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黃背心」運動抗議運動變調,香榭麗舍大道陷入一片混亂。
法國「黃背心」運動抗議運動變調,香榭麗舍大道前有人焚燒路障。
數以千計示威者聚集在巴黎市中心,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因示威活動而陷入混亂,法國警方緊張應對。
法國遭遇13年來最嚴重騷亂!民眾抗議變打砸搶,至少133人受傷。這已經是示威者連續第三個週末上街抗議。當局指出,全國共有7.5萬人參與示威,單在巴黎便有5500人。
據外媒報導,法國民眾抗議提高燃油稅的示威愈演愈烈,數千名穿著“黃色背心”的示威者日前在首都巴黎市中心遊行,有暴徒縱火破壞及搶掠,更在著名地標凱旋門塗鴉,與防暴員警爆發激烈衝突,引發法國自2005年以來最嚴重的城市騷亂。警方發射催淚彈及水炮驅散,衝突造成最少133人受傷,包括23名員警,另有412人被捕。
全國逾7萬人示威
據報導,這已經是示威者連續第三個週末上街抗議。當局指出,全國共有7.5萬人參與示威,單在巴黎便有5500人。
警方早有部署,在香榭麗舍大道實施管制,檢查進入人士的身份證明檔和搜查隨身物品。示威隊伍起初和平遊行,但到了尾段接近杜樂麗花園一帶,一批混入遊行隊伍的蒙面青年突然發難,他們手持鐵棒企圖衝破警方防線,破壞附近商店櫥窗及汽車,不少汽車被推翻,部分滋事者更縱火燒車及建築物,最少一輛警車及兩幢建築物火光熊熊。
警方發射水炮及催淚彈驅散暴徒,雙方爆發激烈衝突。
總統馬克龍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行徑,揚言予以嚴懲。他強調,沒有任何理由容許示威者攻擊執法人員、搶掠商鋪、縱火、威脅行人及記者安全。
政府發言人格裏沃表示,當局考慮頒佈緊急狀態,以防局勢惡化,他同時敦促和平示威者重返談判桌。
凱旋門內雕像被破壞
據報導,部分滋事者走到凱旋門,移走保護凱旋門下方一戰無名英雄紀念碑的圍欄,聚集高唱國歌,有人在凱旋門牆壁塗鴉,噴上“黃色背心將取得勝利”等口號。
員警及部分示威者試圖保護紀念碑,員警也發射催淚彈驅趕人群。現場照片顯示,放置於凱旋門內部、象徵法國的瑪麗安娜像遭人擊碎。
在巴黎聖拉紮爾車站,有銀行遭示威者破壞,另有保險公司招牌被噴上“馬克龍入獄”字句。在著名旅遊區馬德萊娜,法國巴黎銀行分行的自動櫃員機被人從牆中拆出,銀行外牆亦被噴上“誰散佈痛苦就會掀起怒火”。
馬克龍視察遭遇噓聲
騷亂持續至入夜,不少汽車仍在焚燒,街上充斥濃煙和催淚氣體。當局封鎖市中心多個地區及通往凱旋門的所有道路,並以安全理由下令關閉市中心20個地鐵站。
警方譴責數百名極右及極左分子挑起事端,當局接獲近190宗縱火報告,20名員警受傷,消息人士指出,有放在警車內的步槍被搶走,未知是否裝有子彈。一名示威者情況危殆,相信他試圖扯下金屬圍欄時,被圍欄壓下受傷。
此前在阿根廷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馬克龍回國後,與總理菲力浦及內政部長卡斯塔內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事件,並前往凱旋門視察,其間部分圍觀民眾發出噓聲。
警方宣稱,暴力行動是由極右及極左分子引發,不過卡斯塔內稱,大部分被捕人士都是受到激進組織煽動的一般示威者。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繼巴黎騷亂後,南部城市納博訥有示威者闖入高速公路,並焚燒一個收費亭,里昂附近連接法國東南部及東北部的A6高速公路,亦遭示威者堵塞。
法國「黃背心」運動第4波抗議今天在全國進行,暴力程度比上週緩和。但群眾對社會貧富階層之間巨大差距的不滿深埋在心,並非政府取消調漲燃油稅就可於一朝一夕化解。
「黃背心」運動發起主因本為反對政府於2019年元旦調漲燃油稅,自11月17日開始,連續3個週末在全國串聯抗議及封路;在政府於5日宣佈取消調漲後,部分「黃背心」仍號召第4度上街,要求政府提升人民購買力。
走上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抗議的社會學研究員賀吉斯(Regis)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人民已經很難因為政府提出2、3項補救措施就息怒,「我們的訴求早就大大超過燃油稅」。
40歲的賀吉斯表示,現在有工會開始號召罷工,要求提高勞工薪資,並恢復「富人稅」(ISF),總的來說,就是要政府減少社會不平等,「大家基於購買力降低、工作條件越來越差、公共服務減少等問題,已經憤怒很久了,真的是普遍都很憤怒」。
在巴黎,「黃背心」集結地點主要在香榭大道,歌劇院、地鐵站「大道」(Grands Boulevards)一帶也有人群聚集。
為了避禍,香榭大道周邊住戶大多把汽車移到別處停放,商家也接獲警方通知,用木板或鐵網保護櫥窗,且幾乎都歇業一天。
法國政府為防範再度出現如12月1日抗議行動一樣的暴力場面,今天在全國動員8萬9000名警力及憲兵維安,光是在巴黎就有8000人,比上週的4600人大幅增加,清早開始就陸續逮捕或拘留數百人,前往香榭大道的路口安檢也更加嚴格,有人當場從背包中被搜出自製汽油彈。
一天下來,香榭大道上的集會比上週相對平和,一週前慘遭蹂躪的凱旋門,這次四周圍滿警車,群眾無法接近,雖不時有人向警憲叫囂或喝倒彩,還有零星施放的催淚瓦斯,數度氣氛緊張,但警方都很快控制住場面。
在香榭大道周邊街道,少數店家櫥窗被打破,有車輛和垃圾被焚燒;在地鐵站「大道」附近也有路障被燒。到晚間,有數十人受傷送醫,大多傷勢不重。
由於近期部分「黃背心」對媒體抱有敵意,因此多家媒體替記者配備頭盔和護目鏡,但仍有記者遭群眾投擲爆裂物而受傷。
內政部於晚間7時30分表示,全國約有12萬5000人上街抗議,統計有1385人被捕、974人被拘留,各地情況都在掌控中。
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晚間向數日來呼籲群眾冷靜的政治人物及工會致謝,接下來「對話的時刻到了」。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則預定週末過後發言。
參與抗議的「黃背心」態度並不一致,有的高舉和平標語說,站出來是希望政府聽到人民心聲,拒絕以暴力脅迫任何人;但也有一些人在記者進行街頭訪問時故意幹擾,叫道「現在已經不是好好說話的時候了」。
住在大巴黎地區的薩賓(Sabine)受訪時表示,生活吃住都要錢,大家過得很辛苦,燃油稅已超出大家能容忍的極限,但「黃背心」運動發展到現在,馬克宏一聲不吭,富人階級好好地待在溫暖的家,看不見底層人民過的是什麼日子。
31歲、特地從中部到巴黎抗議的亞歷山大(Alexandre)說:「人民的憤怒來自於購買力好幾年沒有起色,菁英階層擁有好車、好房,那些錢都是我們繳的稅,有的議員在國會裡睡覺,卻拿很高的薪資,而有些人每週工作48小時還加班,才能在月底打平收支,政府一邊減少年長者的退休金,一邊取消富人稅,一點邏輯都沒有。」
他說:「這就是我來抗議的原因,我要讓他(馬克宏)知道,我不是為了這樣的法國而投票,父母親生小孩也不是為了看到孩子在這樣的法國長大。」(中央社)
3月16日,黃背心示威者集結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有些人穿著黃色背心,但許多身穿黑衣、戴黑帽子或頭盔且蒙面的人也與抗議者混在一起。
“黃背心”運動重創巴黎中心 德媒:法國問題的放大鏡
2019-03-18 05:18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潘亮青木、魏輝
“暴力嚴重升級”“恐怖至極”“陰暗的一天”……面對“黃背心”上週末在巴黎市中心留下的滿目瘡痍,法國媒體紛紛發出類似的歎息。這是“黃背心”連續第18周舉行抗議示威,示威者宣稱此次抗議是對法國政府的“最後通牒”。混亂中示威者與員警持續衝突,多家商店被打砸、搶劫,銀行、報亭被縱火。法新社形容,成千上萬示威者再次把法國權力和奢華的象徵香榭麗舍大街變成了戰場。嚴峻的形勢迫使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得不中斷週末假期,提前返回巴黎參加“應急工作會議”。法國內政部長譴責縱火者是殺人犯。巴黎的暴力場面再次震驚世界輿論之際,正值馬克龍發起的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辯論”剛剛結束。“大辯論”之後法國何去何從?被“黃背心”示威撕扯了4個月的法國何時能夠走出困局?
從去年11月17日開始,法國的“黃背心”示威已整整持續4個月,從最初反對提高燃油稅,到後來演變成反對馬克龍政府的大示威。“德國之聲”稱,“黃背心”運動已經給馬克龍的改革議程踩下刹車。這場抗議運動已遠遠超出最初反對提高燃油稅的初衷,涵蓋了法國農民和工人群體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馬克龍取消增稅,並在去年12月進一步宣佈向最弱勢群體提供100億歐元的援助,但是“黃背心”認為這還不夠。
不過由於暴力傾向嚴重,參與者人數近來呈明顯下降態勢。這也是組織者希望發起“最後通牒”,再次引發轟動的原因。法國民調機構Elabe近日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儘管58%的受訪者仍然支持“黃背心”運動的主張,但56%的人希望抗議活動結束。
歐洲電視一台稱,法國警察局長工會秘書長勒巴爾認為,暴力抗議本身已將“黃背心”運動引向失敗。勒巴爾說:“很多人認為抗議失控是警方的失敗,但這更是‘黃背心’運動的失敗。這個最初得到民意同情和支援的社會運動,因為越來越嚴重的暴力傾向而變得令人無法容忍。”
“法國問題的放大鏡”,德國《焦點》週刊稱,“黃背心”運動正在損害法國。如今在抗議活動中,不僅有暴力事件,還有反猶太主義言論。“黃背心”示威持續長達4個月,能持續這麼長時間,一方面是馬克龍政府的怠慢,缺乏危機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是法國社會各種問題的反映。法國問題足夠多,比如失業率持續飆升、經濟不景氣、移民融入問題等,而“黃背心”運動讓法國更加分裂。
法國的混亂卻成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為自身政策辯護的證據。3月16日,特朗普發推特稱:“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對法國效果如何?經過‘黃背心’示威者18周的騷亂,我猜情況不太好吧!與此同時,美國在各種環境指標上都名列前茅。”法新社稱,這是特朗普第二次利用“黃背心”運動為自己的環境政策辯護,上次法國外長勒德里昂曾告誡特朗普不要干涉法國的內政。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周日表示,儘管法國和美國存在意見分析,特別是在氣候和伊朗問題上,但美國仍是法國的夥伴國。
我們在圍觀什麼?2019年04月09日 03:43來源:北京商報
在“黃背心”怒火久難平息的情況下,馬克龍想出了全民大辯論的緩和辦法,試圖讓這個國家回歸理性。不過,兩個多月的辯論已落下帷幕,8日是政府作出總結並回應民眾要求的期限,而主要議題仍無法達成一致。這場大辯論曾被寄予厚望,改變混亂狀態,但怒火可能容易被平息,改善現狀則更像是一場鏡花水月。
能源:新舊之爭
是燃油稅點燃了“黃背心”運動,因此,能源問題自然是辯論的焦點之一。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未來藍圖裏,法國將會逐步降低對核電、燃煤的依賴,轉而依賴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競選承諾中,馬克龍曾表示,到2025年將核電占比降低至50%。
不過,法國能源專家Philippe Charlez卻認為,這一目標過於雄心勃勃,法國需要增加100GW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彌補核電供應的減少,而現有可再生能源目標是未來八年增加20GW。
能源轉型的另一重點——燃油稅更是民眾心中的痛點。此前,根據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的規劃,法國每升燃油的稅費預計將在2022年繼續上漲至0.75-0.78歐元,彼時,法國燃油價格可能將超過2歐元,成為價格最高的歐盟國家。“黃背心”示威者指責,綠色能源改革只是個幌子,實際稅收中只有20%真正流向了能源轉型。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丁純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馬克龍是提倡歐洲一體化的,他想抓住現在德國的弱勢狀態,來凸顯法國的地位,成為一體化的推手。燃油稅一方面是要改善法國的財政赤字問題,以達到歐盟的要求;另一反面,氣候變化是歐盟看重的,法國理當做出表率。所以燃油稅是馬克龍讓“法國再偉大”藍圖的一部分。但這個涉及到民眾利益,直接影響其生活,要讓民眾掏錢絕對不是一個理念就能達到的。
稅制:貧富之辯
燃油稅點燃了“黃背心”運動,但本質上,更令民眾不滿的是現有稅收制度。
在1月15日的首場辯論中,馬克龍來到厄爾省的大布林泰魯德鎮,鎮長表示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包括稅收公平,即應恢復“富人稅”。
馬克龍上任後,把“巨富稅”改為“不動產巨富稅”,只針對房地產徵收,剔除了金融儲蓄與投資財產。這是馬克龍為法國拉來資本的手段。據《回聲報》2月報導,十年來,法國流失了將近5000名應納“巨富稅”的納稅戶,國庫相應每年額外損失2000萬歐元。
“這位‘富人總統’一面為富人們減少稅負,一面卻以綠色為名,讓下層中產者承擔改革的成本,對工人階層的窘迫狀況無動於衷。”在“黃背心”運動示威者看來,更改“巨富稅”是不公平的直接體現。
此外,民眾還對其他稅收感到不滿。“黃背心”示威者要求把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稅率降為零。上法蘭西大區議會議長貝特朗則稱應把增值稅問題攤開來談。
“這不是最容易付諸實行的構想,”公共賬務部長達馬南4月7日接受《星期日週報》採訪時指出,“降低增值稅,國家稅收因此減少,但可能只是促成大型銷售商的利潤增加。過去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福利:高低之見
呼籲稅制改革是民眾對支出不公平的不滿,退休金改革則是對收入不公平的不滿。
2017年經合組織(OECD)的研究報告顯示,法國不僅是OECD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還是65歲以上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國家。法國的退休金制度以複雜聞名,有40多種不同的退休金計算制度。
這也成了法國沉重的經濟負擔。法國社會轉移支付中,健康和養老支出占全部轉移收入支出的81%,其次是家庭補助支出(各類生育保障)占8%,與再就業、失業保險有關的支出占6%,而抗擊貧困和社會扶助等僅占3%。
在馬克龍主張的退休金新體系中,每人都會得到與自己繳納金額成比例的退休金。但公職人員、私營公司職員和自由職業者,因為工作性質不同,無法以相同比例繳納退休金。此外,自由職業者也不願意繳納更多的退休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更加不穩定。
與此同時,法國的退休人口卻出現了日漸貧困的現狀,據報導,法國慈善組織天主教救濟會去年11月公佈的年度報告指出,向天主教救濟會求助的50歲以上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老年人通常離群索居,退休金或最起碼的養老金微薄,經常入不敷出。
民主:真假之別
如果辯論有用,還要改革幹什麼。但馬克龍可能不是這麼想的。
“這是一個宣洩和溝通的管道,”丁純分析稱,“黃背心”運動不是一個組織的運動,馬克龍也不知道應該找誰談判,所以大辯論也是無奈之舉。但這一行為是比較符合法國人秉性的,且到後期,“黃背心”示威者也提出全民討論的訴求。所以大辯論一方面可以回應示威者的訴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他親民的態度。
“兩個月內舉行了1萬次會議,在辯論平臺上收到了140萬條建議,各地市政府接到了1.6萬個宗卷,”負責地方行政事務的法國部長勒科努直言大辯論取得了“成功”。
但“黃背心”運動領導者之一、律師布洛卻認為,大辯論只是馬克龍的政治煙幕彈,參與者基本都是退休者及中產階級,並不能解決大多數生計困難的抗議者的訴求。
丁純進一步分析稱,馬克龍實際上是想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最大的社會共識,真正的政府決策不可能通過街頭政治來實現,馬克龍只是在更大程度上順應民意。雖然目前看起來沒有達成共識,但大辯論未必沒有起作用,法國民眾現在從單槍匹馬大舉改革,到傾聽民意引導改革,馬克龍在拉攏民心。不過從難以達成一致的議題來看,改革之路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