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武力值可能不輸關羽,但因為在三國演義被關羽秒殺的劇情,導致他的武力值評價被貶低不少,但若論戰績來說,正常情況下跟關羽單挑,關羽想秒殺顏良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顏良的好兄弟文醜,也是武力值破表的猛將,雖然在三國演義是說被關羽所殺,但正史上卻沒記載是被誰所殺,只有記載文醜因為大敗被亂軍圍攻所殺,死於延津之戰。
關羽立功之後,又知道劉備沒死,想要立刻出發去找劉備,
曹操雖然知道了,所以一直不給關羽有機會能當面跟他辭去的機會,最後關羽只能留書然後就離開了。
曹操知道之後,雖然身邊的人都勸要把關羽抓回來,
但曹操卻苦笑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三國演義則把這一段改編成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重義氣的形象從此深植民間,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毛宗崗還將其定為「三絕」之一,並推為:古今名將第一奇人。
話說顏良被斬,袁紹倒是很明理,知道顏良被關羽所斬,錯不在劉備所以沒有遷怒劉備。
很快關羽就再度跟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又團聚再一起了。
劉關張三個人的感情如同兄弟直到死都沒改變過,直到現在都是民間人士要結拜兄弟的範本。
很多警察黑道更把關羽當作主神膜拜,就是因為義氣的關係。
繼續切回劉備路線,劉備知道袁紹書的機率很高之後,於是藉著要去拉攏劉表合作順利離開了袁紹身邊,曹操知道之後派蔡陽率軍攻打劉備,不過反而被劉備所破,蔡陽也被劉備所殺。
之後果然如劉備所料,袁紹輸了官渡之戰,之後袁紹振作之後又在倉亭之戰大敗,因為接連輸給曹操袁紹憂鬱氣到吐血而死,話說袁術也是這種死法,可惜兩兄弟都沒曹操和劉備這種只要不死就可以重新振作的精神,不然袁紹要是沒氣死,繼承人沒有內鬨,重新振作一番,說不定還有機會逆轉勝,不過就算袁紹憂鬱氣死,繼承人內鬨,曹操想要時間吞掉袁紹打下來的勢力還是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而這時的劉備已經投靠劉表了。
話說劉備不管投靠誰,誰都會倒楣實在還滿搞笑的就是了。
不過有趣的是,劉備投靠劉表之後,劉表展現了高規格禮遇,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之後讓劉備駐軍在新野,守衛荊州北大門。
不過劉備很快又發現劉表這人心機很深,不重用他還一直提防他,導致劉備只能消極的過日子,英雄霸業的心志越來越低。
這時的劉備其實心裡非常明白,自己缺少一位可以幫自己謀略天下的優秀軍師。
幸運的是,當時天下大亂,不過因為劉表治理荊州非常穩固,所以有很多從北方逃難的人才都來到荊州定居。
劉備於是開始四處訪問希望能得到優秀的軍師。
另外這時的劉表因為生病的關係,繼承人之爭開始激烈化。
而劉備當然就成為繼承人們要爭取的對象。
當然劉備不傻,保持低調,不去干涉這場繼承人的風暴,但卻四處訪問有賢之人。
而這段期間曹操大致上已經統一黃河流域,然後準備北上征伐北方烏丸,要徹底清除袁尚、袁熙等袁氏餘部。
這段時間,曹操的宿敵劉備也沒有再閒著,建安七年,劉表命劉備帶軍北上,此戰是因為劉表想趁曹操北上打袁尚的時候,襲取許都,於是劉備就在博望一地的時候遇上夏侯惇、于禁了。
博望坡戰役準備開打。
博望坡戰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三國演義將這當作是諸葛亮出山成名的一戰,但根據歷史文獻,博望坡之戰諸葛亮仍未出山。
此戰劉備使用詐敗之計,先以少數兵力跟夏侯惇交戰,然後故意敗退,之後又燒毀自軍營寨,導致夏侯惇判斷錯誤,衝動率領主軍來到狹窄的林間山道,這時劉備安排的伏兵突然殺出,夏侯惇錯愕之間只能敗退,這時剛從河北回援的李典早察覺劉備會使出伏兵計策,親自故指揮軍隊攻擊劉備,救出夏侯惇,接下來兩軍同時撤退,這一戰是劉備親自主導少見勝利的大戰役,不過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現在讀者大都不知道。
徐庶的登場
說到劉備身邊的軍師,除了孔明和龐統之外,最有名氣大概就是徐庶了。
有意思的是徐庶在正史登場的次數非常少,也是因為三國演義得影響導致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是劉備的軍師除了孔明和龐統之外智力最高就是徐庶了。
而徐庶的能力在正史上其實看不太出來,甚至可以說要不是有三國演義,徐庶就跟路人是沒兩樣的。
正史上徐庶,字元直,原名福,出身寒門單家,原本叫徐福是豫州潁川長社人就是如今的河南長葛,年少時喜歡當俠客,有一次為了幫人報仇,將臉抹上白粉,披頭散髮去殺人,之後還是被官員識破逮捕,官員逼問徐福,不過徐福打死都不回應,最後官員無奈將徐福綁在車上遊大街希望有民眾認人,不過沒一個敢指證出是徐福,之後徐福被同夥救出,之後徐福就棄武從文改名為徐庶。
這時的徐庶經歷這一場生死劫,思想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要救這個腐敗的國家,光靠武力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知識,於是開始就學認真學習知識。
之後遇到董卓之亂,跟同郡的石韜南下荊州避難居住。
之後又遇到諸葛亮,兩人相談之下非常投緣變成了好朋友。
建安六年,劉備因為被曹操擊敗南下投靠劉表,劉表很開心收留並且讓劉備在新野駐紮抵禦曹操。
徐庶知道之後非常開心,因為劉備除了是漢室皇親,信義之名號天下皆知,於是主動前往應徵,劉備面試徐庶之後,立刻重用徐庶。
這時期的劉備武將雖然有S級的關羽和張飛,但是卻
非常缺優秀的軍師,身旁連B級的軍師都沒有,只能靠自己去謀略。
其實這時期劉備還是有智力高的軍師幕僚比如孫乾、麋竺、簡雍、伊籍,不過這些幕僚的專長都剛好不是軍事這方面,比較偏向內政外交。
相談之後徐庶覺得劉備這人是仁君,一定可以平定亂世,於是又推薦孔明給劉備認識。
關於徐庶推薦孔明這段,正史其實寫得很精簡,而關鍵『三顧茅蘆』的故事其實正史也沒有記載的很清楚,於是有一部分人認為劉備根本沒有三請孔明出師,都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情節。
關於這部分稍微再提,之後曹操征討荊州,徐庶本來要跟劉備一同南下,但因為其母被曹軍虜獲,徐庶只好含淚向劉備辭別跑去投靠曹操。徐庶投靠曹操之後,官至步兵校尉,封關內侯,多年以後還勸魏王曹丕代漢稱帝, 之後諸葛亮出兵隴右,知道徐庶官職不高,感嘆著說:「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另一人指的是石韜,孔明的老朋友,後來跟著徐庶一同投靠曹操。
而徐庶最後在歷史的紀載有兩種,一個是病逝,一個是隱居鼓子洋島。
徐庶的出現對劉備來說是人生一大轉折,因為他推薦了絕代軍師給了劉備認識。
這位絕代軍師就是諸葛亮字孔明,世人稱之為臥龍。
臥龍諸葛亮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