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20 17:46:47| 人氣1,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為入定?禪坐經典─《法觀經》、《禪要經》

推薦 15 收藏 2 轉貼0 訂閱站台

 

                         參禪打坐何入定?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裡勞動生,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脣,舌抵上顎,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帶襪帶領釦之類都要解鬆,以寬適不脫落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歎。"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計數也可以,從""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呆呆住,什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法觀經》一卷

佛言。第一何以故數息。用息輕易知故。以世間人皆貪身。未能捨身守意。又身中事難分別。皆不信本無意不止。何以有故說空意。倒習息見有無故先說息。稍稍解人意上頭數已得行第一禪。

佛言。坐禪當三定。何等三定。一者身定。二者口定。三者意定。痛癢止身定。聲止口定。意念止意定。念止者。受行常念道。聲止者。斷四惡。痛癢止者。不墮貪意在止已。身定口定意定。當立戒身意持。持者一切無所犯。又身意持名治。治者意持意行三十七品經故。經言所不識所不能止息中不識意去時不能止意去。如是當精進行出力守政坐叉手低頭持意。內著心中墮自生滅。當識意去時已識當能止便不墮蓋。蓋在戲疑聽六根如是不可。佛言。數息意今息數不互。何意念意互行。

佛言。已三定戒應律為道法愛行道。故經言貪道法行道。已坐行道上夜後夜驚意守食。時至禺中日西至夕名為四守。當精不離是為勤力。夜半日出日中晡時是名為四正。讀經經行旋塔內外。自觀身體內視五滅。外從頭至足從足至頭。一一觀視斯何等有。皆當臭敗節節解墮本無所有。來作去亦滅盡無所有。反覆回念用數心意複不解。眼見死人諦念從頭至足。若坐若起若飯食。常念著心中用堅其心是為數念。出息入息念滅時已覺息滅盡時無所有。校計思惟知人物皆當複盡。意止已定便知空。故經言一者勤力二者數念三者思惟。

佛言。自觀身。有時當觀他人身。當觀身者為校計。當觀他人身者。為自觀身意著。當觀他人身死敗。有時可自觀身。亦可觀他人身。可自觀者為自觀身意不著。可觀他人身。亦為觀他人身意不著。有時不可自觀身。亦不可觀他人身。不可自觀身者。為自見身肥白好。不可觀他人身。亦為見他人身肥白好端正膩眉赤絮。見肥當念膖脹。見白念死人骨。見膩眉念死人欲壞時色轉青黑。見赤絮念血。皆當壞敗。何等可貪。

是意自觀身有三十二物者。計發毛爪齒骨皮肉五藏十一事屬地。淚涕唾膿血肪髓汗小便七事屬水。溫熱主消食二事屬火。風有十二事。是三十二物皆從地水火風出。何等為地。人生從穀精氣。穀為地意為種。精氣為水雨便合生身故。求一衣一食是為養氣護主。人身為本無故滅盡無常。得道便知身非身。念身不久要當死敗。意為人種便守意一心。癡人不守意護魂神但養四柯。為色味所欺。謂身是我計不知惡一切從身起。飯食貪味便墮苦。往來生死不脫卒逢惡對。魂神空去趣善惡之道。身死墮地日夜消腐亦本無所有但意行故化成身。死皆歸土。萬物亦爾。皆當過去。是為非常。

人不自計多念萬端。皆不為一以是為苦。身死索棄萬物亦爾。滅是為已複生生複苦。便作善惡行種栽。未知所趣是為非身。道人行道當為斷。人不知四非常。終不得道以自計身。視諸死敗知人物皆無所有。意便守止得行歡喜。已得行心便安不離五者其心一是道。

佛言。念身觀頭髮腦。念發本無所有。來作為化成皆當腐落。腦如凝米粥皆當臭敗。眼但有窌水皆汁出空塪。耳但有肉垢皆穿漏。鼻口涕唾皆流棄消壞。舌咽喉肺肝心。心中惡血肝膽膈脾著胃腎著脊胃中有未消食。大腸有屎小腸泡有尿。發便腹少增減身。死氣盡皆當膖脹壞爛。腸胃屎尿相澆灒臭處可惡。下有尻肉兩脛兩足。肌肉稍盡筋脈壞敗。骨鎖節節解墮。脛脡確政白髀骨如車輻。尻骨與脊骨相連。脊與肋骨相連。肩骨與肘臂手相連。皮革消腐節節解墮。頸骨與觸髏相連。肉血消盡磨磨但有骨。氣出不報為死人。身侹正直不復搖。風去身冷。火去黃汁從九孔流出。水去死不復食。地去三四日色轉正青。膿血從口鼻耳目中出正赤。肌肉壞敗骨正白。久久轉黑作灰土。視郭外臭死人死人骨如是。自身亦如是。皆當滅儘是為空。出息盡時便知空。知空便知身空。何以故。知命近在息空故。


佛言。是意當先觀思惟。滅念待自意便守意。意不出身為道人。待在外為萬物。念在內為思。識欲滅念待當念物非常敗皆非我所我亦非物主。意念死時持何等去。持善持一必持經多作多樂故。佛言。是汝物持去。其餘一切皆非我所。意當識念何等恩愛會當別離各自消腐。念之但亂人意墮人罪。要當還身守淨趣泥洹道。

佛從一心至九道念四色皆當消滅。謂人死四五日欲臭壞色轉正青。五日六日膿血從口鼻耳目中出正赤。後肌肉壞敗腸胃生蟲還自食皮革消腐。骨顏正白久久轉黑作灰土。明地水火風空皆非我所。意汝從無數世以來亦為人作妻子奴婢。亦作畜生牛馬蟲象勤苦重負。亦為人所屠剝膾炙。今為人複所人作妻子奴婢。亦取畜生屠剝膾刺斫自在。身死皆當複受。行道人汝寧見死人不氣絕便無所知。身挺正直便臭壞可惡。諦念便畏不欲見。何以故不怖一心。一心令人上天得泥洹道。佛知九道皆空無所有故。還就一心行道人急滅念待無所他知。便至拘深國行拘深俱在所見用不在故不見。

佛言。意欲貪念非常敗淫當念對。嗔恚念等心愚癡念本一切行非常無為安隱。人不知非常終不去貪。亦不離薜荔道。世間所有如夢耳。夢飯食見好寤便不見。世間所有如是。生便死。適成便壞。要皆歸空。當何等可貪。人有妻子財產亦爾。何以故。人治生得錢利時。若家室合會喜樂。譬如飛鳥聚會亦皆無常。一旦別離亦便不見。正使有憂恐萬苦意。在生死中為日積罪。黠人自約少欲趣求一衣一食。從定意行不求地止。常還身守淨斷求念空。

問曰行道守意根本從何起。佛言。天地成後人從十五天上來下。壽無有夭逝生死五道從六衰起。人生心意本自善。無有貪愛痛癢思想生死識。為耳目鼻口所欺。目光視色耳聲音鼻知香口知味身知寒溫粗細。心為作十事成五陰。意為識合為六衰。因作善惡行種栽。從是便有老病死生五道。求道欲斷生死故。自守意止目色止耳聲止鼻香止口味止身如斷六衰。行觀懷心念坐禪滅意識。得道者五陰悉滅知本無。便念空想空徑向泥洹。問所以守意者。意為識主行故。惡六衰為禍行種五道根本。道人精思自守四意欲止無邪念識思想走。何道人欲滅念識思想。當一切行非常斷身十事。身口意三者從五陰六衰乃至。三定者口無所知為口定。身無所知為身定。意無所複念為意定。

佛言。道有四要。界持啟封乃得出。何等為四。一為識苦不復向萬物。是為得出三惡道啟。二者知身非身便壞身不復愛。是為從人得出門第。六天上啟。三者知非常意不復向。是為得出十八天啟。四者知空滅空。是為得出二十八天啟。空滅乃為墮道故。經言行道覺者得出。謂覺苦空非身非常得出者謂得出四要界。得第一禪上七天無有身景。何以故。行道壞身故。

               

              《禪要經》一卷

行者求道欲修定時。爾時法師應隨根相行四攝道。示利喜廣淨信戒。淨信戒已次除六欲。所謂色欲。形容欲。威儀欲。言聲欲。細滑欲。人相欲。著上五欲。令觀可得不淨之相。

著人相欲。令觀骨人分分斷相。觀彼全屍能斷二欲威儀欲言聲欲。若觀壞屍悉斷六欲。可得不淨有二種觀。一即死屍臭爛不淨。我身不淨亦複如是。如是觀已心生厭患。取是相已至閒靜處山澤塚間空舍樹下。自觀不淨處處可得。系心身中不令馳散。二者聞法憶想。分別自觀身中三十六物。發毛爪齒涕淚涎唾。汗垢肪皮膜肌肉。筋脈髓腦心肝脾腎。肺胃腸肚胞膽痰。生藏膿血屎尿諸蟲。臭穢不淨聚以身。往來五道熾然眾苦。猶如浮屍隨流東西。所至之處物皆可惡。又念我身以骨柱以肉泥。筋纏血澆如瘡如毒。皮毛九孔以門戶。腸胃胞膜以庫藏。妒慢噁心謂以身。貪求無厭猶如溪壑。是故行者除三欲想。受信施時如火毒想。救諸蟲想。系死屍想。涎沫齒垢汙滋味想。我無空慧壞白淨想。貪愛因緣成惡露想。如是思惟慚愧具足。能度生死世福田。

若觀骨人二足甲骨。指骨趺骨踝骨脛骨。膝骨髀骨胯骨腰骨。脊骨頸骨頭骨頷骨。兩手甲骨指骨掌骨。腕骨臂骨肘骨膊骨。胸骨心骨齒骨肋骨。左右思惟皆如目見。所著外身亦如是觀。三百二十骨相拄在內。皮囊九孔惡漏於外。如是觀身猶如死屍鬼所起。行來語默常是死屍。即於我身作死屍想。瘀想脹想膿爛想破壞想血塗想食殘想蟲出想骨鎖想分離想腐敗想世界眾生無可樂想。若心恐怖。應作因緣虛妄空觀。

猶如幻化無所有觀。第一義空淨智觀。若心懈怠。當自責言。老病死苦甚至近。命如電逝須臾難保。人身難得善師難遇佛法欲滅正言似反。如曉時燈雖有無用。惡人出家助俗法。貪淫邪濁令道衰酢。惡法增長大闇將至。破定因緣眾患甚多。內諸煩惱外魔魔民。鬼疫行災世間空荒。惡對揚謗諸惱萬端。八苦輪回晝夜無舍。我身可哀屬當斯禍。於煩惱賊未有微損。於禪定法未有所得。雖服法衣猶思欲味。內實虛空俗人無異。諸惡趣門一切皆開。諸善法中未入正定。于諸惡法未畢不作。我今雲何著是屎囊而生憍恣。不能精勤制伏其心。

如此弊身賢聖所呵。不淨可惡九孔流出。若貪此身與畜生同。死投大黑闇當複何依。今得人身不能出要。若生惡趣解脫何由。如是鞭心還攝本處。又時勸發令心喜悅。解脫法王慧命常住。神通光明恒照五道。直說道易解易行。是我師我得歸命。香華讚歎心安喜悅。如依天帝遊空無畏。諸大菩薩阿羅漢等皆我同伴。以能伏心如貓制鼠。諸根調順六通自在。我亦如是應自伏心求出生死。如囚在獄四顧牢密。唯有廁孔更無異路。如人中毒唯糞能治更無餘藥。思惟是已諦觀不淨。複作是念。初習行時心多進退。八法惡風吹破我心。我若得道心安若山。上妙五欲不能壞。何況弊欲。

如大目連得羅漢已,婦將伎人盛自莊飾,欲壞目連。目連爾時說偈言: 

汝身骨幹立  皮肉相纏裹   不淨內充滿  無一是妙物

皮囊盛屎尿  九孔常流血   如鬼無所直  何足以自貴

汝身如行廁  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棄遠  如人舍廁去

若人知汝身  如我所惡厭   一切皆遠離  知人避屎坑

汝身自嚴飾  香花以瓔珞   凡愚所貪愛  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淨聚  集諸穢惡物   雖服珍妙衣  如莊嚴廁舍

汝脅肋著脊  如椽依梁棟   五藏在復內  不淨如屎篋

我觀汝不淨  猶如五色糞   飾以珠瓔珞  外好如畫

若人欲染空  終始不可著   汝欲來嬈我  如蛾自投火

一切諸欲毒  我今已滅盡   五欲已遠離  魔網已壞裂

我心如虛空  一切無所著   正使天欲來  不能染我心

墮俗生世苦  命速猶電光   老病死時至  對來無豪

無親可恃怙  無處可隱藏   天福有盡  人命豈久長

最脆不過命  如風吹浮雲   浮雲壞甚速  形命不久連

身死魂靈散  當知非我身   勉時力精進  難得不過人

生死不斷  貪慾嗜味故   養怒益丘塚  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  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  愚貪身無異

雖明在宮中  五欲色味間   志意不甘樂  常思幽隱禪

晝夜觀牖  有天叉手言   時至今可行  眾伎皆睡眠

世間不足樂  恆與憂惱俱   恩愛正合會  當復之別離

家室轉相哭  不知死所趣   慧人見苦諦  是故行學道

世間歡日少  憂惱甚太多   安由得此苦  自作不由他

俗人樂恩愛  道以怨家   富貴是苦本  如鳥墮網羅

人命甚速駛  五馬不能追   殘命日滅盡  各各自思惟

恩愛正合會  夫盛當有衰   是故自拔出  得道當來歸


            

台長: 幻羽
人氣(1,907) | 回應(0)| 推薦 (15)| 收藏 (2)|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星雲法師:佛教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
此分類上一篇:【修行人戰亂時的修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