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9 13:53:28| 人氣2,1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識福慧的修持~:~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略識福慧的修持~:~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佛是非常細心慈悲的,所以他特別在經中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在金剛經的最後一段,佛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來形容,也就是拿無量無數的世界的金銀珍寶來佈施這樣的福德,還不及受持金剛經!

 

從前印度有一個羅漢,這個羅漢依印度的規矩,每天都要出去托缽。有天他走了很多的路缽裡還是空空的,當他走到王宮的門口看見一隻大象滿身掛滿了珍珠瓔珞,顯然已吃得飽飽地站在王宮的門口。羅漢看了這隻象,不禁心生感嘆:「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由此看來「福慧雙修」實在十分重要!

 

佛法中有很多消業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懺、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剛經中有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剛經如果受他人批評侮辱辱罵或者生病破財這些都是先世的惡業,原本應該投生到惡道去的,現在因為受持金剛經惡業取消了重報輕受!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懺悔是做個修行人不論一生之中是否犯了過失,都應該要知懺悔!要知道累劫以來自己的宿業有多深呢?

 

何謂福?人生得意之極該是五福臨門,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但此僅人間有限且無常的俗福,還不及天上的洪福,而天人的洪福,又不及二乘聖人無我的清福,二乘聖人的清福,又不及菩薩無相之福!諸佛因中時都是福慧雙修,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直至福足慧足,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何謂福田?無量壽經淨影疏說:「生世福壽,如田生物,故名福田。」世間福田又可分為敬田與悲田,對父母師長及三寶生恭敬心供養侍奉名敬田,對貧苦大眾悲愍同情,平等救濟解人困苦名悲田。

 

還有報恩福田、功德福田、貧窮福田等。對父母師長及凡有恩於我者皆孝敬侍奉名報恩福田;恭敬三寶功德殊勝必得大福名功德福田;對世間貧困之人援助施其所需,救急扶危積福必多,名貧窮福田。

 

還有趣田、苦田、恩田、德田等,對一切畜生平等愛護是趣田;對苦惱群眾平等救濟是苦田;對父母師長孝順恭敬供養侍奉是恩田;對三寶恭敬供養是德田。佛在世時曾親為有病比丘照顧湯藥;而唐朝悟達國師亦因慈悲心侍候病僧,得免人面瘡之苦以解多世之冤。

 

修福除廣種福田樂善好施外還要修慈悲!貧窮布施難經濟有限如何種福?當知修福並不限於金錢,金錢只是財布施之一,家中所堆積的雜物衣服等也可以布施,個人知識可以布施,個人力量也可以布施。照顧愛護下輩也是修福;到佛門頂禮三寶是修福;在社會奉公守法是修福;保持公共衛生也是修福;甚至勸人行善或濟急扶危都是修福只要發心只要肯做隨時隨地都是福田,隨時隨地皆可以種福修福!修福除了廣種福田還要惜福積福切莫損福!最好是由修有漏之福進修無漏之福;由修人天小果之福進修佛道廣大無限之福!

 

昔日梁武帝問達摩祖師:「吾即位以來廣修佛寺度人出家無數,功德如何?」達摩祖師說:「毫無功德!」原因是武帝所修皆是有漏之福,所得僅人天小果福盡還墮,對於見性成佛毫無補益。至於無漏之福是從無漏心生,即是無我之心而行布施便是無相布施!然而無相布施之福雖大,但仍不及修慧,若能加上修慧,福慧雙修才能覺悟成佛!

 

古德說:「能達有為之事相名智,能達無為之至理為慧,合言之名智慧。」大乘義章言:「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於慧決斷說之為智。」又言:「據行方便發達名慧;就實以論真心體明,自性無闇曰之為慧。」智慧是人性的光明,名之為覺性,人人本具的佛性。

 

眾生迷真起妄,背覺合塵,致使罩上無明的帳幕,使人性本具智慧光明無法顯現。如果人能捨妄歸真趣向覺道,便可以隨其修證的淺深而展現不同程度的智慧,智慧分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二乘聖人以"一切智"觀空而證真諦理;大乘菩薩以"道種智"觀"假"而證俗諦理;佛以"一切種智"觀中而達"空假不二"真俗圓融,而證中道實相理!大智度論言:「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種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

 

智慧又可分為世間智、出世間智、以及出世間上上智三種。凡夫對世間事物不能從其透視本體,妄生執著心生憎愛,作業流轉而不能超越生死苦海,若得識破而走出,因於世間用於世間,名世間智。聲聞緣覺修三無漏學發無漏智,照遍真理能出生死、證涅槃、遠離世間憎愛二苦,名出世間智。諸佛菩薩觀察一切諸法能深達諸法的體性,證實相理得妙覺慧超越世出世間,五住淨盡二死水亡,名出世間上上智。

 

又有轉識成智而能轉凡入聖分為四智:即是轉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成為成所作智;轉人的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人的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人的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智慧是成佛的基石,憑藉智慧的力量斷煩惱、了生死、得解脫!

 

凡夫恭敬三寶親近善知識聽聞修學正法謂之聞慧;對聞慧所得理解加深思考,以增進內心的慧解謂之思慧;依其所解之理如法進修增長智慧,破除煩惱揭示心性本來面目謂之修慧!

 

由聞思修三慧解行並進,定慧均等而能引生無漏智慧,破見思惑、斷分段生死,銷盡迷惑與苦惱,進入清明光透的智慧境界,證真空妙理居涅槃城得一切智,是名修習空慧!

 

又菩薩從空出假從真入俗,一面觀空無我與諸法性相應,一面以種種法門通達種種事相,廣度眾生破塵沙惑證俗諦理得道種智,是名修習不空慧!

 

行者要有上求佛道以修慧下化眾生來修福!無論是布施持戒忍辱的修福,或是禪定般若的修慧,皆當勤求精進切莫懈怠,始可登得彼岸!

 

           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常念慈悲喜捨方契佛心。

           力植諸善根廣結慈悲果,勤培心地福常開智慧花。

           隨緣引渡迷津宏開覺路,喜樂善行方便普利群機。

           如來善護念福慧自莊嚴,真如法智悲無礙大菩提。


台長: 幻羽
人氣(2,17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首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七七(第一篇)
此分類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六七(第七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