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美國總統與敵對國首腦的會面】
(圖)特朗普總統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過去曾惡語相向。 JUNG YEON-JE/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特朗普總統突然決定,在兩個月內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會晤,這是一個驚人的變化。在此前的近70年裏,兩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至今沒有正式結束。
不過,特朗普不會是第一個與敵對國家領導人當面會晤的現代美國總統。之前的那些會晤產生的結果各不相同。下面是幾個例子:
<1>甘迺迪與赫魯雪夫,1961年6月於維也納
(圖) “我從沒見過那樣的人,”約翰·F·甘迺迪總統在談起與尼基塔·S·赫魯雪夫的會晤時說。 RON CASE/KEYSTONE PRESS, VIA HULTON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當時是冷戰的關鍵時刻,時任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與蘇聯領導人尼基塔·S·赫魯雪夫(Nikita S. Khrushchev)舉行了非正式會談,以改善兩個日益兩極化的國家之間的關係。
甘迺迪後來責備自己沒有事先對赫魯雪夫多一些瞭解。儘管已經悄悄計畫了幾個月,但尼克森依然不確定是否會與毛澤東會面。事後看來,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對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存在典型的第一印象誤解。
兩國之間的唯一一次峰會沒有產生總統想要的結果,甘迺迪後來向一名記者透露,一個原因是他準備不足。
那次會晤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史學家們認為那是造成會談結果模糊的一個原因。根據會談的歷史記錄,兩位元領導人爭論不休的是哪個國家花費了更多時間操縱選舉,以及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優點。
“我從沒見過這樣的人,”甘迺迪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的休·賽迪(Hugh Sidey)採訪時說。甘迺迪稱他“提到一場核戰會在10分鐘內殺死7000萬人,可他只是看著我,像是在說,‘那又怎麼樣?’”
赫魯雪夫向甘迺迪表示,兩國會發生戰爭還是維持和平,將取決於美國。
“那麼,主席先生,”甘迺迪回答說,“會發生戰爭。我們將面臨寒冬。”
兩國關係迅速變得更加敵對。幾個月後,柏林牆被豎立了起來,將共產主義控制的東部和資本主義控制的西部分隔開。《紐約時報》的詹姆斯·雷斯頓(James Reston)在回憶錄《最後期限》(Deadline)中寫道,總統離開會場時下定決心展示自己的強硬立場。
“令我吃驚的是,他說道:展示這一點的地方就是越南!”雷斯頓回憶道。
<2>尼克森與毛澤東,1972年2月於北京
(圖)在尼克森離開華盛頓前往北京時,他甚至不確定自己能否見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 ASSOCIATED PRESS
理查·M·尼克森總統(Richard M. Nixon)對中國為期一周的訪問,是結束中美兩國冷戰敵對狀態的關鍵事件。當時,它看起來很矛盾:這位以尖刻的反共態度出名的美國政治人物,要冒險進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共產主義國家。但是,正如尼克森本人多年前承認的那樣,“我們承受不起將中國隔離在世界大家庭之外。”
在尼克森離開華盛頓前往北京時,他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見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
但那不是一時興起的訪問。相反,之前進行了幾個月的秘密協商,始於1971年4月美國乒乓球隊赴中國比賽。
在所謂的乒乓外交中,球隊的開創性訪問促成了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A·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對中國的秘密訪問,這為尼克森訪華奠定了基礎。時任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表示:“歷史上從來沒有一項運動成為如此有效的國際外交工具。”
<3>雷根與戈巴契夫,1985年11月於日內瓦
(圖) “我不能說我們的會議已經能達成一致,”羅奈爾得·雷根在於米哈伊爾·S·戈巴契夫會面後說。但他表示,“我們能更好地瞭解對方了。”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VIA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美國總統羅奈爾得·雷根(Ronald Reagan)和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S·戈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ev)在冷戰時期的會晤,是兩個超級核大國領導人六年以來的首次會面。
“我們見面,是因為我們必須見面,”雷根在返回華盛頓時說。“我呼籲重新開始,並且實現了開始。我不能說我們的會議就意識形態或國家意志這些基本問題已經達成一致——但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對方。而這就是和平的關鍵。”
這次峰會並未帶來什麼實質性決策,但雙方都表示他們會借此推動進一步合作。
但兩人1986年10月在冰島雷克雅未克進行了第二次會面,結果並不樂觀。由於戈巴契夫堅持將雷根支持的美國戰略防禦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項目——即所謂的星球大戰反導彈防禦系統——的管制問題加入談判,他們未能就軍備控制問題達成一致。兩國的談判此後暫停了一年多。
<4>布希與普京,2001年6月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
(圖)“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靈魂。”喬治·W·布希如此描述弗拉基米爾·V·普京。LARRY DOWNING/REUTERS
在2001年6月斯洛文尼亞的峰會上,第一次與弗拉基米爾·V·普京會面的喬治·W·布希對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公開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熱情,這時,布希的第一屆任期才剛剛開始6個月。
為了反駁那些警告他俄羅斯只尊重硬派作風的助手,布希在與普京一同舉辦的發佈會上告訴記者:“我看著這個人的眼睛。我發現他是個非常直接並且值得信任的人。我們進行了十分友好的對話。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靈魂。”
後來,這個過分熱情的稱讚將被視為對普京——這位後來成為美國頭疼對手的前克格勃(KGB)間諜——的理解太過天真的標誌。
<5>奧巴馬與卡斯楚,2015年4月於巴拿馬
(圖) “我們一致認為,我們可以繼續向前邁進,增進我們的共同利益,”貝拉克·奧巴馬如此描述他與勞爾·卡斯楚的會面。 STEPHEN CROWLEY/THE NEW YORK TIMES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和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Raúl Castro)2015年在巴拿馬的會晤,結束了兩國領導人半個世紀沒有會面的現實。
在幾代人的交惡後,這場在美洲國家首腦會議(Summit of the Americas)期間進行的會晤,是奧巴馬推進與古巴外交關係正常化的一部分。
“我們的政府還會持續存在差異,”奧巴馬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說。“但與此同時,我們一致認為,我們可以繼續向前邁進,增進我們的共同利益。”
卡斯楚讚揚了奧巴馬的“卑微”出身,表示自己讀過他的書。
卡斯楚的哥哥菲德爾(Fidel)——1959年掌權的著名革命領袖——在擔任古巴領導人期間未與任何現任美國總統見面。卡斯楚在革命結束後不久訪美,時任總統德懷特·D·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特意去了高爾夫球場以表達自己的態度,卡斯楚只能會見時任副總統的尼克森。
~∴~∴~∴~∴~∴~∴~∴~∴~∴~∴~∴~∴~∴~∴~
【國際風雲錄:震撼世界的幾次歷史性握手】
(圖)朝韓首腦在板門店舉行歷史性見面,簽署歷史性和平宣言,握手,定格歷史瞬間。
<1>朝韓領袖終於在板門店簽了和平宣言,承諾停止一切敵對行為,共同致力於推進完全無核化,而且要在開城設永久辦事處。
2018年4月27日在南北對峙幾十年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無疑是個重要歷史時刻。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這一天中握了不止一次手,但兩人交換簽完字的《板門店宣言》時充滿儀式感的握手,在相機的閃光燈下定格了一個歷史節點。
這個節點跟幾個月前朝鮮半島核武陰霾和地區局勢的緊張形成鮮明對比。
握手等於承諾。金、文此番握手,強調了他們的承諾:半島不再有戰爭。
下面是幾次被相片定格、承載著類似劃時代歷史意義的握手。
<2>拉賓-阿拉法特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在挪威持續數月的艱難、秘密的談判終告成功。
幾十年衝突不斷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那一天開啟了通向和平的路線圖。
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圖左,Yitzhak Rabin)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圖右, Yasser Arafat)在美國白宮南草坪見證了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代表簽署《奧斯陸協議》。
攝影師的鏡頭下,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張開雙臂,拉賓和阿拉法特握手了。這是巴以衝突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之一。
後來,和平努力失敗,但《奧斯陸協議》賦予巴勒斯坦被占領土自治地位,並結束了持續6年的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佔領的武力反抗,“起義”。6年裏至少1200名巴勒斯坦人和150名以色列人喪生。
阿拉法特與拉賓歷史性握手兩年後,拉賓遇刺身亡。兇手是反對和平進程的猶太極端主義分子。2000年,第二波起義爆發。
<3>奧巴馬 - 卡斯楚
2013年12月10日,時任美國奧巴馬和古巴總統拉烏·卡斯楚握手的照片佔據了世界媒體頭條。
當時,他們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紀念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活動。
美國和古巴是幾十年的夙敵,那次是雙方領袖首度在公開場合公開打招呼。
之後不到幾個月,兩國關係迅速解凍,2015年7月恢復邦交,隨後又採取了一系列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步驟來重建、鞏固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的雙邊關係。
奧巴馬總統2016年訪問古巴,成為88年來首次到訪古巴的美國總統。
那一年,華盛頓放鬆了對古巴實施了幾十年的禁運,11月美國民航班機充啟直飛哈瓦那的航班服務。
<4>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 麥吉尼斯
2012年6月27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前愛爾蘭共和軍首領麥吉尼斯(圖左,Martin McGuinness)的歷史性握手,是北愛和平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准軍事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A)多年來試圖通過暴力爭取北愛爾蘭擺脫英國統治,併入愛爾蘭共和國。
麥吉尼斯後來被稱為“北愛和平締造者”。他是數名參加和談的代表之一。
2012年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出訪北愛時,麥吉尼斯擔任北愛政府副首席部長。
他與女王的握手釋放了和解信號,而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愛爾蘭共和軍和英國軍隊之間的流血衝突已經把仇恨種在很多人的記憶和情感裏。
<5>毛澤東 - 尼克森
(圖)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右)在北京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握手,標誌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
1972年2月21日-28日,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應時任中華人民共各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邀請,訪問北京、杭州和上海。
這是歷史上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當時仍被認為是敵對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在北京期間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中南海會面。
尼克森訪華是中美邦交正常化過程中重要的一步,終結了兩個國家長達25年相互隔絕的歷史。
尼克森稱此次的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佈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
<6>習近平 - 馬英九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面,握手持續了將近2分鐘。
”習馬會“是1949年台海兩岸分裂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首腦會面。
他們的會談結果包括北京和臺北開通熱線,兩岸改善關係。
不過,這次歷史性峰會上,兩方面都沒有作出實質性讓步。馬英九為此付出了政治代價,在2016年大選中敗給了民進党的蔡英文。
<7>特朗普 -
在國際領袖歷史性握手日程表上,朝韓首腦之後,就輪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握手了。 美朝首腦峰會定於2018年5月。
雖然特朗普與金正恩預期中的握手歷史象徵意義不亞于金正恩和文在寅的握手,但特朗普與別國領導人握手的照片常常在網上被熱議、調侃。
比如2017年世人皆知的特朗普與安倍握手,當時日本首相安倍在訪美,與特朗普見面,倆人握手姿勢之特別、時間之長、力度之大,以安倍在抽出自己的右手後翻了個白眼,似乎松了一口氣。
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握手不止一次成為話題。第一次是特朗普訪問法國,第二次是這次馬克龍訪問美國。
第一次,旁觀者七嘴八舌猜測那兩隻手究竟是在握手還是掰腕。這一次,人們為特朗普跟馬克龍握手時表現出對晚輩後生的長者般慈愛驚訝,也有人說那或許是在表達“兄弟情誼”。
特朗普總統上任後還跟許多其他國家領導人握過手,雖然沒有韓朝、巴以那樣具有化敵為友的戲劇性,也沒有引起什麼調侃,卻也引起不少關注。
他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
2017年11月9日,特朗普訪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主席會談後,在記者會上發表聯合聲明,之後照規矩握手留影結束。
據當時的報導,特朗普在會談時敦促中國採取迅速、強硬的行動來化解朝鮮核危機。他說”時間快沒了“。
2017年7月7日,在漢堡G20峰會期間,他跟俄國總統普京見面、握手。有點像舉著,又像拉著。
2017年1月27日,英國首相特裏莎·梅到華盛頓訪問,成為特朗普總統就任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國家首腦。
他跟梅首相握了手。
2017年3月,特朗普總統和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談完畢,在白宮聯合召開記者會,握手合影,姿勢中規中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