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15 17:12:49| 人氣4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714工商時報專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太太薪水高就離婚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吳慧珍】
 太太薪水高就離婚圖╱路透

 太太薪水高就離婚圖╱路透

     ■有研究顯示,美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多少與女性收入高於男性有關,而妻子的薪水傲視丈夫,更可能成為離婚的導火線。

     ■The likelihood of marriage falls when the woman makes more than the man.

     美國婦女撐起職場半邊天,已超越男性成為就業市場主力,但最新研究顯示,事業有成的職業婦女若是薪水比丈夫高,夫妻很容易成為怨偶,甚至勞燕分飛走上離婚一途。

     美國人對結婚這檔事愈來愈提不起勁,根據芝加哥大學教授柏特朗(Marianne Bertrand)和卡梅尼卡(Emir Kamenica),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Jessica Pan等3名學者的共同研究,25至39歲美國成人的成婚率,從1970年的81%降到2010年的51%,而這下滑的30個百分點當中,有7個百分點源自於男女收入大逆轉。

     妻賺得多於夫 被歧視

     這3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美國就業婦女的薪水若是高過伴侶,兩人恐怕很難修成正果步上紅毯。就算結了婚,老婆收入多於老公的婚姻也可能不幸福,最後以離婚收場。

     妻子所得優於丈夫,過去幾十年來有增加趨勢,歸因於就業歧視法令修改,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女性上大學的比例已超出男性。有數據指出,美國現今每4對夫婦中,就有1對老婆賺得比老公還多,1970年每25對才出現1對。

     若非美國社會對妻子薪水高過丈夫仍存在偏見,這個比例想必還會擴大?3位學者表示,答案是肯定的。而高薪婦女為了維繫婚姻付出不小代價,連帶影響到整體經濟。

     相當多的高所得已婚婦女顧慮到與丈夫薪資落差,有損婚姻和諧,寧可減少在外工作時間以家庭為重,但此舉恐不利美國經濟成長。無論男女勞工,若未能在工作崗位盡情發揮所長,無異是人力資源浪費。

     該研究還有一更令人匪夷所思的發現是,妻子的收入雖高於丈夫,花在操持家務和帶小孩的時間卻不減反增,不過這也不是難以理解。

     卡梅尼卡分析指出:「唯一可以解釋此現象的理由就是補償心態。或許是擔心丈夫覺得受威脅,所以她經常下廚,即便她錢賺得比較多。」

     大男人心態 中外皆然

     3位學者的報告提到,雖說「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早已打破,愈來愈多已婚女性和丈夫一樣在職場打拚,但多數女人對自己的收入高出另一半仍不自在,多數男人對自己賺得比太太少始終不是滋味。

     然而婦女逐漸躍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卻是不爭的事實,原因包括社會從勞力型經濟轉為服務型經濟,女性具大學學歷的比例提高等。此外,隨著女性崛起展現不讓鬚眉的能力,性別歧視在許多男性主宰的產業逐漸淡化。

     由此得出結論是,未來是女性的天下,社會不該再對事業成功的婦女心存排斥,否則不利國家經濟發展和家庭組成。

     儘管夫妻薪資的消長變化衝擊婚姻,美國人的婚姻不太可能回到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型態。事實上歷經金融海嘯後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後,美國婦女對失業更加戒慎恐懼。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2012年研究調查顯示,受訪美國職業母親有32%傾向從事全職工作,高於2007年的20%,主要還是經濟不景氣衍生的現實問題,改變職業婦女對工作的態度。

 

置產送永久居留權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顏嘉南】
 置產送永久居留權圖╱路透

 置產送永久居留權圖╱路透

     ■在西班牙購買價值50萬歐元房屋便可獲贈永久居留權,西班牙政府努力向國外買家招手,盼能活絡低迷的房市。

     ■Spain's government approved a plan to grant residency permits to foreigners who buy high-end homes, a step meant to breathe life into the country's moribund housing market.

     西班牙政府於今年5月宣布,凡是購買價值50萬歐元(約台幣1,980萬元)以上的房地產,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西國政府欲藉此吸引富裕的外國買家,為停滯的房市注入一股活水。

     西班牙南部海濱度假聖地馬貝拉(Marbella),山坡上坐落著一棟棟的頂級住宅,有花園、游泳池和氣派的大門,還能飽覽地中海美景。

     10年前移居馬貝拉的33歲俄羅斯鋼琴家布克耶娃(Anna Bukreyeva)說,「這裏氣候溫暖,又有頂尖英國私校,許多俄羅斯人抓住投資機會,在此地定居。」

     巴塞隆納豪宅仲介公司Lucas Fox約9成的客戶都是外國買家,其中4成是俄羅斯或中國大陸客戶。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現為西班牙第3和第8大房屋買主,被視為此政策鎖定的對象。

     房價5年來重挫3成

     Lucas Fox的合夥人佛漢(Alex Vaughan)表示,「想要在中國大陸或是俄羅斯取得西班牙的合法居留文件和簽證,得通過當地層層官僚關卡,透過買房地產直接取得永久居留權,可省下不少麻煩。」

     佛漢表示,除了中俄之外,東南亞、澳洲、美國和南非的潛在買主,對西班牙房地產的興趣逐漸升溫。西班牙的基礎建設、醫療和交通,遠遠優於推出相似措施的塞普勒斯和葡萄牙。

     過去5年來西班牙的房價重挫30%,房市交易低迷不振,據西班牙公共工程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的房屋交易約有5.45萬筆,遠不及2006年季度平均的23.9萬筆。

     西班牙政府於是祭出永久居留權誘因,希望富裕的外國買主能提振西國房市。去年11月西班牙政府原將永久居留權的房地產投資門檻,設在16萬歐元,最終調高至50萬歐元。

     投資送居留權並非西國特例,鄰國葡萄牙和愛爾蘭也有類似措施。西班牙副總理桑塔馬利亞表示,「我們採行與其他國家相似的措施,這也成為吸引投資慣用的方法。」

     業者看衰政策成效

     倫敦商學院教授加利卡諾(Luis Garicano)表示,西班牙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它是一個理想的居住和觀光地點,故西國政府必須盡可能改革,吸引想在西班牙做生意、居住或享受退休生活的外國人。

     然而部分房地產業者表示,西班牙政府打算利用核發永久居留權來振興房市,成效可能有限。

     西班牙房地產顧問公司Aguirre Newman主管塞拉諾表示,全國有將近70萬間待售新屋,超過50萬歐元的房屋還不到5%。另外,房地產服務機構Savills銀行資產部門主管桑杰尼斯表示,銀行收回的房屋平均價格約在13萬歐元。

     GM Premium房地產經紀人帕拉表示,過去公司主要鎖定北歐客戶,但隨著歐債危機由南歐向北擴散,北歐客戶的需求逐漸減弱,最近他還聘雇會說俄語的經紀人,努力吸引俄國大戶。

     帕拉表示,「歐債危機讓歐洲人不再購買西班牙房產,我們必須向外開拓客源。」

瑞典成功的祕密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蕭麗君】
 瑞典成功的祕密圖╱美聯社

 瑞典成功的祕密圖╱美聯社

     瑞典是新創企業的天堂!要舉在瑞典市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新創企業或科技公司,並不難。例如音樂串流網站Spotify、付費服務公司Klarna、遊戲開發商Mojang,或是鼎鼎大名的語音通訊公司Skype等。

     對人口只有950萬的國家而言,瑞典吸引創投資金流入的魅力卻是許多大國難以匹敵。根據歐洲私募與創投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瑞典高科技公司在2012年共吸引1.08億歐元的創投資金,雖然落後於法國的1.4億歐元、德國的1.76億歐元與英國的2.53億歐元,卻遠超過歐洲第5大經濟體西班牙的7千萬歐元,也讓北歐鄰國-丹麥的510萬歐元、挪威的550萬歐元,甚至是芬蘭的410萬歐元相形見絀。

     然而瑞典的成功不只限於科技產業,像是全球鎖具龍頭大廠亞薩合萊(Assa Abloy)與知名的家具業者宜家家居(IKEA)也都是從瑞典發跡。

     寬頻普及率逾100%

     瑞典企業成功祕密是什麼?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發現,除了南韓外,瑞典是唯一寬頻普及率超過100%的國家,它也是全球第1個率先推出新世代行動網絡(LTE)的國家。

     也許有人懷疑瑞典身為歐洲福利國家楷模,透過課徵高稅率以提供民眾優渥福利,不是有礙創業精神嗎?例如總部位於巴黎的私募基金公司Truffle創辦人之一洛柯(Bernard-Louis Roques)就曾指責過度安逸的生活,是導致歐洲缺乏創業精神的禍首,他說「歐洲國家的福利制度與許多事物享有免費…讓該區缺乏緊急感。」

     不過Klarna執行長希麥柯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卻有獨到見解。本身是波蘭移民之子的他強調,就因為福利國家關係,讓瑞典能成為高科技中心。他指出瑞典政府曾在1998年推出,後來在2006年廢除的1項政策,就是給予家用桌上型電腦的減稅措施。他說,「即使像我這個窮小孩,在家裡都有電腦可以使用。」

     產品可在當地試水溫

     瑞典創投公司Northzone合夥人帕森(Par-Jorgen Parson )進一步闡釋,表示這意味瑞典民眾能在很早就開始培養電腦素養,之後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事物。

     禮品包裝網站Wrapp執行長溫布萊(Hjalmar Winbladh)也認為,瑞典是設立新創企業的理想國家。他指稱,科技先進民眾通常勇於嘗試新事物,儘管瑞典新創企業最終要走向全球,但可先透過當地市場來測試對產品的接受度,之後再推廣到全球,就如同Klarna與Spotify的做法。

     儘管有些福利國家提供過度保護,有害創業精神的培養,但是影視新創公司Magine的主管庫瑪(Mahesh Kumar)則指稱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此保護反而讓民眾更勇於嘗試,他形容「這有如在圍牆上行走,假若不小心失足,至少有安全護墊協助你再度爬起。」

     

     ■一般人認為北歐高稅率與優渥福利,不利創業精神的培養。不過瑞典卻突破該迷思,向外界證明,完善的福利制度與對科技素養的重視,其實是培植新創企業的最佳溫床。

     

     ■In some countries an overly protective welfare state may be a disincentive to entrepreneurialism, among Swedes the protection it affords allows people to take bigger risks.

 

集體跑步才安全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陳怡均】
 集體跑步才安全圖╱路透

 集體跑步才安全圖╱路透

     ■治安不斷惡化、犯罪率節節攀升,去年殺人案件近4,000件,這是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現況,但樂觀的委國人民總有應變之道。

     ■To avoid crime, Venezuelans run together.

     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夜晚,常會出現一大群人慢跑的奇特景觀,原因在於當地治安敗壞,夜間落單可能會有性命危險,熱愛慢跑的人們因此想出的應變措施。

     現年23歲的瑞雷拉說:「我家人對於我夜間慢跑總是提心吊膽,我和媽媽說:『我跟一大群人出去慢跑』,她卻認為我在開玩笑。」

     快捷綁架案 層出不窮

     在卡拉卡斯,夜晚落單的人往往身陷險境,當地「快捷綁架」(express kidnapping)案件層出不窮,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人們走在路上就可能被劫走。快捷綁架意指一般人走在街上即被歹徒綁架幾個小時或一段時間,除了將受害人身上財物洗劫一空之外,歹徒可能會脅迫受害人從提款機領錢、要求家屬付出小額贖金、或是趁此時間刷爆受害人信用卡。

     事實上,許多拉丁美洲大城市都以治安不佳聞名,像是巴西里約的貧民窟,充斥著武裝的毒梟幫派,哥倫比亞的卡利(Cali)則為全球古柯鹼大本營。

     不過,卡拉卡斯的情況似乎更加嚴重,像是前政府民兵、毒梟、歹徒,以及風紀敗壞的警察擁槍自重,成為治安的死角。卡拉卡斯殺人案件數量正急速攀升,據犯罪研究機構Active Peace指出,去年殺人案件高達3,973件,居全球都市之冠,並且幾乎為1998年的3倍。當地謀殺率為每十萬人122件,是紐約的30倍以上。

     分析師指出,治安日益惡化,人們不滿情緒增高,導致委內瑞拉強人查維茲欽點的接班人馬杜羅(Nicolas Maduro)在4月總統大選差一點敗選。馬杜羅曾派遣軍隊進駐街道,期盼藉此維護治安,但犯罪專家指出,這些維安手段的效果不大。

     在委內瑞拉,許多人對自己的人身安全憂心忡忡。根據蓋洛普(Gallup)5月公布的1項人民安全感的調查顯示,受訪的134個國家中,委內瑞拉人民安全感敬陪末座。有40%的人表示,他們居家附近有非法毒品交易,有10%的人表示過去1年身邊的親戚或是朋友被殺害。

     1名委國人民形容,走到街上去,彷彿在玩攸關生死的「俄羅斯輪盤」。

     然而,熱情樂觀的委內瑞拉人自有應變之道。

     年輕人若去朋友家開派對,會選擇在朋友家過夜,避免單獨開車回家。此外,人們改開平價車款,以免被歹徒盯上。接送小孩的父母則將車子換上防彈玻璃。上街帶著廉價手機,以免損失價值高達400美元的智慧型手機。

     喜愛夜間慢跑的人們,也因此衍生集體慢跑的模式。發起人之一的伊達戈,一開始為了安全考量,與幾個朋友相約慢跑,久而久之愈來愈多人加入,透過推特等社交網站宣傳,如今已有兩百多人一起慢跑。

     另一方面,聘請短期保鏢也成為最新潮流。若想盛裝參加婚禮、或享用一頓奢華晚餐時,可以聘請數個小時的保鏢。

     聘短期保鏢 成新潮流

     經營保鏢行業的Chamel Akl表示,許多人會聘僱一個晚上的保鏢,或是宴會結束後護送他們回家。他說:「當晚上十點後需要回家時,他們會打給我,可能會需要我們提供1台防彈車,或是提供保鏢人員送他們從餐廳返家。」

     Akl表示,對這類服務有需求的人,並不僅限於有錢人,事實上,他的很多客戶都是中產階級,願意支付每小時25美元以換取安全。

 

Google加持以色列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鍾志恒】
 Google加持以色列圖╱路透

 Google加持以色列圖╱路透

     ■谷歌收購以色列網路導航公司Waze,可望帶動創投公司投資以國新創科技公司,並鼓舞以國本土的創業熱潮。

     ■Google Inc 's acquisition of mobile map developer Waze Inc. is poised to fuel a wave of invest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Israel.

     網路搜尋巨擘谷歌(Google)以11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網路導航公司Waze,不但成為外國投資以國新創科技業最大筆金額之一,專家認為還有利掀起外商投資以國新創科技公司,並刺激本國創業熱潮,讓以國成「新創科技業國家」。

     谷歌在6月底證實,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其以11億美元(逾331億台幣)收購Waze的交易,是否對市場公平交易造成負面影響而展開調查。

     Waze不但是蘋果iPhone最受歡迎的地圖軟體之一,迄今已累積約5,000萬名使用者,而且人數有擴增趨勢。像以國駕駛人就紛紛放棄傳統衛星定位系統(GPS)導航裝置,改投Waze懷抱。

     谷歌可望帶動新併購潮

     若再結合谷歌地圖軟體本來的功能,容易讓人擔心相關市場會出現壟斷。投資專家看好Waze賣給谷歌後,能擴大Waze的獲利能力,谷歌在導航軟體上繼續領先蘋果等對手。

     從以國崛起的Waze能獲得谷歌青睞,得歸功於以莽撞聞名的以國駕駛人。

     以國交通壅塞,讓許多趕時間的汽機車駕駛人常變換車道、不保持安全行車距離等,以求早點到達目的地。具備語音導航系統的Waze發明人沙貝塔(Ehud Shabtai)即身受其苦,於是給智慧型手機設計Waze導航系統。

     Waze根據用路人所處位置、行動速度等各方資料,透過網路分享到其他Waze使用者的設備上,讓彼此了解何處塞車、道路車流量、行車速度和交通事故等資訊,讓駕駛人更準確地掌握路況,並提供最佳行走路線。

     由於Waze使用者之間可以對話,商業顧問吉茲伯格(Issamar Ginzberg)形容使用者間有種「袍澤情誼」,這是增加使用者意願的因素之一。

     沙貝塔在2008年成立公司2年後,免費的Waze行動應用軟體(App)除了在美國大受歡迎,以國約90%駕駛人下載使用Waze。迄5月底,以國馬路上有逾170萬名Waze使用者。

     以國電子產品銷售員萊奧(Yossi Laor)說,在Waze以外的軟體都是垃圾。居住在以國的美國人魯特曼(Jay Ruderman)說,過去在以國街頭問路,問三個人就有三個答案,用Waze後就沒這個煩惱。

     被谷歌看中後,Waze成為以國少數能以逾10億美元賣出的科技公司。創投公司Canaan Partners合伙人沙雅(Izhar Shay)說:「這將有助吸引更多創投資金錢進以色列。」

     許多以國新公司在還沒壯大之前就被人收購。創投公司YL Ventures GP合伙人黎特史多夫(Yoav Leitersdorf)說,以國新創企業極少上市,被大企業併購對新公司來說相當重要。

     根據全美創投協會(NVCA)資料,去年創投界投資以國公司金額,年增41%至8.992億美元。

     刺激消費性應用軟體發展

     黎氏認為Waze被收購,可激勵更多以國公司,從事以消費性為主、以數位媒體和內容為方向的應用軟體;目前業界主要從事資訊處理,客戶鎖定大企業而非一般消費者

     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讚揚Waze把以國科技推向世界舞台。

     以國國會議員馬格烈特(Erel Margalit)看好谷歌收購Waze,可推動以國高科技產業,邁向快速成長的消費市場。他說:「以色列不再只是研發中心,而是創意中心。」

 

出韓國記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譚淑珍】
 出韓國記圖╱路透

 出韓國記圖╱路透

     ■因為金融嚴格管制、匯率不穩定、高稅負等各種不友善的措施,過去10年來,外資金融機構在韓國不斷上演「出走」記,只留下漆黑、空蕩蕩的一棟棟大樓…

     ■Considering the country's poor track record in the labor market, taxation, English-fluency and living conditions for foreigners, Kore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在2012年的夏天,站在首爾明洞路口,隨意往高樓大廈張望,很難不注意到匯豐銀行的HSBC的4個英文字母,匯豐銀行在韓國有11家分行。

     2013年的夏天,匯豐銀行已經決定,將關閉在韓國的10家分行,同時撤出消金市場,這已經是過去10年來,第8家外資銀行撤離韓國了。

     接著,荷蘭保險公司荷蘭國際集團(ING)也正做著從韓國「走出去」的準備,並與韓國東洋生命進行售出韓國分公司的洽談。

     還有,英國保險公司英傑華集團也打算出售友利英傑華生命的股權,從韓國撤出,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取消了在韓國設立亞太總部的計畫。

     而韓國的友利金融從2013年下半年正式推行民營化,然而,外資金融機構參與的意願不是不高,而是根本沒有。

     而正當原本「進軍」韓國的外資金融機構,開始「走出去」時,卻沒有新的外資金融機構再「走進來」。

     這也讓韓國離當初要比拚上海、倫敦,甚至要成為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夢想,是愈來愈遙遠。

     作繭自縛 金融夢碎

     影響所及,韓國當初為圓「夢想」而在首爾汝矣島興建的3棟超高的國際金融中心大樓,除了最先蓋完的第一棟樓有勉強「駐」滿外,其他兩棟樓,每到夜晚,其空無一人的情形最是明顯,相較於有燈光的第一棟樓,它們是漆黑一片。

     即使是在「駐」滿了的第一棟大樓裡,卻沒有一家名實相副的大型外資金融機構,但是,有Sony、LG,甚至還有Philip Morris(香煙公司)。

     也就是說,位於首爾汝矣島韓國金融機構群聚的「國際金融中心」,自2011年底啟動以來,沒有任何一家金融公司進駐。

     究其原由,韓國金融當局嚴格管制,對金融機構、特別是外資金融機構,造成了綁手綁腳的限制是主因。

     民風排外 外資卻步

     2008年,匯豐銀行與龍星基金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一案,就因為韓國金融監管委員會的「刁難」,最終還是放棄了收購。

     「龍星基金」一案,對韓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夢不但沒有助益,反而還有反效果,讓外資金融機構因此卻步。

     而且,韓國還是個匯率不穩定、稅率高,同時,解雇員工是難度相當高的國家,加上,韓國也從來不是對外國人友善的國家,不管是語言方面還是生活面,既存的現實問題,在在都是韓國想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致命傷。

     事實上,在一項評估是否適合成為金融中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首爾的排名只有28,低於台北和北京。

     有句話,最近馬政府為了「服貿協議」常常講:「沒有開放、競爭的心,TPP與RCEP只會是空想」,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韓國,如果沒有開放、競爭的心,韓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終究只會是夢,在韓國的外資金融機構也會不斷的「走出」韓國。

 

失業就去念MBA

  • 2013-07-14 01:40
  • 工商時報
  • 【林佳誼】
 失業就去念MBA圖╱路透

 失業就去念MBA圖╱路透

     ■美國聯準會將失業率與貨幣政策掛勾,矢言在失業率降至目標前,不會縮減刺激措施。但美國就業市場在歷經多年衰退後,許多勞動力早已流失在統計範疇之外,也讓失業率指標日益失真。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se departure from the labor force since the start of the last recession adds a layer of complexity to the Federal Reserve's effort to attack unemployment by linking monetary policy to the jobless rate.

     曾是世界名校曼哈頓音樂學院(MSM)研究生的史瓦茨(Andrew Schwartz),自從2011年認定主修音樂難以糊口,選擇中斷學業後,換過一個又一個的低薪工作,就是找不到穩定的發展機會。最後,他只有破釜沉舟重返校園,但目的是為了念個MBA。

     今年26歲的史瓦茨大嘆:「MBA這3個字,對我而言將會非常的珍貴。」因為他相信,過去有99.9%的人資都把他的求職信丟到垃圾統裡了,另外0.1%的人,還會對他的音樂學歷嘲笑一番。

     工作 愈來愈難找

     除了史瓦茨以外,還有數百萬計的美國人,自從2007年次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又連帶導致嚴重經濟衰退以來,就一個一個地被迫離開原有工作,甚至漸漸地脫離就業市場。

     由於這些人早已停止求職,不會反映在美國官方統計的失業率裡頭,所以即便美國聯準會(Fed)正在亟力透過貨幣寬鬆刺激,來達到降低失業率的目標,但實際上卻未必能夠挽回這些早已流失的勞動力。

     曾任聯準會研究員的JP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拉里(Michael Feroli)便說,失業率或許是判斷勞動市場健康的最佳指標,卻仍舊不夠完美。正因為勞動參與率(LPR;在職中和積極求職人數在16歲以上人口所佔比重)下降,這個不足之處也愈來愈大。

     根據美國勞動部公佈數據,美國失業率在4月落至7.5%的4年新低,但是勞動參與率卻也已降到63.3%的1979年來最低紀錄。更別提失業率又在5、6月份回升到了7.6%。

     也就是說,美國失業率持續下降,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勞動參與率不斷墜落,愈來愈多人離開就業市場之故。

     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坦言,過去兩年來勞動參與率墜落速度讓人「震驚」。他說,聯準會還在研究這些數據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進而判斷是否能夠靠政策刺激來振興就業。

     提高勞動參與率 有得等

     聯準會現已明言將貨幣政策與「雙率」掛勾,也就是直到失業率降至6.5%、通膨率升破2%以前,都不會宣布升息。但如失業率下降到6.5%,但實際就業卻沒成長,那麼聯準會是否還要按計畫升息呢?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紐約美國經濟學家夏雅提瓦(Yelena Shulyatyeva)說:「這可是聯準會的大難題。」

     舊金山聯準銀行經濟學家在1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一旦人們離開勞動力,往往就得再過好幾年,才會重新開始尋覓工作。而就目前美國就業人口數還遠低於衰退前高峰的前提來看,要想提高勞動參與率,恐怕也會需要幾年時間。

     以今年即將前往喬治亞州立大學就讀MBA的史瓦茨為例,從去年8月他辭職開始準備申請學校算起,再加上標準的2年MBA修業時間,算起來他至少得經過3年,才會再度投入勞動市場。

     但值得高興的是,至少史瓦茨對於MBA畢業後未來仍充滿信心。他說:「我真等不及念完書好去找到一份工作了!」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