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09 06:45:12| 人氣4,6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廬山煙雨浙江潮─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而蘇東坡先生的「廬山詩偈」,據說是一種「悟道」之作。

                《題西林壁》--蘇東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未識廬山
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大義,是說;凡夫的身心在煩惱業緣纏縛之中,未能超出三界(只緣身在此山中);故用凡夫的眼光,來看星辰日月,山河大地,森羅萬象,種種境界,全屬生住異滅,遷流變化,千差萬別的幻妄現象。而不能悟識到「一如」的理體,便是「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第二首詩是說:修道的人,在
未「見道」之際,日夜急急遑遑,恨不得有個「澈悟」。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更喪考妣」(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證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時,才翻然曉得:「生佛一如,迷悟不二。本自現成,有何稀特」?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依然本地舊家風」。「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到得原來無別事)。此中意義正和惟信禪師的「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些相似。這一句「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的境界,已和「未參禪前,所見山水」不同。未參禪前所見山水,是「認假相為真實」的凡夫執著見地。及至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地步,已是悟見「空的理體」功夫。再到「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的境界。其第三首詩云:

           
溪聲盡事廣長舌,山色無非
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
示人?

這首詩的意境,更加高妙了。前兩句乃是透示著:「翠竹黃花無非般若,風流鳥語盡是佛音」的意境。也就是說:盡大地虛空世界國土,無微塵芥子許,不是淨法身的。「淨法身」即是「常寂光佛土」,只以眾生妄想執著,起惑造業,不能證得而已。假若能直下認取,立地承當:別塵塵剎剎,無一而非佛法妙用矣。「夜來八萬四千偈」者:釋迦如來,大作夢中佛事。所說「八萬四千法門」:本來是在「無法可說」之中,而方便的「說而未說」。然是「無法可說」「說而未說」,那還有何法「示於人」的呢?此正所謂:「向上一路,千聖不傳」之境。其實:「實佛法,無開口處」。「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也實在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之也。這三首詩偈的意境,一首高於一首。



廬山
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長江的南岸,鄱陽湖平原的北部,鄱陽湖西北岸,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的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瀑布飛流直下,雲霧變幻無常,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夏季氣溫比山下低10攝氏度左右,中國知名避暑勝地之一。

廬山傳說--有一種傳說,早在商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裕,是較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了方便,這裏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氏,以氏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蹟,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回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匡廬。到了宋朝,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
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
,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于陽(,音xiao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裏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廬山

廬山在地質構造上斷塊結構,山體呈地壘式,地貌特徵呈現多樣化,廣布湖泊、河流、峰巒、坡地,第四紀冰川的地貌特徵十分明顯,被稱「世界地質公園」。山體發育早於10億年,經過了一系列的地質事件,如震旦紀的地質變遷,呂梁造山運動、白堊紀的燕山造山運動和2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山體區域成斷塊狀崛起。及至300-10000年前,山體在第四紀冰川期烈上升,大量斷裂構造演變成山峰。在周圍地勢下之時,山體則相對上升,低洼盆地區域逐步發育成鄱陽湖。褶皺是北部山地的主要地質構造,褶皺運動促成谷、嶺地貌的形成。整個山體廣布斷層崖、寬谷和峽谷,外圍則有階地和谷階發育。廬山的錯層塊狀構造促使山體形成許多奇峰、峻岭,形態多樣。

20世紀30年代以前,西方學者並不承認廬山第四紀冰川造就,但這一說法遭到當時的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否定。1931年,李四光等中國科學家經過地質考察,列了山中存在的大量冰川遺蹟,正式確認其地貌特徵第四紀冰川「雕琢」而成,進而確定中國第四紀冰川的誕生地在廬山。山中現仍存有典型的冰川遺蹟,如冰斗、冰窖、「U」形谷等。廬山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徵,再加之歷史文化內涵富的地質遺址,是其被評「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因素。

2004年,聯合國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批准廬山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廬山地處中國「郯-廬地震帶」的延伸線上,屬於地震易發區。20051126日,九江縣和瑞昌市之間發生里氏規模5.7地震,廬山離震中約30公里,震感非常烈,但未見任何傷亡和財損失報導。

廬山聳峙於長江南岸和鄱陽湖畔,西側山麓京九鐵路和昌九高速公路。山體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面積282平方公里,而整個廬山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另有500平方公里的外圍保護帶。山體四周懸崖峭壁,氣勢巍峨雄奇,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山頂牯嶺一帶是寬淺的谷地(主要有東谷和西谷),溪流澈,風光秀麗。山區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山間經常雲霧瀰漫,宋代詩人蘇東坡形容這種景象「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與莫干山、北戴河、雞公山並列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廬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歷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歌詠廬山的詩歌辭賦有4000多首。對廬山生較大影響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慧遠等;唐宋時期的白居易、李白、蘇東坡、朱熹等;近現代的政治人物蔣介石、毛澤東等。

廬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非常大,堪稱中國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曾在此大興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築,形成了今日牯嶺的雛形。北伐戰爭結束後,這裡成中華民國政府的「夏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6月,周恩來代表中國共黨上山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商討共同抗日事宜。19377月,蔣介石發表對日宣戰的廬山談話,中國開始全面抗戰。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三次在此主持大會,即著名的「廬山會議」。

山峰--廬山的山峰達90餘座(也有說170餘座的),知名的山峰有漢陽峰、五老峰、秀峰等。漢陽峰也稱大漢陽峰,地處山南,距牯嶺約14公里,因傳站立山頂可觀漢陽燈火,故名「漢陽峰」。漢陽峰山體雄偉、高峻,海拔1474公尺,廬山之。山頂有一供遊客觀景的漢陽台、「大漢陽峰」石碑及代詩人王以敏的題詩楹聯。晴空麗日,廬山全景、鄱陽湖、九江市和長江盡收眼底。漢陽峰的東北方是著名的五老峰,因遠看酷似五位老者坐立狀而得名。五老峰海拔1436公尺,山體高大、險峻,廬山山峰之奇觀,唐代詩人李白形容它為天削出金芙蓉」。秀峰是廬山諸山峰的合稱,包括香爐峰、獅子峰、雙劍峰等,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詩句寫的就是秀峰景色。

氣候--廬山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山上牯嶺的年平均氣溫約11.6℃,較同緯度的平原地區低5-6,最熱月7月的平均溫度22.2,極端最高氣溫32.0℃(1966810日),比山下的九江市和星子縣低得多,這也使廬山在炎熱的夏季有「涼島」之稱,成中國知名的避暑風景區。廬山的冬季較漫長,比山下要長2個月左右,常有大雪天氣,溫度很低,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0.3,極端最低氣溫-16.8℃(197015日)。由於廬山植物茂密,蒸騰大,加之山上溫度低、濕度大,經常出現雲霧和大風天氣,雲霧日年均200天,大風日100天。

廬山處於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水系,山中雖無大江、大河,但溪水及地下水非常發達,溝壑山澗中分布著大量瀑布,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激流瀑布,這些瀑布又各具特色。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等。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公尺,唐代詩人李白曾以詩句將其描述「飛流直下三千尺」。山中雨水充沛,年降水量2068.1 毫米,多集中在5-7月(近年均)。蘆林湖廬山最大的湖泊,海拔1040公尺,系1954年築蓄水建成的一座人工水庫,面積9萬平方公尺,蓄水120萬立方公里,是山上居民的主要用水源。

廬山的土壤以紅壤主,另有山地黃壤、山地棕色林地和高山草甸,且呈垂直分布。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400公尺以下,400—1200公尺之間黃壤和棕壤,1000公尺以上山地棕壤和草甸。山中自然條件複雜多變,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垂直分布,植物的垂直特徵非常明顯,物種呈現異常的多樣性,不乏古老樹種,如:鵝掌楸、擦木、大血藤等。由山麓到山頂分別生長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及兩者混交林,共有210科、735屬、1720種,分溫帶、熱帶、亞熱帶、東亞、北美和中國7個類型。植物分布的空間特徵是:面積最廣的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海拔600-700公尺以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位於海拔600-1000公尺,是常綠闊葉林與落葉林的過渡地帶;落葉闊葉林位處1000-1300公尺,獨特樹種有山松、日本柳杉、日本扁柏等;針葉林生長於海拔1300公尺以上,代表樹種是黃山松。1934年建有廬山植物園,現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占地300公頃,種植由3400餘種植物,與世界上60多個園家近300個單位建立了植物究互助合作關係。

由于山中生態環境多樣,動物種類也呈現多樣性,被稱昆蟲的天堂,有原尾目、鱗翅目、鞘翅目等281632000餘種,如紅天蛾、直帶黃脈天蛾、廬山鈴釣蛾等。槭細錘角葉蜂、卡氏蝗、寬尾鳳蝶、點尾尺蛾等山上的特有昆蟲。鳥類有形目、鸛形目、雁形目、鷗形目、鴿形目等,共1642170餘種。東南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棲息著各種水禽候鳥,共1537148種,尤以鶴類最典型。山上的獸類有食蟲目、翼手目、鱗甲目等71437種,爬行類有31033種,代表動物有大鯢、棘胸蛙、蠑等。山中魚類有石魚、紋魚等,其中石魚這裡知名的菜餚。

廬山在中國文化史、宗史和政治史上占據極其重要的獨特地位,自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並將山名寫進《史記》後,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如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等都曾來此登山,留下了4000多首詩詞、400多處摩崖題刻和難以計數的書畫作品,享有「文國詩山」的雅號,成中國山水詩和山水畫的發祥地。

廬山佛和道卻異常活躍,也不乏頂級禪師和高深道人,如佛大師慧遠和道大師陸修靜。歷史上,山中曾有佛寺廟360座,道道觀200餘處。宗生活貫穿著廬山歷史發展的始終,對世人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19世紀末,英國傳士李德立等許多西方人在牯嶺租地,建造了大量的別墅、堂,將西方的基督、天主等帶到山上,到20世紀初,牯嶺已經匯集了二十餘國的數千名基督士。今天,佛、道、伊斯蘭、基督、天主都在廬山各有一席之地。

胡適曾在游廬山後寫道:「廬山有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化』與佛『中國化』的大趨勢;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精闢地道出廬山重要的文化價

--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東林寺首創淨土宗,開創中國化佛,代表中國「佛化」與佛「中國化」的大趨勢。廬山最具影響力的佛場所就是東林寺,該寺於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和高僧慧遠聯手興建。東林寺建成後,山中的佛影響力逐步提高,並發展成全國八大道場之一,曾一度被稱中國佛的第二中心。

中國古代的著名文人陶淵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權、蘇軾等,都曾慕名到訪東林寺,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佛文化也因此名聲大振,出現「鐘聲長鳴,香繚繞」的昌盛景象。太平天國戰爭以前,廬山一直是中國著名的佛聖地,鼎盛時寺廟多達三百多處。時至今日,東林寺內的「唐經幢」、「護法力士」、「柳公權東林寺殘碑」、「李北海東林寺殘碑」、「王陽明游東林寺碑」等寺廟設施仍有留存。

--據《廬山記》載:傳說有一位在叫匡俗的人結茅廬於鄱陽湖邊的大山上修道,後來匡俗仙去,其修煉之所被人們稱「仙之廬」。正是基於這種傳說,廬山成後人修道的理想場所。南朝時期,著名道士陸修靜到廬山布道,廬山道發展迅速,呈現佛、道共榮的現象。唐咸通年間,呂洞賓游廬山遇火龍人傳劍術,又游歸宗寺與九天使者廟。有《題歸宗寺壁》詩:「一日閒自在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後隱居廬山仙人洞修煉成仙。公元1071年,周敦知南康軍,後隱居廬山蓮花峰下,得陳《無極圖》,推演而成《太極圖說》。仙人洞是廬山道的核心場所,留存的道遺蹟十分明顯,成遊客遊覽廬山的必到景點之一。

理學中心--廬山重要的理學中心有兩處,一處是北宋理學家周敦講學的蓮花洞,另一處白鹿洞書院。1072年,周敦退休後移居蓮花洞,創辦濂溪書院,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並以蓮之高潔自律,其所著《愛蓮說》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其中的「出泥而不染」被譽經典名句。周敦的學生程顥、程對他的學說再加完善,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南宋時期,朱熹以白鹿洞書院中心,將周敦及其弟子的理學思想繼續發揚、完善,成封建王朝的正統哲學思想,對中國政治、社會影響深遠。朱熹還將白鹿洞書院進行擴充,使得廬山的理學地位空間提高,代表著中國近世七百年的程朱理學大趨勢,白鹿洞書院也成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西方宗及文化--廬山基督的興起,當屬英國商人、傳士李德立的貢獻最大。1886年,李德立從政府那裡行租下牯嶺地區的地皮,除興建別墅外,還建起了大量的西式堂,西方宗在廬山傳播創造了條件。基督士在每年的夏季都會雲集這裡,人數多達數百人。基督教教會的功能很多,涉及到牯嶺事務的方方面面,如宗、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基督會的宗功能有:組織或辦討論會、開辦培訓班、或商議會事宜、傳輸宗信義、創立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由於基督非常活躍,影響也逐漸擴大,致使天主、東正紛至沓來,之後又有伊斯蘭、東正也接踵而至,宗活動一片興旺。當時牯嶺有13個,派多達16個。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廬山的政治生影響,如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警察。現在的牯嶺仍保存有大量的宗教教堂,成廬山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繪畫--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被認
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正的山水畫,是其畫作之「傳神說」在中國畫理論上的一次突破,而此說也是受到了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思的影響。五代後梁畫家荊浩所繪的《匡廬圖》對山上美景作了盡情渲染,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又一精品。《匡廬圖》畫法精湛,將山中的崇山峻岭和群峰顯現出環抱之勢,很有動感。畫中山巒入雲,瀑布飛瀉,山體的完美形象躍然紙上。《匡廬圖》現已成中國當代山水畫家極佳的習範本。明代畫家沈周繪製的《廬山高圖》,以縝密細秀、黑白虛實、墨色濃淡相宜的繪畫技法,描繪出山巒層疊、草木繁茂的傳神意境,是中國的國寶級文物,現藏台北故宮。除古代畫家對廬山的青睞外,也有中國近現代畫家以此山創作背景,出品了許多傳世佳品,如張大千的《仿沈周廬山高圖》、《廬山圖》等。

詩詞歌賦--廬山堪稱詩人萃之山,歷代文人留下了許多詠山詩篇,數量達四千首之巨。晉代陶淵明(陶潛)一生以此山背景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身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南朝時期《廬山二女》成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來此游山,留下了《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望廬山瀑布》等14首詩歌,其中的《望廬山瀑布》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典範。詩人白居易在山上築有「廬山草堂」,所撰《廬山草堂記》被後世評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宋代文學家蘇軾《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而另一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則是對山體地貌的形象描述。現代中國政治家、詩人毛澤東所作的《七律-登廬山》中的名句「躍上蔥蘢四百旋」,描繪出山勢的高聳和山道的崎嶇。現在的廬山不時也會辦詩詞大賽,營造和傳承山中的文化氛圍。

世界文化遺--廬山景區依據世界文化遺條款向聯合國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199612月,科文組織在墨西哥梅里達召開第20屆世界遺委員會,批准廬山列《世界文化遺名錄》,中文名稱確定「廬山國家公園」,遺類別「文化遺」。廬山的世界文化遺地位確立後,在世界的影響力空前擴大。

廬山雖非中國五嶽,但其影響力和遊客人數並不比五嶽遜色,被稱「匡廬奇秀甲天下」、「神仙之廬」,是集自然風景、文化、宗育、政治一體的千古名山。景區有「世界文化遺」、「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國家5A級風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區」四種稱號。山上中西合璧的國際文化內涵中國名山所獨有,慕名到訪的遊客非常多。據媒體報導,2004年上半年,景區遊客總數超40萬,同比創歷史新高;200910月的中國國慶黃金周,日均遊客3.5萬人,101-7日突破21萬,同比再次刷新歷史新高。如此高的遊客數量,在中國其名山景區屈指可數。



牯嶺--牯嶺海拔1167公尺,山上的大量別墅和西式
堂集中於此,是廬山的核心地區。牯嶺原名叫「牯牛嶺」,由於這裡氣候涼爽,居住舒適,西方人就直接將英文表達涼爽的詞「cooling」來命名自己所居住的地域,而音譯成漢字就是「牯嶺」,從此「牯嶺」名稱沿用至今。由於海拔較高,霧氣常年飄逸,牯嶺被稱「雲中街市」或「雲中山城」。1895年,英國商人李德立在牯嶺租地大規模興建別墅和堂,吸引大量西方人士進入廬山,山上的人文氣息驟增,包括基督、天主在內的各類派宗活動非常活躍。牯嶺分布著許多西洋特色的別墅和堂,外形式樣、建築風格差異非常大,被稱「萬國建築」,這在中國其地方非常少見。由於別墅主人來自不同國家,山上居民也呈現「萬國化」,居民國籍幾乎涵蓋所有西方國家,如歐洲的英國、丹麥、法國、德國、荷蘭、俄國、瑞典、芬蘭、挪威、義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希臘、奧地利和捷克;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他們擁有自己的堂、自己的學校和自己的醫院,甚至還擁有自己的銀行和警察。1930年代,外國人在牯嶺的租借地被中華民國政府收回,人口的「萬國」現象趨淡。

昔日牯嶺建築多以山間別墅形式分布,各別墅之間只有小徑相連,沒有傳統意義的市街市。1953年起,廬山管理部門對牯嶺進行了多次改造,修建了街心公園,將石板路改建路,機動車道也被拓寬。中國改革開放後,沿街許多商業企業被轉包給私人經營。由於政府部門對各私營業主缺乏有效監督和管理,沿街商業門面裝飾坡顯混亂,牯嶺故有的西洋風格遭致破壞。還原歐美風情特色,當局對街面及建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改造完成後,牯嶺街道面貌和老舊別墅重新再現出20世紀初的歐美風情,成遊客必到一處著名遊覽景點。景區還將原有的名人別墅改造成酒店對外接待遊客。

現在牯嶺是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的一個級行政區,有配套的市設施和相應的政府職能部門。區範圍東起三疊泉,南至漢陽峰,西以鐵船峰和石門澗界,南至小天池和大寨,總面積46.6平方公里。全3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2萬。

廬山別墅--廬山別墅大部分位於牯嶺,現存的幾百棟老別墅,由18個國家的業主共同打造,幾乎是一色的歐美風格,各具特色。別墅的建設與布局尊重山區的原生態,業主只在略微平整的地塊建房,大面積的斜坡、空地則種植花木、建造草坪,整體環境頗具詩情畫意,這也正是西方人追求的「桃花園」式的居住意境。別墅結構一般1-2層的獨棟小樓,面積介乎100-300平方公尺,大多數建築頂部以紅色主,牆體是未經打磨的石塊,各別墅的整體建築風格與原別墅主人所在國的文化相似。以英國風格建築例,外觀有寬闊的拱門迴廊、精緻的木結構拱門和老虎窗,庭院種植有銀杏、玉蘭、金錢松等多種花木,環境靜優美,凸顯英國人追求的雅致村風情。山上眾多的西式別墅是西方建築文化在廬山的再現,是西方建築師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組合的完美藝術。

含鄱口與龍首崖--含鄱口與龍首崖是廬山兩處知名的自然景觀,遊客非常青睞的兩處觀光景點。含鄱口海拔1286公尺,是第四紀冰川沖刷而成的「U」型大峽谷,由高及低俯視鄱陽湖,因其象一張巨型大口暢鄱陽湖的湖水,故曰「含鄱口」。含鄱口兩側的上方分別是廬山的漢陽峰和九崎峰,正上方係觀賞鄱陽湖日出而建的「望鄱亭」。龍首崖實懸崖峭壁上的一塊巨石,向下落差120丈,崖上長有松樹,是廬山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仙人洞--仙人洞又稱「千佛洞」,傳說八仙之一呂洞賓修煉成仙之所,此前亦傳道始祖老子也曾於洞中修煉,故曰「仙人洞」。仙人洞一砂崖岩石洞,系風化和水流長期沖刷而成,民間稱其「福地洞天」。仙人洞在廬山宗角色中多次變換,道、佛功能交替出現,現在的功用是道院。

花徑--花徑全稱是「白司馬花徑」,是廬山富有詩情畫意的著名人文景點。唐朝時期,詩人白居易寫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著名詩句,花徑名聲大噪,傳播久遠。

五老峰--五老峰由廬山的五座山峰組成,因遠視與五位老人端坐相像,故稱「五老峰」。唐代詩人李白在其詩中描述五老峰天削出金芙蓉」。

三疊泉--三疊泉是由上下三組飛瀑組成的垂直瀑布群,在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首先被樵夫發現。後人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的說法。在冬季由於氣溫低,三疊泉飛瀉的瀑布有時會因而凍住形成冰瀑,景象獨特。

植物園--廬山植物園由植物學家胡先驌、秦仁昌和陳封懷於1934年創建,是中國第一座正意義的植物園,植物種類涵蓋中外,總數大3400餘中,號稱「植物王國」,是廬山的重要觀光景區之一,現歸屬中國科學院。

三寶樹--「三寶樹」因其矗立在黃龍寺附近,又稱「黃龍寶樹」,系三樹齡過千年的粗大古樹的合稱,一棵為銀杏,另兩棵為柳杉。三寶樹與附近的黃龍寺、黃龍潭和烏龍潭組成「三寶樹風景區」。景區環境幽靜,建築古典,空氣新,被稱廬山的一處天然氧吧



東林寺--東林寺建於東晉,位於廬山西北山麓,是廬山重要的佛
寺院,中國古代高僧謝靈運、慧遠都曾於此寺修佛法。歷史上寺院曾屢遭壞,如明朝末年被左良玉軍隊破壞,太平天國期間又遭太平軍踐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革期間再度遭殃。1978年,東林寺獲得重修,並被列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下,距九江市30公里,始建於唐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
育機構。書院建成後,歷經磨難,幾度興衰。宋代時與睢陽、石鼓、嶽麓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而前者排位第一,中國最早的高等育機構,被譽中國高等育的「書院之源」。歷史上,白鹿洞書院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是中國南宋理學家、育家朱熹。朱熹當時也是南宋官員,他主政書院後,擴大規模,廣招門生,親自講學,制定規章,書院名聲之大振,成中國當時的一個文化中心。白鹿洞書院現廬山山麓的一處重要人文景點,吸引這大量慕名到訪的遊客。

廬山雲霧是廬山一大奇特景觀,聞名中外。廬山屹立於大江大湖之濱,山中雲氣出沒無常,年均霧日達190多天,故有"不識廬山面目"之嘆。

地質博物館--進一步展示和究廬山的地質成因和地質奇觀,1984年景區管理局將毛澤東住過的「廬林1號」別墅改成「第四紀冰川陳列室」,後又升格「廬山地質博物館」。館內展示山中大量的地質實物標本、圖片以及文獻資料,地質學家、高等育機構提供科學服務,同時感興趣的遊客傳播地學知識。目前博物館共設有4個展室,展覽內容有「地質歷史展」、「複合地貌景觀陳列室」及多媒體電子演示。

--廬山獨特的地理特徵,孕育出名聲遠揚的土特,雲霧茶、石魚、石雞和石耳是這些特中的代表品種,被稱「一茶三石」。雲霧茶是一種綠茶,其栽培、製作最早可追溯到漢代,迄今已逾千年,中國名茶之一,宋代還被作「貢茶」供皇室享用。朱德曾雲霧茶賦詩「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延年益壽法」,茶葉名聲因之更大。廬山石雞是生長在岩石縫和溪、湖、溝、畔的一種蛙,體型與牛蛙類似,背部皮質毛糙,腹部平滑。石魚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魚,常游離於廬山的溪水、瀑布中,體長3-4公分,多呈白色。石耳是廬山的一種菌類植物,匐訇於岩石峭壁之上,外觀與黑木耳相像。石魚、石雞和石耳廬山的知名菜餚,被譽名「廬山三寶」。

名人與廬山

自秦漢至末,與廬山相關的知名人物非常多,司馬遷是第一個將「廬山」二字寫入史冊的歷史學家。其名人中,有的隱居于山中,獨處田園生活,如陶淵明、黃宗羲;有的在山麓興學助、著書立說,如周敦、朱熹;有的在山中道觀、廟宇修道、講經,傳播宗,如慧遠、陸修靜;有的文人墨客遊覽廬山後,留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詩作,如李白、蘇東坡等。及至中國近、現代,又有大批政治人物和西方人來到山上,引發了對廬山乃至中國有深遠影響的一系列事件,如李德立、蔣介石、毛澤東。

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中國漢代史學家,公元前126年,將「廬山」名稱寫入《史記》,是「廬山」正名的正式文獻記載。

慧遠(334年-416年),俗姓賈,州雁門樓煩縣(今山西寧武附近)人,南北朝高僧,中觀般若學大師,曾在廬山組織蓮社和西林寺佛事,弘揚土,被尊淨土宗初祖。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潛,字符亮,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367年,他於廬山山麓建西林寺,並賦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來描寫自己在廬山的田園生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蓮居士,唐朝詩人,他於756年賦詩香爐峰景色「飛流直下三千尺」。

周敦1017年-1073年),原名惇實,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官員、理學家。1072年,他于山麓蓮花洞建濂溪書院,寫有中國傳誦甚廣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漣而不妖」。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大文豪。1084年,他題詩「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朱熹(1130年-1200年),字符晦,江南東路徽州源人,南宋理學家。1179年,他遊歷廬山後,將山麓的白鹿洞書院進行擴建,使其成中國的理學育中心之一。朱熹倡導和發揚的理學理論成當時朝廷治國的重要思想。

李德立(Edward Selby Little1864年-1939年),英國人,傳士兼商人。1895年,他從中國官府得到999年的租契,開始把廬山山頂氣候涼爽的牯牛嶺長沖(東谷)開發外僑避暑地,改、擴建登山山道,並根據英文cooling涼)的音譯,把牯牛嶺簡稱牯嶺,是廬山極具影響力的外國人。

蔣介石(1887-1975年),浙江奉化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總統及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定廬山夏都後,他幾乎每年夏季都在山上處理國事,1937年發表《對盧溝橋事件之表示》,中國開始全面抗戰。

毛澤東(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中國共黨首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1959年、1960年和1970年,他曾三次在廬山主持中共重要會議,如八屆八中全會、中央工作會議、九屆二中全會;並寫有《七律·登廬山》等傳誦甚廣的格律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TiHDJniDU

[世界遺在中國 1080HD] 34 - 廬山


台長: 幻羽
人氣(4,626)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塵弦禪音 |
此分類下一篇:*~浙江潮~*
此分類上一篇:*~疑是銀河落九天~*~流雲瀑之美~*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