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16 12:43:12| 人氣7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詞會意~"讀懂中華民族的詩性、詩心、詩境、詩音"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詞會意~"讀懂中華民族的詩性、詩心、詩境、詩音"

中國詩的源頭有兩大端,一是中華民族的「詩性」與「詩心」,二是漢字語文的「詩境」與「詩音」。讀詩說詩,要懂字音字義,要懂格律音節,要懂文化典故,要懂歷史環境,更要懂中華民族的詩性、詩心、詩境、詩音。 

何謂民族的詩性詩心?比如看見一輪皓月當空,一種人想的是廣寒宮殿、神女嫦娥、桂花玉兔,另一種人想的則是一個冰冷的死星球,要想知道的是它的物質結構、礦水資源、開發利用……這前一種人是中華詩人,那後一種人一般是科學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此詩是《千家詩》的第一首,開卷開篇,干百年來,婦孺都能口誦而弦歌,可謂深入人心,聲情在耳。 

作者孟浩然,與大詩人王維齊名,人稱「王孟」。他詩集卷端一序,寫得非常之好,內中引述一段:一次與詩友聚會,因作新篇,其聯云:「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序者云:「當時一座嘆為清絕!」眾皆擱筆,蓋難以為繼,更難超此「清絕」而勝之也。

然而,這位詩人不只「清絕」,風格多變,出人意表,他寫洞庭湖,其句云:「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你看,這種氣象和境界,豈是尋常筆墨所能及的?然而他又寫下了這首落花詞-《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眠常常睡得好,醒得遲,道是「春日遲遲正可眠」。所以東坡居士(蘇軾)說:「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可見春睡到了最「美」(酣也)之時,雖已「日上三竿」,猶仍不見醒意也。  然而,到底他還是「覺曉」了。一覺醒來,天已放晴,朝曦滿目,欣喜盈懷。 

怎麼知道那是睡起的喜晴呢?證據何在?須知,第二句就曉示分明了,怎麼還要求什麼「證據」?蓋天不放晴,則群鳥不啼。今則倚枕披衣,剛一放目傾聽,便聞得滿園滿樹到處鳥鳴,確知是天晴無疑了。 

天已放晴,心喜不已,然而,晴是風雨之後的情景,那天晴之前卻正是風雨連宵,令人難以安寢。如今風停雨過,卻一心繫念著那開得正好的名花(海棠)在風吹雨打之下,不知是怎麼樣了? 

「夜來」,在古今詩詞中(地方口語就遺存)是「昨日昨夜之義」,可專指夜,也可兼指日夜。一個「聲」字,寫盡詩人為情為花而不眠的心境一一他正是「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宋·夢窗詞《風入松》),滿懷心事一一這才解說了為何他「貪」眠而「不覺」天曉?原來,他是後來方才漸漸睡「熟」的!  

花落知多少?一片淒惜之心。「知多少」,曰「知」,實「不知」也。風雨摧落了繁花,落去有多少?一一是落得很歷害?還是幸而尚有存留未盡? 

宋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不是也說了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花落知多少」的估量之詞也。 

詩人詞客,惜花嘆逝,蓋花代之萬物之最美,美的毀壞,是他(她)們最關懷的恨事。 

在中國文學裡,詩始終是一種主導。唐詩不談,宋也是以詩為主的,蘇東坡聽別人叫他詩人,他很開心,叫他詞人就未必,因為,詞是詩之餘,他寫詞,用的是詩句。

元明也是如此,晚清出現了一批非常優秀的詩人,有研究者認為清詩並不比唐詩差。這種觀點也說明了主導清代文學的並不是小說,而是詩。

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之所以精彩,也是因為它的詩意。以致歷來的紅學家和讀它的人,都極其享受地沉湎在它的詩意裡。

盛唐的詩是非常極致的,它的漂亮可以說毫無瑕疵。可以代表盛唐的詩人非常多比如李白。

他寫出了最為大家熟知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曾經有人講它是那個年代的打油詩。這怎麼會是打油詩呢?李白是走天下的人。古人思念家鄉的心情,今人很難體會。李白把這種思念寫得非常含蓄。

這首詩
,他找到了一樣東西來替代自己的鄉思,那就是月亮。

月亮,是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的東西,所以,最後他的鄉思,就變成了「我看到月亮,就覺得自己就在家鄉」。這是一種怎樣的氣度?這就是一種盛唐的氣度。

還有他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說他的船好快,千里路轉眼就到,以至於詫異猿聲怎麼停不了。在詩中,他寫了他的快樂,他的快樂竟然很輕易感染到我們了,還真相信他說的是實情。這時候,李白已經很老了,但他的詩卻仍然是怒放的鮮花。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代表作詞句優美,意境深遠,但卻深奧難解,幾近玄幻。

這位詩人就是李商隱,而他那首「玄幻」詩則是他的
巔峰之作《錦瑟》。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生活在中晚唐時代,他和杜牧等人並稱,乃繼李白杜甫之後的「小李杜」,他的詩才華橫溢,又意境深遠。

唐朝中後期的唐詩失去了風骨
這個風骨其實是指一種境界,一種情懷,也可理解為一種心氣。

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盛唐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皆處於巔峰,實力碾壓一切,這使得盛唐人物都懷有一種「捨我其誰」的豪情壯志,都有一種開放博大的胸懷,都一種自然流露的自信。 

這也是為什麼李白、王昌齡、王之渙等詩人如此豪邁洒脫,意氣風發的原因。即便杜甫在晚年的詩作多為悲傷之作,但其骨子裡的盛唐風骨仍流露筆端。

李商隱的詩作在繼承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優良傳統後,加以發展,其想像力似乎並不輸盛唐的那些前輩。而李商隱的巔峰之作中更是加入了不少《莊子》的內容,這使得原本就「曲徑通幽」的作品更加令人目眩神迷。 

另外,李商隱的作品還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李商隱一生坎坷,他曾進士及第,入朝為官,但卻遭遇「牛李黨爭」而被排擠,一生鬱郁不得志,十分潦倒,這也造成了他的詩詞有壓抑和悲戚的因素。

       歌手 -*曹峰*- 塵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af2dDbUjM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