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17 03:47:05| 人氣1,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俄羅斯2018年3~4月的外交冰雪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关图片

最近一個多月,英俄關係因俄前特工
中毒事件及利亞化武陷入冰點。

2018年3月4,俄前雙面間諜斯克裏帕爾(Sergei Skripal
)和女兒尤莉亞在英國城市索爾茲伯被發現失去意識。英國經調
後,認定斯克裏帕爾是被俄軍用神經毒劑所傷,指控俄羅斯與此事有關。毒殺案也引發國際眾怒,隨後20多國驅逐俄羅斯約150名外交官。

但俄羅斯一直否認該指控。事發後,《星期天泰晤士報》曾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英方因擔心俄羅斯會發動網路襲擊,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呼籲主要能源公司負責人加
安全措施。

20180317俄外交部稱,俄羅斯驅逐23名英國外交官。俄羅斯下令關閉位於聖彼德堡的英國領事館。此前據新華社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20180314日宣佈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等措,以報復一名前俄羅斯特工在英國遭遇“毒殺”企圖。

20180327日但隨著美國稱將驅逐60位俄羅斯外交官,促使投資者湧向黃金這種避險資

20180331俄外交部當天召見了澳大利亞、德國和義大利等23國駐俄使節代表,告知他們俄方將以數量對等原則驅逐這些國家的駐俄外交人員。

俄方當天向澳大利亞、阿爾巴尼亞、德國、丹麥、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加拿大、拉脫維亞、立陶宛、馬其頓、莫爾達瓦、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烏克蘭、芬蘭、法國、克羅地亞、捷克、瑞典和愛沙尼亞的駐俄使節代表遞交了抗議書。

“俄外交冰點”的图片搜索结果

美東時間2018413間,川普(特朗普)就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佈對利亞實施精確打擊。英國和法國也同時加入攻擊,轟炸利亞多個軍事設施。此次美英法聯合打擊利亞的起因,是阿薩德政權47日使用化學武器,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201804月15日受俄羅斯和英國間諜中毒事件的影響,美、英、法等西方國家陸續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美俄、英俄關係降至冰點。俄羅斯與西方冷戰全面升級,加上利亞歷史上是法國的勢力範圍,導致美、英、法以利亞化武襲擊平民由,宣佈對化武儲存和究中心進行精准打擊。 

《星期日泰晤士報》周日(2018415日)引述消息稱,在上週六(2018414日)美英法3國聯合空襲
利亞的化武設施後,英方就收到有關俄羅斯可能發放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內閣成員、國會議員或其他社會精英黑材料的警告。

報導稱,倫敦預計國內衛生機構等關鍵基礎設施將遭到網路攻擊。消息稱,網路專家已在俄羅斯電腦網路中
佔領陣地,如果俄羅斯通過網路攻擊破壞英國基礎設施,英國將考慮對俄羅斯發動網路反擊戰。消息人士透露,英國國防部和網路情報部門政府通信總部正參與制定應對措施。

英相特蕾莎.梅稍早表示,政府通信總部將繼續曝光俄羅斯駭客的所作所
,他們的行徑讓人無法容忍。英國情報機構網路部門需加派人手以應對威脅。英方還會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措施,普京親信亦可能受到制裁。

早在20181月,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Alexander Williamson)就稱,俄羅斯可能暗中
究英國的供電網路等基礎設施,試圖以網路攻擊等形式進行破壞,從而重創英國經濟,製造混亂。

点此看大图片

“俄外交冰點”的图片搜索结果

2018
413的莫斯科已經漸漸回暖,但是俄羅斯與英美首的西方國家的關係仍然處在“冰封期”。

因俄羅斯前特工斯克裏帕爾中毒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外交風波仍在發酵。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01849日會見被驅逐的外交官們時表示,面對“前所未有的挑釁”,俄羅斯對不會屈服。

西方各國“群毆式”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其實都出於對本國內政外交利益的戰略考量。“精誠團結”是有條件的,其本質只是一種政治姿態。

“驅逐外交官”這場紛爭,已從最初英俄之間的“單挑”演變以英美首的西方集團對俄羅斯的“群毆”。

英國率先宣佈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以報復俄羅斯涉嫌在英國暗殺前克格勃特工。

美國緊隨其後,並以“驅逐60名俄外交人員,關閉俄羅斯駐西雅圖領事館”的大動作表示對老牌盟友英國的支持。

德國、法國、加拿大等也接連“站隊”,各驅逐4名俄外交人員。就連傳統的東歐國家比如烏克蘭、波蘭、立陶宛等也表示緊跟英美。

目前,至少有200名俄羅斯外交官從世界各地 “被打包回家”,成冷戰以來俄羅斯外交官遭受到的最大規模的集體驅逐。

面對西方各國的集體挑釁,俄羅斯的反擊也毫不示弱:在驅逐23名英國外交官後,又追加驅逐50名英國外交和技術人員;不僅驅逐美國駐俄外交官60人,還關閉美國駐聖彼德堡總領館。

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過去一月有餘,各國外交官似乎成了這場紛爭最大的“受害者”。面對西方國家“抱團”攻擊,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還擊是“別無選擇”,因每次主動挑事兒的都是他們。

回看近期國際局勢的大背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正處於低潮期。雙方圍繞烏克蘭危機、北約東擴、戰略平衡、總統大選等問題屢生齟齬。此時的中毒事件讓雙方較量再度升級,西方各國紛紛參與“驅逐戰”彰顯出“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威脅的“團結景象”。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授楊成看來,目前至少有26個國家決定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都脫離不了對自身和對俄羅斯關係的戰略考量。

同樣是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英美德三國可謂是“同床異夢”。

當事國,英國本就是最活躍“反俄”國家之一,冷戰思維一直沒有消彌。整個後冷戰時期,英俄關係除了在布雷爾執政時期曾有過短暫蜜月外,僵冷和低迷是這一組大國關係的常在形態。因此,英國此次做出蘇聯解體後最大規模的驅逐俄外交官也並不例外。與此同時,在普京以創紀錄的高票贏得第四個總統任期後,這次行動無疑也有打擊普京個人意圖。

“抱團最緊密”的美國,此次驅逐俄外交人員的數量最多。美國的決定看似嚴重,但並不完全是因想“力挺”英國,更多還是國內政治爭的延伸結果。楊成說,“美國精英和大眾基本都認定俄粗暴干涉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反俄’、‘排俄’思潮正處於高峰期。‘通俄門’事件迄今未有定論。特朗普本人雖未對普京惡言相向,但也無力在改善對俄關係上有所作,因而對美國務院借機表達對俄不滿也只好聽之任之。”

德國作 “溫和派”,只驅逐了4名俄外交官,和英美相比有很大差異。楊成給出了原因,“這是因德國在西方諸大國中,素來調對俄關係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跟俄在冷戰期間和整個後蘇聯時期都有著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互動邏輯,彼此的利益關聯度很高。

本次斯克裏帕爾中毒事件發酵的同時,德俄天然氣管道照樣簽署實施很有象徵意義。一方面,這是德國在烏克蘭危機後參與西方制裁的集體決策;另一方面,德國也不希望俄與西方關係全面惡化而總留有餘地的原因所在。所以德國並沒有在此時操作兩國關係向下走,甚至德國外長還對俄羅斯發出了友好信號。”

源於此,這基本可以坐實西方國家“抱團”的本質只是一種政治姿態。在楊成看來,各國驅逐俄外交人員的數量是有區分的,顯然是經過考慮的。“中毒事件本身對於西方各國並不重要,打擊俄羅斯也不是西方國家的優先目標,採用樣的政治手段來滿足各國利益才是考量的基礎依據。”

回顧過往,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這兩隻“黑天鵝”結伴而來,歐洲政治與跨大西洋(5.000, -0.02, -0.40%)關係蒙上陰影,加之歐洲各國對於一體化立場各異,讓西方國家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明顯,這時需要一個管道來修復團結,此時“站隊”力挺英國無疑是向世界展現西方團結的最佳操作。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在內部對俄立場也非完全一致,暴露出西方世界已經不是“鐵板一塊”。西方國家此次“抱團”是有條件的,其利益訴求並不一致,這可以成俄羅斯未來處理和西方國家關係的一個重點考量因素。針對各國採取不同的戰略,爭取各個擊破,打散這個“聯盟”。

驅逐外交官只是一種常見的外交手段。具體來說,一國驅逐某國外交官主要出於三種考慮:一是有確鑿證據表明他國外交官有違法行;二是了國家滿足利益和發展需要;三是作“外交報復”的一種具體方式。

各國之所以能“任性”,主要依據是1961年通過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其中第九條規定:駐在國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宣佈他國外交人員是“不受歡迎的人”或“不能被接受”。遇此情形,派遣國應斟酌情況召回該員或終止其在使館中之職務。

這一條款成各國驅逐外交官的國際法依據。然而,從國際條約規定看來,驅逐外交官並不是“外交制裁”的首選。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授張效民給出了外交學的專業解釋,“當外交人員被宣佈‘不受歡迎的人’時,基礎做法應由派遣國主動‘召回’該外交官。”當然,大部分派遣國不會自覺召回自己的外交人員。在派遣國沒有意願主動召回或是超出時限仍不會主動召回“不受歡迎的人”時,駐在國就可以送上驅逐外交官這“大禮”。張效民說,具體的驅逐人數和離境時間一般由駐在國外交部決定。

來而不往非禮也,“回禮”的依據是“對等原則”,這是外交報復行的國際準則。對等原則的使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但避免衝突進一步擴大,各國都不應違反此原則大規模反撲。

楊成說道,“驅逐外交官的規模可以作判斷兩國關係交惡程度的風向標。驅逐人數越多、級別越高,就表明事件更嚴重,兩國關係惡化的程度越深。”

這一次英國的驅逐行是以“報復”理由發起的,驅逐外交官也是較大規模的。不過單是中毒事件本身並不會引發這大規模的驅逐行動。2006年克格勃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中毒身亡事件,英國只驅逐了4名俄羅斯外交官。對比此次的23名,英國無疑給俄方施加了更壓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
授楊成解讀道:“此次英俄兩國互逐外交官明顯屬於政治操作,雙方的著眼點都不在間諜門上。兩國隻擺出一種政治姿態,以期通過這個契機來滿足自己內政外交的利益和發展需求,希望藉此謀求自身對內對外兩個層面上的利益最大化。”

儘管從國際輿論看來,俄羅斯和英國仍得不可開交。不過,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英國,都沒有做出讓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動。雙方實際性的“報復”暫時止步於此,驅逐外交官只是一種比較常規的展示對雙邊關係高度不滿的外交手段而已。

相比驅逐外交官,楊成和張效民“科普”了兩國外交關係向更低點滑落的更明顯的可觀測指標,比如是否召回大使,是否關閉使領館,甚至完全斷外交關係。

從以上這些指標判斷,目前的英俄關係並不是完全破裂,雙方仍處於有限的外交戰。戰火暫時不會延伸到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但不可否認的是,互逐外交官對英俄關係而言必然是負面的。未來如果雙方的互不信任不斷加深,這種局部的對立或將成常態。

“俄外交冰點”的图片搜索结果

相关图片

台長: 幻羽
人氣(1,156)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細觀─台灣的大屯火山....
此分類上一篇:繁華的台灣全島各主要捷運、鐵道、公路交通等等地圖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