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基嫚於第七十五屆奧斯卡在《時時刻刻》裡以扮演女作家吳爾芙角色摘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后冠時,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她在裡面的演出雖然突破,也有一定的成績水準,但離最佳,還是有待商確,尤其那段時間,與湯姆克魯斯的離婚鬧得沸沸揚揚,而她失婚婦女的受害者形象,似乎替她的后座有著推波助瀾的效益,因此普遍認為她能贏過當年的角逐者,尤其是贏過賽前得遍各大影評人獎項的茱莉安摩爾《遠離天堂》,都靠這些同情票。
這麼說雖然有點道理,畢竟奧斯卡的競賽機制,的確是有許多因素所匯集,不單單只是演技考量,很多時候在於個人的風評,影片知名度,聲望,國族,種族,行銷策略等等這些非專業性考量,看看今年第八十五屆的女主角得主珍妮佛勞倫斯,再她奪下金球獎音樂或喜劇類最佳女主角,變成奧斯卡大熱門後,美國開始出現一些批評珍妮佛的聲浪,包含她少年得志,因此變得大頭症,沒禮貌等種種傳聞,這類非演技考量的因素開始影響選票(好像選舉),好險最後的結局是投票者沒有被影響,不然可能就會出現當年《斷背山》被《衝擊效應》硬擠出局的遺憾。
但這樣評斷妮可基嫚還是不盡公平,因為她在《時時刻刻》裡的演出還是頗有可觀,奧斯卡女主角最可怕的得主應該是《莎翁情史》的葛妮絲派特洛,只能算稱職的演出,卻拿下后座,現在誰還記得她的表演。而且,妮可基嫚雖然拿下后座,卻沒有以此自滿,也沒有停滯不前,雖然她接下來仍舊演了許多爛戲,或是名不見經傳的獨立製片,因而獲得票房毒藥的惡名,但她的企圖心與勇氣,我卻覺得勝過同輩女星許多。也因為她的努力不懈,看看其他女主角得主,不管是葛妮絲派特洛,何莉貝瑞,瑞絲薇絲朋等,都屬曇花一現,後繼無力,沒有再強的表演能量,沒有持續開發不同的表演可能,但妮可卻不斷嘗試,即使可能很多次的演出不如預期。
看看當年她得獎後,聲勢最高的時候,卻跑去演了以黑暗中漫舞享譽全球的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的新片《厄夜變奏曲》Dogville與挑戰女工角色的《人性污點》TheThe Human Stain,這兩部怎麼看都不是會大賣的影片,因為兩者抑鬱的氣氛與對人性黑暗的描寫,實非一般大眾樂意買單的類別,而妮可在接受訪問時,只說前者她只因為導演就接了,而後者則是想挑戰不同的戲路,以及和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合作。
《厄夜變奏曲》的確開發出妮可不同的演技幅度,導演有意以舞台劇設定的方式來拍攝電影的想法,就夠挑戰演員的表演了,因為既要演出舞台上的虛(那些寫意的舞台設定),還要演出電影鏡頭下的實(細微的情感和反應),而妮可的表現也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她沒有以此片獲得任何提名,我卻覺得可以入選她讓人難忘的表演之一。不過《人性污點》卻是個失敗的嘗試,不僅她不像勞動婦女,與安東尼的感情戲也怪怪的,不過她的企圖心由此可知。
接下來的妮可運氣就開始背了起來,不管是《冷山》中的想要媲美郝思嘉,卻演得有氣無力的南方佳麗艾達,幾部輕鬆喜劇《超完美嬌妻》、《神仙家庭》,證明妮可完全沒有喜劇才華。但是她參與的幾部獨立製片,卻仍有可觀,不管是詮釋美國攝影界專門拍攝特殊人物的女攝影家Diane Arbus的《皮相獵影》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在《靈異緣未了》Birth演出以為去世男友附身在小男孩身上的癡情女性;或是挑戰性格怪異自私,小孩或是妹妹都很難與之相處的瑪歌:《珍愛姊妹情》Margot at the Wedding,再再都看出她想要再上層樓的決心。
《珍愛姊妹情》是個被低估的作品,因為不只妮可不再是善體人意的可人兒或是楚楚可憐的受害者,而是演出一個個性古怪難搞,愛挑剔又有點自私的姊姊,她和妹妹的對手戲(由珍妮佛傑森理飾演)也呈現出姊妹間既對立競爭,又互相牽絆的糾葛,不是那種歡樂一家親的好萊塢電影,這才是真實關係的寫照。喜劇演員傑克布萊克難得的嚴肅演出,扮演妹妹的丈夫,戲中落魄的樣子竟然可以讓角色帶點荒謬的喜感,也屬不容易。
而《靈異緣未了》中的妮可,雖然導演無法試著拍出那種對已逝感情的眷戀,尤其是最后妮可穿著婚紗在海邊崩潰大哭的結尾,但很多地方還是力猶未逮,不過妮可對角色的敬業與投入,卻是有目共睹,雖然媒體總是聚焦於她在片中和男孩共浴的片段。但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場戲,看戲遲到的妮可入座後,看著舞台上演出的戲,卻心不在焉地一直想到剛剛發生的事情:那位男孩真的是已逝男友嗎?接著她眼眶開始紅了,然後情緒激動,最後淚流滿面的離座。這場戲好似沒有什麼難度,但導演卻用單一個鏡頭,對準了妮可的臉,然後用了五分鐘(我沒真的計算,只知道這個鏡頭非常地久),讓妮可不用台詞,只有用面部表情演完剛剛我說的戲,這樣的演技挑戰怎能不讓妮可心動。
《皮相獵影》中妮可自吳爾芙後再度扮演真實人物Diane Arbus。Diane Arbus是美國很有名的女攝影師,她的攝影主體通常是我們一般人所謂的”怪胎”,即使放到現在,也有種驚世駭俗的感覺,況且是當時保守的年代。但影片似乎只充斥著一種奇異的氛圍,關於Diane也無更深入的描寫,影片唯一的貢獻是讓觀者有興趣上網用GOOLE查詢真實的Diane Arbus。妮可想要藉由此角再上層樓,可能無法稱心如意。
這幾部電影的主題內容,實在不可能是大賣型的,因此票房慘澹可想而知。但靠向商業的《黃金羅盤》,以及和《紅磨坊》導演巴茲魯曼再次合作的《澳大利亞》,卻意外地難以下嚥,就讓人感嘆妮可還真的時運不濟,因為《黃金羅盤》原本的盤算是好幾集的製作,第一集卻影評票房都不亮眼,好似今年的《哈比人歷險記》,不過《黃金羅盤》至少可以喊卡,不得不拍二三集的哈比人頭卻已經洗一半了,真不知彼得傑克森要怎麼收拾殘局。而《澳大利亞》原先的一流史詩格局設定卻拍出了二流羅曼史感,同樣來自澳洲的三人組合(導演還有男主角休傑克曼與妮可)跌了一個大跤,讓人不可置信。
接下來,妮可讓我驚訝的不是不計戲分地加入了《華麗年代》Nine的演出,演出了男主角的銀幕謬斯女神,一展她的好歌喉,驚訝的不是她願意屈局配角,令我驚訝的是,和她共演的竟然有潘妮洛普克魯茲,這個當年與湯姆婚變時,傳出來的第三者,現在卻相安無事的主演一部戲(雖然沒有真的對到戲),還共同出席了一堆影片的宣傳活動,我想妮可只要她想參與的角色,沒有甚麼可以阻止她的。(如果真得有好到不行的角色要她和湯姆配,我想她應該也會說好)
這樣的多方嘗試,終於讓她遇到了《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的演出。妮可這次扮演有著喪子之痛的母親角色,對於兒子的死亡一直無法忘懷,她既內斂又深刻的演出,使這個角色讓人深深共鳴,我尤其喜歡結尾,不同於一般可能的結局:夫妻最後攜手邁向新的人生,那樣的歡樂希望,而是,也許不會那麼痛了,但接下來的生活才是考驗,但至少你會在的安心。這次她的傑出表演不再被人忽視,奧斯卡再度的入圍算是對妮可這幾年的多方嘗試一個小小的肯定。
聰明的妮可並不受限於電影演出,就如同她也曾踏足舞台,演出備受好評的舞台劇《藍房間》The Blue Room一樣,妮可在去年2012年參與了HBO自製電影《戀上海明威》Hemingway & Gellhorn的演出,和《第三情》、《布拉格的春天》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合作,扮演海明威的其中一位妻子,雖然妮可憑此角入圍了金球獎、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算是頗受好評,但我並不喜歡這部戲,妮可的演出讓我想到她在《冷山》,《澳大利亞》的失敗經驗,整體來說乏善可陳,那種英雄、戰地羅曼史的塑造實在過時,電視播映時,我甚至沒有耐心看完,就知道多不對我的味。
但真正再度讓我燃起對妮可的期待,是《珍愛人生》導演Lee Daniels的新片《性腥聞》The Paperboy。我們可以看到全片的演員都以不同以往的擅長角色面貌,比方一向MAN味十足的馬修麥康納扮演同志,好好男孩柴克艾弗隆扮演精蟲充腦的年輕小子,溫吞好好先生約翰庫薩克努力耍壞耍狠,還有妮可基嫚扮演攪動一池春水的俗艷女人,每個人都展現期望不同形象的演出,但最亮眼的,還是妮可基嫚。
雖然全片主題凌亂,敘事不知所云,但妮可扮演起欲求不滿,讓片中所有正常男性都性衝動的粗野女人,卻讓人再度見識她對角色的投入與對演戲事業的企圖心,因為片中角色奔放,好多場大膽的演出,實在非常放得開,這要對自己很有自信,也對導演全然信任,才能夠稱職演出,好幾場戲不只讓片中角色吃驚,也讓螢幕下的我驚訝,因為這樣的奮力一搏感覺是沉寂許久的瑞妮齊薇格或是何莉貝瑞應該要做的事,就可以知道妮可是怎樣努力地多方嘗試。
看看她的第一場戲,她光著兩腳踩著椅子讀著信(有設計過),光這個大膽的坐姿就馬上展現這個角色的性格。其他更不用說,多場性愛場景好不扭捏地投入,一線女星似乎不用如此犧牲。雖然妮可以此角入圍了金球與演員工會的女配角獎項,奧斯卡卻硬是把她擠下名單,但她也毫不介意地仍舊盛裝出席典禮,我想公道自在人心,她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裡。
我知道妮可仍舊會演出一堆爛戲,因為她除了挑角色外,也愛和她覺得的好導演或是好演員合作,但妮可運氣很不佳的是,常常這位導演上一部戲備受好評,但她參與後就跌了跟斗(是她帶賽的關係嗎?),因此好幾年前傳出她要和王家衛合作《來自上海的女人》,我也是捏了一把冷汗,但最後不知為何不了了之。而今年,她又加入了南韓導演朴贊郁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慾謀》Stoker,以預告片來看,似乎又是一個蛇蠍女人,但也許不是,希望總是給我們帶來驚訝的朴贊郁可以保持他在南韓的水準,不會被好萊塢給糟蹋了。
接下來妮可的最新挑戰是,詮釋好萊塢傳奇女星葛麗絲凱莉,這類的演出不是大好就是大壞,不過即使是爛戲,我仍舊期待妮可基嫚會有怎樣的表演,因為,她總是努力地希望給我們驚喜。當然好不好就另當別論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