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8 04:08:35| 人氣3,2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袈裟 ※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搭衣偈:善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我今頂戴受,廣度諸眾生!

 

什麼叫『袈裟』?《心地觀經》云:『袈裟,即是如來寶幢之相。』袈裟是梵語,顏色雜色叫袈裟色,衣為什麼稱袈裟?各種顏色混合在一塊染的,所以它不是正色。正色是五色,紅黃藍白黑這正色,黑色也是正色。佛弟子不著正色,這衣叫染色衣,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成這個顏色,這叫袈裟,袈裟是從顏色上來說的。

 

在古時候資源缺乏,布都是手工制的,所以得一件衣相當不容易。衣從哪裡來?從在家人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不要了,丟掉了,出家人把它撿來,裏面還有可以用的,破的那些地方把它剪裁掉,這樣多剪幾件,把它拼拼湊湊就拼成一條衣,拼成之後,當然布的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這也就是-袈裟。

 

由此可知,袈裟真正的意義是隨緣而不著相,衣食住行都隨緣,決定沒有挑剔。佛在世間,在生活上衣食住行都無心,無心就是無有分別心、無有執著心,隨大家的供養什麼都好,總是以清淨心、平等心來看待,這就對了。

 

『如來寶幢』是高顯之意,“幢”是表法。出家人的生活態度,就是自行化他,在生活上不執著,不貪圖享受,一切都能隨緣,心是清淨自在快樂的。

 

這袈裟深沉的意義就是在表法-若對世間一切過分講求,苦就來了,那過的日子就苦了,再富貴也是會覺得是苦日子。知足的人,對一切不過分講求、一切都能隨緣,再貧窮也是快樂,過的就是樂日子。苦樂也都只在一念之間,一切隨緣,哪有不自在、不快樂的呢?

 

但現代縱然看見搭著袈裟走的出家人,在家人卻不知道、也不懂這層意思,古時候的人懂,一看到搭著袈裟的出家人,他便會起覺悟心,把世間一切貪染之心就能夠伏住、降了下來。

 

袈裟更深的意義是:為求解脫之人所穿的法服,因而有著「善哉解脫服」之稱!它更有著自利、利他的種種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種種功德的相互滋長。

 

根據《四分律》的記載,佛陀曾經告訴阿難:「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皆會給予守護。

 

袈裟所具的功德利益--在佛經中,贊歎袈裟的功德不勝枚舉,據《釋氏要覽》卷上載,釋迦如來昔為大悲菩薩時,曾于寶藏佛前,誓願於己成佛時,袈裟能成就五種功德:

 

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見等,於其念中,敬心尊重,必得三乘授記。

二、天龍鬼等能敬此袈裟少分,得三乘不退。

三、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

四、眾生共相違背,念袈裟尋生慈心。

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舉袈裟十利:

 

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恥,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二者,遠離寒熱及以蚊虻惡獸毒蟲,安隱修道。

三者,亦現沙門出家相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

五者,著袈裟時生寶塔想,能滅眾罪生諸福德。

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壞色,離五欲想不生貪愛。

七者,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作良田故。

八者,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業道念念增長。

九者,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增長菩薩道故。

十者,袈裟猶如甲胄,煩惱毒箭不能害故。

 

袈裟,梵語Kasāka,巴厘語Kasāya,漢譯作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赤色,指纏縛於僧眾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又作袈裟野、迦羅沙曳、迦沙、加沙。袈裟是僧人最重要的服裝。

 

袈裟的顏色袈裟的顏色在諸律中各有異論,然大抵贊同三種壞色之說,即以青、泥(皂、黑)、茜色(木蘭色)三種為袈裟之如法色(或謂若青、若黑、若木蘭色)。佛教傳入中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以紫衣、緋衣。

 

明朝佛教分禪僧(禪宗)、講僧(天臺、華嚴、法相宗)、教僧(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種類別。朝廷明令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絛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絛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絛淺紅色袈裟。然而後來一般皆穿黑衣。

 

披著法袈裟有通掛左右肩之通肩,與裸露右肩披掛左肩之偏袒右肩兩種。于對佛及師僧修供養時,偏袒右肩;若外出遊行或入俗舍時,披通肩法。此外,「配戴袈裟」也具有免難消災的效果。此例源於大鵬金翅鳥啖龍的起源:

 

金翅鳥俗謂大鵬鳥,專門吃龍,每日必食大龍一條,小龍五百條才得飽足。所以金翅鳥每天都用它的翅膀打開海水,捉龍而食。龍王求救於世尊,佛以袈裟贈與龍王,教其及眷屬各披袈裟一絲,便可避免金翅鳥捉食之難。金翅鳥看見龍身上有袈裟,都不敢捉食,便也餓著肚子跑去向世尊求救。佛囑咐其勿捉龍食,而敕聲聞弟子每於用齋時,施食金翅鳥甘露法食。故現今侍者施食偈言:「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即導源於此。

 

佛家善法功德力不可思議:諸佛、菩薩、一切三乘聖者所成的無漏功德法、經典,或佛遺留的威儀、戒律、袈裟、捨利等,這些都名善法。所以乃至披一縷的袈裟,就可消災增福;若誦經典,或供養,或佩戴身上,就可免種種災難,成種種功德!

 

     

袒右肩袈裟--即披著袈裟時袒露右肩,覆蓋左肩。原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之禮法,佛教沿用此法,比丘拜見佛陀或問訊師僧時,須偏袒右肩,以表恭敬之意。

     

通肩式袈裟--兩肩均為袈裟所覆之披法。通肩用以表示福田之相,於乞食、坐禪、誦經、經行等時披之。

     
 
雙領垂肩--佛像的袈裟自北魏孝文帝以後,開始漢化。北齊、北周已創造出雙領垂肩袈娑的樣式,至唐代而大盛,可說是佛教藝術漢化的成熟表現。

台長: 幻羽
人氣(3,21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