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6 20:15:32| 人氣2,2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技版~SGM之28~*銀河星雲...* (下)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著名的星雲

1.螞蟻星雲(正式名稱Menzel 3,簡稱Mz3)是一個位於矩尺座的行星狀星雲,於1997年7月20日被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布魯斯‧貝里克(Bruce Balick)和萊登大學天文學家文森特‧艾克(Vincent Icke)在研究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時發現的。在1998年6月30日噴射推進實驗室的Raghvendra Sahai和John Trauger再使用哈伯望遠鏡拍攝這個行星狀星雲的特寫。Mz3被稱為螞蟻星雲是因為它的影象就十分像一隻普通螞蟻的頭部和胸部。

2.巴納德環(Barnard's Loop,Sh 2-276)是位於獵戶座的一個發射星雲,距地球約1600光年,橫誇約300光年,是獵戶座分子雲複合體的一部分。這個呈巨大弧狀的星雲的中心大概位於獵戶座大星雲。獵戶座大星雲中的恆星可能與巴納德環的形成有關。它也可能源於200萬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炸。從地球看,這個星雲延伸超過600角分,幾乎覆蓋了整個獵戶座。巴納德環十分昏暗,用肉眼是無法看到它的,但我們可以從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清楚地看到這個星雲。1895年,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從經過長時間曝光的底片上發現了這個星雲。著名天文攝影師Robert Gendler在2005年拍攝的照片清楚地顯示出整個巴納德環。 

3.回力棒星雲(亦稱領結星雲)是在半人馬座的方向上,距離地球5,000光年的一個原行星雲。這個星雲的溫度經測量為1K(−272.15°C; −457.87°F),是自然界中已知溫度最低之處。回力棒星雲是由從一顆恆星的核心逸流出的氣體形成的,氣體向外流出的速度是164公里/秒,並且在進入太空之後很快速的膨脹。這種膨脹是造成它溫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絕熱膨脹)。在1998年,哈柏太空望遠鏡拍攝了回力棒星雲的詳細影像。它們認為這個星雲是正朝向行星狀星雲階段發展(演化)中的一顆恆星或恆星系。

4.凱斯·泰勒(Keith Taylor)和麥克·史卡托(Mike Scarrot)在1980年使用在賽丁泉天文台的英澳望遠鏡觀察這個星雲之際,稱它為回力棒星雲。因為不能如同哈柏太空望遠鏡看得那麼清楚,天文學家看見狀似雲氣的瓣,有著輕微的不對稱,其灣曲處的弧度看似澳洲原住民使用的回力棒。高解析的哈柏影像則顯示出或許領結星雲會是比較好的名稱。在1995年,使用位於智利的15米瑞典ESO次微米波望遠鏡觀測,天文學家發現這是目前在宇宙中發現到的最冷的區域,溫度是−272 °C,只比絕對零度(溫度的最低極限溫度)溫暖了1K的溫度。即使是來自大霹靂的背景溫度-270°C,都比這兒更溫暖。這是目前唯一找到溫度比背景輻射還要低的物體,回力棒星雲的另一個專業的名稱為 PGC 3074547。

5.貓眼星雲(英語:Cat's Eye Nebula,NGC 6543,科德韋爾 6)是位於天龍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它是已知的星雲中結構最複雜的之一,哈柏太空望遠鏡的高解析度觀測圖像揭示出其中獨特的扭結、噴柱、氣泡以及纖維狀的弧形結構。它的中心是一顆明亮、熾熱的恆星,約 1000 年前這顆恆星失去了它的外層結構,從而產生了貓眼星雲。貓眼星雲於 1786 年 2 月 15 日由威廉·赫歇爾首先發現。1864 年,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威廉·赫金斯對貓眼星雲作了光譜分析,使之成為首個通過光譜分析技術進行研究的行星狀星雲。赫金斯的研究結果首次表明行星狀星雲由高溫氣體而非恆星組成。目前,貓眼星雲已被人們在從遠紅外到 X 射線的整個電磁波段進行過觀測。

現代研究引出了數個關於貓眼星雲的謎團。它的複雜結構有可能部分地是由一對中心聯星拋射的物質造成的,但迄今尚未有直接證據表明其中心恆星擁有伴星。此外,通過兩種方法測量的化學物質豐度的結果出現重大差異,其原因目前仍不能肯定。哈伯望遠鏡的觀測揭示出在「貓眼」的周圍有幾個由中心恆星在遠古時代拋射出的球形外殼構成的昏暗的光環,這些拋射的確切機制現在尚不明確。這個星雲是最被廣為研究的星雲之一,它的視星等為+8.1,擁有高表面光度。其赤經及赤緯分別為17h58.6m及+66°38',其高赤緯度代表北半球的觀測者可較易看到。不少大型望遠鏡均座落於北半球地區範圍,由於該星雲處於接近正北黃極點的位置,在良好天氣的情況下,只要在黃極點附近尋找,應該不難找到。

直徑方面,較亮的內星雲部分直徑約為20角秒,其擴張星雲物質直徑約為386角秒(6.4角分)。它的星雲暈物質是原來的恆星在演化為紅巨星階段時噴出的。根據觀測結果,星雲主體的密度約為每立方厘米有5,000顆粒子,溫度約為8,000K,外層星雲暈的溫度更高,達15,000 K,而密度方面則比內部更低。星雲中央擁有一顆O型(藍色)(恆星,其溫度約為80,000 K,光度約為太陽的10,000倍,半徑為太陽的0.65倍。據光譜學分析,由於受恆星風的影響,中央恆星的質量正以每秒20兆噸的速度不斷流失,相等於每年3.2×10−7太陽質量,恆星風的風速為每秒1,900公里。根據計算結果,中央恆星的質量與太陽差不多,約為一個太陽質量,演化前的恆星質量估計約為太陽的五倍。

該星雲於1786年2月15日由威廉·赫歇爾首先發現,同時是首個以光譜儀進行觀測的行星狀星雲,於1864年由威廉·赫金斯進行,他觀測到星雲氣體極為稀薄。除此以外,人們還以電磁波譜對之進行觀測。據哈伯望遠鏡多年來的觀測結果,貓眼星雲以每年10角毫秒的速度膨脹,在速度上則為每秒16.4公里,把這些結果以正弦計算,可得出貓眼星雲距離地球大約1,000秒差(3×1019 m)。

6.蟹狀星雲(M1,或NGC 1952)位於金牛座ζ星東北面,距地球約6500光年。它是個超新星殘骸,源於一次發生於公元 1054 年的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炸。氣體總質量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直徑六光年,現正以每一千公里速度膨漲。星雲中心有一顆直徑約十公里的脈衝星。這超新星爆發後剩下的中子星是在1969年被發現。其自轉週期為33毫秒(即每自轉30次)。蟹狀星雲的輻射非常穩定,天文學家將蟹狀星雲看成是宇宙中最穩定的高能輻射源之一,並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來測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輻射。自2010年9月19日起,天文學家觀測到蟹狀星雲的伽馬射線強度突然提高了2到3倍。一種解釋認為,爆發的短暫性表明電子還沒有加速到足以產生能量輻射的程度。當電子被加速到極高能量時,星雲磁場的強度可能也會比通常估計的要加強3到10倍。短暫的過程表明,伽馬射線可能源自星雲內部相對較小的一部分。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脈衝星的帶電粒子風闖入了星雲內部,並擠壓星雲的磁場。在這個過程中,磁場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為電子加速提供能量源。

7.鷹星雲,M16也即NGC 6611,是編號第16的梅西耶天體,位於巨蛇座的尾端,形狀如一隻展翅的老鷹。鷹星雲距離地球約6000光年,佔據長寬約20光年的空間,內部包含了年輕的疏散星團和發射星雲。雲氣堆積的內部被認為是有大量恆星誕生的集中地。1995年,哈伯太空望遠鏡對鷹星雲中央進行觀測,取得了鷹星雲內部氣體柱的壯觀影像。

8.愛斯基摩星雲(Eskimo Nebula,NGC 2392),亦稱小丑臉星雲,是位於雙子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距離地球約2,900光年遠,由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1787年發現的;使用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由於地面上觀察受大氣影響,影像不甚清晰之下,它像是被帶頭罩雪衣的敞篷圍攏的正面頭象,也就是因為影像不太清晰,愛斯基摩頭像更甚「相似」(略帶想像空間)。2000年哈柏太空望遠鏡對這個星雲作高解像照相觀測,呈現人們尚未能充分了解的複雜氣體結構。星雲前身是一顆類似太陽質量的恆星,約在10,000年前,氣體才在它的外圍開始籠罩。其內部的細絲是由中心恆星吹出的星風中的微粒組成的,外殼中有異常的長達一光年的橙色絲線。

9.船底座星雲 (也稱為船底座大星雲、船底座η星雲、或NGC 3372) 是一個包圍著數個疏散星團恆星的明亮大星雲。海山二 (船底座η) 和HD 93129A,這兩顆我們銀河系內質量最大和最明亮的恆星,都屬於這個星雲。這個星雲位於船底座,與地球的距離估計在6,500至10,000光年,星雲內包含數顆O-型恆星。這個星雲是我們的天空中最大的瀰漫星雲之一,它比最著名的獵戶座星雲大四倍且更為明亮,但因為它位於南半球,因此沒有那麼的為人所知。它是Abbé Lacaille於1751-52年間在好望角發現的。這個明亮的大星雲有一個非常小的特徵,緊密的包圍著海山二本身,這個小星雲稱為侏儒星雲(源自拉丁文的Little Man)。據信這是在1841年的一次爆發中形成來的,並且使這顆星在當時暫時成為全天第二亮星。船底座星雲中的一部分被稱為鑰匙孔星雲,這個名字是約翰·赫協爾在19世紀取的。鑰匙孔星雲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小且暗的星雲,由低溫的分子與塵埃構成,並包含有明亮的和高熱發出螢光的纖維狀氣體,被更明亮的背景襯托出的剪影。鑰匙孔星雲結構的直徑大約是7光年。

10.螺旋星雲(也稱為NGC 7293)是一個位於寶瓶座的行星狀星雲,距地球約650光年。它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狀星雲之一,於1824年被卡爾·路德維希·哈丁發現。螺旋星雲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結束生命前成為行星狀星雲的一個例子,我們在一個有利位置上觀看這個星雲外圍的氣體被拋射到太空中,好像我們向下觀察一個螺旋。在殘骸中心是恆星的核心,註定要成為一顆白矮星,發出的強光將照亮之前噴發出去的氣體並激發出螢光。螺旋星雲直徑大約是5.1光年。最近的照片來自哈柏太空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照相機(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和WIYN大學聯盟位於基特峰天文台0.9公尺望遠鏡合成的影像。螺旋星雲曾經被稱為上帝之眼,而在2003年的電影魔戒三部曲風靡全球之後,在網路上就被稱為索倫之眼。

11.沙漏星雲 (也稱為MyCn18)是一個年輕的行星狀星雲,位於南天的蒼蠅座,距離地球8,000光年遠,是安妮 J. 坎農和瑪格麗特W. 梅歐在擴編亨利德雷珀目錄時發現的。當時只簡單的標示是一個行星狀星雲,直到望遠鏡和影像處理的技術獲得改進之後,美國宇航局噴射推進實驗室的Raghvendra Sahai和John Trauger才在1995年7月30日發現它的形狀像一個沙漏。猜想MyCn18的會成為沙漏形狀的原因是在低速膨脹的雲氣之內有高速膨脹的恆星風,而雲氣在赤道的密度又比兩極高。沙漏星雲的照片是由哈柏太空望遠鏡上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拍攝的。要注意,在明亮的礁湖星雲中也有一個像沙漏的星雲,不要將兩者混淆了。

12.馬頭星雲 (也稱為巴納德33,在發射星雲IC 434之內)是一個暗星雲,位於獵戶座內。這個星雲就在獵戶腰帶最東邊的參宿一南方,並且是非常巨大的獵戶座分子雲團的一部分。馬頭星雲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是最容易識別的星雲之一,因為從地球看過去,黑暗的塵埃和旋轉的氣體構成的形狀好像是馬的頭。這個形狀在1888年第一次被注意到,哈佛大學天文台的威廉敏娜·佛來明在拍攝的B2312號乾版中發現了這個暗星雲。增長的紅光主要來自星雲後面的氫氣,它們是被鄰近的亮星獵戶座σ電離產生的。黑暗的馬頭星雲主要是由濃厚的塵埃造成的,而馬頭的頸部下方在左邊造成了陰影。離開星雲的氣體因為強大的磁場而形成漏斗狀,馬頭星雲基部的亮點都是正在形成過程的年輕恆星。

13.獵戶座大星雲(M42,NGC 1976)是一個位於獵戶座的瀰漫星雲,距地球1600光年,為最接近我們的一個恆星形成區。它的亮度相當高,在全天僅次於卡利納星雲,在無光害的地區用肉眼就可觀察。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M42是一個相當值得一看的深空天體,只要一枝小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觀賞了。對於天文學家而言,這個星雲是一個熱門的研究對象,由大型的地基望遠鏡,到哈伯太空望遠鏡(HST)都指向它。獵戶座大星雲還是天文攝影愛好者和天文台的大望遠鏡最主要的拍攝對象之一。

近年天文學家已直接觀測到該星雲四合星附近的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棕矮星、氣體激烈且混亂的運動,和附近大量出現的光子化恆星。M42是研究恆星誕生的觀測、研究目標之一。獵戶座大星雲本身為獵戶座分子雲複合體(Orion Molecular Cloud Complex)的一部分。該複合體成員還包括巴納德環(Barnard's Loop)、IC 434(馬頭星雲)、M78和附近的一些反射星雲。恆星在整個獵戶座星雲中形成。獵戶座大星雲十分明亮,即使在受光害影響的地區都可以肉眼看到。我們可以輕易地在獵戶座腰帶的南方找到它。視力很好的人看到的獵戶座大星雲呈模糊狀,通過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會看得更明顯。

獵戶座大星雲中央有一個被稱為四合星(Trapezium)的年輕疏散星團。四合星由四顆排列成四邊形的年輕恆星組成,故名。雖然它為肉眼所見,可是在望遠鏡出現之前沒有文獻記錄它的存在。儘管如此,該星雲中最明亮的一些恆星還是被早期的天文學家當作一顆5等星而記錄下來,如托勒密、第谷·布拉赫和約翰·巴耶(Johann Bayer)。獵戶座大星雲首先被法國律師Nicholas-Claude Fabri de Peiresc在1610年以望遠鏡發現。其後一些天文學家獨立地發現這個星雲,包括基士揚·惠更斯在1656年的那次發現。查爾斯·梅西耶首先在1769年記錄它和四合星中的三星。它被記錄在1774年出版的梅西耶天體列表第一版。由於它是梅西耶發現的第42個深空天體,因此它又稱M42。在1880年9月30日,美國天文學家亨利·德雷伯拍攝了首張M42的照片。在1993年哈伯望遠鏡首次觀測M42。之後M42成為哈伯望遠鏡的慣常觀測對象,照片更被用作製成3D模型。

14.鵜鶘星雲 (也就是所知的IC5070和IC5067) 是在天鵝座與北美洲星雲結合在一起的一個電離氫區。這個發射星雲的型狀與鵜鶘相似,因此得到這個名稱。鵜鶘星雲是在天鵝座靠近天津四,佔有很大面積的一個巨大發射星雲,並且被一個充滿暗塵埃的分子雲,與相鄰的更亮與更大的北美洲星雲分隔開來。因為具有特別活躍的恆星形成和氣體演化的混合,因此對鵜鶘星雲有很多的研究。來自年輕恆星充滿活力的光,使冷的氣體慢慢轉化變熱,並導致電離的波前逐漸向外推進,但特別濃密的絲狀冷氣體依然存在。從現在起的數百萬年後,這個星雲將不再是現在所認識的鵜鶘星雲,恆星和氣體的平衡將展現出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外觀。

15.紅方塊星雲是位於恆星MWC922所佔據天空位置的一個天體。這個雙極星 雲的第一張影像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洛瑪天文台的海爾望遠鏡在2007年4月釋出的。他值得注意的是正方形的型狀,雪梨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彼德塔爾,證實它是被發現的天體中最對稱的之一。康奈爾大學的塔海爾和他的合作夥伴詹姆斯勞埃德提出解釋,宣稱他的形狀源自從一端至另一端的兩個圓錐形。他們也解釋在SN 1987A所看見的雙環結構。許多低質量的恆星,像是我們的太陽,在接近它們的生命終點時,會拋棄它們的外殼形成壯觀的形星狀星雲。但是在紅方塊星雲心臟的高溫恆星,MWC922,似乎有著較大的質量,使他經歷其它的過程而形成獨特的形狀。

16.環狀星雲M57(M57, NGC 6720)又稱為天琴座環狀星雲,是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1779年由Antonie Darquier de Pellepoix發現,中心15等之白矮星在1800年由德國天文學家Friedrich von Hahn(1742-1805)發現,1784年被編入梅西爾星表。主環大小約一光年,視星等8.8等(照相星等9.7等),距地球約2000光年。因形象美麗的圓環,故又被稱為「戒指星雲」。以現時膨脹的速度測定,M57是在6000年至8000年前的一次恆星(中心星)爆發而形成的。M57由於較小,所以較難辨認出來;需要藉助放大100倍以上的倍率才能把橢圓環顯現,在大口徑望遠鏡中和十分好的大氣條件下,可在星雲背景中看見幾顆非常暗淡的前景星或背景星;用分階段曝光手法,更能拍到其物質暈,首先以電腦合成的照片是日本的「」望遠鏡(Subaru)(於1999年2月底),然而現在天文愛好者亦能通過濾鏡拍到這十分暗弱的外環。

17.玫瑰星雲(NGC 2237)是一個的巨大氫Ⅱ區,位於麒麟座一個龐大分子雲的末端。這個分子雲集團包括NGC 2237、NGC 2238、NGC 2239、NGC 2244、NGC 2246五個NGC天體。疏散星團NGC 2244與玫瑰星雲關係相當密切,NGC 2244內的恆星是由玫瑰星雲的物質所形成的。該星團與星雲距離地球大約5200光年,直徑大約為130光年。星雲的質量估計約有10,000倍太陽質量。一般認為在恆星形成之後,O型與B型恆星的恆星風造成的壓力壓縮了星際雲團。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在2001年的觀測證實玫瑰星雲的中心擁有非常炙熱且年輕的恆星。

18.蜘蛛星雲NGC 2070 是位於劍魚座大麥哲倫星系中的一個瀰漫星雲,亦稱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或劍魚座30(30 Doradus)。蜘蛛星雲一開始被人們認為是一顆恆星,直到1751年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才發現它其實是一個星雲。雖然蜘蛛星雲的視星等只有8等,但它是位於160,000光年遠的大麥哲倫星系內,所以實際上是相當明亮的,如果將它移到獵戶座大星雲的位置,它在夜晚發出的光芒將可以在地面照出影子。實際上,它是本星系團中已知最活躍也是最大的一處恆星形成區,其直徑大約為200秒差距,將近1000光年。在蜘蛛星雲的中心是一個直徑約35光年的巨大藍巨星簇R136,蜘蛛星雲的大部分光芒就是由R136所激發而發出的。據估計R136大約有450,000個太陽質量,在未來將極有可能變成一個球狀星團。2010年7月21日,英國天文學家宣布在R136中發現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恆星R136a1。 此外,蜘蛛星雲中還擁有一個相對古老的星團—Hodge 301,其年齡大約在兩千萬至兩千五百萬年左右,星團中一些大質量的恆星已經發生超新星爆炸。1987年2月,位於蜘蛛星雲外圍的SN 1987A發生超新星爆炸,這是自1604年開普勒超新星(SN 1604)以來觀測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也是望遠鏡發明之後離地球距離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炸。

19.古姆星表是南天85個發射星雲天文星表的名稱,它是澳洲天文學家Colin Stanley Gum(1924-1960)在斯壯羅山天文台使用廣視場攝影術製成的。古姆在1955年發表他的調查結果,定名為南半球瀰漫星雲Hα的研究,其中包含了85個星雲或星雲的複合物。相似的目錄還有 Sharpless catalog和RCW catalog,並且許多的古姆天體也被重複收錄在其它的星表中。古姆星雲以古姆之名為名,它是被古姆發現的第12個星雲,是一個發射星雲,位置在南天的船帆座和船尾座。

20.沙普利斯亮星雲表(Sharpless catalog)是一個包括313個電離氫區(發射星雲)的天文星表。星表由美國天文學家斯圖爾特·沙普利斯(Stewart Sharpless)編集,第一版發表於1953年,其中包括142個天體(Sh1),第二版(最終版)在1959年發表,總共包括313個天體。沙普利斯本來是想把赤緯-27°以北的電離氫區收集在這個星表中,但實際上,星表也包括一些位於這個緯度以南的天體。1953年,沙普利斯成為美國海軍天文台旗杆站的工作人員,他的工作是負責觀測和編錄由帕洛馬山天文台巡天觀測拍攝到的位於銀河系內的電離氫區。通過這項工作,沙普利斯先後出版了兩版電離氫區星表:發表於1953年包含142個天體的第一版,以及發表於1959年包括313個星雲的最終版。

21.獵戶座分子雲團(Orion Molecular Cloud Complex,亦有譯作獵戶座分子雲複合體)是一個位於獵戶座的巨大星雲。該星雲距地球1500至1600光年,延伸數以百光年計。通過小型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可以觀測到該星雲的某些部分,其中的獵戶座大星雲更是肉眼可見。它是天上其中一個可以肉眼看到的恆星形成區,而且恆星正在活躍地形成。該星雲中有很多原行星盤和年輕恆星。正因為恆星活躍地形成,以紅外線波長觀測到的獵戶座分子雲顯得很明亮。

     

台長: 幻羽
人氣(2,297)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揭秘銀河系外星系行星...*~科技版~超遜偵探~UOD之91
此分類上一篇:科技版~SGM之27~*銀河星雲...* (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