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13 17:14:38| 人氣1,6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修行的頓悟、漸悟之道】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的頓悟、漸悟之道】

不知道生活中,你有沒有聽說過「頓悟」或者「漸悟」。這是佛教的所倡導的兩個法門。兩者雖然一字之差,倡導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頓悟是禪宗的一個法門,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見性」法門。它通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領悟佛法的要領,從而指導正確的實踐而獲得成就,當然這不是唯一途徑,頓悟更主要的是通過靈感來完成,就時間來說可能是瞬間。

關於頓悟概念,在佛學裡似乎來源於六祖惠能的「壇經」。六祖在壇經里提出「頓悟」概念的內涵大致有幾方面∶ 

第一「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一剎那間妄念俱滅」,可見頓悟指人之思維的突變或飛躍。 

第二「頓見真如本性」、「頓悟菩提」,可見頓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於人皆有佛性,所以頓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頓悟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可見頓悟結果不染著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煩惱之法。 

第四「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我於忍和尚處(指在五祖那裡),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 

可見六祖認為自己和其師五祖均為已經頓悟之「佛」。 

實際上人類所有的創造性思維都帶有突發性,因此凡創造性思維都可以稱之為頓悟,比如靈感、直覺等等。然而距離六祖的唐代近千年,人類才開始全面關注和研究頓悟問題。 

頓悟成佛說在道生當時便多有爭論。真正形成劇烈爭執並形成宗派對立則是在唐代。禪宗以主張頓悟著稱,唐代其他個宗派一般均談漸修。禪宗內部又有南頓,北漸之說。南宗頓悟說以惠能為代表,北宗神秀則倡漸修。

漸悟,是與「頓悟」相對,謂漸次修行,心明累盡,方能達到無我正覺境界。其實就是說,指修行過程中必須分為許多階次,只有長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達到證悟成佛。  南朝宋謝靈運在《與諸道人辯宗論》中曾說過:「釋氏之論,聖道雖遠,積學能至,累盡鑒生,不應漸悟。」 

佛教的傳統教義認為,眾生必須經過非常長期的修習,才能達到佛位,稱為漸悟。中國晉、宋之際道生一反傳統教義,力主頓悟說,在佛教內部逐漸釀成"頓"、"漸"之爭。唐代禪宗內部,與慧能南宗的頓悟說相對,北宗神秀持漸悟說,形成"頓"派、"漸"派的分歧。

依大乘佛法的共義,應該是從漸修到頓悟,再從頓悟到圓修。眾生最初發心,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修積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頓悟與漸悟應是兩者兩者相輔相成,而不是分開來的。

         

"頓悟"是一種更為嚴格的修行。禪宗有其激進的一面,追求頓悟成佛,這是否就能擺脱戒律的束縛?像濟公一樣酒肉穿腸過,這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的?

濟羣法師的説法:

用“激進”來形容是不恰當的。佛陀説法是應機設教,即現代所説的因材施教。因為人有鈍根和利根之分,所以依此建立了頓漸兩套系統的修行。

頓悟是直接立足於真心,故能“一超直入如來地”,但這適合上根利智,屬於精英教育。或者説,是針對特殊人才實施的特殊教育,不具有普遍性,更不能因此否定傳統的修學次第。

此外,禪宗也不否定戒律的修行。雖然禪宗提倡“搬柴運水無非是道”,似乎不講究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種更為嚴格的修行。

因為它直接立足於起心動念,要時時保持覺知,這種用心是綿綿密密的,貫穿於一切時,一切處,可以説,比重點落在身口上的持戒更微妙,要求更高。

至於我們現在對濟公的印象,更多是來自各種文藝作品的演繹,其中有不少以訛傳訛的誤讀。事實上,這樣一個成就者的遊戲神通,並不在常人理解的範疇。

要知道,濟公的行為不是一種修行,而是一個成就者的示現。對於沒有證量的凡夫來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藉口罷了。

濟公也特別告誡説:"學我是要下地獄的。"

最保險的,還是按"戒定慧"的常規理路修行悟道。

頓悟成佛說

主張「悟時即法性至理一體;一悟一切悟,而無階級次第之分」之學說思想。東晉僧道生(355~434)著「頓悟成佛義」,首倡此頓悟成佛說,引起佛教界長期之激烈論爭。

慧觀作「漸悟論」,曇無成作「明漸論」等,闡論漸悟之義而駁斥頓悟說,然另有僧肇、支遁等提倡小頓悟義。

道生之弟子道猷(道攸)、寶林、法寶等,繼續闡揚其師之論。劉宋文帝在位期間(424~453),曾延請道猷入宮宣講頓悟之義。又慧觀之弟子法瑗,亦提倡頓悟說。

謝靈運贊同道生之說,作「辯宗論」,謂華人與夷人之資質有異,佛陀等主張須長期之修行;我國聖人則主張一舉得以與真理一體。

至唐代,慧能系之禪僧側重頓悟;神秀系之禪僧則偏重漸悟。

蓋依法華經疏卷一、二諦義卷下所載,道生雖說頓悟,然亦不廢頓悟前之漸悟修行。而慧能之弟子中,對道生之說另有批駁。此外,華嚴宗四祖澄觀(738~839),稱揚道生之說,其教學亦頗受道生之影響。 

據學者推論,道生頓悟說之思想背景,有其獨特之實相觀;或因其欲與儒家思想相調和,或因受到老莊思想之熏染。至於禪宗之頓悟說與道生之頓悟說,兩者間之關聯,迄今尚無定論,若從一般之研究傾向而言,我國學者通常強調兩者之相關性,日本學者則往往注重兩者之差異性。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