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01 12:48:57| 人氣3,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香蕉」─旗山的生命樂章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灣香蕉」─旗山的生命樂章 

旗山眾人所知的香蕉王國,是個因糖業及香蕉業帶來興盛的小。 曾經嘟嘟行駛過的五分車帶領了繁華的美好年代,讓旗山成了經濟運輸之重,留下了黃金年代的印象。

「恁是『香蕉』飼大漢」現在旗山老一輩的人仍會跟他們的下一代這樣說,旗山香蕉的全盛時期分別日治時期1930年代與戰後的1960年代,1960年代一公斤香蕉約六至七元之間,割一串香蕉大致可賣一百、兩百元左右,蕉農到茶室喝杯茶僅需花費五元,所以滿園的黃澄澄香蕉,就像是滿山的金一般。當時酒家、茶室的女侍者,只要見到穿著沾滿蕉汁衣服前來的客人,無不奉上賓,招待更是無微不至,而衣物乾淨者,就只有坐冷板凳的了,由此可知蕉農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了。

旗山的發展與地形息息相關。因旗山西側有鼓山,東南有旗尾山,兩山之間旗山溪所貫穿,造成丘陵、平原、河階、河谷等地形;形成一個南北狹長、東西地形多變化的市,氣候上屬亞熱帶氣候,夏季雨量充沛,適合農業經營,另外因旗山就是附近鄉鎮如美濃、內門、杉林、甲仙等地區要通往都市地區(台南市、高雄市)的交通要道,這些地區也都種植許多香蕉,旗山便成高雄地區最重要的香蕉集散地。

台灣在日治時期開始種植香蕉,原本主要在中部種植,並以種北蕉品種主,之後南部也陸續開始種植,因旗山香蕉品質佳,量逐漸凌駕中部成主要地,1925年(大正14年)台灣果社公司成立後,「台灣香蕉」開始大量外銷日本,其出口量至1935年(昭和10年)已達117.30公噸,戰後1963年日本開放台灣香蕉進口後再次創造香蕉出口榮景,在1967年(民國56年)更遠達382.051公噸最高記錄,台灣香蕉外銷至日本取的外匯,幾乎佔全台外匯收入的3分之1。所以1930年代與1960年代可說是旗山香蕉的輝煌時期,而旗山也成從此成香蕉的代名詞。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地理中心,北鄰杉林區,西北鄰內門區,西及西南鄰田寮區、燕巢區,東鄰美濃區,東南接東縣裏港,南接大樹區。本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年均溫攝氏23度,每年5月至9雨季,降雨量全年約1,500-2,000毫米,年平均最低溫攝氏21.6度,平均最高溫攝氏28.4度。

旗山山地的平原,氣候上應屬於亞熱帶氣候型,因而每到夏季雨量充沛,在農業經營上非常適合耕耘,尤其是在香蕉的栽培上。根據記載;旗山的種蕉大約起始於1925年左右。當然除了香蕉的曾經風光一時之外,農仍以稻米及甘蔗大宗。盧廷(1895年-1964年):旗山香蕉大王,人稱香蕉廷

從日治時代開始,甘蔗的生主要是作制糖原料,直到戰後時代,糖業經濟仍旗山帶來重大的利益,現在的旗山糖廠,在運轉,足以代表糖的生歷史,且向來在旗山地區,被視報國的重要指標,也是一般旗山偏遠週邊地區,人民生活的依靠。以旗山地區而言,從手巾寮以迄鄰近的杉林,都是糖仔料─甘蔗的主要種植範圍。

旗山特:香蕉、芭蕉、稻米、毛豆、敏豆、豇豆、高麗菜網室木瓜絲瓜、南瓜、胡瓜、芭樂、檸檬、龍眼、辣椒、小番茄。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三百多年前,旗山地區尚為平埔族群的墾地,或有部份漢人開始來此發展,後續因為行旅的來往而逐漸聚集商家,而在日據時期進行市街改造並積極發展基礎產業,更造就了旗山後續的繁榮。

旗山舊稱「蕃薯寮」,傳說其地名係因在旗山市街發祥地舊街路之南端土地公廟前有一茅草寮,有一老嫗以販薯粥維生,內門庄(當時稱羅漢內門里)至里港(當時之阿里港)間往來商旅為常食客,久之成為名產,路人皆稱為蕃薯寮。

因舊名不雅,且「寮」字未能涵蓋市街形態,故擇境內最高之「旗尾山(旗山境內最高之山,因狀似滿清國之龍旗尾髯,故名)」命名,改為旗山街,屬高雄州,並設置旗山郡役所,管轄旗山街、美濃庄、杉林庄、甲仙庄、內門庄、田寮庄等一街五庄。

民國34(1946)改為旗山鎮,屬高雄縣管轄。民國99(2010)高雄縣市合併,旗山鎮改制旗山區,劃入高雄市。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溪

旗山溪,又名楠梓仙溪,系為古稱楠樟仙溪記敍錯誤而成;現今交通相關標誌與圖示設施皆已改名為旗山溪,惟在觀光、保育與地方上等相關方面仍稱楠梓仙溪。原住民語稱為Namasia(即高雄市那瑪夏區之區名),位於臺灣南部,為高屏溪支流,主流河長118公里,流域面積842平方公里,分佈於嘉義縣東端及高雄市東北半葉的西部。

旗山溪為高屏溪主流(含荖濃溪)之外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玉山主峰西南坡標高約2,700米處,向西南沿著高雄市及嘉義縣交界流,至那瑪夏附近轉向南南西流入高雄市境,經那瑪夏區、甲仙區、杉林區、旗山區,至嶺口與來自東方之荖濃溪合流後,改稱高屏溪

旗山溪其流域廣布高雄原有縣轄區旗山區而得名;而原名楠梓仙溪(Namasia,根據卡那卡那富族傳說,數百年前一位名叫那瑪夏的少年發現溪中有條巨大的鱸鰻因而堵住溪水,造成下游水量變少、危及部落安全,因此那瑪夏趕緊回到部落向族人通報,後少年因驚嚇過度,幾日後便逝世。而族人為紀念那瑪夏,而將此溪流命名為“Namasia”也做男子溪,而閩南語中的男子也正與楠梓同音,因而在日治將男子溪改名為楠梓溪,則是後來為表尊敬加上去。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老街

1895年的旗山,戶數僅約三百戶,人口約一千人,只有一條長約二百米的商店街而已(稱舊街道或名太平街,即現今之延平一路),後來日本在此屯駐守備隊,並在街道設醫院、警察局。隔年設蕃薯寮撫墾署,亦有郵便局之設置,使旗山成為行政及軍事上之要地,吸引許多內地(日本人)商人到此開店鋪,附近部民亦以此地為其購物中心。1909年廢縣置廳稱為蕃薯廳,實施大規模的「市街計畫」,使得旗山市街面目一新。明治時期,在舊街道之西以當時最流行之巴洛克式二樓洋房建築為主要形式,另築一條街道(現今之中山路),商賈即時轉移新街而成為主要街道,即今日的旗山老街,不僅是旗山重要觀光景點,也是旗山曾經繁盛之最佳見證。

位於中山路上的仿巴洛克式風格洋樓,建於1925年(大正14年)至1930年(昭和五年)之間,配合當時實施市街改正,由當時街長陳順和先生等人倡議建造。建築風格為歐洲十九世紀於東南亞殖民地仿巴洛克風格洋樓樣式,經由日本遊學歐洲的建築師發展出來的「台灣牌樓厝」,其內部大都仍為閩南的木構建築。洋樓之立面常以鋼筋混凝土結構,並以清水磚、磨石子、磁磚裝飾,特別強調柱子、門窗、窗台樣式,更注重其「山牆」繁複的裝飾圖案,表現當時工匠們的巧思及手藝。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石拱圈亭仔腳

1903年(明治36年)蕃薯藔廳廳長石橋亨開始推行市街改正,亭仔腳就是伴隨著市街改正而普遍成為街屋附屬公共空間的建築形式。不僅如此,石橋亨就地取材,以鼓山的砂岩為材料,建造了一座狀似拱門的走廊,為往後石拱圈亭仔腳奠下基礎。旗山市街第一條大規模石拱圈亭仔腳街道始建於1910年(明治43年),隔年完工。這條新式街道可能是今日的平和街,或介於平和街、華中街之間的中山路一帶,1911年(明治44年),旗山火車站站前新街區重劃完成,今日復新街和中山路南端的街屋和石拱圈亭仔腳建築,隨著火車站營運所帶來的商機,商店、旅館等相繼興建,於1920年代達到高峰,成為日治時期旗山市街最為獨具的建築特色,2005年登錄歷史建築。

“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火車站

1910年(明治43年)高砂製糖株式會社所修建的九曲堂至旗尾的鐵道線已開始營運,而蕃薯藔驛(旗山火車站)站體約創建於1913年(大正2年)至1915年(大正4年)間。八角形尖頂彷如西方童話世界裡的小屋,然而三角形屋頂、山牆和內部骨架儘是日本傳統建築工藝,整體建築構成一種獨特且深富多重視覺享受的和洋混搭式樣。蕃薯藔驛就是此鐵道線最重要的客貨運輸樞紐,1930年代以後,蕃薯藔驛的乘客人數也從10萬飆升至30萬上下,僅次於屏東驛和高雄驛,二戰後,隨著公路運輸的便利性最終停駛,2005年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

旗山農會

1914年創立的「有限責任蕃薯藔信用組合」為今旗山農會的前身,期間歷經數次改組,是全台最古老的農會之一。1929年(昭和5年)為了改善事務所空間不足問題,新建帶有洋風的二樓建築為新辦公處所,即為今日古蹟本體。戰後,隨著旗山香蕉日益蓬勃,旗山農會辦公空間漸形擁擠,1959年(民國48年)進行三樓辦公室增建工程而成為今日建築樣貌。整體建築物立足於二條要道交口,為順應街道走勢,臨街切45度為入口,正面立二方柱,柱身洗石子打格,其上有一簡單山牆,左右兩翼樓下開方窗,二、三樓則立柱設廊道,臺度及柱為洗石子,其餘側面貼淺色面磚裝飾,是旗山街區古老建築的地標,1998經指定為古蹟。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建於嘉慶年間,歷經12年募款,於1817 年動工,1824年落成,距今約200年的歷史,是本地的主廟,旗山人稱為「媽祖廟」,亦是本地的市集、信仰、精神等活動中心,更是凝聚社區意識與聚落發展的樞紐,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誕辰,都舉行廟會祭典,每三年擴大舉辦。廟宇雖經歷多次重修,但一直保留福佬廟屋傳統風貌。建築特色包括素燒筒瓦、瓦當的紅色屋頂,石雕龍柱, 木雕、彩繪;並有石碑、匾額等各式歷史文物,2000年原高雄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2008年進行修復工程,並於2012年修復完成後舉辦50年來首次的大型建醮活動,封街普渡,席開5500桌。

旗山國小

旗山國小原為日治時期的蕃薯藔公學校,創建於1898年(明治31年),是台灣人讀的公立學校,為日本人在本地區最早設立的現代學校。最初是木造校舍,現在的老校舍約於西元1920年代改建。中山堂形式簡單,整棟建築的基地為矩形,立面屋頂成一三角形山牆,其下凸出的廊道運用雨遮造成分層,底層開三方門立四方柱,二層開三個二圓拱窗。牆壁、柱身為磨洗細石,以水泥條洗石子分別於屋簷、雨遮、柱頭加強線條之美。側面連續開大而長的圓拱形窗戶,線條優美,1998年指定為古蹟。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舊鼓山國小)

舊鼓山國小創立於1912年(大正元年),校舍仿西式建築,原為日治時期的蕃薯藔尋常高等小學校,專供通日語的學童(幾乎為日籍學童)就讀。戰後,政府接收後改為鼓山國民小學,2001年鼓山國小遷移至新校區,日治以來的舊建築如禮堂、辦公廳及北棟教室被指定為古蹟。這些建築與空間,文化局透過空間修復工程、景觀改善工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委託管理維護等,結合「藝文生活」、「公益服務」、「終身學習」的概念賦予新的使用方式,並重定名為「旗山生活文化園區」,使舊建築再現新生命。

天主堂

聖若瑟天主堂建於於1959年,是一棟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2003年在多方募款者善心捐贈下將其重新整修後,使其逐漸恢復以往風貌。目前的聖若瑟天主堂,其正面兩側是以三角牆、圓拱形、高窗等多重型層的線條相互搭配,使整體看來更顯立體感,呈現出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 天主堂其內部裝置擺設簡單清雅,於諾大的廳堂內部中央,高掛的天主神像及周圍天使雕刻,更顯聖潔無瑕、寧靜祥和,2008年獲選為高雄縣第一歷史建築的景點。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武德殿

武德殿位於鼓山山腳下,創建於1934年,為日治時代為發揚武術道德所建。建築物為仿唐式宮殿建築。入口玄關屋頂之山間朝前,為唐博風式造型。殿內鋪有木板與榻榻米,木板部份以供練習劍道,榻榻米部份以供練習柔道。整棟建築顯得清雅肅穆,所有木造部分皆以台灣檜木為材料。然1994年一場無名火焚毀武德殿,現已重新修建。

旗山孔子廟

高雄旗山孔子廟位於臺灣高雄市旗山區鼓山公園(原稱中山公園)內,占地約有4.1公頃,為臺灣占地面積最大的孔子廟。旗山孔子廟在2010年高雄市縣市合併前為高雄縣境內唯一的孔子廟,於縣市合併後與原高雄市左營區孔子廟形成鬧雙包的現象,因此目前每年舉行的祭孔大典,改成兩間輪流舉辦。

旗山孔子廟方位座西朝東依山勢興建,因此孔子廟佈局上與以往傳統設計不同,是臺灣所有的孔廟中較特殊的規劃。旗山孔子廟有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建築,但無萬仞宮牆與泮池的設計。自旗山市區的山腳往旗山孔子廟須經由500階的階梯前往,至第一平臺,進入第一座櫺星門,設有五開牌坊,門采七開間,門楣橫書道貫古今,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篆書,左右兩側的門牌,以石板封飾並刻有旗山孔子廟之建廟歷史。通過第一座櫺星門後進入大進階,左右側各有一條階梯進入第二平臺及孔子廟主體建築。

主體建築遵循中國宋朝建築樣式而建,以黃色琉璃瓦、朱紅樑柱,以及白玉欄柵襯飾,包含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設施。大成殿位於獨立台基上,屋頂采重簷歇山式,簷下以柱列支撐,形成柱廊。前方設有丹墀,是祭孔典禮時跳佾舞的地方。

由於旗山孔子廟因占地廣大之因素,因此每年孔子誕辰的釋奠大典中所跳的佾舞,是採用天子專用的八佾舞。旗山孔子廟的八佾舞共有88列共64人,與其他孔子廟的六佾舞,場面較為盛大,並且旗山孔子廟的釋奠大典採用改良式拔智慧毛、過聰門活動,以毛筆取代傳統牛毛。

旗山孔子廟的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興建的旗山神社,後於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神社建築遭到破壞。直到1983年由時任高雄縣縣長蔡明耀推動之下,將旗山神社改建為高雄縣孔子廟,歷經兩年施工其於1985年完工啟用。

2010年高雄市縣市合併後,使得合併後的高雄市擁有原高雄市設立的左營孔子廟,以及原高雄縣的旗山孔子廟,為此合併後的高雄市政府將每年都會舉辦的祭孔大典改成兩邊輪流舉辦,以解決孔子廟鬧雙包的狀況。

20162月高雄市美濃區發生裏氏震級6.6地震,造成臺灣南部地區多處災情,旗山孔子廟也因地震發生而受損,供俸孔子牌位的大成殿有18根柱樑柱油漆碎裂掉落,南面牆壁大片剝落並鋼筋明顯外露,週邊設施則花格磚牆倒塌、地板隆起等災情。

旗山區公所於地震災後會同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人員前往旗山孔子廟進行災害受損鑒定。經建築技師評估後認定大部分損壞為非結構性損壞,因此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動用災害準備金,於20164月底發包修復旗山孔子廟,總修復經費約為新臺幣120萬元,修復工程於該年8月上旬,928教師節之前完工重新啟用。

“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神社

旗山神社是昔日位於臺灣高雄州旗山郡旗山街的鼓山公園(今高雄市旗山區鼓山公園)裏的神社,於1933年(昭和八年)決議興建,而原本計畫要建的是旗山社,後來決定將社格提高並追加經費,在1936年落成。

二次大戰之後,旗山神社大鳥居的上橫木兩邊被削去,橫木之間鑲入中山公園四字,現已不存,而參道旁的石燈籠頂部也遭破壞。至於旗山神社本殿一帶則是在1983年在高雄縣長蔡明耀推動下興建了高雄縣孔廟,於1985年完工。

旗山神社的興建主要是因為皇民化運動下的神社參拜活動,而193312月時旗山街組織了旗山社建立委員會,決定以兩萬圓的經費興建旗山社,但隔年1月又決定將社格提高並追加一萬圓經費,並在19363月正式動工。神社的基礎工程是由旗山街的細川清一負責,本殿與拜殿則由名古屋淺草屋源造本店的六名技師負責。最後于同年1029日起舉行長達五天的鎮座祭,同一天也是旗山水天社的遷座儀式,將水天社主神安德天皇遷座至旗山神社裏。

二次大戰之後,神社建物逐漸遭到破壞,主殿一帶更是在1983年到1985年期間改建為高雄縣孔廟。

旗山第一國民學校(原蕃薯藔公學校,今旗山國小)自1933年起,每年1026日都會帶學生去旗尾神社參拜,旗山神社建立之後,該校成為旗山神社祭祀活動的重要成員。1939年(昭和十四年)213日,學校還曾因陳朝慶、呂淵源、遊來貴等高等科一年級學生連續四個月早上主動到神社打掃而予以表揚。而旗山街居民在舉行日化的婚禮、喪禮時,便會由旗山神社的神職人員來主持。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旗山從文獻開發記載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時光,從一片農田到一條市街,並成為後來的金蕉王國。三百年來,這個小鎮展現了多少的人文風釆,累積了多少的人生故事,今日,旗山老街已成為民眾周末假日喜歡前往的好去處,現在,讓我們走入時光的迴廊,感受香蕉王國的昔日繁華和今日的小鎮風情。

旗山位於高雄市中央,東毗美濃、西連田寮、南接大樹區、屏東縣里港鄉、北鄰杉林。地形位於屏東平原北端,面積為94.6122平方公里,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大部分地區為丘陵地,三面群山環抱,楠梓仙溪(旗山溪)從中流過。行政轄區含21里,人口數約40,000人,主要聚集於旗南、旗甲、延平、中山路沿線。由於旗山市街為鄰近地區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周圍鄉鎮地區以旗山市街為中心,構成一個旗山生活圈。

旗山溪(楠梓仙溪)上游的楠梓仙溪源自玉山山麓,歷經三千多公尺之斷崖峽谷,向南奔流經甲仙、杉林、圓潭、旗山、溪洲至嶺口,與荖濃溪會合成為高屏溪後出海。這種流程落差極大的河流,一旦遇到山洪爆發,氾濫起來也更加嚴重,因此從日據時代開始,旗山市區及旗尾糖廠一帶就築有護岸,用以保障居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附:香蕉王國一頁滄桑史  -陳秀蘭-中時電子報新聞專輯-2000

細說從頭....

香蕉地價格最近跌到五毛新聞,對e世代的年輕人而言,銷不健全導致農滯銷新聞,這已不是頭一遭;但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香蕉曾經有一段風光史,只是這段風光歷史,卻隨著年老蕉農零,蕉田荒廢,逐漸埋沒在歷史洪流中

年代的香蕉外匯的主要來源

七月南台灣,炙熱的陽光曬得讓人發昏, 一堆堆腐爛的香蕉,和著成堆的圾,這個曾經有「蕉城」稱譽的高雄旗山小,似乎完全被成堆腐爛香蕉散發出陣陣說不是蕉臭還是發酵過度的蕉香籠,滿天飛的蒼蠅,讓人恨不得逃離這裡。根本無法想像這裡曾經打造台灣香蕉王國美譽。

事實上,台灣的香蕉曾經是民國五十二年日本開放台灣香蕉進口後,台灣香蕉特有濃郁的蕉香風味,曾經在民國五十二年至六十二年成台灣外匯來源。

外銷日本廣受歡迎

在五十年代獨領日本風騷台蕉,當時日本 東京果菜市場推銷台蕉文獻中,曾經寫道:「像我那樣有很多小孩的家庭,最受歡迎的水果是香蕉,因香蕉很誠實,每一根香蕉品質都一樣的佳美, 取信於人,不像西瓜或蘋果,經常是外有巧形而內實乾竭騙人」。顯見日本對台蕉的喜愛。

根據農委會的年報資料顯示,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的香蕉外銷,幾乎是呈物線,直線成長;外銷日本取的外匯,幾乎佔全台外匯收入的三分之一,僅次於台塑南亞。而那段風光的日子, 滿園的黃澄澄香蕉,就像是滿山的金一樣。

一位當年承辦香蕉銷的農政官員回憶,當年蕉農一年的收入是20萬元,比起他當年當公務人員,一個月收入僅有五百元左右,一年收入頂多不過是六千元相比,可以想見當年蕉農收入有多風光。

昔日蕉農富貴的象徵

據蕉農回憶,當時蕉價好,六株香蕉的收成,就做一套上等英國進口西裝,比起現在種一百株也換不到,簡直是天壤之別。不過,台蕉當年能在日本保有其穩固地位,除了台蕉品種具獨特風味,深受日人珍愛外,二次大戰後,國內物資奇缺,在國內出口商人奔走開拓下,展開了以貨易貨交易(以香蕉易罐頭),一九六三年日本解除外匯管制後,台蕉順利銷往日本。

香蕉成功打開日本市場外銷取外匯,旗山也造就了許多香蕉大王;像在台灣商場享有盛名的陳某,當年即是靠經營香蕉運銷而發跡;而陳某當年經營香蕉運銷,也使得他在民國四十年代,博得「台灣的王永慶」美譽。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厚誘因掀起栽種熱潮

在民國五、六十年代那段物資奇缺的年代,香蕉銷日厚的收入,立即在全台掀起種植種香蕉狂熱。台灣省果運銷合作社企劃部經理傅慶隆就說,那時從南台灣的旗山到北部新竹,都掀起種香蕉的風潮,只要有一點丁地,全部闢香蕉園;一絲也不放過。於是,蕉園從前庭種到後院,即使鄰廚房一點丁泥土地,也絲毫不浪費。

收成的喜悅,嘉惠運輸業

香蕉收成,不僅蕉農樂;運載香蕉的貨車司機,攤販、酒家,也共同分享收成的喜悅。一位農政官員回憶說,當年旗山是全台最大的香蕉集散地,旗山香蕉必須運到高雄港碼頭。因此,每屆香蕉收成時,旗山通往高雄碼頭的業道路,頓時成了全台最繁忙的道路。

載香蕉的貨車司機,漏夜忙著將一簍簍用竹裝的香蕉,搬上貨車,運往高雄港碼頭,等著送往日本,換取外匯。原本僻靜的道路,在貨車不斷往返穿梭下,宛如繁忙都會的大馬路。而了爭取裝船時機,以讓更多香蕉可以及時完成裝船檢驗,載香蕉貨車司機,一路從旗山按著喇叭呼嘯而過,尖銳的喇叭聲,深夜中儘管顯得刺耳,但當時警察也深怕延誤香蕉裝船出貨時機,不敢加以阻撓。

「蕉城」旗山夜夜笙歌、酒醉金迷

香蕉外銷台灣早期貧寒農業,帶來滿園黃金,旗山也成了夜夜笙歌、酒醉金迷的不夜城。當年,蕉農穿著沾染著割香蕉流出的蕉汁的工作服,黑褶褶的汁跡,雖然外表看起來顯得髒髒的,但卻猶如烙印酒店暢行無阻金卡標誌,酒家女一擁而上。甚是風光。

不僅種香蕉的蕉農風光,連裝運香蕉的器材也相當高級。民國五十八年當全台灣的人都還用不起衛生紙,只能以草紙替代的時代,但外銷日本的香蕉,早已將原本竹包裝,改紙箱。

命運轉折蕉業由盛轉衰

台灣種香蕉、外匯,從民國五十二年直線成長,到 民國五十六年是頂點,全盛期,全台種香蕉面積達八萬公頃,(現在不到七千公頃),但一九六八年果聯合社主席吳振瑞等爆發「金盤金碗舞弊案、牽連數十人鐺入獄,甚至連當時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也因該案下台後,整個香蕉外銷急遽下降,香蕉業也一瀉千里,自始每況愈下。

一位
果合作社的退休人員在提起該案時,仍不勝感慨。他回憶說,果聯合社當年坐擁有台灣三分之一的外匯收入,利之所趨,自然成各界急欲染指目標;銷團體間的拔河,從未間斷。不過,這位退休人員說,當年爆發金盤、金碗舞弊案,其實該案,內情並不單純,甚至有人懷疑根本就是政治爭下欲加之罪。

吳振瑞因金盤、金碗案入獄

當年果聯合社主席吳振瑞因私下訂購黃金製造金盤、金碗致贈相關官員由,被以涉及違反動員戡亂時期黃金禁止買賣起訴。 當時牽連官員達十餘人之多。

這位退休人員回憶,當年果社致贈的金盤、金碗,製造手工根本相當粗糙,根本比不上現在的金飾加工。可是卻引爆如此大的事件,有人歸因是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與夫人宋美齡派系爭奪外匯管理大權之故。而蕉案爆發後,確實也讓夫人派-時任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同時也兼任行政院香蕉發展委員會,因此下台。

但蕉案卻深深打擊台灣的香蕉外銷。這位人員說,吳振瑞靈活的外交手腕及深諳日本文化,頗能贏得日本貿易商的充分配合,據悉,
了酬酢日本商社人員,盛傳吳振瑞在北投有一間專門招待日本商界及官場商界的豪華旅館。吳振瑞的靈活手腕,也使得台蕉在輸日本期間,一直處於壟斷市場,輸日蕉價始終維持高檔;可說是台蕉成功銷日的大將。可是金盤、金碗爆發後,吳振瑞也鐺入獄,出獄後吳振瑞遠走日本,據悉年相當孤寂淒涼。

吳振瑞蕉爆發沒多久,菲律賓香蕉成功銷往日本,至此,台蕉外銷日本年年受挫。在日本的市場占有率也由早年的高達八十五%遽降至三%。台蕉外銷日本一蹶不起。自始台蕉開始走入歷史。

內外交迫香蕉王國走入歷史

其實,台蕉風光不再,原因很多;除 了果聯合社壟斷台蕉外銷制度引發外界批評外,台灣小農生環境,也註定台蕉無法敵過跨國公司大農悲劇。

但是,台蕉銷日面臨競爭卻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菲蕉大農企業化讓台蕉曾經在六十八年連續兩年在日本市場嚴重滯銷;而國民黨營事業更一度傳出赴越南種香蕉回銷日本,這項打擊台蕉作法,也一度引發輿論譁然。

這次地香蕉出現滯銷新聞,其實在國內農運銷始終無法健全的情形下,對遍多次滯銷的蕉農來說,早已宿命面對。

不過,一位農政官員委私下透露,正打擊台蕉外銷日本的另一個主因是,台灣香蕉感染了有香蕉癌症之稱的黃熱病,嚴重影響台蕉的收成。雖然政府農政單位曾試圖究新抗病品種。但新的抗病品種,雖然抗病害,但口感及香味已不復,台蕉當年擁有的獨特、濃郁蕉香。

香蕉滯銷,香蕉王國沒落,連一度讓蕉農驕傲台蕉特有的濃郁香味也再走入歷史。e世代再也記不起任何台蕉輝煌歷史。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灣香蕉─旗山”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長: 幻羽
人氣(3,183)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歷代王公貴族子孫…且鑑之】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象棋的起源與象棋的發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