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23 00:05:41| 人氣2,8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美國─中國的因果糾結】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美國─中國的因果糾結】

─美國核武優勢與台灣安全─

201793,北韓行第6次核試,美國川普總統召集國安團隊商討對策,會後由國防部長馬蒂斯出面,參謀聯席會主席鄧福德上將陪同,發表了簡短談話,其中一段隱約透露出美國對其核武優勢的自信。正韓國媒體傳出,川普總統考慮在日本、韓國及台灣布署戰術核彈之際,特加以解讀。

馬蒂斯說,「我們不是要完全滅一個國家,亦即北韓,但如我所言,我們有許多選項可以這做。」(We are not looking to the total annihilation of a country, namely North Korea, but as I said we have many options to do so.

第一、「完全滅」(Total Annihilation)是核武戰略究的一個專門名詞,代表國與國之間最高階段的衝突,指的是對敵國人口及工業中心的大規模攻擊,包括核武攻擊在內。二次大戰美國對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燃夷彈,美、英空軍對德國城市日夜不停進行「地毯式轟炸」,可說是幾近於「完全滅」。

第二、「我們不是要完全滅一個國家」,隱含的意思是,美國只是不想,但有能力「完全滅」任何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指的是北韓,但也可能是其他任何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

第三、「我們有許多選項可以這做」,表示美國對北韓或任何敵國,可選擇「完全滅」,也可選擇較低階段的衝突,如禁運、封鎖、突擊、傳統戰、戰術核彈攻擊、局部核戰等,至於何種情況下,會升高到「完全滅」,端看美國總統心中的紅線在裡。也許是攻擊首爾或關島,也許只是炸沈一艘美國軍艦。

第四、美國能「完全滅」他國,他國是否能「完全滅」美國?答案是否定的。前蘇聯或許有過此一能力,今天的俄羅斯便很難說,更遑論中國或北韓。這可由馬蒂斯警告北韓之後,俄、中不一聲,看出端倪。此歸因於冷戰後美國核武系統的日新月異、俄羅斯的大幅落後以及中國核武現代化的遲緩。

美國是第一個擁有核武、且唯一使用過核武的國家。只要還掌握核武優勢,不會不考慮再度使用。1950年代便曾考慮在紅軍入侵西歐時,對蘇聯及包括中國在內的蘇聯盟友,發動大規模核武攻擊,以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不是五角大廈中層官僚的一個構想,而是經由美國政府最高決策階層批准的作戰方案。

1960年代,蘇聯核兵器、核彈頭及核威力數量,已與美國勢均力敵,美蘇陷入一種叫作「相互保證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的軍事僵局。然而,美國以優勢核武嚇阻敵國攻擊,必要時對敵國發動第一擊,最終打贏核戰的戰略目標,50多年來從未曾改變。

今天,美國再度掌握了核武優勢,無論是在長程戰略轟炸機、彈道飛彈核動力潛艇(SSBN)或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發展上,都處於對的領先地位。這三支核武力均衡發展,並稱「三合組」(Triad),都具有極高的存活能力。

ICBM例,美國散布在洛磯山脈的ICBM地下基地約有450處之多,且30分鐘內可發射至地球任何角落,任何國家欲攻擊美國城市或美國核子傘保護下的30多個盟邦,就必須先把這些飛彈摧殆盡,否則等於自尋死路。

美國「三合組」除嚇阻攻擊之外,更重要的是的第一擊能力。隱形轟炸機過敵人雷達,深入敵境;對無聲的潛艇出沒於敵國周邊海域,發射讓敵國首腦措手不及的飛彈;精準的ICBM飛彈鑽入地下,摧敵國發射基地。美國的核武優勢即在於的第一擊能力,亦即摧敵國核兵器、讓無力報復的能力。

此外,在莫斯科及北京眼中,美國發展薩德飛彈及神盾系統,目的也是要讓俄、中兩國的核兵器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遭受第一擊攻擊之後。因此,兩國自始即反對美國布署這類反飛彈,認會引發大國核武競賽。

但川普總統卻說,他不怕核武競賽,還準備在2040年前投入一兆美元,發展新一代的「三合組」及搭配的巡弋飛彈。美國核武嚇阻政策行之有年,在華府早已是兩黨共識,川普提出的計畫,國會反對者不多,也很難對預算進行刪減。因此,美國的核武優勢在未來30年可確定是不會動搖。

美國確保核武優勢,不僅可以嚇阻核武攻擊,亦可嚇阻傳統武力的侵略。以台灣海峽例,美國核武優勢愈加化,中國領導人對於「武力統台」愈加審,他們知道如以傳統武力攻台,其脆弱的核子武力無法嚇阻美國的干預。其次,若中國對台祭出核武威脅,則將犯下大忌,招來美國對其核兵器的攻擊。

台灣嚇阻中國武力侵略,除仰賴本身的防禦嚇阻力之外,當然也要仰賴美國及整個西方的報復性嚇阻力。中國侵台不只是與美國敵,而是與世界敵。有論者說「解放軍占領台灣只要三天」,在空狀態下作這種推演,除了嚇台灣百姓之外,有什意義?

台灣本身的防禦嚇阻力,是要讓北京知道台灣很難打下或(和)占領,很難靠武力遂行其侵略目的,叫有所懼怕才算是嚇阻。美國的報復性嚇阻力,是要讓中國知道武力侵台受到的報復性懲罰,將遠超過其獲利,得不償失,懲罰造成的滅性後果,會讓她有所懼怕。

「三合組」這名稱聽起來好像是黑社會,令人不寒而慄。實際上,美國與中國最大的差別在,她是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守護者,美國核武優勢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三合組」推陳出新的致命武器,儘管叫人怕怕,但仍有論者稱它為「民主兵工廠」(Arsenal of Democracy),誠哉斯言!

(民報2017914日評文:鄭良瑩─任外貿協會派駐莫斯科主任十年)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6123日表示,蔡英文總統昨天(2日)於台灣時間11時(美東時間2日上午10時)與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先生進行越洋電話談話。

總統府3日表示,蔡英文總統昨天(2日)於台灣時間11時(美東時間2日上午10時)與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先生進行越洋電話談話。

通話過程中,蔡總統與川普除了親切而輕鬆地互相問候外,也就未來施政重點分享看法與理念,尤其是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及化國防,讓國民享有更好的生活及安全保障。

兩人並簡短對亞洲區域情勢交換意見。對於台美間的未來關係,蔡總統期盼能化雙邊的互動與聯繫,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蔡總統也向川普表達,希望未來美方能持續支持台灣在國際議題上有更多參與及貢獻的機會。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美東時間2016122日上午(台灣時間2間)與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通電話,這是1979年中美斷交以來,首見台灣與美國兩國的(準)最高領導人直接通電話,意義相當重大。川普2間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表示:「台灣總統今天打電話給我,祝賀我當選總統。感謝!」

之後他又追加一則推文,針對此事反駁批評者:「有趣的是,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卻有人說我不該接這通祝賀電話。」



郭台銘2017727日在美國對媒體表示,美國在總統川普主政下變得更重視經濟,川普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當選後也確實做了改變,真的知道商人需要什麼。他還表示,「政治必須要替經濟服務」。

美國總統川普與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舉行聯合記者會,郭台銘宣布,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將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分階段投資100億美元,設立生產8K液晶面板廠,並在未來為當地創造近13000個就業機會,預計2020年建成廠房。而威斯康星州政府回應,將提供15年、總值30億美元的稅務優惠。

川普對郭台銘的投資表示感謝。他在推特上寫道:「謝謝鴻海集團,投資100億美元並能為威斯康辛帶來高達1.3萬個新工作!美國製造。」

據瞭解,這是有史以來外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投資,同時也將成為鴻海進軍美國製造業的開端。

UCLA
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川普政府最重要的一個主張就是刺激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解除一些管制,提供企業很多的誘因來投資設廠,比如說減稅措施,減低能源的價格等等的政策,來吸引外國的投資和本國的投資。」

中國經濟學家夏業良:「(對郭台銘)這個時候來講是一個很好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也符合Apple這種產品本身它就是需要不斷的跟創新結合的非常緊密,遷廠到美國是更加有利的一個做法。」

富士康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重要的組裝供應商,目前最主要的組裝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鄭州和深圳,兩地大約有近百萬員工負責蘋果公司的產品製造。

夏業良:「他過去選擇中國是因為中國勞動力低廉,從賺錢的角度來講,當然在中國辦廠是比較節約的,但是,後來發現中國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差,中國沒有司法獨立、沒有真正的法治環境。」

中國經濟學家夏業良表示,郭台銘本人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商人,過去跟大陸關係比較緊密。但中國這些年不但沒有繼續搞市場經濟,更加開放自由,反而越來越倒退,因此連郭台銘都不喜歡這樣的環境。

俞偉雄:「我不會用有政治因素來講,我會說是一個分散風險,郭台銘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商人,他觀察美國選後的一些現象,川普總統非常重視貿易赤字,尤其中國跟美國的龐大的貿易逆差。郭台銘能夠在美國設廠,建立一個好的商譽。

富士康是蘋果產品最大的包商,在中國生產製造這麼一個龐大的貿易逆差,在美國民眾、政府及川普眼中不是一個很好的均衡的發展,他現在回來在美國設廠,在商譽上、在美國政治上的確是超越商業考量的優勢在裏面。」

6
月下旬,包括郭台銘的鴻海集團在內,臺灣有84家廠商參加美國最盛大的投資高峰會。

俞偉雄:「有人在說,其實,企業在中國跟在美國投資成本、生產製造成本,差距越來越小,如果這個差距未來到一個臨界點,美國變得比較便宜的話,那可能會看到更多的製造業回流到美國。郭台銘正好是一個領頭羊,從郭台銘這個舉動、在威斯康星州設廠,真正造成一個非常重要轉折點。」

夏業良表示,從目前整個形勢看,由於中國市場信心指數下降、企業家信心指數下降,預計外界對中國今後一段時間經濟不看好,會造成中國經濟更加衰敗。

與此同時,外界關注富士康在美國設廠,是否會對中國經濟及就業有所影響?
夏業良:「他撤出中國當然對中國的就業、對中國的GDP和中國的稅收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他的企業有很大的知名度、影響力,他的企業撤出也會影響和連帶到其他的企業。」

不過,俞偉雄表示,短期看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長期來講,要看中國未來的投資環境是不是會持續惡化。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 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塑料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 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做起。這時的鴻海 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鴻海工業有限公司。

1977年,公司開始
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 備建立模具廠,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 以連接器、機殼等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
「鴻海精密工業股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 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 「連接器王國」。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 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

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 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個小時。即使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錢的就是好科技」。了獲得高回報 率,他用人唯才,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金。

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
品總都高達數億元 新台幣,頭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 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 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情不, 赤心依舊。了改變家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 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勁的活力。父老親無不拍手讚譽。

先生從徒手創業至 今30載,企業資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3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 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省、市、縣、鄉教育、助殘、 築路、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榮耀,巍巍功令海岳流芳。」

「深郊外,一家工廠規模之大可躋身世界前列。在幾十座廠房中,蘋果公司的iPodiPhone、惠普公司的個人電腦、摩托羅拉的流動電話正被源源不 斷地生出來。」報道中稱,位於深市寶安區龍華的鴻海精密工業股有限公司約有員工27萬人,相當於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總人口。

事實上,富士康龍華基地已經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同時還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品合同生商。在過去的10年裡,鴻海精密的收入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

位於深市寶安區龍華的佔地約1平方英里的龍華科技園區,被視郭台銘企業帝國的核心。這個生基地四周均有高牆環繞,很少有外界人士能涉足。

在龍華基地,職工宿舍、消防隊、醫院、游泳池、餐館、銀行、雜貨店和網一應俱全,10處大型員工食堂每天提供15以上的午餐,每頓午飯要用掉10.6噸大米。用工高峰時每天招聘的新員工多達3000人,光保安就有1000多人。

報道稱,58歲的台灣人郭台銘一直保持着低調。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他恨自己的名氣。而此前5年多的時間,他一直對《華爾街日報》的採訪要求置之不理。

「郭台銘將他的商業判斷力與持之以恆的質量控制和極具競爭力的定價成功結合在一起,這才造就了他繁榮興旺的製造業帝國。」報道認。鴻海精密在台灣上市,與客戶交往時使用富士康這個名稱,目前公司市已經達430億美元,相當於其全球十大競爭對手的市總和。





1997年香港主權中英移交儀式



─中南海博弈刀光劍影─

備受矚目的聯合國大會919日在美國聯合國總部正式開幕,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以及其他各國領導人紛紛出席,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罕見缺席。有分析認為,習之所以缺席如此重要的國際會議,是因中共十九大能否成功召開還存在變數,因此,習要親自鎮守北京,不敢有絲毫大意。

聯合國大會12日已經陸續召開各類會議,新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首次在會議露面,也是第45任美國總統川普的首次出席,各國領導人都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全球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

但今年卻出現了例外,有美媒記者從聯合國總部知情者獲悉:習近平取消了原本由中共政治局常委出席的聯合國大會的安排,而「降格」委派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會議並進行聯大一般性辯論。

其原因是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知情者稱,「因為十九大對習近平,對中南海,甚至對整個中國未來,確實都至關重要。」

中共十九大即將在1018日召開,儘管不少觀點認為習近平已經完全掌控人事布局。但中南海仍刀光劍影,權貴集團正在圍繞反腐展開生死搏擊。江澤民集團的「反習聯盟」也在抓住最後機會,伺機發動政變。

旅美時政觀察人士胡平對美國之音說,習近平執政以來,開展的所謂反腐運動在黨內樹敵無數,導致了中共內部掀起了自「六四」以來最激烈的權力鬥爭,接下來的問題就要看他能否「鎮得住場子」。

胡平說,習近平如果能鎮得住場子,十九大就能按照預先的設想順利召開。大家不敢表達意見,自然天下無事。如果鎮不住,那意味着還充滿變數,十九大或之前出現一些非常手段,包括政變都是不能排除的。

時政評論員王德邦在港媒刊文稱,隨着十九大的來臨,權貴結成一體,形成體制性反抗力量,以期終結反腐持續,就是勢在必行,坊間熱傳海外爆料反腐者故事,就是為十九大決戰作鋪墊與預演。

王德邦表示,在這種權貴體制性反撲的情況下,抓捕一兩個政治局委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從摧毀權貴體制入手,真正開啟一個落實民權,約束公權的時代,才能從根本上扼制腐敗,保障反腐成果與反腐者身家性命安全。

事實上,目前不僅中共各派權鬥刀光劍影,海外「爆料」緊鑼密鼓,朝核危機也愈演愈烈。隨着十九大會期臨近,中美朝以及中共黨內派系之間的博弈已經到了分秒必爭的終局回合。

而博弈的焦點,除了針對習王陣營的海外「爆料」之外,還有朝鮮的下一次核試驗或者導彈試射。

9月15,台灣《上報》評論文章指,未來3
5年的東亞甚至世界格局,將被習近平、反習聯盟、金正恩和川普等多方博奕所決定,其博弈的關鍵時間點,就是中共十九大。

文章稱,對金正恩而言,核武器是保權保命的唯一支撐點,金當下的唯一算計,就是以下一次核試驗或發射導彈日期,作為和習近平、或反習聯盟、或川普的交易籌碼。

而習近平現在最期盼的,是十九大之前不出大事,順利完成他的人事佈局。

文章說,金正恩如果在十九大前只動嘴不放炮,那就代表他和習之間達成某種妥協;如果再度進行核爆或射彈,那就代表金正恩正在逼迫習和他談判,或者已經與反習聯盟完成交易,為反習聯盟製造影響十九大人事佈局的理由。

海外時評人士文昭指,江派和朝鮮金家關係密切,金正恩可能受江派操控,給習近平攪局,如果在十九大前成功製造出朝鮮半島戰爭危局,江派就可趁機迫使習近平做出某種讓步。

圍繞十九大的多方博弈,其中關鍵是習近平和中共黨內反習聯盟的決戰。如果習能成功剿滅反習勢力,所有博弈可能也就不再存在。

目前,距離中共十九大召開已經進入倒計時,北京坊間流傳兩首童謠:第一首是:「水工不倒,核心不保」,水工指江澤民不倒,「習核心」處在危險中。;第二首是:「慶父不死,陸難未已」。「慶父」代指江派二號人物曾慶紅。意指如果習近平不抓曾慶紅,在曾的不斷攪局下,十九大難以順利召開。

北京時局觀察員華頗曾分析,中南海博弈已到了最後一戰,中共高層內鬥日趨白熱化,刀光劍影,對手的招數非常凶狠。「『慶親王』(曾慶紅)不倒,習近平永無寧日」,「從現在到十九大召開這段時間,還會有大戲上演。」




柯文哲說出獨派不敢面對的現實

2017-09-22 09:00:29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正面回應大陸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而遭到獨派激烈批評柯文哲反擊說,大陸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很重要,例如台灣每年對大陸的貿易出超達七、八百億美元。

柯文哲的言論與行事風格,一直備受爭議,但他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向來說的比較直率,是反國民黨陣營中,罕見的勇於
調台灣發展少不了大陸的人士。他也坦言,以大陸每年約7%的經濟成長率和台灣百分之一多的經濟成長率,台灣拖久了「會完蛋」。這些話其實是獨派一直迴避的現實,可見獨派始終處於虛幻之中。

1979
年起,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當時以大陸幅員之大、人口之多,其國內生
GDP卻只有約台灣的2.5倍,至2016年,大陸GDP已達台灣的22倍。又如1979年大陸的GDP僅約美國的十分之一,至2016年,已達美國的六成多。和日本比較,1990年大陸的GDP是日本的八分之一,2000年追至日本的四分之一,2010年超越日本,2015年更是日本的兩倍。

早在二十年前,日籍專家大前
一就提醒台灣要注意和大陸各個經濟區塊的競爭,如今大陸已有五個省的GDP超過台灣,其中兩省分別是台灣的兩倍。到明年台灣行縣市長選時,大陸很可能將有十個省的GDP超過台灣。於此形勢下,台灣內部的政治競逐及政治分歧,是否導致九零年代之前以經濟增長著的「台灣奇蹟」消失的要因之一?實在不能不引起警惕。

柯文哲對大陸一旦把兩岸貿易「束」起來,表示擔心。誠然,不應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而,大陸卻是台灣最應重視的籃子,所以必須顧好。

本月間,台灣赴美採購團才簽約購買三十億美元的美國農
品,主要用意是平衡雙方貿易。其實,台灣每年不過才向美國取五十億美元的順差,比起台灣從大陸進的順差(據陸方統計,去年台灣對大陸出超達近千億美元)是小巫見大巫,但卻未聽聞大陸要求台灣平衡雙方貿易;台灣也一直拒擴大大陸農品輸來台灣。

可見兩岸關係不僅重要,而且特殊。若如獨派所言,台灣要力抗大陸經濟統戰,或如蔡總統所說「告別」大陸市場,台灣的經濟發展何處去呢?獨派精神領袖李登輝於九零年代多次
調,「台灣的經濟發展要以大陸腹地」,這比他後來主張的「戒急用忍」,來得對台灣有利也才正確。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