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19 15:30:24| 人氣6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歷史上的宋朝─政治起伏與變遷】~3~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歷史上的宋朝政治起伏變遷~3~

宋朝外交

宋朝外敵頻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針對不同的外交象,予不同的遇,使之專門化。遼與宋朝成巨大威,其外交事主要由密院的負責,包括文、使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元密院改置北面房,掌北界信,南宋沿之。此外,宋朝專門設置主管往來國信所,作為負責與遼、金交往的具務機構。而西夏、高、越南(宋朝先「交趾」,後改「安南」。宋越南歷經丁、前黎、李、等王朝治)等,由於宋朝們為屬國,所以出的外交文物等皆「制」或「」,家的外交承稱為封」。宋朝在京城多外交接待館驛,作為國家接待各使的地方。遼國在都亭,西夏在都亭西,高在梁外安州巷同文,回、于禮賓院,三佛、真、大理、大食等家在瞻雲館懷遠驛

宋朝奉行朝貢體制,然而重心放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也就是「來則不拒,去不追」。宋代朝制度的完善和展表在有固定的管理機構,明確規期,使的明,回的制度化等。南宋還將海外貿易作朝廷的政收入算之一,於朝非照全收,而是只接受其中的一小部分,其的按市舶貿易的規則進行抽。免稅貢物的少,意味著收的增加,這樣既有利於外交往,又朝廷帶來實惠,使外交和經濟獲雙贏

宋朝有名的外交家有富弼、沈括洪皓。富弼在外交上面軍壓境的遼國時屢立奇功。他以理挫自傲的使,迫使使行拜之,後又次出使遼國,挫敗遼國割地要求。富弼分析宋、、西夏三關係認為遼與西夏盛的原因是得中人力而至,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沈括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出使遼國交涉界事宜,成而。他在出使途中繪記遼國山川阻及俗人情,完成《使虜圖抄》,上於朝廷。《宋史》:沈括「使契丹。凡六者千。」洪皓在南宋危出使金,被拘15年,但仍不投降金。洪皓曾次派人向被囚禁在五城(今黑江依蘭縣)的宋徽宗、宋宗及在安(今浙江杭州)的宋高宗秘密傳遞消息。歸國後,宋高宗他「雖蘇武不能」。

 

宋朝人口

《太平寰宇》所,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全6,499,145,人口3250《元九域志》記載,元1078年—1085年)年,全1,600《宋史·地理志》記載,宋徽宗崇元年(1102年)全1,730。宋徽宗大四年(1110年)戶數達20,882,258,人口11275;估宣和二年(1120年)有二千二百。人口11880。靖康之後,中再次出中原人口大量南徙的象。次南波。第一高潮是「靖康之」到《紹興》;第二高峰是在金主完亮南侵期。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南宋人口峰值是宋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1360。若以紹興卅二年(1162年)元年比浙路口增加26萬戶、江南西路增加42萬戶、福建路增加33萬戶、潼川府路增加24萬戶,夔州府路增加14萬戶。宋代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其中安人口1201274年),汴梁人口1801125年),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宋徽宗崇北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六年有23,崇元年有26。而永興軍100。以中心的京兆府也有23這兩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宋朝西夏的戰爭些地方於前。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浙、江南西、福建、川四路。五路571萬戶南方口的一半。其中浙路最多,197萬戶。江南西路166、江南101。福建路有106。淮南西路共計達130萬戶。川四路總計200萬戶1231年有500萬戶.)、湖南北路總計140150萬戶西路80餘萬戶,京西南路有40萬戶

 

宋朝經濟

宋太祖建國時立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買賣自由,並採取不抑兼的政策,租佃經營重要的土地經營形式。租佃契滿後佃可以自由止或續約。人口流性增,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認為宋代已現資本主萌芽。

宋代大量金、、煤等藏,在宋代煤炭作新型的能源入了生和人民生活的域,汴京家家戶戶都以煤作家庭燃料,形成「汴都萬戶仰石炭,一家燃薪者」的社會風貌。在生上,煤用於冶也大大提高了量。冶、切削和加工技步又陶瓷、紡織、造船、井等行的成提供了燃料、工具等必要件。

宋代的經濟程度可前所未有,農業、印刷、造紙業絲織業、制瓷均有重大展。各地也出了各種製造工和加工工。如造船、火器、造紙廠、印刷工、各地的官等。同口原料,加工造成商品出售到各地。航海、造船突出,海外貿發達,和南洋、南、西、非洲、洲等地區總計58個國家通商。加上宋代城市是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一人移居到一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有格,具放性的措施使得商業發達貨幣流通泛,行也可以款、地付款。錢幣還先後印刷行多種類形式的紙幣。因此於怎加速貨幣,流通的經濟話題受到注。文官中懂金融的不少,包括沈括、葉適,都提出了很先貨幣

大批的手工者、商人、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立的值追求。市民的富裕暇的生活及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文化高度繁。而南宋初期南方的大模全面深度開發,促成南方地國經濟文化中心,此完全取代北方地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1)農業

在宋朝,農業逐步走向專業化。北宋初期大面積開荒,土地不抑兼大,提高耕效率,注重修水利,改進農具,改良品農業發展迅速。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例如梯田(在山)、淤田(利用河水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泥成地)等。大幅增加宋朝的耕地面。至道二年(996年),宋廷掌握耕地三百一十二五千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七千五百餘頃。到宋神宗元1078年—1085年)到耕地面積頂點億畝,各新的具在宋代出,例如新式水車龍骨翻和筒。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新工具的出讓農作物量大幅成。一般北的地田每年可收二石到三石半,江淮、浙、福建、川湖等地一年可到三至七石。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占城引耐旱、早熟的稻,分江淮浙,就是後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太湖地稻米量居全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州)代表,有「湖熟,天下足」(指州和湖州)或「常熟,天下足」(指州和常州)之。宋朝的農業走向專業化、商化的向。例如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作物粟、、黍、豆到南方。宋朝農業經濟作物植面積擴大,南宋中期,棉花盛行植於川、江淮、浙、湖、(即)地養蠶和麻的地也在增加。茶在北宋遍及淮南、湖、福建及四川路。些地每年上繳給政府專賣機構的茶葉達一千四、五百斤,不應國內,而且遠銷國外。當時以福建所著名,其它名茶尚有浙的日茶,江西的井白茶,西容州的竹茶等。南宋,南方的注茶地比北宋更多,吳興的紫、常州的陽羨紹興的日注、隆黃龍等,都被稱為品」。甘蔗植遍布、浙、)、等省,糖已泛使用的食品,出世界上第一部著:王灼著《糖霜》。

(2)手工

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煤等。北宋仁宗在位代金屬礦百七十餘處盛唐年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期,每年得金一五千多廿一九千多五百多斤、七百廿四斤,多斤、卅三斤。

宋朝的、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而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盛。到南宋廣東的雷州半南西路成紡織業的中心。浙和川蜀地區則為絲織業,朝廷在絲織業密集的地區設織錦院,即是官絲織作坊,也同造福相的印染1295年前後,道婆把海南黎族的紡織術帶到松江府的進紡織工具,在推紡織方面的史功是很突出的。


宋朝官、民遍布全有河北曲、河南汝州汝、禹縣鈞窯封官、浙江泉哥、江西景德景德、福建建等七大名瓷,和分布在各地的多大小瓷,所宋瓷通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南、中西等地。

北宋,主要的造材料包括、竹、藤、麻、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蜀地的布頭箋、冷金、麻、竹,安徽的凝霜、澄心、粟及浙江的藤等都名於世,甚至被、衣、甲等品。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的繁提供基,宋朝的印刷分三大系,官刻系所刻之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稱為坊本,士家庭自己刻印的於私刻系京、安、眉山、建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中心。當時坊刻中以浙江口碑最佳,浙本,四川次之,蜀本。福建的刻以量取建本的其中尤以建麻沙最多,世麻沙本。社上流行刻風氣,以所刻的尖。宋朝的刻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世稀少、城而名於後世。

(3)運輸業

宋朝政治經濟中心向向南移,南地河道發達,水密布,是天然的交通網絡。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橋樑造良好的交通件。南宋期,海上交通的展也格外旺。

宋代造船技準處當時世界度先狀態。宋神宗元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料(600)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隔水,在船出海航行程之中一隔水漏水,船也不有多大危。宋代的主要造船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西等地。虔州、吉州、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995年—997),全年船量均超三千三百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府,今南京)、平江府(州)、州、湖州、泉州、州、潭州、衡州等成新的造船中心。造的大型海舶木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舵長數仗,一舟百人,中一年」。南宋初年現車船、船等新式船。

(4)金融商

a.貨幣

宋代是工革命之前,站在世界峰的超大經濟體;有認為宋代在經濟上乃是中國歷代王朝中古空前的大年代。宋代商繁盛,通行的貨幣銅錢鐵錢、白銀與黃金。金是用以保值、跨洲貿易的最佳首銅錢、白是作交易通鐵錢則是作於在地市集、做小交易使用。宋政府每年造的貨幣衡量,其中個別年分所生貨幣數,就超有唐一代貨幣總額。宋太宗至道年995997年),每年鑄幣83萬貫。到神宗熙六年,已506萬貫;在工革命以前的貨幣發此一例,且遠遠世界各管如此,宋貨幣的供付增的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每年的朝荒」列為討論議題。加上商品入口,宋代大量銅錢、白外流。另一方面宋代貨幣精良信用定,、日本、朝、金、)等經濟體一致通行宋貨幣,至於其他地,如西洲和非洲非如此,如在2050年代,丹考古在中東僅發現兩枚宋;宋在南洋、日本、金遼國、朝取代本國貨幣,成為當地主要通行貨幣。作級東亞貨幣,宋代的銅錢大量外流東亞,帝國內銅礦稀缺,造成硬通短缺。

為應付不貨幣需求,真宗期,成都民十六家富主持印造一信用本位的兌換紙鈔,代替銅錢僅僅在四川使用的一地方貨幣,是交子(按照紙幣經濟學,只有行的才算真正紙幣)。仁宗後改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域。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改子」,子主要有子(也叫行在子),湖北子和子。但是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定在金交界仍然只能使用鐵錢交子不同,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一千文)、兩貫和三,後增印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乾道五年(1169年)定三年一界,每界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熙十年(1077年)7070萬貫農業兩稅為2162萬貫30% ;工商稅為4911萬貫70%。工商收入成朝廷政收入的主


b.子危

第一界子的額僅三百萬貫。到乾道四年(1168年)七年的時間增加到七百萬貫。之後固定在一千萬貫子的加印北伐有,但是由於作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追加,值增經達300%以上。到理宗淳六年,增加六十五倍。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子不斷貶值,率也急遽走低。

南宋對維子的信用一定的努力,除了制定年一界的舊會兌換制度控制流通量外,宋孝宗制定了「中半(地方上稅賦可以有一半用繳納且不計貶值、依其面值計價)」的制度來確保其信用;然而1205年北伐失造成的致了子制度逐步走向破,自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子同流通後,子之多堤之水,物價飛漲猶脫韁,出現會擠兌銅錢象。嘉定二年(1209年),界。政府定新舊會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兌換,同時嚴禁不按比例兌換會子,否抄家,打小告互相揭這無異於宣布子已信用破。但是依然能阻止拒收子的潮,子也一步值。超脹導致社會無論中下重。迫不得已,政府發還的家並籌措一千四百萬貫來回收舊會子。嘉定五年後危漸漸平息。此之後,界已法正常行。政府一旦政危,就飲鳩止渴。理宗政後,由於十六及十七界量巨大,些再度造成通。端平入洛之後,與銅錢端平初年暴跌25%。十八界行量更加大,白米到每斗米三四百文,是孝宗年1162年—1189年)的十一倍。淳七年,理宗頒詔,十七、十八界子永使用,希望藉此抑制物。但是百文的十八界卻連草鞋都不到,子已與廢紙無異。景定五年(1264年),似道定十七界在一月之全部成十八界子,並將會子改「金銀見錢關子」,宣布與會子的兌換比例1:3,但通作。不,南宋的然一路值,但元、明朝的底失相比仍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流通信用,故可視為近代前較為成功的紙幣實驗

(5)海外貿

由於西夏阻隔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宋朝始,南沿海的港口成新的貿易中心。唐代國僅於唐高宗朔元年(661年)在州一地有市舶司,負責貿。宋代先後在州、安府(杭州)、元府(明州,今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嘉府(秀州)(今松江)、江府、平江府(州)、州、江陰軍(今江)、嘉府(秀州)澉浦(今海)和嘉府(秀州)上海(今上海市)等地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以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後期更一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宋代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貿大宗。宋神宗元三年(1080年),北宋朝廷制定一部《州市舶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貿港口在城市裡設立「蕃市」,專賣商品;「蕃坊」供外人居住;「蕃」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還專門制定蕃商犯罪決罰條州和泉州城仍然有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的佐

宋王朝通商的家有:占城、真、三佛、吉丹、渤泥、巴林蘭無裏、底切、三、大食、大秦、波斯、白、麻嘉、伊祿、故細蘭、登流眉、中、斯伽野、木皮等歐亞五十八個國家。宋朝出口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五金。物包括象牙、珊瑚、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商品。宋朝大量物通市舶司得的收,宋仁宗皇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年1064年—1067年)63萬貫,到了宋高宗紹興1131年—1162年)已200萬貫約佔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宋代的繁起重要作用。南宋代,宋朝在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宋朝出口材、茶、棉花、犀角、象牙等,口北珠、人、毛皮、匹等物。民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和西,而當時遼國、金、西夏、越南、朝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改用宋

(6)賦稅制度

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以後,均田制破,府兵制解,兵的募兵制逐取代兵合一的調兵制。南宋人王栐說:北宋「兵既分,制大於古。」募兵制已占居主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樣調集世襲軍戶,也不像南唐那調國農民,而主要是自招募和僱傭的普通老百姓,特民。府兵制留,如存在於某些特定地的弓箭手之兵,但也不是全各地的普遍象。北宋的基本狀況是:職業士兵「以起旅」,普通民「無預征役」。政府一般不再「籍民之身以兵」,而「賦斂農民之粟帛以」。北宋人琦在比較漢調兵和北宋兵的時說:「杜甫中《石壕吏》一首,之殆可悲泣,調兵之害乃至此」,而得出兵「自有利民不少」的結論蘇轍也曾北宋兵制同前代兵照,:「古者兵出於民」,「民之於兵,可謂勞矣」;「近世兵民既分」,「民可逸,而兵可謂習矣。」從當時些前後比和逸、利害之,都是北宋民大體擺脫兵役負擔確證。其次,廂軍夫役。北宋民的主要徭役負擔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的夫役。第三,夫役雇法推行。人通常所王安石的免役法或雇役法,指的是差役即役雇法。

宋代的雜稅名目多,「制、折帛錢為諸州之害,板、月樁為諸縣之害」,此外有二稅鹽錢蠶鹽錢、丁、丁鹽錢、僧道免丁、秤提、市例、折估、折布、布估、畸零等,「不可以遍,亦不能遍知」。其征斂賦稅的手段,如朱熹所:「古者刻之法,本朝俱。」宋人的多,如:「正之外,雜賦至繁,科,名暴」;「其色不一,其名不同。」以致世人「不能盡舉」;「官者不能悉其」。蔡戡又言:「其賦斂繁重,可謂數倍於古矣。」各人的具體說然不一致,但共同之是肯定賦稅的名目繁多。賦稅倍增的果是:「民重。」

政府又通過將稅收大量投入到軍隊裡,利用年招募流民、兵的政策以一系列常的社政策(特老人和童),起到定社的作用。所以有爆發過巢起,元末民的大模民

宋代的役制度,名和中唐之後的兩稅法一,但容不同,宋兩稅單純以土地徵收象的土地標準是按各所占有田地的量和量收取。而唐兩稅卻是要合每的人丁和資產包括土地、桑、居宅、牲畜和錢財等定等再以算本兩稅。可知唐兩稅範圍遠較兩稅為廣,唐兩稅包括田畝稅戶稅、力役,而宋兩稅只是畝稅而不包括戶稅、力役。在宋,戶稅、力役是另算的,按各人丁收的稅稱,也就是戶稅,按財產級別收的稅稱,也就是力役的容。也就是,宋的兩稅加丁再加役等於唐的兩稅。宋朝的制是「以差」的「兩稅法」,根居民有動產戶別,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劃為不同等,按財產,高資產戶納稅多,低資產戶納稅少,有田不用繳稅。役錢則是宋制定,凡役者可輸錢免役,也就是付朝廷募兵制的用。

宋商主要有住過稅。住買賣交易率3%,過稅即商品流通率2%。宋公布商稅則例,把應納稅的商品名目布於稅務、官署、交通要道,使商人然。稅務按照例收,商旅按照納稅,非例所(即假如稅務私增收稅條目),商旅可以拒納並。另一項稅收是海關稅。主要商品出口和流通收。外船來經商先市舶查,抽取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的。宋朝鼓海上貿易,將製造的往外地,市舶司甚至六甲到安南,取大量收入。()

 

台長: 幻羽
人氣(699)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歷史上的宋朝─政治起伏與變遷】~4~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歷史上的宋朝─政治起伏與變遷】~2~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