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22 09:13:02| 人氣2,0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業力所牽引者擋不住善惡!─略解業力為何物?】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業力所牽引者不住善惡!─略解業力何物?】

業力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甚至可配合緣起論與無始無明化世界。佛法所說的業力,根據行屬性,有善業、惡業之分;根據受報與否,有定業、不定業之分;根據受報范圍,有共業、別業之分;根據受報差別,有引業、滿業之分。其中,善業、惡業分別由不同行構成,比較容易理解。

《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業力的解釋:

1.謂行、言語、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現的能力。

《宋書·蔡廓傳論》:蔡廓 雖業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風格皆出其下。

2.語。謂不可抗拒的善惡報應之力。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分五道於人天,設重牢於厚地,各隨業力,的焉不差。

宋 陸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詩》之二:業力驅人世忙, 西林 袖手一爐香。

譚嗣同 《仁學》十三:不知業力所纏,愈死且愈生,脫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雖百死復何濟?”

怎麼來消除業力呢?

業力不消,想要得到我們希望的快樂、健康、平安、幸福,今生注定是很難的,嚴重的還要伴隨著兒女不孝,事業不順,家庭不和,同事關系緊張等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明白了這個業力對我們生活和修行所帶來的障礙和影響,我們就要認的來對治,來轉化

佛陀在經典裡開示了我們消除業力的方法,我們掌握了這種方法,並心誠意去座下實修,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方法:

一、誠心

佛說:彌天之罪,不住一個字。佛說眾生的病就一種病--“業障病”(不管是什病,皆因惡業召感的果報,不同的惡業召感了不同的病。)治眾生病的良藥就一種,藥。只要悔,能消一切業,業消病自除,所以悔能治一切病。

有很多人說讓他悔,他總認自己沒有做什壞事,不知悔什,不知自己起心動念都是罪,吃喝穿用都造惡業,舊業要想消除,必須悔,比如前世或今生,我們因嫉妒自私傷害了他人的情感、名譽、地位,由於貪心盜取或者占用了公私財物、三寶財物,破壞佛法,謗三寶,乃至於自私、嫉妒、貪心而傷害了別人的身體和生命,

還有我們墮胎的嬰靈,還有我們貪口福所殺所吃的一切生命(眾生最愛是生命),還有無數無意傷害的生命,我們都應該悔。因我們自私、貪心、嫉妒、愚癡,給別人帶來了傷痛傷害,我們今天要深深認錯、認罪,以至誠的心,恭敬的心,懇求的心,向他們賠罪,深根源,洗心才能革面,要悔得淚流滿面,最後把功德回向給他們,的罪業就能消了,的身體就能健康了,的事業就能順利了,的家庭就能幸福了。

不認錯不知悔改的人,就是佛菩薩也救不了他。一切的悔,都是了無悔,也是了洗淨罪業。悔不但是洗淨自己罪業的一種勇氣,更是認識罪業的良心,是去惡向善的方法,是淨化身心的力量。人類之中最偉大的人,就是肯認自己的錯誤和罪惡,能從錯誤思想言行中跳出來,走進正確修行軌道的人。

有人會疑慮,我已經做了大惡,悔還有用?不怕有消除不了的罪,就怕不敢面對和悔。我們首先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我們的人生是一種有缺陷的人生。其次,能夠真正反思自己、反省自己,能在日常生活裡保持著一顆警覺的心,觀照每一念的當下,最後,我們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和那灰色的過去說永別,不要再重蹈前轍。

已經做錯的事從內心悔,醒地面對自己的人生,能認識到自己的罪業。坦誠地面對罪業,怕是千百次倒也要有勇氣戰勝自己。我們永遠不能向罪業低頭,也不能因一時沖動而忘業自大。世界上沒有戰勝不了的自我,也沒有消除不了的罪業。就連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都能用真誠悔來消除。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悔?有悔的心了,不知道怎麼來做?

經典裡有消業障最快的《地藏經》,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有專門修法的《梁皇寶》、《地藏》、《藥師》等本;有《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悔!

過去的祖師大德整理的禮拜八十八佛的《禮佛大悔文》,還有密宗裡面最有名的除罪障的《金剛薩百字明》,等等,都是我們悔時所作的功課。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用自己心底裡面正發出來的誠悔過之心去悔!這樣更猛烈,更有效果!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顆誠悔過的心!

悔時盡量做到一事一,不能籠統的認錯了事。想到一件事做錯了,就專心去悔。什情況下能證明的消業障了呢?內心感覺舒服了很多,就是悔的效果,所以每一次的悔要一直到心底感到涼輕鬆了止。

二、平常日用中,發願: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除了專門做悔的功課之外,日常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時刻不忘斷惡修善,俗話說不擦拭鏡子的垢不可能看到自己的,不消除業障不可能在今後的生活中達成想實現的美好願望。消業障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消業障。

痛改前非,永不再犯就是悔,斷惡修善,改往修來是悔。發菩提心,利益大眾無私奉獻是悔,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是悔。

具體到現實生活中,要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淨無染。學佛人無論受到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歡歡喜喜地接受他人的侮辱、謗,不得罪人,不怨人。 對怨恨我們的人,永遠地愛護、關懷與幫助,凡事逆來順受,業障就消了。

謙虛、卑下,無條件地幫助別人,不求名,也不求利, 好事讓別人,辛苦自己承擔,歡歡喜喜地眾生,歡歡喜喜的接受一切。

把這個身體奉獻給一切眾生,把每天念佛、聽經,及行持善法所集的一切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六親眷屬、墮胎嬰靈,及法界一切有緣眾生,希望他們都能蒙佛護佑,消除業障,脫離苦難,希望他們都能聞法修行,依三寶,發心念佛,求生西方。這就是轉業力願力,不但自己消業障,而且救度了無量的眾生。這就是佛陀講的菩薩乘願再來

業力的分類:身、口、意三業。

三業中的不正當的具體行如下:(1)身之業:殺、盜、淫(2)口之業:兩舌、惡口、妄言、(3)意之業:貪、嗔、癡

戒律就是用來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造惡!妙法蓮華經較早記載:"爾時一切大眾皆蒙佛授記,捨利弗身口意三業淨,而生大歡喜......"密宗的修法三善業:人口誦,手結印,心作觀,身口意三業相應,自然能使人明心見性。佛家的依儀式中有如下發願: "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拜佛之際,也要求身口意三業淨。

身業─由身體行所做的業。

口業─由語言行所做的業。

意業─由念頭、身、口之所造業都是隨著念頭而造是業,念善則造善業,念惡則造惡業。

十惡業─分別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和三意惡業。

身三惡業:殺生、盜、淫欲,此三業皆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四口惡業:妄語、兩舌、惡口、語,此四業不但是生死輪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本。

意三惡業:貪嗔癡三毒,此三毒是無量無邊之煩惱根源和三惡道的直接業源,這是致人身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災、火災、風災的直接原因,如水災的業因是貪欲,火災的業因是嗔恚,風災的業因是愚癡。

另有大惡業,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善業、惡業、無記業

業又根據動機或道德意志分:善業、惡業、無記業。善業有有漏善無漏善。無記業則是不善不惡,可又分二種:有覆無記無覆無記。不善不惡可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無記”;分不出善惡,可不會遮蓋本性的,則叫無覆無記

對業力的釋義

《十善業道經》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定業和不定業

所謂定業是受報時間及輕重皆已決定,反之則是不定業。如何判斷某一業力屬於定業或不定業呢?主要通過兩點。首先,根據行動機判斷,考量這一行是否故意造作。若是有心之,便屬於定業。若是無心造作,如無意間傷害到其他眾生,雖也造下業力,多屬不定業,將來可能受報,也可能不受報;可能報得重,也可能報得輕。

其次,根據對治情況判斷。若是我們造業之後立即以悔進行對治,即使所造是定業,也可能因此生變化,成不定業。就像我們做了錯事之後,若能誠懇地向對方道歉並補償,可能轉原有矛盾,化解原有問題。反之,非但不求悔,甚至自己的所作所自鳴得意,可能加深對方的仇視,加重未來的報應。佛特別提倡悔法門,以此消除業障和違緣。

共業和別業

所謂共業,指相同行形成的業因,將會感得同樣的果報。比如生活在同一個城市,面臨著同樣的空氣染、交通擁擠、氣候冷熱。

所謂別業,是指個別不同的業因。對於每個人來說,身體有
健、衰弱的不同,容貌有端莊、丑陋的不同,生活條件有富裕、貧困的不同,這些都屬於別業所感。

共業,取決於眾生共同的行
,或是有共同利害關系的行。比如同在屠宰場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直接參與宰殺。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擔任財會、後勤等工作。雖然他們沒有直接造作殺業,但只要處在這個利益集團中,收入中包含因屠宰而生的利潤,就不能脫離與殺業的關系。將來招感果報時,自然也要承擔相應的罪業。就像法律在懲處犯罪集團時,其中某些人雖然未直接參與殺人、搶劫或詐騙,身處犯罪集團,參與其他相關事務,並從犯罪所得中獲利,那,同樣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我們所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都是共業所感。
大自然也呈現出一派寧靜、祥和,讓人們在的懷抱中得到滋養。反之,如果不得保護自然、尊重生命,只是不計後果地盲目開發,將生態環境破壞殆盡,那,最終的受害者還是人類自己。

別業,則取決於個體行,由此招感屬於個人的業報。比如在普遍富裕的國家中,也存在一無所有的赤貧者;在普遍貧窮的地區裡,也存在應有盡有的富貴者。又比如,常人所看到的景象,在色盲者眼中,又是另一番景象;常人所聽到的音聲,在重聽患者的耳中,也會有所不同。這些,都是別業所感,是由不同業力招感的個別果報。

引業和滿業

所謂引業是業力招感的總體果報。有情生命在延續過程中,是上升天道、繼續做人,或是墮落地獄、淪畜生,皆由引業決定。引業牽引我們投胎,其作用,就像火箭推動衛星上天。假若沒有引業作動力,生死也就隨之結束了。《唯識三十論》中,有這樣兩句話:前異熟盡,復生余異熟。前面的業力結束,新一輪的業力又繼續生,然後再次結束、生。無始以來,眾生不斷造業,所以,沒完沒了地流轉生死,循環往復。所謂業力無盡,生死無窮。

所謂滿業是業力招感的差別果報。比如同樣生而人,有長壽和短命的不同,有貧窮和富貴的不同,有莊嚴和丑陋的不同。同樣淪畜生,有的流落街頭,只能從圾中覓食充饑,還要隨時面臨被宰殺、殘害的恐懼。而有的卻被主人百般寵愛,精心照料,生活水准甚至超過許多普通百姓。所有這些差別,正是由不同的滿業所決定。

從造業到招感果報,還需要緣的成就。如果說業力就像播下的種子,那,還須同時具足水分、陽光、泥土等條件,才能扎根發芽、開花結果。這些果報,根據因緣的不同,又有現報、生報、後報、不定報之分。有些業力造下後,現世即能招感果報,現報;有些業力須待來生方能受報,生報;還有些業力則須多生後才能受報,後報;至於前面所說的不定業,招感果報未決定,不定報。比如某人犯罪後,可能立即被公安部門逮捕歸案,也可能在幾個月或一年後才被捉拿,還可能在幾十年後才落入法網,這完全取決於各種因緣的成熟。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業力的推動

 “由是,故有諸趣輪轉。由於每個人造作業力的不同,才會在諸趣中流轉不休。諸趣,指五趣或六趣。趣,趣向之義。眾生所以受報,皆是由因趣果,故名。

五趣,
天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是五種不同的生命處境。六趣,則在天道和人道之間增加阿修羅道。其中,以天道眾生福報最大,生活環境也最優越。而我們所處的人道,則是有苦有樂。至於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環境,則一道苦於一道。尤其是地獄,其痛苦之慘烈,難以名狀。

從根本上說,五趣的差別,正是取決於心想異故。因
眾生的觀念、想法不同,故造作種種善惡業力,導致諸趣輪轉的結果。如果說生死輪回根源於心,世間萬物也根源於心,那,是否和西方哲學所說的唯心論相當呢?其實不然。唯心論所說的心,是作第一性的存在,乃永恆且固定不變的精神實體。而佛法所說的心並不具有永恆性,更非固定不變的實體。此外,唯心論所說的心,能派生萬物,而不從他物所生。而佛則認,心是緣起的,不是獨立、單一的存在。唯識宗認,眼識九緣生,耳識八緣生,鼻舌身三識七緣生,意識五緣生,說明心是相互依賴地存在,與唯心論具有不同的性質。

業力業果

《十善業道經》示: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所有這一切,都根源於眾生的心。因心想異故,所以造下善或不善的業力,由此招感相應的苦樂果報。有情造業的渠道主要有三方面,分別是身體的行(身業)、語言的行(語業)、思想的行(意業)。通常,能表達出來,並能直接利益或傷害他人的,主要是身業和語業。比如他人提供幫助或制造障礙,又如對他人進行贊歎或肆意辱罵,都是通過行和語言進行表達。但意業卻不然,如果內心充滿嗔恨,表面卻裝得仁慈和善,就很容易迷惑他人,須行之於身口,才會對他人構成直接傷害。不過,如果經由某些特殊訓練,心力特別健,也能以意念直接殺人。

《唯識二十論》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位國王,得罪了仙人,令其嗔心大起。仙人一怒之下,以意念下了場冰雹,令國王所在的城市
於一旦。可見,意念同樣具有殺傷力。作修行人應特別注意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可隨意生起不善心念。因身、語、意三業都能造作善或不善的業力。總之,由眾生心念的差別,導致行的差別,進而導致世界的差別。

諸法心先導,心主心造作,若以淨心,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從,如影不離形。——《法句經》

業在巴利語,原意或造作。一切身口意所造作的有意念的活動統統稱之業。包羅了「思想、語言和行」中的方方面面。一般來說,一切善惡活動構造了業的全部。但是從最高意義上講。業是所有善惡意念活動的總稱,非自覺,無作意,缺意念的行,雖也可被稱動作,但不構造成業,因,決定業的至關重要因素意念沒有參與其中。

佛說:「諸比丘,我說行(cetana)業。眾生通過意念,由身口意作業。」

除了佛陀和阿羅漢以外,所有眾生的一切有意念的行皆稱作業。佛陀和諸阿羅漢不列在其中,這是因他們已從善惡之中得到解脫,根除了業的根源。即無明和貪欲。

《寶積經》說:「被斷除的是他們的(再生)種子。自私之欲不再生長」。

但這並不是說佛陀和阿羅漢是消極無
,他們了一切有情眾生的福祉和快樂不知疲倦地積極行化。他們的行,在一般眾生的眼裏被認完善盡美,但就們本身而言缺乏再生的功能。他們如實了知事物的本質,最終碎了世俗規律的枷鎖,因果的鎖鏈。

有些宗把不平等現象歸結業,但是們不同於佛,而把無意念的行也看成是業。

根據這些宗,無意地害死其母是十惡不赦之罪,無意犯有殺戮,或以某種方式傷害了有情眾生,也是罪不容免,如同一人觸火即被燒傷一樣。

「但是,這將會是顯而易見的荒唐之談,胎兒和母親將會因使各自對方痛苦不安而有罪過……另外,以火來說明遠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例:如果一人使他人行凶作惡,他自己將不會有罪,原因是,如果我們以其物作媒介而觸及火苗,我們將不會被燒傷。另外,無意的罪惡將比有意的罪惡更加深重:人們無意到發燙的電器好象要比知道自己要被燙傷承受更大的痛苦。

在業的運作之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心。

「當我們經一特別時刻,我們的一切言行都會有心或識的色彩。當我們心猿意馬時,身口意都會放蕩不羈;當我們制心一念時,身口意也得以制約。」

「諸法心先導,心主心造作,若以染心,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馬足。」

「諸法心先導,心主心造作,若以淨心,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從,如影不離形。」

無形的心造作一切業力行

業不一定是指過去的行包含了過去和現在的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是我們過去的結果,我們的未來又將是我們現在的結果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講,這一點應得到補充:我們的現在不完全是我們過去的結果,我們的未來又不會對無誤的是我們現在的結果。毫無疑問,現在是過去的延續,又是孕育未來的父母。但是,現在不總是過去或未來的索引。業的運作是如此的盤根錯結。例如,今天的罪犯也許是明天的聖人,昨天的行善之人也許會成今天的邪惡者。

當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說:「做一個好孩子,將得到快樂,我們就會喜歡。但是,如果不聽話,將得不到快樂,而我們也不會喜歡了。」這時,她教育孩子的也正是業的思想。

同類相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業的規律。簡而言之,業是倫理領域中的因果規律。

今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願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家門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淨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佛緣之淨土,證悟究竟圓滿之佛果。(合十)

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悔!


相关图片 

台長: 幻羽
人氣(2,037) | 回應(0)| 推薦 (1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參修應識之法要(續) |
此分類下一篇:【釋慧律法師:空是什麼意思?】
此分類上一篇:※初習定者必須過好“小三關”※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