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25 10:35:19| 人氣8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朝覆滅後,此國拒絕與我國建交,至今沿用大清龍旗*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朝覆滅後,此國拒絕與我國建交,至今沿用大清龍旗*  

                 2019-09-24 10:20 -搜狐-

1911年武昌起義的成功,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在時代的要求下,清室只能選擇順應潮流,於次年宣布清帝退位,中國的封建王朝自此結束。隨著近代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清王朝丟掉了大量的國土和財富,這也是其被後人詬病的一個原因。但作為區域大國,清朝和歷代大一統王朝一樣,也是周邊許多國家的宗主國。清朝覆滅後,東亞地區的宗蕃關係也不復存在,許多小國也能夠平等地與我國進行友好交往。   

我國幅員遼闊、國界線漫長,陸上鄰國多達14個。在這14個國家中,有13個都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只有不丹至今拒絕與我國建交。不丹是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僅有3.84萬平方公里,人口僅80萬。不丹的全稱叫做“不丹王國”,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同時與我國和印度接壤。根據聯合國的統計,不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正因如此,我們對不丹這個鄰國的印象並不深,如果有,那也是因為他們的國旗。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神聖的象徵,不丹的國旗如上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面國旗的形制是常見的矩形,但中間那條三爪蛟龍卻讓人匪夷所思。為什麼不丹的國旗上會是這樣一個圖案呢?這還得從不丹的宗主國大清開始說起。時間是1856年10月,一艘名為“亞羅號”的商船由廈門駛往廣州。船是中國船,船員也是中國船員,但卻是在英國登記的。   

當時列強的船隻都懸掛本國國旗以示區分,而清朝船員並沒有國旗的概念,也就不明就裡的學著英國人掛了一面米字旗。“亞羅號”在黃浦靠岸後,清朝官員登船進行例行檢查。但原本正常的檢查工作,卻演變成了官員和水手之間的肢體衝突,雙方在混亂之中將英國國旗扯了下來。按說這中國內部的一件小糾紛,而且英國國旗也是無意之中扯下來的。但英國卻小題大做,將這件事上升到了國家高度,並以此為藉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這一戰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僅僅是割地一項就損失了150多萬平方公里。“亞羅號事件”讓李鴻章意識到,大清必須有自己的國旗,否則這樣的事情難免不會重演。在李鴻章的推動下,大清的三角龍旗誕生了,但這面旗幟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國旗,其作用也僅僅是在某些船隻上懸掛以表明身份。直到1888年,清政府決定與世界接軌,將三角龍旗變成常見的四角,中國的第一面國旗正式誕生。   

在此之前,中國雖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卻從未有過國旗。不僅中國沒有,周邊的藩屬國也沒有國旗。大清設計出自己的國旗後,各藩屬國紛紛追隨大清的步伐,不丹就以大清龍旗為參考,將龍爪減少兩支,這便有了我們看到的不丹國旗。不丹在地理位置上與我國毗鄰,在歷史上也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不丹原本是吐蕃的一支,就是唐朝文成公主和親的那個吐蕃。雖然不丹後來從吐蕃獨立了出去,但也是藏文化的一分子。   

元朝建立後,將青藏高原劃歸宣政院轄地,不丹也在其中。清朝統一全國後,對藏地採取了溫和的政策,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感情。西藏臣服大清後,不丹也隨之向大清納貢稱臣。1865年,英國與不丹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辛楚拉條約》。清朝覆滅前夕又逼簽《普那卡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受英國“指導”。1949年印度獨立,從宗主國英國的手中,繼承了“指導”不丹對外關係之權。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