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夠為之後的火星基地建設提供方向,但都只是一個大概的思路,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解決。幸運的是,現在擁有航天探索能力的國家越來越多了,這讓人類整體的航天實力逐漸增加。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