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06 12:07:47| 人氣9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耶路撒冷為何是宗教糾葛與國際間爭戰火苗*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耶路撒冷何是糾葛與國際間爭戰火苗*

耶路撒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間,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也是完整保留人類信仰文明演進史的一個歷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基督和伊斯蘭三大亞伯拉罕宗(或稱「三大天」)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建成第一聖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根據《聖經》記載,耶在這裡受難、埋葬、復活、升天。伊斯蘭亦將耶路撒冷列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2清真——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控制了全部的耶路撒冷地區,包括西耶路撒冷和東耶路撒冷,以及老城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聲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因以色列堅稱這裡是他們主要的政府機構,而巴勒斯坦則稱預見這座城市是他們的政權所在地。不過,這兩個聲稱在國際社會上都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認該市的最終地位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以巴衝突的中心。以色列現行政區劃上設耶路撒冷區,面積652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分區,即耶路撒冷分區。


2006年,耶路撒冷市區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約724,000人,這兩項指標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1967年以前屬於以色列的市區)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公里,就是以特拉維夫中心的「古什·但」區域),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1967年後以色列占領的爭議區域)則以巴勒斯坦人主。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4個宗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引起重大爭議的宗聖地,均位於此處:猶太的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201712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把美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此言一出,引爆了整個國際關係界,耶路撒冷牽扯出的民族宗教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耶路撒冷歸屬權的問題是巴基斯坦與以色列問題的核心。這個問題不僅僅涉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對耶路撒冷所有權的爭奪,更是涉及宗教、政治身份、歷史演變和權力鬥爭,其中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在歷史和文化上的敏感爭端更是這個問題的重中之重。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實現選舉承諾,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移至不時搔動著亞伯拉罕諸教信徒獨占慾的「聖城」耶路撒冷,勢必將引爆巴勒斯坦地區和整個穆斯林世界的激烈抗議。

以色列官方首都是特拉維夫,但這個國家一直視耶路撒冷為其非正式首都。數十年來,國際社會多拒絕正式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直到宣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巴雙方能夠達成和平協議。在19世紀以巴衝突時,猶太屯墾者把穆斯林阿拉伯人趕出家園,但猶太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對這座城市的愛恨糾葛,濃濃地纏繞著這座城市好幾千年。


西元前1000年,大衛王建立了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接下來數千年,這座城市一再陷落於不同人的手中,特別是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基督徒十字軍為控制這座城市,與敵對基督徒和穆斯林派系爭戰不休。1517年至1917年之間,官方信仰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國統治這座城市。

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聖經裡的地位突出,在猶太傳統中,那是亞伯拉罕準備獻祭兒子以撒給耶和華神的場所。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被耶和華改名叫以色列,他的後裔便是以色列族,耶路撒冷便是神選之地。

在希伯來聖經中,耶路撒冷是大衛王以色列的首都,也是大衛之子所羅門建立神廟的城市,古時無法朝聖的猶太人會朝耶路撒冷所在的方向祈禱。

根據可蘭經,耶路撒冷是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登霄」、與真主說話的地方,在那之前他一夜之間坐著神獸從麥加來到了耶路撒冷。穆罕默德的奇蹟之旅以及與真主對話,都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神跡事件。在這趟「夜行」中,穆罕默德淨化了身軀。他在天堂遇見真主,真主指示今後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須禮拜五十次,但這遠遠超過穆斯林的承受能力,因此穆罕默德請求真主減少為一日五拜。因此,耶路撒冷是穆斯林除麥加和麥地那以外的聖城。此後1300多年,耶路撒冷都有著穆斯林的祭壇。

穆罕默德認為他的天命是亞伯拉罕傳統的延伸,而穆斯林朝拜的第一個方向就是耶路撒冷(現今他們是朝麥加的方向)。此外,伊斯蘭傳統相信耶路撒冷將在未來扮演重要角色,和世界末日的預言有關。

而對基督徒來說,耶路撒冷是耶穌祈禱、死亡與復活的地方,很多基督徒認為這座城市與耶穌第二次降臨有關。


耶路撒冷有多特別?

歷史學家蒙提費歐里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裡浪漫地寫道,耶路撒冷的歷史是全世界的歷史。耶路撒冷曾被看成世界的中心,是亞伯拉罕諸教的鬥爭焦點,是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聖地,是不同文明衝突的戰略角鬥場,是無神論與有神論交鋒對峙的前線,是世俗矚目的焦點,是惑人陰謀與網路神話的發生地。

耶路撒冷是擁有許多名字的城市,但每個傳統都如此偏執地排斥他者,僅僅尊崇自己的稱謂。耶路撒冷是如此嬌美,猶太人在神聖經典中形容她是鮮活的尤物、道地的美女,卻也有人說她是無恥的蕩婦、被愛人拋棄的受傷公主。

耶路撒冷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也是唯一一個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據說,亞伯拉罕、大衛、耶穌和穆罕默德都曾佇足在這裡的石頭上。亞伯拉罕諸教在此誕生,而世界也將於末日審判時在這裡終結。

蒙提費歐里寫道,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耶路撒冷的每一個夢想者,從古至今每一個到過耶路撒冷的人,從耶穌的使徒到薩拉丁的戰士,從維多利亞時代的朝聖者到今天的遊客、記者,每個人都懷著對真實耶路撒冷的美好想像來到這裡,然而呈現在他們眼前的耶路撒冷使他們大失所望,他們看到的是一個興旺過,萎縮過,被重建、被摧毀過許多次的,不斷變化的城市。但由於這是耶路撒冷,是所有人的財富,所以只有他們心中的耶路撒冷才是真正的耶路撒冷,而那些被玷污的、被合成的現實必須加以改變;每個人都有權把自己心目中的「耶路撒冷」強加到現實的耶路撒冷之上,而實現這一夢想的手段,通常就是用他們手中的火與劍。

耶路撒冷的神聖性源自猶太人自視為特選子民的「例外論」,即耶路撒冷是上帝挑選的城市,巴勒斯坦是上帝挑選的土地,後來這種例外論為基督徒和穆斯林所繼承和接受。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至高神聖性,反映在從歐洲宗教改革到1970年代猶太人對返回以色列的痴迷,以及猶太復國主義的狂熱上。後來巴勒斯坦人的悲劇故事改變了人們對以色列的認知,對於這些人來說,耶路撒冷是座失落的聖城。正因如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的緊張程度與情感糾葛特別強烈。

在耶路撒冷,真相通常遠不如神話重要。「在耶路撒冷,不要問我真相的歷史」,知名巴勒斯坦歷史學家朱貝(Nazmi al-Jubeh)這麼說。「若拿走虛構的故事,耶路撒冷就一無所有了。」在耶路撒冷,歷史的影響強大有力,以至於一再被扭曲。19世紀的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和福音派帝國主義者都曾犯下徵用歷史事件、賦予它們矛盾意義和事實的罪行。


誰實際控制著聖城?

這很複雜。從以色列建國的1948年到1967年,耶路撒冷的控制權分裂著,以色列控制西耶路撒冷,約旦控制東耶路撒冷,包括舊城的主要聖址。1967年,約旦、埃及、敘利亞及其他阿拉伯國家打仗時,以色列吞併耶路撒冷東半部,夷平西牆前的建築物,蓋了一座廣場容納觀光客和信徒。

國際社會不承認以色列對這片領土有管轄權,舊城多數人口為巴勒斯坦人。現在整個舊城都在以色列實施最後控制的區域之內,包括穆斯林聖址。

不過阿克薩清真寺、圓頂清真寺、聖殿山都由耶路撒冷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管理,而這個穆斯林宗教組織由約旦政府監督。以色列企圖進一步在當地擴權的行為,被許多穆斯林視為威脅。例如今年稍早,以色列意圖在聖殿山入口裝設金屬探測器,引發大規模抗議,政府最後妥協。西牆則由以色列政府和一群「拉比」(rabbis)直接控制。

川普的動作會改變現狀嗎?

短期來看不會,較大的問題是,未來誰會控制耶路撒冷,這座城市該如何在和平協議中劃分。耶路撒冷要被分隔嗎?還是會有一方掌控整座城市或多數地區?會有中立區嗎?

對多數人來說,這些問題的宗教意涵極為深刻,川普決定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等於支持以色列人認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團結」首都的主張。這聽起來可能很和平,卻代表巴勒斯坦未來建國後可能無法對耶路撒冷任何區域擁有管轄權,或以色列對這座城市及其穆斯林聖址的掌控會增加許多,這點許多虔誠穆斯林也無法接受。

耶路撒冷是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個宗教的聖地,更是唯一擁有兩種存在的城市--天堂與人間。

《塔木德》記載:「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人們卻說:「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了解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明白世界為何演變至今日樣貌……


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今日的它與過去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座城市是亞伯拉罕諸宗教爭鬥的焦點,是信徒日增的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聖地,是文明衝突的戰略要衝,是無神論與信仰齟齬的前線,是讓世人魂牽夢繫的去處,是惑人的陰謀與虛構的網路傳說發生的地點。

阿拉伯世界各民族與伊斯蘭教達到了幾乎一體化的程度,幾乎形成全民信仰。所以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問題總是與宗教問題緊密交織在一起,宗教民族主義形成強大思潮。

國際上頻頻有宗教糾紛,使宗教從所謂"威斯特法利亞的放逐"回歸國際關係的中心,並且成為國際舞臺上衝突各方爭搶的資源。宗教的全球復興正在從多方面改變全球的宗教佈局,對現行國際關係結構形成了不小的衝擊。民族宗教問題,成為國際關係研究的新領域。

中國國內也在說泛清真化,媒體也似乎在有意無意地給伊斯蘭教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對宗教似乎開始產生不安的感覺:宗教是什麼?會不會威脅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到底有沒有什麼危害?他們是誰?他們究竟要幹什麼?這牽扯到另一個問題: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個人與特定社會文化的認同。若一個民族或者一群人失去了身份認同,他們就會陷入恐慌,恐慌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國家混亂。

民族、宗教、身份認同……古而有之。氏族或部落以血緣為主要紐帶,民族則是在血緣基礎上的文化共同體,宗教文化推動始氏族或部落發展為民族,民族的發展壯大又反哺宗教文化。一種文化造就一個民族,而最初構成民族文化體系核心的是宗教。

以中國為例,原始社會時,圖騰崇拜和自然敬畏造就了中華大地上早期不同的氏族或部落,早期的原始氏族與部落呈自發分散狀態,氏族社會後期開始向成型的民族過渡。炎帝、黃帝與蚩尤等,帶有早期宗教色彩的神化人的事蹟,開始出現並且流傳。

夏人、殷人、周人是中華民族結構內最早的民族族群,夏、殷、周三個王朝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國家。《禮記·表記》中說: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

夏代尊命,殷代尊神,周代尊禮,這三個朝代的信仰都近似於宗教中的神,為統治階級統治的合法性提供神權根據,從而使整個國家中的民眾牢牢凝聚成一個民族。周代更建立起一套郊社宗廟制度,把神道和人道結合起來,形成文明程度較高的禮樂文化。

從民族與宗教的相互依存又推動著宗教文化的發展。歐洲古典文化被稱為兩希文化,它傳承了希臘文化傳統的人文理性與科學精神,也全盤接納了希伯萊文化傳統的宗教信仰,後者主要是基督教。二者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幾乎籠罩著從政治到思想的一切。近現代歐洲,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大放光彩使基督教逐漸走下神壇,但基督教仍然是維繫社會道德的主要精神力量。不瞭解基督教,想瞭解歐洲民族的性格特徵和歐洲古典文化精神幾乎不可能。

宗教可以促進不同民族的交流與溝通,也可以成為一個民族反抗壓迫與侵略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間的交流、衝突與融合也促進了宗教的傳播與發展。佛教是聯結中國、日本、韓國的黃金紐帶。

穆斯林民族天下教民是一家的思想使民族之間產生親近感。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拉近了不同歷史傳統、地域遙隔的許多民族間的距離,推動了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

但是宗教往往也具有獨尊性和排他性,使民族問題複雜化,增加了民族和解的難度。如歐洲中世紀發生的十字軍東征,是羅馬教皇以基督教名義發動的征服東方穆斯林民族的血腥的侵略戰爭,在基督教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記錄。

與宗教密不可分的就是民族,那麼民族與宗教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又為什麼會對一些宗教產生恐慌心理?為什麼民族會和宗教掛鈎?民族與宗教又將怎樣在保證國土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合理發展?它們的未來是什麼?它們將走向何方?……





台長: 幻羽
人氣(990)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世界江山采風 |
此分類下一篇:【世界10大古蹟文物─第1名中國的長城】
此分類上一篇:【一探地球上所形成的宗教體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