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08 15:45:26| 人氣2,70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是地球越來越熱 還是我們越來越不耐熱?※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是地球越來越熱 還是我們越來越不耐熱?※

在今天,如何平衡內與外、進與退、快與慢、器與道、人與天……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學會妥協退讓,讓心靈得到平靜,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時代大課題。正的平靜,必須從自己內心去尋找。否則,即使待在空調房裏,人,還是狂躁煩悶。

熱!熱!熱!這是一個熱得生無可戀的七月,段子手揮汗如雨在創作:我和肉之間,只差了一撮孜然。還有各個城市版本的PS圖,一個黑得發亮的男人面對記者提問,一鬱悶:我不是非洲來的,我是在XX被曬黑的。

每逢七月酷熱,就有人習慣說七月流火,很形象,空氣中確實像有火苗在洶湧。但正意義上的七月流火,並不是指酷熱,而是說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七月流火的七月,是農曆七月,天氣確實開始轉涼了。

無論是熱是涼,都因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人類不同文明的源頭,都有太陽神崇拜。筆者曾在寧夏銀川的賀蘭山世界岩畫博物館裏,看到賀蘭山的岩畫與西班牙的岩畫中,均繪有太陽神的圖騰。那是人類未發明文字的遙遠年代,在廣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先民中的藝術家,滿懷虔誠和敬畏,在岩石上刻下了他們心中的神,天上的太陽。

有趣的是,在中國與古希臘的神話中,太陽神的形象都是一致的:駕車從黑暗中躍出,給世間帶來光明。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赫利俄斯,每天駕駛著四匹火馬拉的太陽車劃過天空。中國的太陽神是一位女神,名叫羲和,每天不慌不忙地著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家的路上。而在屈原的《九歌·東君》中,太陽神是東君,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他駕馭著太陽車,輕輕拉著韁繩在高空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東方。在古人想像中,太陽神是莊嚴威武、光芒萬丈而又從容不迫的,否則,怎麼解釋太陽有規律的運動?

在人類早年,有個根深蒂固的集體恐懼:太陽明天不再升起,人類永遠墮入黑暗。因此歷史常見這樣的記載:日食發生時,正在激戰的軍隊會達成和平協定。而放鞭炮敲鑼打鼓驅天狗、拯救太陽的儀式,一直延續到近代。人類對太陽的崇拜,是熱烈又充滿情的。但是,人類也有憎恨太陽的時候,什時候?熱得受不了的時候。

科幻小說《三體》中,距離地球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在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經歷了百餘次滅與重生。在任性的毫無規律的太陽中,三體人只能通過脫水深藏起來,等待恒紀元的到來,浸泡重生,發展文明。與恒紀元相對的是亂紀元,在亂紀元中,三體人最恐懼的是雙日空和三日空,文明將於烈焰之中。

小說中描述了太陽帶來的末日景象:巨日已從地平線上升起了一半,佔據了半個天空,大地似乎正順著一堵光輝燦爛的大牆緩緩下沉……火焰的海洋上佈滿湧浪和旋渦,黑子如幽靈般沿著無規則的路線漂浮,日冕像金色的長袖懶洋洋地舒展著。大地上,已脫水和未脫水的人都燃燒起來,像無數進爐的柴火,其火焰的光芒比爐中燃燒的炭塊都亮,但很快就熄滅了。巨日迅速上升,很快升到了正空,遮蓋了大部分天空……巨日的表面構成了火焰的大地。大地上的湖泊開始蒸發,一團團雪白的水蒸氣成蘑菇雲狀高高升起,接著彌散開來,遮蓋了湖邊人類的骨灰。

中國古人的想像更加天馬行空:十個太陽!看來在人類早年,曾經遭遇過後人難以想像的極度酷熱。《淮南子本經訓》上寫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於是出現了一個射日的英雄后羿,一口氣射掉九個太陽。另外一個關於太陽的神話故事是夸父追日,也折射了古人對酷日的憎恨:想住太陽,不再讓出來焦大地。但人類還是失敗了,太陽讓大地上的江河湖泊乾涸了,企圖住太陽的人類英雄,活活渴死了。

太陽白花花照著,大唐皇帝李治長歎一聲,吩咐下去:今天減膳,少準備幾個菜。李治不是要減肥,或因天氣太熱胃口不好。所謂減膳,是古代皇帝在發生天災或天象變異時吃素或減少肴饌,以示自我批評:是我做得不好,上天不高興了。在《新唐書·高宗紀》中,有多處因酷熱乾旱而減膳的記載。

根據歷史學家究,中國歷史上的暖濕期,大部分是國家統一的盛時期,相反,乾冷期則大多是國家分裂、政治多元時期——天寒地凍,驍勇的北方遊牧民族活不下去了,只能南下搶錢搶糧搶地盤。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當然是歷史上暖洋洋的黃金時代,但暖洋洋過頭了,就是火熱熱。歷史資料上看,從隋唐到北宋初年,夏季極端高溫天氣較多。

再熱也不能熱著皇帝,減膳是一種儀式,李治很可能在減膳的同時,享受著皇室專屬空調房”——“涼殿。史料記載:在一個酷熱的夏日,拾遺陳知節給唐玄宗李隆基上疏,給引到了涼殿,陳知節看到,皇帝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這是用水能驅動的風扇,皇帝賜陳知節坐下,坐的是石凳,頓時屁股一涼,暑熱全褪。後人究得知:涼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採用冷水迴圈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成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

冰塊也是古代避暑神物。考古發現,早在周代就已經出現了可儲存冰塊的冰窖。《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屬於正規的公務員編制。在冬季,采冰儲冰,待來年盛夏,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擺放在室內,降溫納涼。當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冰塊不是一般百姓能享受的。皇帝會給大臣賜冰,作為獎勵。皇帝賜冰一直延續到代,已成一種官員福利,但賞賜形式有所改變,不是直接領冰塊,而是發放冰票。炎夏有冰相伴,是莫大的享受,史載,宋徽宗某次還吃了一塊冰,那冰自然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結果,宋徽宗痛苦地拉肚子了。

在古代,老百姓避暑自然沒有涼殿和冰塊,屬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尋各的方法。筆者曾在世界文化遺安徽黃山西遞村一戶叫雲軒的民居,看到了土空調:前廳地面正中鑲嵌一塊方石,中間鑿直徑約17釐米的圓洞。圓洞與地底地窖相連,平常用圓錐石將圓洞蓋實。夏日,烈日炎炎,揭開石錐,頓時涼風習習。夏天正是江南溽熱難堪之際,遊客至此,紛紛體驗,無不稱奇。人類追求享受的動力,是澎湃。



酒是今人納涼之優選,古人也好這口。《水滸》中智取生辰綱一章,非常經典:時六月,天氣炎熱,書上寫道:空中鳥雀命將休,倒入樹林深處;水底魚龍鱗角脫,直鑽入泥土窖中。直石虎喘無休,便是鐵人須汗落,挑著生辰綱的軍漢,更是熱得死去活來,走得慢了,還被楊志用藤條抽打。在一處樹林中歇息時,好漢白日鼠白勝挑了一擔酒走上岡來,邊走邊唱“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是極好的心理戰術,他與假裝販棗子的晁蓋等人精心演了一出戲,誘楊志一眾喝下放了蒙汗藥的酒,倒也,倒也。書上寫道,白勝挑的是白酒。

其實,宋代白酒不是今天的白酒,當時還沒有蒸酒,只有釀造酒。後人考證,宋代白酒最高度數不超過15度,一般在6度左右,所以武松打虎前,能喝15碗。對於那群在苦夏中負重前行的軍漢來說,白勝的白酒確實如今天的冰般誘人,只是裏面下了蒙汗藥。

這兩天有個不幸的消息:籃球記者李淼可能因空調內燃機自燃的緣故,窒息身亡,令人唏噓。

當然,這起悲劇,只是極端個案,今天城市裏的人們,已經無法想像酷暑中沒有空調的日子,在這一輪熱浪中,有人開玩笑說:是空調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事實上,空調之發明,堪稱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生前曾說:空調是歷史上最了不起的發明,讓熱帶發展成可能,極大擴展了文明區域。

如今,第一次到新加坡的人,第一感受就是冰火兩重天,外面的炎熱與酒店裏晝夜開到22攝氏度的中央空調。李光耀曾表示,他擔任總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務員工作的大樓裏安裝空調,這是保證公共事務高效運行的關鍵。沒有空調的時候,公務員只能在早以前或者黃昏以後工作。沒有空調,新加坡這樣的赤道國家,工作環境會比溫帶、寒帶惡劣許多。

新加坡靠近赤道,氣候炎熱,而炎熱使人懶怠昏睡,無法長時間高度工作。美國學者大衛·S·蘭德斯在著作《國富國窮》一書中,第一章就是《大自然的不平等》,他寫道:不發達國家大都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在炎熱的氣候下,人類減少體能消耗,最簡便的方法就是靜止不動。故而,人類有一種社會化適應方式:午睡,即讓人們在中午的熱度下不活動。在英國當年的殖民地印度,有這樣一句諺語:只有瘋狗和英國人在中午的驕陽下外出。當地人明白得多……”

許多人感覺熱帶的人懶,其實不是天生就懶,而是因太熱,是自然環境逼迫他不能多動,一動就汗如雨下,難受得不行,了避免大量出汗,就靜靜待著,在屋裏,在樹下,一動不動,這樣身體才感覺舒服些,當然,這樣跟經濟發達就不沾邊了。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最繁榮的高峰都出現在溫帶。呢?溫帶地區的氣候四季分明。有分析認,當氣溫在18℃和22℃之間時,人們的生力最高。寒帶太冷,熱帶太熱,要等到空調的出現,才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延長他們的工作時間。

迪拜

大衛·S·蘭德斯認,總體而言,炎熱帶來的不適大於寒冷。炎熱不僅讓人汗出如漿,而且炎熱還帶來各種流行傳染病。此外,熱帶地區雨量充沛,對土壤衝擊很大,農業遠不如溫帶和寒帶發達,對炎熱的最終解決辦法是空調。但是,空調普及得非常之,實際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在這之前,空調只安裝在美國的影院、醫療場所以及要人(如五角大樓的要員)的辦公處。空調使美國南方各州的經濟繁榮得以實現。沒有,亞特蘭大、休士頓、新奧爾良等城市也許還是昏昏欲睡的小

是的,沒有空調,很難想像新加坡的崛起,也很難想像迪拜這樣在沙漠中能矗立起摩天大樓——如果沒有空調,住在玻璃幕牆包裹的大樓尤其是樓頂的人,幾乎會像古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一樣的命運——他用蜂蠟將羽毛黏在一起做成翅膀,逃出迷宮,卻得意忘形地朝太陽飛去,結果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最終融化了蜂蠟,伊卡洛斯墜入了海中。

空調帶來的改變是多方面的。比如,降低了熱浪期間的死亡率,考生在空調房能取得更好成績,辦公室工作更有效率,還能讓在押囚犯們從炎熱導致的焦躁易怒中走出來……

是自然之子,也是社會之子,一個人,一個民族的命運和進步取決於自然的饋贈,以及在這個饋贈前提下的反抗和制度的安排——大衛·S·蘭德斯如是感慨。

在不可考的羿射日的遙遠年代,地球可能存在過極度酷熱。但從開始測量氣溫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地球確實是越來越熱了。

紀錄不斷被刷新:2015年,有史最熱;2016年,有史最熱。2017年,會又一次成史上最熱

地球越來越熱,人類的耐熱能力,也是越來越差了。試想想,如果讓今天的考生,重新回到以前最熱的七月而且沒有空調的考場參加高考,考生固然苦不堪言,整個社會輿論也會沸反盈天。

遺憾的是,當今像高考這樣能讓整個社會溫柔相待、換位思考從而達成高度共識的情況,太少太少。在全世界來看,更是如此,美國不是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了

理智與情感、科技與人文、肉體與靈魂……當今世界,人類往往陷入兩難境地,得一利而生一弊,比如,享受空調,卻患上了空調病。又比如,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空調讓室內迅速降溫,室外,卻更熱了。

這是一個怪圈:人類科技的發展,使地球不斷變熱,人類了逃避炎熱,又不斷向科技尋求解決辦法,而科技確實越來越進步,卻同時又讓人類越來越不耐熱……

《基地》

未來某一天,人類會不會習慣接受一切人造而與自然越來越遠?而人類居住的地球,也變得像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不朽著作《基地》所描述的行星川陀一樣:一個深入地底的巨型的單一世界都市,除帝國皇宮和帝國圖書館之外,整個行星都覆蓋著不會損壞、不會腐蝕、閃閃發光的金屬外殼,作無數巨大金屬建築的基礎,除了皇宮周圍方圓十裏之外,找不到任何的草地或一塊露在外面的土壤……

很多人,得了現代病,就如同電影《烈日灼心》,在烈日炙下,人心孤獨、憂鬱、壓抑、焦慮、壓力重重……

當年,遇到異常天氣,皇帝除了減膳,還會慮囚。西元667年七月,天氣特熱又遇大旱,李治除了減膳,還遣使慮囚,所謂慮囚,是指復審牢裏的囚犯,發現並糾正冤假錯案。古人不氣象科學,卻知敬畏天地,李治貴天子,此時也會考慮:我里錯了?此刻,要想一想,慢一慢,緩一緩,退一退。

在今天,如何平衡內與外、進與退、快與慢、器與道、人與天……如何尋找一個平衡點,學會妥協退讓,讓心靈得到平靜,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時代大課題。

正的平靜,必須從自己內心去尋找。否則,即使待在空調房裏,人,還是狂躁煩悶。

古人善守心。初唐詩人王維在酷暑中,于竹林裏席地而坐,靜心撫琴,流連忘返,留下千古句: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王維之後的白居易,有《消暑》一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風。散熱由心靜,涼生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有句老話叫心靜自然涼,五個字,淺顯易,但正要做到,卻是大大不易。




法新社報導稱,波茨坦氣候影響究所究員迪姆·庫穆總結說:『從現在起到2040年,極端炎熱天氣出現的頻率將升高,且獨立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與馬德里孔普盧棟大學的亞歷山大·魯濱孫共同完成這項究的迪姆·庫穆還說:『相反,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上所做的努力可以大幅減少21世紀下半葉的極端天氣出現的數量。』究明確指出,受影響最深的是熱帶地區。在2000-2012年間的觀察已經發現了這種趨勢。

類似2003年襲擊歐洲或2012年襲擊美國的被視3-Sigma事件(超出歷史平均三個標準差以上的事件)的異常酷熱天氣到2020年波及的面積將是目前的兩倍,相當於10%的地球陸地面積。

2040年,全球20%的陸地將受到影響。同一時期,人們目前幾乎從未經歷過的史無前例的異常酷熱天氣(5-Sigma事件)將影響全球3%的陸地。

2040年之後,一切都將取決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如果排放較低,即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超過相當於490PPM的二含量,極端天氣數量將穩定在2040年的水平。這表明,在本世紀末之前,異常酷熱天氣將成熱帶周邊地區的常態,預計會占據南美、西非地區夏季天數的50%,占據西歐夏季天數的20%

但是,如果溫室氣體以目前的趨勢持續增加的話,3-Sigma事件的天氣將在2100年影響全球陸地的85%5-Sigma事件天氣影響全球陸地的60%

迪姆·庫穆調說:『這些極端天氣將給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帶來極大的損害,造成與炎熱相關的死亡、森林大火和農業生損失。』




話說朋友們,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今年特別熱

「全球暖化」前些年這個念被宣傳得很密集,彷彿明天不緊做點什10 年後地球就要爆炸了一樣。但是最近幾年風向又變了,新聞裡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平常也沒人再提,彷彿全球變暖在這幾年的發展中突然變得沒有威脅了。

但是,故事才不會這大團圓結局,之前壓著不說不過是人類對這件事的究不自信,現在可能又到了要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了。

全球暖化這件事的有

在蒸汽機被發明之後,人類對於資源和環境的利用與原始時代有著雲泥之別。古時候人類最過分不過是燒掉一片森林去種田,但在蒸汽機發明後,簡單的環境改造已經不再能滿足我們了。

帶來的後果我們在最近幾年也能有很直觀的體驗,客觀上的生活感受變好了很多,但全球範圍內也因人類的活動出現了很多極端的惡劣天氣,最讓人害怕的是一些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頻率正在提高。

1979 2 月在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FWCC),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說法,不過那個時候只是一個說法,並沒有大量的究數據支撐,隨著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988 年成立,四次發布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的發布,「全球暖化」的說法才越來越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

「全球暖化」一步步被所有人接受,並成「常識」開始於上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從那時開始,一些科學家發現20 世紀後半期,全球溫度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進一步究表明,20 世紀全球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平均上升了0.74 攝氏度,近50 年觀察到的氣候變化速度是此前百年的兩倍,氣候改變至此被歸結人類現代生活方式帶來的結果。

可以看到從大1970 年開始到現在,海洋溫度一直在穩步上升,這件事情帶來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北極熊的生存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海洋溫度的上升使得北極地區浮冰數量大幅減少,但對北極熊來說浮冰就是他們的命,因他們的食物海豹只有在浮冰上才能狩獵到,沒有浮冰北極熊無法順利狩獵,最後也只能活活被餓死。

而且對於北極熊來說,除了海豹之外其他的食物也無法支撐他們巨型的身體,營養不良的話會讓母熊的奶量下降,當母熊缺少足的奶水時,們甚至可能棄幼崽。

根據調報告指出,未來35 年到41 年,北極熊的數量可能大幅減少30% 以上,將從現在的2.6 萬頭,減少至不足1.8 萬頭。

浮冰確實少了,但我們之前怎麼突然就不提全球暖化了?

我們之前也提到了,在有一段時間之內,好像所有人都不提「全球暖化」這件事了,像是這件事沒發生過一樣。原因是,在1998 年那場聖嬰現象以後的大約十年裡,「全球氣溫似乎沒怎麼上升」。除了幾個顯著個例之外,這段時間的全球氣溫很少高於1990 年代末期的水平。

全球變暖好像突然中斷了,準確的說其實「全球暖化」減速了,在1998-2012 期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的速率只有0.05/10年,然而1951 年以後的平均升高速度0.12/10年。這段時間的數據也很多陰謀論者提供了便利,他們認「全球暖化」是命題,或者說是政客和科學家一起做出的假象。

這件事也困擾了氣象學家好久,一種說法是來自美國國家大氣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Meehl 等人提出的能量儲藏於海洋說。

2011 年他們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誌上發表了文章,利用氣候模式模擬分析了模式中的全球暖化加速和減緩期間海洋的變化。他們發現:在地表溫度變暖減緩期間,氣候變化的熱量到了海洋中(300 米以內的海域)。換句話說:我們的地球還是在變暖,只是熱量藏起來了,藏在了深層海洋裡面,這些藏起來的能量會過一段時間重新回到海表使得人類生活的地表加速變暖。 

還有一種說法是:全球氣溫增加水平低於氣候模型所預測的增加量。

這個觀點認,我們將觀測的時間長度限定太短了,10 年的時間有太多的不穩定因素都可能會妨礙到觀測數據,例如:恰好火山活動頻繁,噴出了許多遮陽光的煙塵進入大氣,氣溫會下降。太平洋出現了多次反聖嬰現象,而沒有較的聖嬰現象,整體溫度看起來也會比較低。這些氣候變化因素在一個世紀的尺度上能互相平衡,但十年的時間太短了根本不可能。

但最近來看的話,這個中斷已經完全結束了。20142015 2016 年連續三年都創下全球氣溫的新高,120 年氣象記錄裡最熱的10 個年,有8 個都發生在近十年內。

了拯救人類的環境,各個國家都在幹呢?

客觀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認的討論如何解決當然是要的,但在討論解決方案之前我們還要先確定好大家怎麼分蛋糕,不然打起來怎麼辦呢?所以全球各國從「溫室效應」這件事變成常識起到現在,大部分時間都在皮。

1992 年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又稱「地球高峰會」)上,155 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這是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根本母法。到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屆締約國會議,大家通過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議定書》中第十二條用10 種語言的文字寫到:「我們要確定一種潔發展機制」。

《京都議定書》要求所有簽署國家按照協定好的目標縮減排放量,但這裡其實有個bug: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在工業革命時期和本世紀初已經完成了基礎建設,也就是說大頭的排放已經提前完成了,現在勒緊腰帶最多也只是降低一些生活質量。但對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來說,他們錯過了工業革命和本世紀早期的發展階段,現在才要還債把本應在一個世紀前建好的基礎設施補上,所以很多國家覺得這個方案並不合理。

中國提出了一個叫做「人均累計二排放」的東西,然英法能在100 年前排放那多,那應該有權把之前沒排放的找補回來。在縮減排放量這件事上,發展中國家沒道理已經發達的國家買單。

不過發展中國家覺得自己委屈也就算了,第一世界的美國有什理由拒絕啊

雖然到2009 2 止,包括中國一共有183 個國家(超過全球排放量的61%)通過了該條約,但是作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在簽署《京都議定書》之前就在國會以「95 票對0 票」的結果,全體通過了「伯德哈格爾決議」(S. Res. 98),這個決議要求美國政府不得簽署同意任何「不同等對待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的,有具體目標和時間限制的條約」,因這會「對美國經濟生嚴重的危害」。

美國人想的大是,「我前100 年雖然排放了,但是我不管,我後100 年還要繼續排放」……

,最近熱的厲害根本不是我們的錯覺,是地球氣候的發生了問題,但千萬別說什拯救地球母親,地球母親不需要我們拯救,之前46 億年更慘的時候地球也沒爆炸。

但人類就不一樣了,如果我們繼續這找死不管不顧一頓亂排亂放,那人類遲早要死於自己的自私,該拿什拯救自己才是我們目前最應該關心的事。



前些時候,美國特拉華州大小的冰山在南極洲斷裂。這個過程被稱冰裂。這不是科學家和公眾面對嚴峻的現實唯一令人頭痛的消息:全球變暖是一個比原先預期更嚴重的威脅。最近,科學家校正一些衛星數據,發現一些驚人的東西。自1998以來,全球變暖速度快140%。根據最近的一項究,我們只有三年的時間來共同行動。否則,我們就完蛋

氣候變化不僅在加快,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中。北極最熱寒冬記錄,使得凍土融化。事實上,將向大氣釋放1.89萬億噸,是目前的兩倍。

如果我們的不幸,那些被困的溫室氣體不是作被蒸發,而作被蒸發,而甲則是對全球變暖造成更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二十年對氣候的影響將會比現在高出86倍。另一種預測是:在下個世紀,這種甲的熱量將是二34倍。

最終,我們會食物缺乏,經濟崩潰,海洋有毒,最後空氣也無法呼吸。那我們可以做些什來拯救自己?一個選擇是放棄地球和殖民太空。雖然我們可能有技術手段,但有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需要考慮,比如持續的輻射。我們也需要生育繁殖,但沒有人知道胎兒在低重力環境下是如何發育的。

另一個選擇是把激進計劃付諸實施。盡快實現向潔能源轉型的全球政策,並建立可以將溫室氣體吸走的設備。這說起來很容易,正的不是技術缺乏,而是政治意願。

即使我們確實幸存下來,地球的氣候也穩定下來,威脅我們世界的威脅也不會永遠消失。再過五十億年,當燃料耗盡時,太陽會膨脹成紅巨星。但是不要失去希望,有一個激進的計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太陽越來越熱,增加到達地球的能量。每1.1億年增長約1%。聽起來不像很多,但大約二十億年後,將開始引發嚴重的問題。不用擔心,那時候,在我們的星球被自己的恒星蒸發之前,我們沸騰的海洋早已將我們殺死

天體物理學家伊桑·西格爾(Askan Ethan Siegel)回答讀者關於當太陽太熱,地球上的生命無法生存,如何拯救我們地球的大膽嘗試的問題。他列幾種不同的選擇。當地球受到太多能量的轟炸時,可以設置大型反射器,以防止其中一些物體到達地球。另一個選擇是偵察氣氛,以便將能量反射回太空。

如前所述,第三個策略是將將溫室氣體排出大氣。所有這些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精力和金錢來維持。然而,地球不再處於金發區,我們可以將地球移動到軌道的最佳位置?我們有數億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在那時技術實現。

“移動地球”將是一個永久的解決辦法,因其他計劃需要持續的維護。適中的氣溫將能維持地球的宜居性。西格爾計算,我們必須將地球移動164,000,000公里(1.02億英里),將其放回安全區。沒什大不的。我們只需要收集人類創造的全部能量,然後乘以大約500000

我們在哪裡可以採購這種能源?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需要超過20億年時間,以100%的效率收集4.7×10^35焦耳的能量。而且需要很大,表面積相當於大約10個地球。

一個巨大的離子火箭,或者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離子火箭陣列,理論上可以推動。這樣的行動將改變我們的軌道,使地球上的一年增加14.6%。每年約有418天。我們必須減慢地球的速度28.5公里/秒來抵消這個。另外,太陽在天空中看起來小10%。潮汐也會改變,他們會差幾厘米。

根據物理學,這是可能的。但這將需要非常先進的技術。雖然看起來似乎是幻想,西格爾的計劃在我們自己的時間裡挑戰我們,拯救我們自己而進行徹底的思考,因似乎我們沒有比我們所想象的時間來應付當前的氣候危機。




電力消耗正以驚人的速率增加,現代文明對能源的貪慾讓地球越來越熱。現在我們用的電是五十年前的十倍,發電製造了數十億噸溫室氣體。

台長: 幻羽
人氣(2,701)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世界的科技新黑幫─***要小心注意喔***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下)

幻羽
用什麼辦法能移動地球?

閑的76157316
2017-05-16
個人認為比較可靠的辦法是火箭推進器,建造足夠大的火箭推進器,讓地球來改變運行軌跡。好比當足夠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後能夠改變地球運行軌跡一樣。如果當我們預測到有行星將要撞擊地球,造成地球毀滅時,我們完全可以建造一個火箭推進器來改變地球或行星的運行軌跡來撞擊。比如建一個推進器,通過在地球本土上進行推進,也可以是這個推進器在太空通過特製繩索進行牽引。來移動地球。(以上全是個人想像,歡迎大家共同討論一下)
北瓜
2017-05-17
根據物理上來說,想要移動地球,不能用地球上的東西,什麼用火箭推進器了,那些都不頂用,你想想,火箭噴射出去的氣體能逃離地球嘛,這就是內力了,不起作用,除非你弄一根很長的火箭,直接插入太空的那種或許還有可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外來小行星撞擊地球才回移動地球
清請情感
2017-05-16
這種燒腦的問題,我比較喜歡,用什麼方法移動地球?這個祕密的關鍵在於月亮了,月亮的結構是空心的,當阿姆斯壯登錄月球後,發現月球其實是一艘大的UFO,上面覆蓋著偽裝物,如果用微博探測一下,就知道月球中空,有生物在內活動。曾幾何時,在天狼星星球大爆炸前夕,智慧生物把很多物種用諾亞UFO帶離天狼星。來到地球,當時地球離太陽太遠,是一顆冰凍星球,諾亞UFO開啟磁力模式,推進地球到合適軌道,冰雪消融,物種大爆發,天狼星的生物獲得新生,諾亞UFO化身月球,時刻用一面觀測著地球,如果地球軌道偏離,他會再次開啟磁力鏈接,糾偏於無形。這是記載在吐魯番火焰山史前摩崖石刻上的。
2017-08-09 07:00:43
幻羽
用什麼辦法能移動地球?

自覺自學
2017-05-17
謝謝邀請!這要多大的腦洞才能想出解答這個奇葩問題的辦法啊!我是想不出辦法來的,我以為在想辦法之前先要問問地球太陽和北極星是否同意吧!地球不是足球,不是我們想移動就能移動的了,他是一個巨大的生命聚合體,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地球是生命這個說法不科學,50年前有人說可以隱形,也被認為不可能不科學,可現在隱形技術已經萌芽了。說地球是生命是因為他是與有機生命不同類型的另一類生命,科學給定的生命的定義的條件,只是侷限於人類現有認識所設定的條件,不是絕對的條件,科學之所以偉大,在於能夠不斷否定自己,能夠不斷推陳出新,能夠不斷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如果始終抱著老眼光老定義不放,那一定不是真正的科學。廢話多了點,是因為我認為偏見和成見阻礙了我們獨立思考和放寬視野。言歸正傳,足球自己不能快速大幅度移動,人類能自主運動,但同時受到很多不同類型因素影響,地球形成現在的自轉加公轉運動模式,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如何公轉是受太陽引力和離日距離等因素影響,而地球的自轉從何而來,我說點新的猜想:我們知道任何運動都是外力作用下才能實現的,量子糾纏現象和中國的太極圖給了我一個啟示,即影響量子的自旋或者地球的自的力不一定來自當前系統,聯想到我們地球的自轉軸的北極點始終指向北極星,所以我猜想造成地球自轉的力是來自北極星,當然這可能只是不著邊際的瞎猜,博君一笑吧!
一隻在思考的小屁孩
2017-05-16
往大了說,對於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來說,地球一直在運動。用哲學來講,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
然而如果想要主觀性的移動地球,個人認為,除了隕石流星撞地球外,只能通過天體之間的引力與萬有引力才能改變地球的位置。
禦劍修真
2017-05-17
感謝邀請回答!首先地球本身就在動,想移動地球的方法讓比地球大的星來撞地球也可以撞動,改變星河運行規律也可以讓地球移動。但讓人類去移動是不行的沒有這個實力。畢竟人和地球相比,地球才是主體。
2017-08-09 07:01:41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