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一直有好多未知的神祕,其中一個就是能量場的秘辛。究竟地球這麼豐富的能量,哪幾個地點是最為特殊或強盛的呢?又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也許在我們知道以後,對於地球的珍惜之心也就更大了。
古代文明將地球尊為一個神聖的實體,認為她是「偉大的母親」。他們往往在「地球上最高的能量漩渦」或「地球的脈輪」上建造神聖的巨石建築。如巨石陣,埃及、阿茲台克和瑪雅的金字塔、印加古蹟,以及許多寺廟、教堂和朝聖點。現在這些地方都被認為是,強大充滿能量的地方。
古代文明和現代的神秘主義都認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是宇宙能量矩陣的具現化,有一種微妙的結構,類似於人類的能量領域。
這些充滿能量的脈輪位於七個大洲,是最強的能量漩渦點,還有數百個小的脈輪遍佈全球各地。它們被認為是球形的,在全方位上做螺旋形運動,半徑達數百公里,可從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旋轉。
根據不同的傳統,他們的位置會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可接受的7個主要脈輪為:
1.沙斯塔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沙斯塔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網絡圖片)
沙斯塔山位於喀斯喀特山脈南端,它像一條巨龍從加利福尼亞州北部通過俄勒岡州,華盛頓到達加拿大邊境。有許多大山位於這個區域。如著名的沙斯塔山和雷尼爾山,雷尼爾山可以從上面俯瞰西雅圖。如果沙斯塔山是這條龍的尾巴,那麼雷尼爾山則是它的嘴或頭。
沙斯塔山是最原始的地球脈輪,它是世界能量系統的基礎。生命的原質在這裡被釋放到大氣環流中並開始誕生。沙斯塔山能將宇宙生命力從一體,調和為個體生命和物種形式。作為第一脈輪,沙斯塔山的能源就像噴泉 ,一個偉大的生命能量。
2.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和秘魯邊境
的的喀喀湖,玻利維亞和秘魯邊境(網絡圖片)
在的的喀喀湖中間的太陽島,發現了精美的印第安人古蹟,這是第二個地球脈輪的幾何中心點。也是世界創造新物種,和現有物種生存的地方。的的喀喀湖與人體上的生殖輪相對應,不同的是,世界第二脈輪管理著所有的物種。
3.澳大利亞,烏魯魯和Katatjuta
澳大利亞,烏魯魯和Katatjuta(網絡圖片)
這兩個地方位於澳大利亞北方領地,是世界的「太陽神經叢」輪。烏魯魯原名為艾爾斯岩,是個著名的地方。這塊巨大的紅色巨石和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 Katatjuta,也被稱為Olgas,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裡不止一塊巨石,還包括了一系列紅色巨石。
這個脈輪的全球功能,是維持地球和所有生物物種的活力。這種藝術的智慧,將通過澳大利亞中部的臍輪傳遞到世界各地。
在古代創世傳說「黃金時代」中,有一個關於至今尚未在烏魯魯完成的偉大儀式的故事。這個儀式是為了完成地球精神提升的偉大計劃。當儀式完成後,圓滿將遍佈世界各地,而所有物種將不再死亡。就像宇宙的臍帶,注定將地球和太陽合一 ,象徵了天堂將降臨人間。
4.英國,格拉斯頓伯裡和沙夫茨伯裡
英國,格拉斯頓伯裡和沙夫茨伯裡(網絡圖片)
格拉斯頓伯裡,薩默塞特和沙夫茨伯裡,多塞特被稱為世界心輪的中心。格拉斯頓伯裡是聖盃的家鄉,而沙夫茨伯裡是聖矛的所在地。當地球能量在格拉斯頓伯裡和沙夫茨伯裡相結合,那麼不朽的頻率將能傳播到全球眾生那裡。
在中世紀時期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如果格拉斯頓伯裡修道院的男院長,與沙夫茨伯裡女修道院院長結婚,那麼他們的孩子將比英國國王還富裕。這是一個煉金之謎。如果將這兩個地區的原型合一,那麼愛將會是革命性的。對於那些研究猶太秘法的人來說,這個煉金配方結合了Binah (魔杖)和Chokmah(聖盃)。聖盃,由地球精神意志所指引,有能力消除所有國家之間的邊界。如果地球的心輪擴大到完整的圓,那麼在世界各地 ,疼痛、痛苦和所有物種之間肉體的死亡,將淡出人們的經驗和記憶。
格拉斯頓伯裡最有名的傳說,就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夫和聖盃的故事。耶穌復活後,約瑟夫轉變為永生的原型 – 聖盃 。這個儀式將世界從雙魚座轉變到寶瓶座。
5.吉薩大金字塔和埃及的西奈山,耶路撒冷的橄欖山
吉薩大金字塔和埃及的西奈山,耶路撒冷的橄欖山(網絡圖片)
世界的喉輪,是地球聲音發出的地方,在世界的聖地中獨一無二。
對於所有的地球脈輪來說,傾聽地球的聲音是必須掌握的東西。直到人類學會聽取和尊重地球靈性的聲音,才能協調好生命的目標。沒有什麼比位於中東的世界喉輪更為關鍵。
這三個地點是脈輪的中心。西奈山,位於其他兩者之間,是構成圓環的關鍵點。摩西將猶太教神秘的哲學智慧從埃及帶出來,歷盡艱難萬苦,在西奈山看見了永恆的存在。而大金字塔是為數不多的人造地球脈輪。可以將您自己的真實意願結合地球的最高宗旨,以極大的能量,從大金字塔的女王室投射出去。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的東部邊緣,可以俯瞰神秘的金門,這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關注的焦點。如果打開金門,所有人類將以完整的生命形式進入新的耶路撒冷 ,一個永恆的家,對於所有物種,文化和信仰都是如此。
6.Kuh-e Malek Siah,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
Kuh-e Malek Siah,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網絡圖片)
這個地球脈輪,具有一個理想的幾何中心,類似於人類的「第三隻眼」。
當時間一到,地球靈性會發出一個信號,將所有的能量聚集到一定地域範圍內,為開創一個新時代做準備。由於這些力量的凝聚,世界第六脈輪開始運作,並不斷擴大。這樣做的目的是汲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地球上生命凝聚的智慧,然後使用這些智慧的力量,打開地球演化的新方向。
7.凱拉斯山,西藏
凱拉斯山,西藏(網絡圖片)
凱拉斯是喜馬拉雅山脈中最神聖的山,是世界頂輪的中心,位於西藏。
第七脈輪傳送地球的目的,或真實意願。如果我們把世界看做一個建築師,在建設一個全球性的不朽建築,那麼這個充滿活力的大廈藍圖,正在不斷從凱拉斯山釋放出來。
這裡有一個類似聖盃傳說,如果三個失去的音符被找到,並一起響起,那麼世界將顯露出它永恆的本質,所有凡間的東西就會消失。它與地球的脈輪共同作用,重建失去的和弦。傾聽第七脈輪凱拉斯山發出的讚歎聲。第四脈輪心輪發出的愛之聲。傾聽第三脈輪,烏魯魯和卡塔丘塔發出的喜悅和感恩的歌聲。用創意和智 慧將這三種音符合成一種力量,就可以重新建立新的世界。
和人類脈輪一樣,地球的脈輪可以被破壞或堵塞,從而影響到周邊地區以至整個地球。古老的德魯伊和薩滿文明會在節日舉行儀式,用聲音、鼓聲和歌聲,來感謝和治癒「蓋亞」。
地球的能量場
地球的主要和次要脈輪在「地球的能量場」上會相互作用。它被描述為一個類似人體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或經絡系統的矩陣。它們的交點往往是高能量的漩渦點。其中一些被認為是正面的,而另一些則是負面的。例如喜馬拉雅山和秘魯的印加被認為是正面的渦旋點。而另一方面,百慕大三角和日本東部的魔鬼海域,被認為是「邪惡的漩渦點」或「電磁干擾」區域。美國生物學家Ivan P. Sanderson發現了12個負能量點,主要是由冷熱電流造成的,這些點在赤道位置曾對稱等距離分佈。
有許多研究地球的能量場的人,如歷史學家尼古拉岡察洛夫、建築工程師維亞切斯拉莫羅佐夫和電子專家瓦列裡馬卡羅夫,他們的研究人員團隊通過一系列相互聯繫的自然現象,從而發現了地球的能量系統。同樣,教授威廉貝克爾和貝特哈根斯,根據他們的前輩資料,繪出了整個地球的能量網格結構。貝克爾說:「地球真的是一個活的水晶體,帶有幾何形狀的骨架,可以映射出它的能量流動模式,……包括洋流、風、水系和貴重的礦物分佈。」
似乎古人類已經知道地球這個神聖、秘密的身體,他們文明的選址都考慮到了這些能量的關鍵點:我們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相互的。我們一直都在與無處不在的宇宙能量相連接。但不幸的是,我們的現代經濟和大面積污染已經損害了地球。作為這個星球上,佔主導意識的物種,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保持一種健康的能量流動,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地球的節奏相同步,為自己和其他眾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棲息地。
地球的這七個能量場原來是跟我們身體相互對應的,而且每一個能量場也正說明著,我們在地球上的責任是甚麼,人類對於地球的傷害雖然很大,但只要當人類開始改變,就能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新世界。
(文章來源:奧秘網)
地球能量收支或全球能量收支預算(Earth's energy budget)指的是入射大氣系統的來自太陽的能量減去散失到外太空的能量後留在地球和地球大氣層中的能量。對於地球能量收支變化的的量化測量值準確地和全球暖化相聯繫。
由於赤道接收的來自太陽的能量較兩極多,入射太陽短波輻射在地球不均勻地分布。入射能量被大氣圈和水圈吸收,通過地表水的蒸發、對流、降水、風和洋流進一步分布。當入射的太陽輻射與散發到外太空的能量相同時,地球屬於輻射平衡,全球氣溫相對穩定。
當例如溫室氣體增加時,地球輻射平衡被改變,全球氣溫也會改變。然而,地球能量平衡和熱量的變動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大氣層中化學各物質的占比(主要有氣膠、溫室氣體的占比)、地表物體的反照率、雲量、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地球表面溫度的改變並不是緊隨著地球能量收支的變化而變化,由於海洋和冰雪圈對於新能量收支反應的滯後性。淨熱流量變化在輻射強迫和相應的氣候響應達到新的平衡態之前,主要受到海洋熱含量的緩衝。
地球能量收支
<1>入射輻射能量
入射輻射能量指大氣頂(Top of atmosphere (TOA))每秒入射能量,以瓦特作為計量單位,是太陽常數和地球橫截面積的乘積。由於球體表面積是球體橫截面積的4倍,所以大氣頂入射能量通量為是太陽常數的四分之一,約為340 W/m²。由於入射能量在各地吸收程度的不同和數據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周年變化,使用的數據通常為多個衛星長期檢測的平均值。
全球平均每340 W/m²的入射短波輻射有75 W/m²被雲層反射回外太空,30 W/m²被地表反照反射,大約235 W/m²被地球吸收。
<2>地球內部熱量和其他小影響
來自地球的地熱能量約為47太瓦(47,000,000,000,000瓦)。平均為0.087 W/m²,只占地球表面總能量收支的0.027%,相對於主要的入射太陽輻射(約173,000太瓦(173x1015瓦))十分微小。
另外也有其他微小的能量來源會影響地球能量收支,但由於數值過於微小而通常忽略不計。例如星際物質的堆積、來自其他行星的光和太空熱輻射。雖然這些輻射經常被忽略不計,但是約瑟夫·傅立葉認為這些輻射對於地球能量收支存在一定影響,同時在他的論文中常將其引用為溫室效應的誘因之一。
<3>地球長波輻射
地球長波輻射指的是地球到外太空的低能量輻射紅外線。當長波輻射離開地球表面後,會先受到大氣層的吸收和雲層的反射,其餘的熱量將傳導到外太空。
<4>地球能量不平衡
當入射能量和散失的熱輻射不相等時,地球能量不平衡將會產生,導致淨熱通量增加或減少。由Argo計劃提供的地球能量不平衡數據測量了近十年的累計海洋熱含量。在2005至2010年間的太陽極小期,不平衡量的估算值被測量得0.58 ± 0.15 W/m²。而更新得研究估算這個數據已經增長至0.60 ± 0.17 W/m²。
為了研究地球能量不平衡,一些衛星也被發射到了地球軌道用以間接測量地球吸收和散失的能量,從而推斷出地球能量不平衡,這些衛星包括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地球輻射收支實驗(Radiation Budget Experiment (ERBE))的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地球觀測系統(Earth Observing System (EOS))的雲和地球輻射能量系統(Clouds and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CERES))的衛星專門設計為測量大氣頂到地面的太陽反射輻射和地球放出輻射而設計。
行星平衡溫度(Planetary equilibrium temperature)是一個理論上的行星表面溫度。該理論簡單地將行星當成黑體,並且行星的外在熱源只有母恆星。在這個模型中並不考慮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因此溫室效應並不列入考慮。所以,依照這個模型計算的溫度值是一個理論上的黑體溫度,也就是行星的表面是理想化的。
其他研究人員以不同的名稱描述這項概念,例如行星的「平衡黑體溫度」,或「有效輻射發射溫度」。相似的概念則包含了全球平均溫度、全球輻射平衡、全球平均表面大氣溫度,前述概念都考慮到全球暖化的相關效應。
對太陽系外行星而言,母恆星的溫度可以藉由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和恆星的表面顏色算出。計算出溫度後可利用赫羅圖決定恆星的絕對星等,之後再和其他觀測資料一起推算出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和體積。天文學家以觀測資料對行星軌道進行模擬以取得包含和母恆星距離等軌道根數。最後天文學家使用假設的反照率推測系外行星表面的平衡溫度。
地球有一氣場,其中心在地球核心。
地球有一磁場,其中心在南北兩極。
地球有一能量場,其中心在台灣的中部,以其山水配置形成一朵奇葩,聖塔山即位在中心。
即地球以台灣能量場的中心為太極,陸地為陸儀,海洋為海儀,陸儀的中心在歐洲,海儀的中心在夏威夷島。兩儀之間以常紋線分隔,三處相摩成就地球的生命體,直接影響人體的氣場、磁場、能量場,是人類必須全力保護的地點,關係人類的禍福。常紋線由白令海峽的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庫頁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印尼列島而至非洲東海外的馬達加斯加島。
台灣位於地球太極水陸兩儀間的零皇極能量中心點。以太極場的示意解剖,台灣天生就坐擁這種地球零皇級的大地能源庫,真是得天獨厚,因為台灣是位於整個地球太極能量場的樞紐重心呀!
以量子論與超弦理論來構思地球能量場
台灣在整個地球太極兩儀的佈局中,所佔據的極特殊能量位置。
地球表面的地殼,有厚卻輕的大陸板塊地殼,以及薄卻重的海洋板塊地殼,陸塊地殼與海洋地殼板塊相互擠壓,兩個板塊間的壓力區,形成很強的應力區。
台灣天生就坐擁這種地球零皇級的大地能源庫,真是得天獨厚,因為台灣是位於整個地球太極能量場的樞紐重心。
由中央大學主導的兩項國際合作計畫發現,台灣島的面積雖小,但中央山脈底下卻有著非常深厚的山根,和北美洲西部綿延4500公里的洛磯山脈之山根接近,比橫跨歐洲多國的阿爾卑斯山之山根更深!
新時代思想引領了現代人進入突破傳統的新意識領域,特別是2012年後,第四、第五次元,或稱為高頻密度的時空場來到太陽系後,我們人類會逐漸進入靈性、精神的進化途徑,漸漸與動物性的情緒性唯物觀這類慾望情境越來越疏遠。
而此際,聖地將會變得越來越有需求價值,很多聖地將一一出現,修行人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來台灣,住此地的我們可要知福、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