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12 21:37:07| 人氣8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博山元來*禪師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博山元來*禪師

一、初心參禪者須知(原名「示初心做工夫警語」)


(1)
做工夫最初要發個破生死心,堅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緣,無實主宰。若不發明本具底大理,則生死心不破。生死心不破,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卻如何排遣?

將此一念作個敲門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亂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別生一念不得,望別人救不得。

當恁
時,只須不顧猛火,不顧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別念,不肯暫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2)
做工夫貴在起疑情。何謂疑情,如生不知何來,不得不疑來處。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處。生死關竅不破,則疑情頓發,結在眉睫上,放亦放不下,不去。忽朝撲破疑團,生死二字是甚閑家具噁!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3)
做工夫最怕耽著靜境,使人困於枯寂,不覺不知。動境人厭,靜境多不生厭。良以行人一向處乎喧鬧之場,一與靜境相應,如食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安得自知耶?

吾人或處於靜境,祇要發明衣線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靜境始得,於大事中求其靜相了不可得,斯
得也。


(4)
做工夫人擡頭不見天,低頭不見地。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萬人之中不見有一人。通身內外,只是一個疑團。可謂攪渾世界,疑團不破誓不休心。此工夫要緊。


(5)
做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果與疑情廝結在一處,動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淨而自淨。六根門頭,自然虛豁地,點著即到,呼著即應,何愁不活耶?


(6)
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擔子,放亦不下。如覓要緊的失物相似,若覓不著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執、生著、生計。執成病、著成魔、計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覓失物相似,則三種泮然沒交涉,所謂生心動念,即乖法體矣。


(7)
做工夫起話頭時,要歷歷明明,如貓捕鼠相似。古所謂不斬黎奴誓不休。不然則坐在鬼窟裏,昏昏沈沈過了一生,有何所益。

貓捕鼠,
開兩眼,四撐撐,只要拿鼠到口始得。縱有雞犬在傍,亦不暇顧。參禪者亦復如是,只是憤然要明此理,縱八境交錯於前,亦不暇顧。纔有別念,非但鼠、兼走卻貓兒。


(8)
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釋。縱一一領略得過,與自己沒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語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觸之不得,何況坐臥其中耶,更於其間分大分小,論上論下,不喪身失命者幾希!


(9)
信者器,不信者非器。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從信而入。「信」之一字,有淺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辨。

淺者,凡入法門,誰云不信,但信法門,非信自心。

深者,諸大乘菩薩,
不具信,……如云即心即佛,誰云不信,及乎問汝是佛耶?則支吾排遣,承當不下。

(10)
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親履實踐,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
顢頇儱侗,猜三枚相似,但云心即佛,實不識自心,名邪信。


(11)
做工夫不得沾著世法。佛法中沾著一點也不得,何況世法耶?若正話頭現前,履冰不見寒,蹈火不見熱,荊棘林中橫身直過不見有掛礙。始可在世法中橫行直撞。不然,盡被境緣轉將去,欲得工夫成一片,驢年也未夢見在。


(12)
黃檗禪師云:「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翻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此語最親切,若將此偈時時警策,工夫自然做得上。


(13)
做工夫最要緊是箇「切」字,「切」字最有力。不切則懈怠,懈怠生則放逸縱意,靡所不至。若用心切,放逸懈怠何由得生?

「切」之一字,豈但離過,當下超善、惡、無記三性。


(14)
做工夫最怕思惟做偈、做詩、做文賦等。


(15)
做工夫不得將心待悟,只須逼拶令悟。

因緣會合時,貴在話頭
切,逼拶令悟,非待悟耶。又悟時如披雲見天,而廓落無依,天旋地轉,又是一翻境界。


(16)
做工夫要緊、要綿密、要融豁。

何謂緊?人命在呼吸,大事未明,一口氣不來,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不得不緊。

何謂綿密?眉毛與虛空廝結,針
不入,水洒不濕,不容有毫釐間隙,若有毫釐間隙,則魔境乘隙而入。

何謂融豁?世界闊一丈,則古鏡闊一丈,古鏡闊一丈,則火爐闊一丈,決不拘執住在一處,捉定死蛇頭,亦不繫墜在兩頭。漭漭蕩蕩。

古德云:「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到融豁處,則內不見有身心,外不見有世界,始得個入頭。



(17)
做工夫著不得一絲毫別念,行住坐臥,單單只提起本參話頭,發起疑情,憤然要討個下落。若有絲毫別念,古所謂雜毒入心,豈但傷身命,此傷乎慧命,學者不可不

余云別念,非但世間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別念。又豈但佛法中事,於心體上取之捨之,執之化之,悉別念矣。


(18)
做工夫,人多云做不上,即此「做不上」便做去。如人不識路便好尋路,不可云尋不著路便休耶。

古德云:「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入之意。」貴在體悉個人入處。


(19)
做工夫最怕的一個伶俐心,伶俐心之藥忌,犯著些毫,雖藥現前,不能救耳。若是個參禪漢,眼如盲、耳如聾,心念纔起時,如撞著銀山鐵壁相似。如此則工夫始得相應耳。


(20)
做工夫不怕錯,只怕不知非。縱然行在錯處,若肯一念知非,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出生死底要路、破魔網底利器也。釋迦大師於外道法,一一證過,祇是不坐在窠臼裏,將「知非便捨」四個字,從凡夫直到大聖地位。


(21)
做工夫不可避喧向寂,瞑目合眼,坐在鬼窟裏作活計。古所謂黑山下坐、死水浸濟,得甚邊事?只須在境緣上做得去,始是得力處。

一句話頭頓在眉睫上,行裏、坐裏、著衣喫飯裏、迎賓待客裏,祇要明這一句話頭落處,一朝洗面時摸著鼻孔,原來太近,便得個省力。


(22)
做工夫最怕認識神佛事。或揚眉瞬目,搖頭轉腦,將謂有多少奇特。

若把識神當事,做外道奴也不得。做工夫正要心行處滅,切不可將心湊泊,思惟問答機緣等。

若大理徹時,一一三昧,從自心中流出,思惟造作何啻霄壤也。


(23)
做工夫祇在一則公案上用心,不可一切公案上作解會,縱能解得,終是解非悟耶。

《法華經》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到。」

《圓覺經》云:「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將螢火熱須彌山,終不能得。」

洞山云:「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

大凡穿鑿公案者,須皮下有血,識慚愧始得。


(24)
做工夫提起話頭,祇是知疑情打不破,畢竟無第二念。

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工夫不可須臾間斷,可間斷非工夫也。
正參究人,如火燒眉毛上,又如救頭然,何暇他事動念耶?

古德云:「如一人與萬人敵,覿面那容眨眼。」看此語做工夫最要,不可不知。


(25)
做工夫自己打未徹,祇可辦自己事,不可人。如人未到京城,便他人說京城中事,非但瞞人,亦自瞞耳。


(26)
工夫或得輕安,或有省發,不可便悟也。

博山當時看船子和
「沒蹤跡」句,一日因閱《傳燈》,見趙州囑僧云:「三千里外逢人始得。」不覺打失布袋,如放下千斤擔子,自謂大悟。

逮見寶方,如方木逗圓孔,始具慚愧。若悟後不見大善知識,縱得安逸,終是未了。

寶方勉余偈云:「空拶空兮功莫大,有追有也德猶微。謗他迦葉安生理,得便宜處失便宜。」

此是百尺竿頭進步句,衲僧輩不可不審。

余嘗謂學者云:「我得寶方不肯兩個字,受用不盡。」


(27)
做工夫不得作道理會,但硬硬參去,始發得起疑情。若作道理會,祇是乾爆爆底,豈但打不徹自己事,連疑情亦發不起。


(28)
做工夫不可作無事會,但憤然要明此理,若作無事會,一生祇是個無事人,衣線下一件大事,終是不了。

如人覓失物相似,若覓著始了,若覓不著,便置在無事甲裏,無有覓意,縱然失物現前亦當面錯過,蓋無覓物意耳。


(29)
做工夫不可作擊石火電光會。若光影門頭,瞥有瞥無,濟得甚事?要得親履實踐,親見一回始得。若真真得意,如天白日之下,見親生父母相似。世間之樂事,更無過者。


(30)
做工夫不得求人說破,若說破,終是別人底,與自己沒相干。

如人問路到長安,但可指路,不可更問長安事。彼一一說明長安事,終是彼見底,非問路者親見。

若不力行,便求人說破,亦復如是。


(31)
做工夫不祇是念公案,念來念去,有什交涉?

不但
不必念,不妨一一起話頭,如看「無」字,便就「無」字上起疑情。如看「栢樹子」,便就「栢樹子」起疑情。如看「一歸何處」,便就「一歸何處」起疑情。

疑情發得起,盡十方世界,是一個疑團。不知有父母底身心,通身是個疑團。不知有十方世界,非內非外,滾成一團。只待彼如桶箍自爆。


(32)
做工夫不可須臾失正念,若失了參究一念,必流入異端,忘忘不返。

如人靜坐,只喜澄澄湛湛,純
清絕點,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墮在澄湛中。

或認定一個能講能譚能動能靜
佛事,此喚作失正念認識神。

或將妄心遏捺,令妄心不起
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將妄心捺妄心,如石壓草。

或觀想身心如虛空,不起念,如墻壁,此喚作失正念。玄沙云:「便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底死人。」總而言之,皆失正念故。


二、疑情與生滅心(原名「示疑情發不起警語」)


(1)
疑情發不起,皆是識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見善知識,求個入路則可。


(2)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情識妄想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到無起處,則澄澄湛湛純清絕點。此識心根源,終不能破,於澄湛點處,都作個工夫理會,纔遇人點著痛處,如水上捺葫蘆相似。此是生滅心,非禪也。

最初不肯參話頭、起疑情,縱遏捺得身心不起,如石壓草。若死得,識心成斷滅去,正是落空亡外道。若斷滅不去,逢境緣時,即引起識心。於澄湛點處,便作聖解,自謂得大悟門。縱則成狂,著則成魔,於世法中,狂妄無知,便起深,退人信心,障菩提道。


(3)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身心器界,悉皆空去,空到無管帶處,無依倚處。不見有身心,不見有世界,非內非外,總是一空。謂空便是禪,謂空得去便是佛。行也是空,坐也是空,空來空去,行住坐臥如在虛空中行。此是生滅心,非禪也。

不著則成頑空,冥然無知。著則成魔,自謂大有悟門。

是個參禪漢,發起疑情,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觸其鋒者,即喪身失命。


(4)
做工夫疑情發不起。將身心看破,純是假緣,其中自有一物,往來、能動、能靜、無形、無相,於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散則遍周沙界,收則不立纖塵。向這裏一認認定,不肯起疑情,不肯參究,便謂了事人。此是生滅心,非禪也。

殊不知,生死心不破,將此等
快意,正是弄識神。一朝眼光落地,便作不得主,隨識神牽引去,隨業受報去。

以此觀之,參禪全要見人,若自作主宰,總用不著。


(5)
做工夫疑情不起,於境緣上生厭離,喜到寂靜無人處坐去,便覺得力,便覺有意思。纔遇著有些動處,心即不喜。此是生滅心,非禪也。

坐久則與靜境相應,冥然無知,
待,縱得禪定,凝心不動,與諸小乘何所異也。

稍遇境緣則不自在,聞聲見色,則生怕怖,由怕怖故,則魔得其便。由魔力故,行諸不善,一生修行,都無所益。皆是最初不善用心,不善起疑情,不肯見人,不肯信人,於靜謐處,
作主宰。縱遇善知識,不肯一念知非,千佛出世,其奈爾何?


(錄自《博山和參禪警語》卷上,《卍續藏》一一二.九四七-九六二頁。)

     

台長: 幻羽
人氣(829)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秋禪 |
此分類下一篇:-若能見着當下心即入法也-*幻羽*題於早四支香
此分類上一篇:-專注一念参話頭- *幻羽*靜書於晚課香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