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14 16:09:46| 人氣3,7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民粹政治─台灣民主吊在政客生涯的車尾*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民粹政治─台灣民主吊在政客生涯的車尾*

台灣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成立之長風基金會,邀請知名政治學者、史丹佛大學資深究員法蘭西斯福山發表演講,探討民粹主義興起對民主政治與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挑戰。福山觀察,亞洲國家並沒有出現極右派的保護式民粹主義,與歐美完全不同。福山回答問題時也提及台灣太陽花運動是國家認同運動,並非激進的國族主義;該運動也沒有意圖破壞民主,而是希望改變政府,負面影響不大。

法蘭西斯.福山曾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中預言,代議民主及市場經濟將是人類最終的選擇。然而近年來全球民粹主義興起,似乎與此立論背道而馳。福山觀察世界局勢演變,轉而主張政治治理及法治基礎,才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

福山今以「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題在台北發表演說。福山指出,理論上全球化能社會帶來均富的好處,而今卻沒有正地全民共享,導致經濟失衡與藍領階級反彈,菁英階級也毫無疑問地犯了許多錯誤。福山說,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動搖,以美國而言,民粹主義政客利用民主合法性,破壞民主或新聞自由;且此現象不僅在美國,也出現在英國脫歐、俄羅斯、匈牙利與土耳其等諸多國家,是令人憂心的全球趨向。

福山並觀察到,亞洲例如台灣、韓國與中國等國家,同樣受經濟利益分配不均所苦,也存在民粹主義,但較類似於南歐的傳統左派政黨,不同於高反移民訴求的右派民粹主義政黨。福山指出,亞洲統治階級會利用民粹主義作鞏固統治正當性的手段,例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住群眾不滿腐敗高官的心理大推肅貪,以及日本、韓國和中國導年輕人捍衛民族主義,「這些和川普或歐美國家右派崛起完全不同」。

有聽眾提問時說起台灣太陽花運動是「令人沮喪的民粹運動」,使台灣無法和中國簽訂自貿協定等同鎖國。但福山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論述,他認,台灣民粹主義屬於左派民粹運動,而左派運動是自由主義重要的一環,希望維持開放社會、不會攻擊媒體、也不想建立獨裁政治架構。且太陽花運動主要是種國家認同運動,並不是歐洲出現的過激國族主義,「我不會將併為一談」。

福山更說,他不認太陽花運動有意圖破壞台灣民主制度,「他們只是想要改變政府」;福山也指出,大部分民粹運動是由個人帶領,譬如川普,但他看太陽花並沒有這樣的領導特性。福山也不認太陽花運動有太大負面影響,因台灣有著「素質不錯的民主政體」,藉由定期選,使政府改朝換代。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在會後提問「台灣在權之下要如何自處」,福山回答時表示,台灣不應該相信川普,因川普的言行止都是經過盤算的,中國若是開出更好的條件,川普可能會出賣台灣。

許毓仁也提問關於川普要退出TPP、美國貿易出現赤字、或是川普想打造新的貿易架構,對台灣而言,有何影響?福山表示,川普身邊的幕僚明白,國際供應鏈並不是美國能單方面想摧便能摧的,例如北美貿易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這些規則並不是不喜歡就能不遵守。福山認,川普不可能改變全球貿易體系。

根據《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福山提到,川普當選總統之後,美國民主制度面對民粹主義的困境,也指出其他歐美國家例如英國與俄羅斯,也都有民粹主義政客利用民主合法性,破壞民主與新聞自由的情況。

福山表示,亞洲也面臨自由主義發展後,經濟利益分配不均的情況,不過與歐美不同的是,目前還沒有看到極右派政黨崛起。福山表示「我不認亞洲的民粹主義跟歐洲、美國那種右派、反移民的民粹主義一樣,亞洲確實有民粹,但主要是由傳統的左派政黨所發動。」他也指出在中國、日本與韓國可以觀察到,統治階級用民族主義育下一代,這跟歐美的民粹並不相同。

福山認,太陽花學運較接近國家認同運動,像太陽花這樣左派的民粹並不會對言論自由造成危害,也並不企圖建立極權政體,倒是希望維繫社會的開放。太陽花運動目的旨在改變政府,而不會破壞民主。

台灣老想用民主自由影響大陸,「民粹社會不足以撼動中國大陸」,撼動中國 ... 少數倒多數;那大陸13億人口也玩民粹政治的話,將變成軍閥割據。

近二十年來,台灣坊間不時流傳一則略帶自嘲的「政治笑話」,是這說的:「早期大陸在文化大革命,台灣了命在經濟建設;如今大陸命在經濟建設,台灣卻在文化大革命」。這雖然只是個比,無法解釋全局,卻也到了一些兩岸政經發展上的微妙拐點。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6/01/21/2/1747967.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exp=3600

兩岸各自「補課」?

重譯這則「笑話」的正經說法,可謂大陸補修經濟課,而台灣在補修政治課。不論是雅俗的何種語境,這樣的比都點出近30年來,中國大陸戮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民主化後的台灣卻陷入長年政治紛爭,日漸無力健經濟的景況。熟悉兩岸發展的人,對此應該都有感於心。

2017年適逢台灣解嚴30週年,回顧30年來,台灣得意於早先的經濟發展成果,依循「現代化理論」的指引,待一批中階級興起後,訴諸對民主化的渴望,終於在「寧靜革命」的國際禮讚下,成功自威權體制轉型民主政體,迎來政治民主化與社會進一步開放。隨之而來的,是各式社會運動蓬勃發展,這當中確實帶給台灣一些收穫,同時也付出了額外的相應代價。譬如說黑金政治、民粹政治等動輒影響政府政策;又主事的政黨與政府官員易短視於選需求,少有長遠的規劃等。這些都是解嚴30年,台灣實現三次和平的政黨輪替之餘,仍待修正、自我完善的體制缺陷。

檢視台灣的現況,不言自明的一大困境是經濟長期發展停滯。從治理的角度評估,很多發展問題若是處在經濟表現好的條件下發生,於國家、於政府而言,確實能有較多的手段與資源以克服,俗話說「有錢好辦事」,所謂「經濟決定論」自有其一定道理。

凡從年金改革爭議、高等育發展到民生普遍的低薪問題等,無一不是台灣經濟長期停滯下爛瘡。同時,這個結構問題其實也直接影響台灣於兩岸關係中的主被動形勢。

回到最初的「政治笑話」,的說起來,政治紛爭其實一直都存在,不曾在中國大陸或是台灣消失;差別在於,台灣的政治紛爭,在早年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時被壓抑了下來,而在近二三十年的中國大陸,則是一直沒有明顯浮出面。換句話說,政治紛爭是否與經濟發展狀態呈對負相關,其實流於直觀解釋,也難以言說。如果說政治紛爭看起來比較嚴重,經濟表現就會比較差的話,中國大陸的政治紛擾與競爭對比台灣還凶險,照理說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應該會很差,但事實並非如此。

是以,兩岸間都有彼此不同的發展脈絡,如果直接用「一個經濟建設,一個文化革命」去嘲諷現實的話,於情於理都未必是多精準的理解。

當然,台灣經濟發展不若以往是事實,是台灣自身必須注意的事;但如果把所有問題都推給民主、代議政治,恐怕台灣的經濟問題也沒法得到根本解決。簡言之,台灣各方面發展的困頓,問題主要出在政府的治理能力,從政府組成到作出決策,乃至於政策執行,整套的不效率所致。

回顧台灣解嚴30年來,儘管社會擺脫威權的壓制獲得喘息,但在發展之餘,結合政治、經濟與社會總體出的績效卻日益不彰,這是台灣朝野政黨必須共同承擔的共業。客觀來說,台灣如今的局勢處境不被外界看好,日益窮困,但還未窮到只剩下民主的地步,當台灣內部早習慣站在民主的基礎上,徐圖凝聚各項發展的共識時,也必須體認到「民主不是萬靈丹」,民主實際存在走回頭路的可能。如此,台灣才不會陷入以民主萬能,卻萬萬不能的末路。

一言以蔽之,解嚴30年的具體意義即謂台灣民主化30年,從世界各國的民主化經驗來看,台灣內部上下須防「民粹奪權」成台灣民主「另類代價」的問題,亦須遏制持續的撕裂,影響到民主的實質,以及共識的構建。

放眼波士尼亞、伊拉克、阿富汗等「民主的發展中國家」,過去在建立新政府的時刻,一時間所有的百姓幾乎都熱烈主張並要求施行全面選,但選的結果並沒有讓他們走上預期中民主的坦途。所以,決定民主質量的要素,顯然不單單是政權結構的問題,除了是沒有理解到選僅是民主的工具意義外,人民的思考並未與之民主內化,甚或存在其他更烈的政治文化影響時,都會考驗民主政體的運作效能。

簡言之,民主的意義並非「存在了選,就成了全能的民主政體」,從俄羅斯的普丁(Vladimir Putin)到土耳其的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 )的專制統治到擴權延任的例子,都能得到印證。

回頭檢視台灣在解嚴、民主化後,權威鬆,單一的權威不再,國家能力實質下降,台灣多元、開放與民主的善果,反而讓其後各項改革的進程緩慢、窒礙。不論是一黨執政,似乎都擺脫不了「改而不能革、議而不能決」的施政沉疴。這是台灣民主化後需要進一步克服的障礙。



台南市長賴
2015-09-30首度在議會公開宣示「我主張台灣獨立」

「威權復辟」尤須警惕

由此看來,台灣儘管迎接了三次政權上的和平轉移,看似度過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所言從威權解體、民主轉型,最後民主鞏固的階段,但民主深化實是一個長時的過程,對於近年來,台灣內部多次提出尋求體制內改革的訴求,徐圖解決問題之餘,亦當避免釀生更多衝突,否則衝突面一旦擴張到一定程度,損及人民對民主的信心、傷及民主內涵,只會是適得其反的結果,倘若同時間的經濟表現顢頇,則更會加速人民對於民主體制的不信任。環顧如土耳其、烏克蘭等近年「民主反潮」、「威權復辟」的例子,台灣自當引以戒。

回顧從廢除萬年國大,到全面改選立法委員,再到落實總統直選,擁有全面的選權,是台灣民主化工程給予台灣人最大一項標誌性的榮耀。但台灣內部多年來其實也在反省、也在問,何以民主的代議政治走了30年,台灣的國會還是上演掌、水球齊飛的荒唐事?

追根究柢,選只是執行民主代議政治的一種機制,背後意味著選人與被選人之間「委託與代理關係」的建立,但是當這段關係缺乏信用與監督維繫時,這套極具賦權意義的制度便只是流於形式,只能在程序上滿足民主的低標,卻不能「保固」民主價被落實,或其結果必然增益社會整體福祉。這是台灣在解嚴、民主化30年後,朝野各界與社會始終瞭解,卻也始終懸而未決的問題。

或許一直以來,外界總是站在價的高地,直觀地去質疑、批判政治人物各項積非成是的作,卻又愿莫名,一再忍受、麻痹於言行反覆的政客統治國家。說到底,台灣民主化後種種發展窒礙的問題並不純然在於存在著口無遮攔、缺乏政治誠信的候選人;而是人民最終在象徵代議政治的選票上,圈選了這些人。

許多人注意到台灣民主政治越來越走向政黨「偏私化」:取得執政權的政黨,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卻忽略了國家社會的平衡發展和整體利益。大家較少注意的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個人化」現象:民眾把希望放在少數政治明星身上,以他們能帶來救贖,卻忘了從不同領域追求民主的深化,而政治新星卻一次次讓人民失望。這兩點,都是台灣民主多年來無法提升的主因,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第二點。

從最近政壇的戲裡戲外,都可看到這類政治「個人化」現象。例如,早已運作困難而應改組的內閣,卻遲遲不作調整,原因只是蔡英文和林全私人交誼深厚。放著政務窒礙難行不管,卻拒改組內閣,這其實是以私誼害公務,消耗民主。再如,內閣多位閣員去年即遭各界指責顯不適任,林全卻因這是自己「班底」,始終無意調整人事,而放任政務擺爛。這不也是以私害公?

再如,賴德是否應北上參選,或者應先進入中央政府增加歷練,他擁有許多政治效力的機會。但賴德卻遲疑再三,擔心自己像朱立倫那樣職務所困,幕後原因是,敦促他直取二總統大位的勸進恐怕更誘人。簡言之,賴德對政治生涯有更遠大的企圖,在通往權力大位的進路上,他不想被無謂的職位牽絆。如此,把自己謀取大位的盤算置於大局之上,是用個人得失去打量民主政局,但許多輿論居然也苟同其選擇。事實上,朱立倫兩年前反覆其行,因而演出「換柱」戲碼,不也是個人權力考量多過對大局的思考所致?

民主政治變成政治明星的競技場,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總統川普是打著「反華府」的旗幟而當選,在競選期間,他不少言行甚至也跟共和黨唱反調。儘管川普反華府、反民主的腔調在選中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但殘酷的是,他當選後,其各種反民主施政寸步難行,更導致美國作世界領袖的角色岌岌可危。

反觀台灣,我們的民主制度仍缺乏深厚根基,五權分立及權力制衡的意識仍然薄弱,民眾過度崇拜政治明星的結果,只留下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開陳水扁不論,且看最近的政治氛圍,蔡英文上任僅十五個月,聲望已急速下墜。然而,朝野及政論節目所熱烈討論的,卻不是台灣應如何挽救這個國家泥淖之局,讓政治回歸軌道,卻反立即將眼光投至下一場選,討論民進黨誰可取而代之,在野黨由誰出馬最有勝算云云。遺憾的是,一般大眾對於這樣的論戰推演似乎也津津樂道,人云亦云。試想,政治若只是停留在「把誰選上去、把誰選下來」的洩憤模式,民主最後除只剩一堆爛蘋果,還有什

一般台灣人對民主有三個迷思:第一,以人民可以投票直選總統,就是莫大的民主成就;第二,以台灣曾經締造三次政黨輪替,就是偉大的民主典範;第三,對於表現欠佳的政黨或民代,下次選可以用選票制裁他們,這就是民主的諦。這種以「投票等同民主」的想法,其實膚淺而消極。投票作一種政治參與,其實只是民意授權的基本形式;然而,當政治人物獲得政治授權後所欲,不再聽取民意,甚至禍國家社會,人民卻找不到約制之道,那才可怕。

回顧台灣近廿多年的變化,民主政治淺薄到只剩選,選被淘空到只剩少數明星,明星被炒作到只剩民粹口號,這其實是很嚴重的事。當民主政治等於被吊掛在政治人物生涯規劃的車尾,只能隨轎夫的步進退,這根本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台灣三次政黨輪替的「民主成就」,如今只換得國家認同的分歧,經濟元氣的耗怠,和社會民族情感的撕裂。對這種政治「個人化」的現象,我們能不警惕



前副總統吳敦義2017年820日將就任國民黨主席,他2017-08-10接受聯合報系專訪表示,就任後,兩岸政策將以「顧中華民國、穩定兩岸發展與黨的基本方針」大原則,堅決反對台獨,也願依慣例續辦國共論壇。

吳敦義也提到,當前完全在野的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戰略將堅持落實三元素:第一是全民利益,第二是經濟,第三是兩岸的和平穩定。但吳也調,世界上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策略,會隨機應對。

對於中常會昨天通過新政綱草案,重新放回前總統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讓吳敦義再遭「獨台」質疑。吳受訪時再調,選時就說過「中國國民黨」不改名,堅決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沒有紛爭。

對於政綱刪除「和平協議」四字,吳敦義也解釋,國民黨現在在野,原本就不能簽定和平協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非常楚,像過去曾提及和平協議的連胡會談,結論也是五項願景,而不會寫五項協議,「願景就是願景,在野能簽?」

吳敦義也提醒,兩岸若簽訂和平協議,將牽連多方變動,受影響的不只兩岸,包括美國等重要的第三方也將波及,要非常審。吳質疑,如果兩岸簽訂和平協議,那美國還要賣武器給台灣

就任黨主席後,是否將嚴續慣例續辦國共論壇?吳敦義說,若兩黨一定要維持良好溝通管道,覺得必須而有意義,他「不會變更」。但吳也調,要看雙方的議程,要衡量他們與我方的方便,「中國大陸今年有重要的十九大」。

但吳敦義卸任副元首,若辦國共論壇,「登陸」不易。吳說,據國家機密保護法,卸任副元首要至中國大陸須經陸委會審議、總統府同意。但吳也調,他當行政院長時,也很快同意前行政院長到北京參加文化交流活動。他直言,若要登陸,一定會依法提出申請,就看有權機關同意與否,相信主政者一定會有很適當處理。若遭總統府拒?吳說,此刻當下「沒有備案」。

對近來引發爭議的縣市黨部主委直選新制,吳敦義解釋,「任何規定都是要增進黨的團結與勝選」。吳例,就像幾年前,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不分區立委將任滿二屆,他就當面跟馬英九講,黨規是了促進黨的團結與勝利,若調整可增進團結,何要住手

民進黨在野時奪權,執政後護權,一切以權力念,所謂愛台灣,其實是把自己和台灣畫上等號;愛台灣便得愛民進黨,或必先愛民進黨才配稱愛台灣;攻擊民進黨,便是攻擊台灣。堅持民粹政治,是民進黨賴以生存的唯一手段。台灣國際空間狹窄,內部政治爭劇烈,民進黨藉執政優勢,持續操作民粹,台灣的災害,就不會僅止是颱風而已。

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以手書命令檢討軍官不該做招待賓客工作,但便箋卻在網路上瘋傳,他下令嚴,是誰將手諭外流。對這外流的便箋,意外顯示出台灣軍官在管理上的難處,並從洪仲丘事件後急速惡化。每位職業軍官了自保,就來倒咖、拍個照,不出事、不必吃官司,安全完成任務,一切心安理得,何罪之有?

在過去,職業軍官本是負責發號施令的人,下達命令給預備軍官、預備士官,再命令充員兵去做事;但自從台灣社會全面從「民主」走向「民粹」,加上洪仲丘事件爆發之後,這下麻煩大了!阿兵哥不能罵、不能體罰、不能出操、也不可以關他禁閉,甚至給他難看色也不行。過去我們當預備軍官時處罰士兵的方式,現在一切都行不通。

現在天大地大,兵最大,只要兵一出問題,台灣2300萬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過來,開始罵「怎麼把兵給操出人命了」、「們這些軍官幹什吃的?」還會叫軍官去靈堂下跪道歉,如果是軍官,不去倒咖,不去負責拍照,行?如果叫阿兵哥去倒咖、去拍照,萬一出什事情還得了?還不如一切自己來,拿國家薪水,心安理得,何罪之有?不出事、不必下跪、不必吃官司,只要倒咖、拍照,就能安全完成任務。

馮世寬震怒軍中公文輕易外洩,但美國總統川普每天發推文洩露好多機密,我們的「機密」卻是「大鵬」部長罵上尉執壺倒咖,這對不致影響台灣安全,不必太大驚小怪。王丰最後揶揄馮世寬,美國軍艦很快要來了,多培養軍官一些倒咖的「專業技巧」,有利於「台美軍事交流」,並無不妥。


台長: 幻羽
人氣(3,750)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歐美的民粹政治─嘴喊「民粹」究竟「民粹」如何?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衝突性政治的走向─*民粹政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