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08 12:50:28| 人氣2,0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上)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

台灣的未來競爭力,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考驗。表象的台灣,被政客與媒體操弄到無法前進的困境;內在的台灣,卻在過去多年來積累的文化、民主、環保及文明的領域上,有許多得讓人珍惜的表現。

台灣也正走在一個命運改變的交叉口,貧富的差距正逐漸在擴大,公共的資源正被政黨以各種巧立名目、討好選民的方式在消耗,國家負債正在持續地增加,而無辜的年人卻在茫然中找不到方向和未來。

希望曾經是我們燃起,但問題也是我們造成! 因此,我呼籲所有有能力、衣食無虞的朋友,問題然是我們造成,也必須在我們手中解決,讓我們捲起袖子,從自己做起,面對改變!

我們,其實是有選擇的!捲起袖子改變,才有想要的未來!不論是育、政治、媒體,或年輕人的未來,乃至台灣的未來,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在政府,不在立法院,不在媒體,而在我!

藍綠的僵化價、媒體的曲傳播、訴諸情的民粹思維,甚至網路社群的同仇敵愾,是否正在不知不覺中,模糊我們的判斷力,動搖我們的價信念,腐化我們的公民素養?我們是否已被影響、操控而不自覺? 

年輕世代的質地、視野、企圖心和格局,是形塑社會未來的關鍵,年輕人有未來,台灣才有希望。

然而,有一條路,辛苦又漫長,天天都要灌,天天都要翻土,收穫難以掌握,汗水可能白流。但除此路,再無捷徑。不踏實地往下扎根,年輕人學不到對應未來的裝備,台灣無法蛻變成熟的公民社會。這條路是育,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與答案。

如果曾無力、困惑,卻始終不願放棄對台灣未來更好的期盼,一點也不孤單。我們都一樣,在黑暗中摸索前進,讓我們釐方向,一一爬梳實踐之道,努力讓自己成照亮改變道路的那一盞微光。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嚴長壽1947615日-))




美、日、中電子
業的變革,是台灣未來寶貴的一課

--程天縱--這個年代的所謂4年級生,有幸能見證到半個世紀以來的高科技業變遷;比起今天的年輕人,對高科技浪潮的興起與衰退更有一敬畏之心。

記得我小時候,電視機就是高科技;早期台灣引進外資也是以家電──尤其是電視機主。像是RCA、增智(Zenith),艾德蒙(AOC)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美國品牌;隨著電晶體、半導體的誕生,高科技從家電進入了電子時代。

日本以其工匠精神追求品的設計與改善,加上戴明博士(Dr. William Edwards Deming)在日本推動對持續的流程改善和完美品質的堅持,日本在1970年代居然以二戰戰敗國的身分,打敗了歐美企業,稱霸家電及電子時代,逼得美國企業在1980年代不得不以日本人師,全面學習「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和「看板」(Kanban)管理。

我當時在HP台灣,被指派去日本YHP學習並且引進TQC全面品質管理,往事歷歷在目;美國企業在家電、電子市場節節敗退之時,卻悄悄的將迷電腦、工作站往上發展,進入了PC時代。

美國:錯過家電時代,卻提早進入資訊時代

1990年代,美國企業正式宣告高科技資訊時代的來臨。我有幸見證了HPTI的企業經營宗旨的改寫,由電子進入資訊時代。

台灣早期的電子業發展,藉著引進外資技術開始了黑白及彩色電視的組裝,然後節外生枝的發展出咖廳式的電玩;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應該都記得小蜜蜂、打坦克、吃豆豆的這些電視遊戲。

由於電玩涉及賭博,政府壯士斷腕禁止這些電玩的生,而靈活的台灣廠商立即轉向電腦終端品的生,接著順利搭上PC這班車,順利站穩IT時代的高科技浪頭。

20世紀的最後十年有許多大事發生:首先是家電、電子時代的霸主日本,忙著享受獨霸市場的商機,而且不斷鞏固陣地,除了投入大量經費進行國內發之外,還從事海外設廠生、以及全球品牌通路建立;結果是發展壯大日本電子業五大巨頭──日本電氣、松下電器、富士通、夏普和Sony。也因如此,日本沒有搭上IT時代這班車。

另外,有人打趣說,雖然IT時代的霸主是美國,但是正受益的是「I」(India)和「T」(Taiwan);幾乎所有的軟體代工都是印度包了,而所有的硬體代工都由台灣廠商承接,因此造就了所謂的「台灣電子五哥」。

而當美國在這十年除了加速高科技的業轉型,由電子向IT發展,更加速向ICT(資通訊技術)和網路時代變遷。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給了美國充足的資源,來發展手機、智能手機及無線通訊;而在互聯網跌了一之後,網路時代的步並有停頓,反而加速進入雲端時代,使得日後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風起雲湧。

日本:家電時代稱王,但錯過資訊和網路時代

反觀日本,沒有搭上IT時代的班車、沒有任何電子業巨頭思考彎道超車的策略,反而在家電、電子市場「築高牆,廣積糧,穩稱王」;由於失去IT市場,導致PC、筆電、軟體等技術及品全面失守,隨後的功能手機、智能手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端、app、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等,都遭到全面潰敗。

但是日本電子五巨頭辛苦經營的家電和電子品和供應鏈,終究還是逃不過業生命週期的宿命,霸主地位被韓國及中國大陸蠶食鯨呑;前不著村、後不搭店,正是日本高科技業兩頭落空的處境。

台灣業現在的情況,彷彿是日本過去的歷史重演。

而回頭看看台灣的情況,在IT時代受益的台灣電子五哥,彷彿是日本的歷史重演:從90年代至今,在PC、筆電市場也是「築高牆,廣積糧,穩稱王」,採取的措施也幾乎跟日本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日本人比較團結,還有個本土市場支撐,才能拖到今天;而台灣的電子五哥沒有本土市場支援,在中國大陸市場也「戒急用忍」,放任聯想坐大。

在聯想IBM PC之後,不僅僅在全球市場威脅台灣廠商,更進一步威脅到台灣的歐美代工衣食父母。

循序漸進的中國,代工思維的台灣

我在1992年初派駐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第三任總裁時,聯想只是一個由中科院的柳傳志出來創業、爹不親娘不愛的小民營企業;正的國家隊是由電子部計算機局分離出來的「長城計算機集團」。

聯想採取「貿、工、技」的策略,先代理惠普的PC和印表機做起,然後進入製造,再自創品牌。當年柳傳志、楊元慶、郭等人,都上過我的課,稱呼我「老師」,所以千萬不要說他們是一個有政府支援的國家隊。

反觀台灣的電子五哥們,在積極鞏固IT陣地時,雖然也由代工轉型自我品牌,但是代工的大始終也不願放棄;品牌、代工兵分兩路,PC、筆電兩不棄。

雖然有國外手機巨頭的支援,拿下了不少手機代工的訂單,也算進入了ICT,但是,隨著「男人」(MEN:分別代表MotorolaEricssonNokia)被Apple及中國品牌上下台,代工的宿命也隨著衰敗;hTC如天空劃過的一道流星,帶著國人的期望和失望,如今已經好景不再。由於台灣的經濟非常依賴高科技業,因此今天的22K可謂其來有自。

政府關心GDP成長率是理所當然,全球政府都是如此;促進經濟增長肯定是大放小,各國政府都一樣。幾家大企業成長個10%,勝過萬家微型企業翻倍。因此,大企業得到了國家最好的資源也是理所當然的;這些資源包括(但是不限於)資金、人才、政府的優惠政策、媒體的關注報導等等。

大企業發展的宿命

但是大企業有個宿命問題:高科技大企業往往最終會因無法創新而滅亡。怎麼說呢?

大企業之所以大,就是因營收大,而且大企業一般都是上市公司,背負著投資者及股民的期待,每年營收獲利必須持續增長;所以從品生命週期來看,大企業必須追求主流市場品,也就是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品。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衰退期的品市場,也比誕生期或增長期的品市場更大、風險更小。君不見家電、電子品雖然不再引領風潮,卻也不會消失。

成熟期品的特點,就在於商品化(commoditization)、無差異化;主要品的競爭力在規格、價格、以及工業設計,如果硬要說創新,往往只能上設計。因此,我說高科技大企業逃不了因無法創新而衰退的宿命。

在某個時代稱霸某個業的國家,往往就會停留在那個時代。

另外一個原因是人才。大企業吸引了國家最優秀的人才,到了年底發金給股票時,當然是看績效;因此企業中的一軍人才,必定爭取掌握主流品的重要位置。企業有心投資創新技術及品,恐怕也只有二軍、三軍人才可以苦守寒窯幾年了。

瞭解了大企業的體制和宿命,就會知道在某個時代稱霸某個業的國家,往往也就會停留在那個時代;因此,日本電子五巨頭至今仍然在電視,台灣電子五哥仍然在筆電,孰令致之也就不難理解了。

政府的責任在佈局

政府該做什?戒急用忍?鎖國?技術留台灣?避戰?死抱著供應鏈?與半導體、IT業共存亡?日本不行台灣行?

我曾經在許多演講裡面提到過,位居高層的CEO必須具有看穿水晶球的能力。從家電、電子、ITICT、雲端、互聯網、到各種智能品,下一個高科技風口是什?物聯網?萬聯網?創客創業?我20158月在日本東京對150位日本企業高層演講,就試圖告訴日本的企業,「4.0」將會是日本的下一個風口,讓日本再度興起。

由滿場的掌聲中,我可以感受到日本企業長久以來的焦慮和期盼。

寫到這裡,我禁不住的懷念起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李國鼎、孫運璿時代引進RCA的技術,在工院電子所蓋了台灣第一個半導體晶圓廠;雖然台灣仍處於家電時代,但政府已經在佈局IT時代的業技術,這就是政府具有看穿水晶球、佈局未來的能力。

後來的兩兆雙星卻只繼續在IT業「築高牆,廣積糧」,在今天回顧之下,兩兆雙星似乎是台灣高科技業下了一根定海神針,讓台灣這艘高科技大船就停在IT時代,看著未來科技浪潮離我們遠去。

            (文:程天縱-2016-08-28)

(簡介--程天縱1952年生於臺北,祖籍山東濟南。19791997服務於惠普,其中19921997擔任中國惠普總裁。19972007擔任美國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20072012加入富士康擔任集團副總裁,2011年兼任集團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CEO 20126月決定退休,20139月投入中國創客運動,協助指導創客創業。)



據台灣《聯合報》201711日報道,日籍資深媒體人本田善
在香港《亞洲周刊》撰文指出,這幾個月來,他有一種隱隱而揮不去的感覺:就是「這個國家」(指台灣)是否正在往自我「解體」的方向走?台灣今日的當家者本來就不愛惜台灣,對台灣感情也很彆,缺乏核心精神,民心渙散。他還表示,未來政權恐從內部開始裂解。

國台辦曾多次調,有關兩岸關係,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這是兩岸關係的基本事實和法理基礎,國際社會所公認,這一點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曾在台灣媒體任職、現自由撰稿人的本田善指出,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後,島內就狀況不斷。蔡英文說向原住民致歉,又高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的理想,高調宣言,要求政府部門弄個法律,組個委員會,有媒體熱烈捧場。本田善反問稱,但怎麼賠償被早期漢人移民徹底掠奪踐踏的原住民?替代能源的來源在裡?「好像還沒有具體可行的藍圖」。

他認,台灣經濟依然低迷,看不出復甦的跡象。而「不當黨」所代表的所謂轉型正義、一例一休、同性婚等議題,不只無法建立初步共識,反而造成社會各階層的分化和對立,呈現了短期無法收拾的局面。

本田善彥強調,台灣剩下的時間,「也許比我們評估短得多」。

他指出,島內往往認若執政黨不振,再換個黨就可以了,但今天的台灣好像已不是如此。此刻,以往支撐台灣的政黨還在沉溺路線之爭,一盤散沙的支持者早已不關心的下場。

將來即使僥倖政黨輪替,沒志氣的執政者也休想力挽狂瀾。而今天當家者,本來就不愛惜台灣,對台灣感情也很彆,缺乏核心精神,民心渙散,政策破敗,政權內部開始裂解。社會存在代溝、階級、「統獨」或藍綠之間的矛盾,裂痕處處,連基本共識和價都很難建立。若島內的群眾開始對一切無感,其基礎只會虛無化。

他也引述日本媒體的分析指出,「台灣意識」的抬頭造就蔡英文當選,但「台灣意識」看來連跨出島內現實框架的底氣都沒有,甚至還在用「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叫『這個國家』」的言詞來繼續自我欺瞞,從而不斷地製造精神上的痛苦。

台灣早期「偏安」,但元氣和志氣喪失後,多數居民活在桃花源記般的「避秦」境界,可憐自己,迴避棘手議題,只在乎眼前的小確幸。「有些台灣人嘴尖舌薄,看起來斗性,但其本質易傷感又務實投機,到了最後關頭,毫無猶疑髮夾彎般地變節也不稀罕了」。

他認在「九二共識」的框架下,中國大陸與台灣和平交流,眼下中國大陸打起「外交牌」,兩岸關係的惡化和國際上的孤立使台灣的經濟更蕭條,這些也許是預料之中。但美日勢力逐漸下滑的今天,「川菜通話」也呵護不了台灣。美國或許天會放棄「一中」原則,不過那時頗有可能就是誕生實「一中」的一刻。

國台辦曾多次調,有關兩岸關係,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這是兩岸關係的基本事實和法理基礎,國際社會所公認,這一點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國論」的謬論早已遭到了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唾棄。歷史已經證明也將繼續證明,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以任何形式來推行所謂的「法理台獨」,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全球華人聯盟-2017-04-19)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太陽花學運與廢核遊行,接連讓馬英九總統低頭,顯示台灣社會運動,已可以撼動政策。圖太陽花學運激發五十萬人群上街頭,表達反黑箱服貿訴求。

台長: 幻羽
人氣(2,005)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下)
此分類上一篇:臺灣的颱風很政治─有人丟官有人被罵…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