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25 20:31:48| 人氣1,6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巢之亂~加速唐朝滅亡!】+【五代十國】+【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掃除"五代十國"殘餘--一統中原】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ã€Œé»ƒå·¢ä¹‹äº‚」的圖片搜尋結果

                     黃巢之亂~加速唐朝滅亡!】

黃巢之亂,是唐僖宗時由私鹽商人黃巢為首的民變,近年亦有學者稱黃巢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唐朝關中地區,時間長達十年,造成的死亡人數難以估計,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唐朝滅亡,因為長安殘破及被朱溫所毀,導致之後的政治中心東移至開封。 

黃巢(835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時人。初為鹽幫首領,售私鹽為業,後成民變軍首領,曾自立為帝,尊號為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史稱黃巢之亂。黃巢退敗時死於部下之手。野史有稱「黃巢殺人八百萬」惡名。

黃巢今有傳詩兩首:《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疑另有後人偽作《自題像》。施耐庵的《水滸傳》三十九回中宋江在潯陽江畔潯陽樓上倚闌暢飲,感恨傷懷,寫出了《西江月》,又題寫了四句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河南范縣)人,唐末民變領袖。王仙芝在中國民變歷史上最早提出「平均」口號,實際作為行動綱領的則晚至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順政權才出現。


過程

王、黃起兵 黃巢,山東曹州冤句(今菏澤西南)人,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通筆墨,能賦詩,進士不第,曾組織鹽幫專行走私,與朝廷緝查私鹽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僖宗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起兵。二年,黃巢在冤句(今山東省菏澤西南)與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起兵,響應王仙芝。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平盧軍節度使宋威在沂州(今山東臨沂)城下大破王仙芝軍,王仙芝率殘部逃走。宋威謊稱王仙芝已死,上奏朝廷,王仙芝卻轉略山東、河南等地,攻占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八縣;進逼汝州(治今河南臨汝)。

乾符三年(876年)九月,攻克汝州,殺唐將董漢勳,俘汝州刺史王鐐,直指東都洛陽,十一月,「放兵四略,殘郢、復二州,所過焚剽,生人幾盡」。宋威緊追王仙芝,不作姿態,他與曾元裕說:「昔龐勛滅,康承訓即得罪。吾屬雖成功,其免禍乎?不如留賊,不幸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 

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王仙芝對他十分優待。王鐐為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之職,黃巢堅決反對,大罵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隨後以杖擊傷仙芝頭部,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招安不成,蘄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兩軍分裂,三千餘人從仙芝,仙芝乃大掠蘄州,黃巢引兵二千北上。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賊軍攻陷鄆州(今山東鄆城),殺節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七月,王、黃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意圖切斷運河交通,不久分兵。 

仙芝轉攻郢州(今湖北鐘祥),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再次誘降,仙芝遣尚君長、楚彥威等人洽降,中途為唐招討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貪功,謊報戰勝,尚君長等人移送長安被殺,仙芝大怒,投降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殺尚君長非是」,鎮壓「無功」,解除其兵權,擢升曾元裕為招討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任荊南節度使。

乾符五年初,仙芝軍破荊南(今湖北江陵)羅城,由於沙陀兵援軍到達,焚掠江陵而去,轉至申州,二月,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兵敗,被曾元裕部斬殺,餘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縣)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衝天大將軍」,轉戰黃河淮河流域,又進軍長江下游一帶。 

轉戰嶺南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黃巢軍進攻汴州(今河南開封)、宋州(治今河南商丘)二州,為東南面行營招討使張自勉所阻,轉攻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北)、葉州(河南葉縣)、陽翟(河南禹縣)等地,朝廷徵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今河南洛陽南)、武牢等地,河南一時勢壯。黃巢遂率軍渡江南下,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下饒、信等州。同年十二月,進入福州(今屬福建),轉入廣東。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克廣州,俘唐嶺南東道節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廣西桂林),控制嶺南,自稱「義軍都統」,並發布檄文,斥責朝廷「宦豎柄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 

廣州是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眾多。據阿布·賽義德·哈桑在其《中國印度記聞錄》記載,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和猶太商人被殺者有二十餘萬,即廣州大屠殺。可見其叛亂之眾、賊勢之大。但,此說法不見於中國史料。 

北伐

由於嶺表氣候濕熱,黃巢軍多患瘟疫死者,諸將「勸請北歸,以圖大利」,巢軍士氣低落,黃巢乃決意北還。是年自桂州編木筏,沿湘江而下,進逼江陵,北向襄陽(今湖北襄陽市)。 

唐知黃巢將北上,遣宰相王鐸為南面行營招討都統,屯兵江陵,又任命李係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兵十萬屯駐潭州(今湖南長沙),「以塞嶺北之路,拒黃巢」。此時黃巢軍連下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區)和衡州(今湖南衡陽),抵潭州城下,李係驚恐,緊閉城門。黃巢揮兵力戰,一日而下潭州,唐軍十萬人血染湘江。尚讓乘勝追擊,以五十萬軍進逼江陵,王鐸奔襄陽,黃巢兵不血刃佔據江陵。 

巢軍北趨襄陽,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黃巢於荊門(今湖北荊門),俘斬其兵七八成,黃巢與尚讓收餘眾渡江東走,這時劉巨容認為應該留下巢軍殘部,避免被朝廷拋棄,曹全晸正要渡長江時,朝廷命泰寧都將段彥謨代曹全晸為招討使,全晸攻勢亦止,段彥謨殺宋浩及其二子。詔任命段彥謨為朗州刺史。黃巢轉掠江西,饒(治今江西上饒市)、信(治今鷹潭)、池(治今安徽池州)、宣等十五州。 

廣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駢派驍將張璘渡江南下,阻擊黃巢,黃巢退守饒州。張璘乘勝進軍,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春夏之際,嶺南大疫,黃巢軍兵力損失慘重,「死者十三四」,張璘窮追不捨,黃巢佯降,又賄張璘大量黃金,懇求他手下留情,高駢上奏朝廷,聲稱黃巢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宰相盧攜以朝廷名義,遣散了諸道唐兵。 

黃巢得知唐諸道兵已北渡淮河,立即與高駢絕交,五月又北上,乘勝攻佔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張璘於信州戰死,六月,相繼攻克池州、睦州、婺州和宣州等地,七月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強渡長江天塹,進圍天長、六合,兵勢甚盛。 

廣明元年八月,黃巢軍在泗州擊敗曹全晟,渡過淮河,淮北告急。高駢懾於其威勢,坐守揚州(今江蘇揚州),保存實力。各州縣望風而降,十月,黃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陽),入潁州(治今安徽阜陽)、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今江蘇徐州)、兗州(治今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十一月,黃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東都洛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後從洛邑揮兵西進,僅激戰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初四攻下華州(治今陝西華縣),後抵灞上(今陝西西安灞河一帶)。 

初五(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劍南道成都,田令孜恐僖宗見責,獨咎盧攜,貶攜為太子賓客。盧攜仰藥自鴆。 

稱帝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至灞上迎接黃巢大軍進城,「巢乘黃金輿,衛者皆繡袍、華幘」,「整眾而行,不剽財貨」,群眾達百萬軍,入城後,軍紀嚴明,閭巷晏然,命幕僚尚讓曉諭市人:「黃巢大王起兵,就是為了百姓,不像姓李的不愛護你們!你們只要安居樂業,不必恐慌。」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黃巢未派大軍追擊唐僖宗,讓唐庭有喘息機會。 


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原朝官員,四品以下留用,餘者罷之,以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孟楷、蓋洪為尚書左、右僕射,皮日休為翰林學士。 

不久,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唐室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秦婦吟》言:「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又沒收富家財產,號稱「淘物」,宮室皆赤腳而行。 

次年,唐軍曾一度反攻長安,賊軍暫時撤出,駐軍灞上,唐軍入城後燒殺擄掠,不得民心,黃巢賊軍當夜反攻,將唐軍驅逐出城。 


這一次黃巢恨城民協助官軍,於是縱兵屠殺,血流成河,謂之「洗城」。黃巢賊軍所過之地,只顧著吃糧,極少建設,百姓皆淨、赤地千里。 

敗亡

中和二年(882年),在劍南道的唐僖宗反攻,九月,賊軍將領朱溫在同州(今陝西大荔)與王重榮交戰中,投降唐軍,被任命為右金吾大將軍,賜名全忠。沙陀族李克用又率援軍助唐,率兵一萬餘人南下,賊軍大將趙璋戰死,華州、蘭田相繼失守。 

黃巢於中和三年(883年)四月撤出長安,逃入商山,沿途拋棄黃金珠寶,唐軍爭寶竟不急追。後以齊將孟楷為先鋒,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軍守將秦宗權戰敗投降,六月圍攻陳州(今河南淮陽),遭遇刺史趙犨頑強抵抗,大小數百戰,始終未能攻拔其城。先鋒將孟楷挺進河南途中,於項城中俘陣亡。 


黃巢聞知孟楷被殺,大怒,部隊屯於溵水,「掘塹五重,百道攻之」,誓為孟楷報仇。為了應付全軍糧食,黃巢以人肉為糧糗,數百巨錘,同時開工,成為供應軍糧的人肉作坊,無論男女老幼,悉數納入巨舂,稱之為「搗磨寨」。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啖食數十萬人。唐軍在陳州附近的西華(今天河南境內)大敗黃思鄴,賊軍退軍故陽里(今淮陽北部)。陳州之圍遂解。黃巢引兵向汴州行進,尚讓以五千精銳直逼大梁(今河南開封)。 

中和四年(884年)春天,李克用率兵五萬,自河中南渡,連敗賊軍於太康、汴河、王滿渡。黃巢只好轉戰山東,三月,朱溫大敗黃巢於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黃巢的手下李讜、葛從周、楊能、霍存、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等投降朱溫。  黃巢殘部向東北逃亡,又遇李克用於封丘(今河南封丘),時遭大雨,黃巢集散兵近千人奔兗州,「克用軍晝夜馳,糧盡不能得巢,乃還。」六月十五日,武寧節度使時溥派李師悅率兵萬人,與降將尚讓緊追其後。是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黃巢在泰山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為部下林言所殺(一說自殺,也有黃巢最後出家的說法)。清代學者聶劍光《泰山道里記》載:「黃巢死於泰山……九頂山南有大冢,俗稱黃巢墓。」 

尾聲

黃巢殘暴毒虐,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攻克長安之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 


黃巢死後,秦宗權不但沒有重歸朝廷,還自行稱帝,一度軍勢很盛,但後來還是被朱溫所滅。秦宗權部將孫儒後來爭奪淮南時也曾擁兵數萬,號「土團白條軍」,但也終被競爭對手楊行密所滅。孫儒部將劉建鋒、馬殷等率本部進軍湖南,奪取武安軍,後劉建鋒被殺,馬殷接管武安軍,後來建立了馬楚。 

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唐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的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黃巢之亂結束。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寧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問:「你們都是勳貴的子女,世代接受唐朝國恩,為甚麼跟隨黃巢這個奸賊呢?」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兇猛叛逆,國家動兵百萬,卻宗廟失守,播遷巴蜀;現在陛下以『不能拒賊』來責怪我一個小女子,那滿朝的公卿、將帥又算甚麼呢?」僖宗無言以對,但還是下令把她們全部處死。臨刑前,監斬官可憐這些婦女,讓她們喝醉後再行刑,她們邊哭邊喝,不久在醉臥中受死,獨居首的答言女子不飲亦不哭,從容就死。 


黃巢亂後,唐朝又勉強維持了二十三年的國祚。黃巢禍延半壁江山,切斷唐室隋唐大運河的經濟命脈,沈重打擊唐朝的統治。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黃巢降將、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故史家曰:唐室實亡於黃巢起兵。 

評價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論及:「……黃巢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這位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發現唐帝國中有無數的罅隙可供他自由來去。各處地方官員只顧本區的安全,從未構成一種有效的戰略將他網羅。」

「黃巢之亂」的圖片搜尋結果

                             【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漢地大部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後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實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個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時期,其間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漸離心,交趾(越南)最終脫離中國獨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後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後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據。南唐國力較盛,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後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其中一些政權臣服於五代,其政治架構大致上與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來的武人干政現象,宋朝採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對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於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發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於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宋朝~*
趙匡胤*~陳橋兵變--掃除"五代十國"殘餘--一統中原】

宋朝(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細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共享國319年。又因國君姓趙,為區別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故亦稱「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因而也被稱為「火宋」、「炎宋」。北方政權遼和金兩國以宋朝位處其南方,稱其為「南朝」,並自詡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於其東南,特稱其為「東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的部下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奪後周恭帝柴宗訓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因陳橋兵變而意識到武人執政的危險性,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變奪取皇權,通過杯酒釋兵權(一說此事為美化,但趙匡胤控制兵權為史實)將兵權歸於中央,並設置轉運使將地方財富集中到中央,又命諸州縣各選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絕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歸中央,並推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之深遠,使得北宋自成立之初便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遼朝、西夏用兵則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徽宗、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擄去北上,北宋滅亡。其後,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臨安,史稱「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向金國稱臣,以秦嶺淮河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元軍南渡,南宋都城臨安陷落,領土多被元軍所侵占。惟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繼續擁立端宗趙昰、帝昺繼續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全軍覆滅,宋末帝趙昺隨大臣陸秀夫跳海殉國,南宋正式滅亡。 

兩宋時代沒有嚴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據,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繁盛,中國歷史學家鄧廣銘和漆俠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自宋朝,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著尊師重道之風;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對開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官員鮮有刑罰;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有說法認為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