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09 17:15:08| 人氣6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七七抗日76週年 蔣中正領導八年抗戰真相再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七七抗日76週年 蔣中正領導八年抗戰真相再現

1937年7月19日,「盧溝橋事變」後,蔣中正於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宣告對日抗戰開始。(網路圖片)
 
【大紀元201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 七七事變紀念日前夕,曾任蔣中正侍衛長6年的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一書,駁斥中共宣稱抗戰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說法,強調「八年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沒有第二個人」。
 

郝柏村日前在新書發表會上披露抗日戰爭自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共2,594天;戰場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各為三千公里以上,波及地區約五百萬公里,戰場曲折綿延達五千公里以上;中方使用兵力為600萬,日方在100萬以上。

郝柏村嚴正駁斥中共宣稱抗戰是毛澤東所領導的說法,強調「八年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沒有第二個人」。 總統馬英九7日在臉書表示,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但真相卻不能遺忘。


蔣公於1912年參加辛亥革命時之留影。(中正紀念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公在大陸時,聲望兩次達到中華民國歷史巔峰,一次是在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南京全城陷入一片瘋狂,所有的鞭炮都放光了,南京包括平時規規矩矩的學生,都跑上街上歡呼跳舞,簡直是瘋狂。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時,當時重慶也是陷入瘋狂。圖為重慶民眾歡迎蔣委員長。(網路圖片)

郝柏村:八年抗戰史實不容中共篡改偽造

郝柏村在新書的序提到,日記(蔣介石日記)的本質是主觀的,讀者可各依自己的立場,有不同面向的解釋,但抗戰是以落後、貧窮而分裂的中國,對當時世界一流強權說「不」。抗戰的勝利全憑蔣委員長在內外交迫、危疑四起中,堅持抗戰到底。他鐵一般的意志,與重慶共存亡的決心,喚醒、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發揚了民族正氣,是最後勝利的唯一因素,這應是客觀公正的全民共同結論。


聯合國憲章為1945年6月26日,由50國共同於舊金山簽署。8月24日國民政府於重慶辦理簽署典禮,蔣公簽字聯合國憲章(中正紀念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八年抗戰讓中國解脫150年的不平等條約屈辱,但中國大陸很多愛國教育基地,宣傳的卻都是馬克思主義。」郝柏村強調,抗戰時代的壯烈史實才是最好的愛國教育,寫這本書是希望下一代能把這段歷史繼續傳承下去。


高齡95歲的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攝影:鍾元/大紀元)

郝柏村說,他曾經走訪大陸建立的多個抗戰紀念館,發現上海「松滬抗戰紀念館」,對抗戰的紀錄「99%都是假的」,就連發生「七七事變」的蘆溝橋,對抗戰的描述也完全不對。


1934年蔣中正於江西前線指揮剿共。(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他強調,國家領導人如果扭曲歷史,這是對抗戰犧牲一代的侮辱,也是對後世的欺騙。中共不應該故意曲解、篡改、偽造歷史,他呼籲中共正視中華民國領導八年抗戰的歷史真相,不容任何人篡改、偽造。


1947年8月7日,蔣公飛臨延安巡視,親往指示剿共軍事。照片為8月8日蔣公與國軍將領胡宗南、盛文、董釗、劉戡等在延安中共盤踞之窯洞前合影。(中正紀念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馬英九: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

馬英九在臉書表示,歷史真相不能遺忘。76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揭開我國對日抗戰序幕,國軍在裝備落後、實力不足的劣勢下浴血苦戰,犧牲了322萬官兵,包括兩百多位將領,人民的死亡估計更在2000萬以上。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今天讀來,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蔣中正先生繼志承業,亦以收復臺灣為不渝之職志。圖為民國13年(1924年)6月與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黃埔軍校合影。(翻攝:林伯東 / 大紀元)

馬英九提到,事變爆發後10日,中國政府在江西廬山發表聲明強調「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這份聲明振奮了全國軍民士氣,激發無比的精神戰力。全面應戰後國軍採用「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略,並迫使日軍翻轉歷史上外族慣用的揮兵由北方南下的作戰軸線,改為由東向西較為不利的仰攻;而「淞滬會戰」讓日軍付出極大代價,耗時超過三個月,粉碎日本「三月亡華」迷夢,大大打擊日軍士氣。此一戰略不僅使中國奠定長期抗戰基礎,更因牽制大量日軍在中國戰場,而削弱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投入的兵力,而獲得盟國支持,進而在後期得以扭轉情勢、取得最後勝利。


1945年10月25日,受降典禮後與會之盟軍與國民政府代表於公會堂(臺北中山堂)外合影(臺北中山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馬英九說,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臺灣就無法脫離日本殖民,也不可能重回中華民國版圖。

日本自光緒21年(1895)6月17日「始政日」開始統治臺灣之後,臺灣人武裝與非武裝的抗暴運動不斷。除國人所熟知的「霧社事件」外,臺灣抗日志士從早期吳彭年、吳湯興、徐驤、姜紹祖、林朝棟、許肇清、李品三、蕭光明、丘逢甲、劉永福、簡大獅、柯鐵、林少貓、余清芳、羅俊、江定、羅福星、林祖密,到中期爭取自治、民主的如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翁俊明、蔡培火,及後期蔡忠恕、李建興等的地下運動,皆以不同方式,進行反日活動。今天提及七七事變及抗日史,是要讓後世清楚瞭解這段歷史緣由、並對犧牲的軍民先烈們表達敬意。


「七七抗戰76週年紀念會暨「第一屆國旗歌、抗戰歌曲暨台灣日據歌謠合唱(創作)比賽活動,七日下午兩點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圖為奪魁的中央合唱團。(攝影:鍾元/大紀元)

民間團體籲建立「抗日紀念館」發揚抗日精神

由台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台北市感恩協進會、紀念抗戰暨台灣日據抗日活動聯盟、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等單位舉辦的「七七抗戰76週年紀念會暨第一屆國旗歌、抗戰歌曲暨台灣日據歌謠合唱(創作)比賽」於下午舉行,由演唱《國旗歌》、《游擊隊歌》、《歌八百壯士》的中央合唱團奪魁,二、三名分由歐亞合唱團B團及荷聲合唱團奪得。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思想。(網路圖片)

主辦單位表示,國旗,不僅在抗戰時期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近來在數次國際事件中,國人更感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重要性。然而,國旗歌卻漸被淡忘,因此特將國旗歌設為必唱指定曲,以期大家在愛旗、護旗中,能永續傳唱中華民國的精神食糧─國旗歌。


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鍾欣純。(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

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鍾欣純表示,抗日戰爭不但造成中國以及日據時期的台灣軍民死傷無數,財物、經濟損失無可估算,同時也導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她希望建立國家級的「抗戰紀念館」,務使後人牢記這段軍民血肉築長城、男女老少抗強敵的英勇事蹟。


中研院近史所朱浤源教授現場展示一面仿製的陸軍新編第一軍司令部的軍旗(新一軍軍長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使會場情緒為之沸騰。(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

中研院近史所朱浤源教授表示,沒有歷史,歌唱只是藝術,抗日戰史充滿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藉由歌曲的傳唱,因而歷久不衰,因此單純的樂音,傳達的不只是一個大時代的故事,更突顯其中「只見一義、不畏犧牲」的軍人魂。


「七七抗戰76週年紀念會暨「第一屆國旗歌、抗戰歌曲暨台灣日據歌謠合唱(創作)比賽會中,首次展示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遠征軍駐印軍戰車第一營於瓦魯班戰役中,擄獲日軍精銳十八師團關防大印的拓印,非常珍貴。(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

這次活動首次展示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遠征軍駐印軍戰車第一營於瓦魯班戰役中,擄獲日軍精銳十八師團關防大印的拓印,非常珍貴。朱浤源還帶來一面仿製的陸軍新編第一軍司令部的軍旗(新一軍軍長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使會場情緒為之沸騰。


「七七抗戰76週年紀念會暨「第一屆國旗歌、抗戰歌曲暨台灣日據歌謠合唱(創作)比賽活動,七日下午兩點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攝影:鍾元/大紀元)

今天參加比賽獲勝者前3名將獲邀參加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之紀念晚會,並有機會代表參加在海內外舉辦之相關紀念交流演出。

(責任編輯:林銳)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