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嘉珍/採訪報導)去年12月,立法院通過基改食品退出校園。基改食品是什麼?這個議題由一群家庭主婦發起,為什麼她們要這麼堅持反對基改食品?Yahoo新聞訪問「校園午餐搞非基」發起人黃嘉琳,分享他們的觀點。

「說真的,立法會通過我自己也很意外!」在主婦聯盟擔任志工時,黃嘉琳對基改食品才有初步的了解,「我們不是專家,但總覺得基改有點怪怪的。」進一步研究後她才發現,基改食品除了可能對健康有害,對社會也造成嚴重的影響。

基改作物問題的討論,必須先從種子開始,基改作物的龍頭是美國的孟山都公司,壟斷全球90%的基改種子。2011年一部名為《苦澀的種子》的紀錄片中,印度農民購買孟山都的基改種子後,卻發現作物長得一年比一年差,因此得不斷地購入種子,財務、生活的龐大壓力,至今已奪走25萬印度農民的生命。

回到台灣,基改食品又是誰吃下肚的?根據團膳業者的說法,「因為豆類製品成本比較低,許多小朋友又不喜歡吃青菜」,因此豆干、豆腐就成了營養午餐中常見的菜色,而九成以上都是基改黃豆做的。

「基改」加上「營養午餐」,就成了校園搞非基行動。2015年12月,立法院通過基改食品退出校園,身為發起人黃嘉琳指出,「老實說,我根本沒想過會成功,能發一兩篇新聞稿就要偷笑了。」出乎意料地,由於食安風波延燒,許多大咖包括賴神、花媽紛紛在大選前簽下承諾書。

「有人批評這是民粹,我也覺得需要更多的考量」,法案通過後卻引發爭議,黃嘉琳不諱言法案的通過「相當突然」,「會立法通過跟食安問題非常有關係,解決不了龐大的食安問題,但至少可以對校園搞非基表態。」

然而,事實上,科學上尚無法證明基改食品有害,為什麼要反對?

黃嘉琳認為,基改作物仍需大量、長時間的研究、討論,「就像孟山都的產品嘉磷塞(農藥),1970年問市,直到最近才被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為極有可能致癌。」此外,基改作物摧毀了生物多樣性,基改作物中的抗草、抗蟲基因,卻使雜草、害蟲產生超級抗藥性。

而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基改作物造成經濟、知識的壟斷,目前全世界9%的可耕土地上都是孟山都的基改種子。「如果有一天孟山都不高興了,他們可以控制的區域是如此地巨大,這是權力上的不對等。」

基改食品的安全沒人敢保證,而在確定基改食品沒問題之前,黃嘉琳還是呼籲消費者,購買前看清食品標示、少買加工食品,才能給家人、給孩子安心的一餐。


http://yahoo-foodsafety.tumblr.com/post/141519845143/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