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5-03 17:34:06| 人氣1,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化戰爭的沙漠作戰】+ 【一面沙漠一面海洋的迪拜+中國向沙漠要7萬畝良田+沙漠“變身”現代化農田】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代化戰爭的沙漠作戰”的图片搜索结果 

                【現代化戰爭的沙漠作戰】

沙漠作戰,即發生在沙漠地帶的戰爭,是一場災厄略條件下鬥志和鬥勇的表現,也是現代化戰爭與沙漠地帶完美地結合。

沙漠這一地形的特點是:植被稀少;視界射界開闊,但由於缺乏方位物體而容易迷失方向;土質疏鬆,影響通行,不利於構造工事;水源缺乏,晝夜溫差大,影響部隊的生存能力;對核生化武器的防護能力差等。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地形條件使美軍可以不間斷的監視每一寸土地。連深挖的伊拉克坦克都成為精確制導的目標。這種獨特的地形條件成為了美軍高技術兵器力量的倍增器。沙漠地帶的戰爭,是一場災厄略條件下鬥志和鬥勇的表現,也是現代化戰爭與沙漠地帶完美地結合。沙漠地區的特殊環境,特別是開闊無遮掩,高溫沙暴,給作戰帶來了很多問題。

從作戰角度看,沙丘地帶和某種程度上的岩石高原沙漠適於機動作戰,以反坦克炮和反裝甲導彈系統進行的遠端直瞄火力戰以及遠端防空系統作戰。沙漠作戰難以達成戰術突然性,在某中程度上難以達成戰役的突然性。

作戰特點

從戰術上講,沙漠地帶作戰要求發揮創造性,這樣才能以較小的傷亡獲得勝利。

從作戰上講,沙漠作戰要求能最有效利用遠端偵查,監視和目標捕獲系統。

現代沙漠作戰不論是戰役還是戰術均是機械化作戰。沙漠有利於坦克,裝甲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諸兵種合成部隊具有機動力,生存力,高火力的特點。這樣指揮有方,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現代化機械化部隊在沙漠作戰中具有決定性優勢。

作戰難度

沙漠作戰屬於特殊環境的作戰樣式。在享有某些優勢的情況下,沙漠作戰也面臨眾多挑戰。沙漠的主要特點是:水源稀少;植被稀疏;晝夜溫差大;地形單調,容易迷失方向……沙漠的這些特點對軍隊的作戰行動構成了巨大挑戰。

嚴酷的沙漠環境對作戰人員的體能和士氣影響很大。因為嚴重缺水和氣候的炎熱,當暴露在外時,人員的體力會迅速下降,從而導致部隊疲憊焦慮,士氣低落。

沙漠環境對武器的使用影響也很大。沙塵和酷熱非常容易損壞武器系統,特別是由電腦系統控制的高技術武器。所以,美軍要求,在沙漠作戰中,要想方設法保護武器不進沙子。通常情況下,要給武器戴上護套,加裝防沙塵的過濾網,單兵武器每天至少要拆卸和用幹布擦拭一次……另外,還要給特殊的武器和電腦系統配備降溫設備或是構築降溫掩體。

沙漠環境對作戰行動也會造成很大影響。比如在酷熱的沙漠環境裏,地面上的熱氣會大大降低能見度,人眼觀察的距離縮短,看到的東西形態模糊甚至失真,而且沙漠地區隱蔽條件極差,無處藏身。美軍要求,部隊在構築陣地時,各種掩體要成不規則形狀,並用沙漠偽裝網對目標進行全面偽裝,使目標顏色與自然環境混為一體;凡是能反光的物體,如望遠鏡和擋風玻璃,最好用薄紗布加以遮蓋。沙漠作戰地域廣闊,情況變化快,部隊機動頻繁,部隊的指揮與控制面臨更多的困難。因此,美軍要求各級指揮機構必須迅速查明情況,分析處理。同時,指揮官要靠前指揮,親自瞭解情況,及時作出決策。

另外,沙漠中強風帶起的風沙會變得像銼刀一樣鋒利,在對人員造成行動阻礙和非致命損傷的同時會嚴重損壞機械裝備的易損部位,如直升機旋翼、旋翼軸承、發動機進氣口、槍管等部位,極易造成損壞

 

沙漠作戰四大法寶

GPS

GPS———沙漠作戰的指南針。在沙漠上確定方位和部隊所在的位置非常困難。由於有特徵的地形地物較少,地圖判讀十分困難,在某些沙漠地區,結合地形判讀地圖的方法根本無法實施。以前,美軍主要依靠航空照相等方式輔助判讀地圖,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特別是極不適應精確制導彈藥的使用。自從G P S(全球定位衛星系統)研製成功並大量裝備部隊以後,美軍成功地解決了沙漠作戰中的方位判斷問題,為部隊成功運動和作戰以及大量使用精確制導彈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由於大量使用全球定位衛星系統,多國部隊可以在不良天候和夜間實施機動,單兵自我定位的誤差只有幾米。同時,這種系統還大大減少了空中火力和地面炮兵火力誤擊己方部隊的可能性。

翼側攻擊

翼側攻擊———將敵迅速置於死地的絕招。在沙漠作戰中,因為缺少可以依託的地形,防禦一方至少有一個翼側暴露給進攻者。因此,翼側攻擊就成為沙漠作戰中美軍強調採用的戰法。美軍要求其進攻部隊要採取一切可能的偵察行動,查明敵人的防禦薄弱翼側或是不設防的翼側,並將自己的主力機動至敵人的開放翼側,從該處打開進入敵人後方的缺口,在敵人能夠作出有效反應之前攻佔敵後方目標,摧毀敵後勤保障系統,切斷敵前後方之間的聯繫,從而迅速擊敗對手。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是將伊軍防禦薄弱的右翼(美軍進攻的左翼)選擇為主要突擊方向,美軍從此一舉突入伊軍防禦體系的後方,打垮了伊軍的整個防禦體系。

直升機

直升機———沙漠作戰的撒手鐧。沙漠地區的地形通常平坦而開闊,非常便於空中力量實施觀察、進行目標識別和實施攻擊。美軍地面部隊(包括陸軍地面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地面部隊)都裝備了大量攻擊直升機,如陸軍的A H-6 4攻擊直升機和陸戰隊的A H-1攻擊直升機。這些直升機都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同時主要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它們是地面裝甲目標的剋星。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美第24機械化步兵師一次出動18A H-64攻擊直升機,曾創造了摧毀伊軍84個裝甲目標、38台輪式車輛和12門火炮的記錄。在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聯合頒發的《沙漠作戰》條令中,明確要求在沙漠作戰中要優先運用攻擊直升機,壓制對方的防空系統,摧毀敵人的反裝甲能力。另外,美軍還經常使用多用途直升機運輸人員,消除道路不暢的影響,加快作戰進程。

後勤保障

後勤保障———制約沙漠作戰的瓶頸。沙漠地區幾乎缺乏所有作戰所需的資源,因此後勤保障就成為影響作戰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源奇缺是沙漠地區的主要特徵。為解決給水問題,美軍通常採用鋪設輸水管道、從水源充沛地區引水的方法,並要求部隊節約用水。用水原則是:首先保證車輛和武器系統的冷卻用水,其次才是人員用水。所以,美軍非常重視後勤保障系統的警戒,補給路線巡邏隊通常由直升機部隊擔任,檢查的範圍包括路線兩側3公里距離內的地形;補給線上還有專門的護送隊(由防空武器系統和一架以上的直升機組成)。另外,在沙漠作戰中,部隊機動頻繁,流動性大。為提高部隊的機動速度,美軍強調各作戰部隊應具備較強的自我保障能力。為此,美軍的地面部隊都裝備有充足的運輸車輛,並且這些車輛都擁有與作戰車輛相同的越野能力和機動速度。

“一面沙漠、一面海洋,遍地黃金的迪拜”的图片搜索结果 

          【一面沙漠、一面海洋,遍地黃金的迪拜】

有人說,迪拜遍地黃金、滿街跑車、迪拜人出來都是遛鷹玩貂,十分壕氣。在人們的印象中,迪拜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城市,現代化建築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堪稱世界之最。更有人說,願意辭去繁瑣的工作、放棄現在的生活去迪拜做一個流浪漢,以拾荒為生,歸來之時便可富甲一方。但是,很多人又會覺得迪拜距離自己很遙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

迪拜作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阿聯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東最富裕的城市、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被稱為中東北非地區的"貿易之都"。這裏盛產石油,所以被人們標籤為富人的天堂,遍地黃金的迪拜,更成為了人們的嚮往。但迪拜更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城市,沙漠、海洋、高樓林立、夜色繁華,吸引遊人無數。

迪拜塔是世界有名的建築,是迪拜的地標之一,高828米,共162層,穿越雲端,在124層觀景臺上,鳥瞰整個迪拜全景,仿佛在以上帝的視角觀察世界,頗為壯觀。360度玻璃幕牆呈現出360度全方位無障礙視野。在這裏可以鳥瞰迪拜以及波斯灣的全景,以及周邊的沙漠。朱美拉棕櫚島、帆船酒店以及在建的世界島都盡收眼底,再仰望天空,雲似乎就在自己的頭頂掠過。在這裏可以盡情的感受迪拜這個城市的神話和奢華。 日落時分,在觀景台可以慢慢感受天際間日夜交替、夕陽西下、華燈初上的美景,愜意無比。

海景房並不是夢想

帆船酒店擁有獨特帆船造型的酒店是迪拜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七星級酒店,外形就像一塊迎風飄揚的風帆,是阿聯酋最奢侈的代表,極盡奢華之能事,外形就像一塊迎風飄揚的風帆,是阿聯酋最奢侈的代表,每間套房均享有阿拉伯灣的全景。並有Al Mahara海鮮餐廳,環境和服務絕佳,仿佛置身水族館。

世界第八大奇跡

迪拜政府耗鉅資,在碧波如洗的阿拉伯灣上建造的一系列人工島嶼群,則堪稱奢華的典範。從空中俯瞰,朱美拉棕櫚島形似棕櫚樹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改造項目之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島上精美奢華的酒店和度假村無數,遊艇、快艇暢遊於海上,駛向亞特蘭蒂斯度假酒店的棕櫚島輕軌可以飽覽沿途瑰麗風光。

不沖沙,迪拜算是白來

在迪拜旅遊的諸多節目中,去黃金沙漠沖沙,可以算最能體驗阿拉伯風情的迪拜旅遊項目了。驅車數小時,遠離繁華喧囂的迪拜城,讓您體驗一個不一樣的迪拜,切身感受阿拉伯文化的魅力,而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動,讓你從驚險刺激到休閒舒適,再到瘋狂迷醉。

在沙漠中尋找海洋,在海濱遇見沙漠,遍地黃金的迪拜你又怎麼能錯過呢。
 

 【即將消失的沙漠:中國人再次戰勝大自然,向沙漠要7萬畝良田】

沙漠一般都是人類活動影響了生態,導致土地沙漠化,但是今天要講的這個沙漠不僅沒有繼續惡化,反而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不久後將徹底消失。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意為撒沙漠之城,毛烏素沙漠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降水較多有利於植物生長,原是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積較大。

毛烏素沙漠亦稱鄂爾多斯沙漠,毛烏素,蒙古語意為壞水,地名起源于陝北靖邊縣海則灘鄉毛烏素村。自定邊孟家沙窩至靖邊高家溝鄉的連續沙帶稱為小毛烏素沙帶,是最初理解的毛烏素範圍。

研究毛烏素沙漠的成因,早已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學問,因為知道它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才知道怎樣去改善它。這裏有地質成因和歷史成因說等幾種說法,但是大家公認的是毛烏素沙漠的絕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經水草豐美,5世紀時毛烏素南部,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後來由於不合理的開墾,氣候變遷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貽盡,就地起沙,形成後來的沙漠。毛烏素沙漠是在一兩千年的時間裏逐漸擴展而成的,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榆林,油松一直成為土地沙漠化的堅守者。

1959年以來,已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21世紀初堅持不懈的生態治理使毛烏素沙漠600多萬畝流沙止步生綠。特別是歷史上飽受風沙侵害的陝北榆林市,如今已建成塞上綠洲。靜靜的榆溪河流過繁華的市區,兩岸楊柳蔥郁,浩淼的紅堿淖碧波蕩漾,湖畔鷗鳥飛翔。

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 營造起萬畝以上成片林165處,建成了總長1500公里的四條大型防護林帶,造林保存面積1629萬畝,林草覆蓋率有0.9%提高到25%。全市境內860萬畝流沙有600多萬畝得到固定,半固定,實現了地區性的荒漠化逆轉,每年沙塵天氣已由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減少到不足十天。

陝西省加大了生態治理力度,全省森林覆蓋率有28.8%提高到31%。陝西省林業廳20056月份公佈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與1999年相比,陝西省荒漠化土地地面積減少189萬畝,沙化土地減少30萬畝,極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積減少1952萬餘畝。20世紀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紀初50公里以內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還累計新辟農田160萬畝。

 【這個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 如今正在變身現代化農田】

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之間,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 毛烏素,蒙古語意為壞水,地名起源于陝北靖邊縣海則灘鄉 毛烏素村 。

毛烏素沙漠古時候水草肥美,是很好的牧場

研究毛烏素沙漠的成因,早已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學問;因為知道它是怎麼變成這樣的,才知道怎麼讓它去改善。這裏有地質成因說和歷史成因說等幾種說法,但有大家公認的是毛烏素沙漠的絕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經水草豐美。 5世紀時毛烏素南部(今靖邊縣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當時草灘廣大,河水澄清。據考證,古時候這片地區水草肥美,風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場。

後來由於不合理開墾、氣候變遷和戰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形成後來的沙漠(沙地)。毛烏素沙漠是在一兩千年的時間裏逐漸擴展而成的,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毛烏素森林草原的破壞,起源于唐初六胡國昭武九姓在這裏的濫牧。到兩宋時期,毛烏素的沙漠化向東南拓展,明末到清初其推進速度就更快了已形成茫茫大漠。

世界沙漠最強的暴雨中心 建成沙地森林公園

然而在中國的沙漠中,毛烏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又將毛烏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個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較,證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烏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強的暴雨中心稱號。

之前由於不合理的開採荒漠面積不斷擴大,在建國之後進行過長時間的植樹改善,環境也是不斷變好,現在沙地地貌已改觀不少,如今的毛烏素沙漠已經被鄂爾多斯人治理的很少見到大面積的沙丘了,在距離毛烏素沙漠1.5公里處,這裏林草植被茂密,樹林、沙丘、草灘、湖水編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這裏就是馬蓮灘森林公園。

馬蓮灘森林公園是國內罕見的沙地森林公園,延綿不斷的黃沙,起伏不定的沙丘,星羅棋佈的海子,以前的馬蓮台生長著一望無際的馬蓮花,花香清雅,頗似幽蘭,有北國仙子之名,馬蓮灘也因此而得名,這裏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南緣,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草原過渡地帶,雨水少,氣候乾旱,土壤瘠薄,風沙較重,但卻有大片的樹林綠成一片綿長的生機。

方海子是馬蓮灘一道獨特的風景,為解決灌溉問題,過去由人工挖掘而成,現在反而成就了這裏的一灘碧水,方海子醉美的時候當屬黃昏日下,當太陽完全沉沒在地平線上,天空中殘留的晚霞,映射在這片海子面上,五光十色,煞是美麗,又添幾分神秘。

曾經的大漠正在變身現代化農田

近十年來,陝西榆林先後投資了千億用於固沙治沙。在此期間植樹造林達800萬畝,如今的毛烏素沙漠植被覆蓋率已達30%,擁有230萬畝零散林地,150萬畝農田林網,以及176萬畝基幹林帶,昔日肆虐的黃沙才被牢牢鎖住,榆林這座沙漠之城正演變成大漠綠洲

在治沙過程中,科研工作者們發現毛烏素沙漠地區有大量的沙子和被當地人稱作紅膠泥砒砂岩,這兩種物質是造成生態退化、水土流失的罪魁禍首,幾乎無法用於農業耕作。

這兩種物質的物理特性,砒沙岩和沙子一種保水,一種漏水,一種板結,一種透氣,根據兩種特性,根據不同的比例複配之後,剛好可以達到互補的效果,形成一種複配土,就是田裏的這種土壤,已經比較成熟的可以形成高產農業的土壤。

經過不懈努力,適宜土豆、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生長的土壤混合複配技術在沙漠治理中獲得了成功。技術推廣4年多以來,當地玉米單產平均超過1600斤,馬鈴薯平均畝產超過5000斤。連年耕作積累的作物腐殖質,有效改良了沙漠的土壤環境,讓這一地區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高產田。如今這項技術已經成熟並得到大規模推廣,現在當地7萬畝沙地已經變現代化農田。

專家曾對土壤混合複配技術作出科學的評價。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解建倉說:如果說既能當耕地又能對環境造成提升、改良那就更好了。所以後面就發現這個意義更大的不光是在土地利用上,對生態環境我們也發現它有很好的支援作用,比如說固沙作用。因為整個大西北這種面積占得很大,如果這樣能夠推廣,特別是在(沙漠)交錯地帶,那麼這個面積(在)全國的土地(耕地)資源可能就有保障了。

相关图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