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6-29 20:14:30| 人氣2,5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近代思想史讀書心得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二的一份報告,
上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份心得,
才2300字,
可是我好像拿到93還是95的高分,
覺得自己寫得不錯,
雖然字數很少,
可是很多想法,自己讚美一下,自己都覺得不錯。

************************************

科 目:中國近代思想史
授課教授:汪榮祖先生
讀書心得


王爾敏的〈十九世紀中國士大夫對中西關係之理解及衍生之新觀念〉 ,說明在1840年到1900年這60年間,中國知識份子對近代中西接觸的因應過程。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初步認識與反應(1840-1860)」,中國在傳統文化優越感下,隔絕與西方接觸的機會,即使在門戶漸開之後,仍有許多對西方的誤解,但在鴉片戰爭的刺激之後,少數中國知識份子開始向外求取西方知識,不過仍僅停留在個人著述上,未見政府有積極行動,在這期間提出的制夷方法有三種,用民制夷,用商制夷,以夷制夷。第二個時期是「西力衝擊下衍生之新觀念(1860-1880)」,知識份子體認中國的變局,開始自強運動,西學的流通更為廣泛,原本的用商制夷觀念,轉為利權和商戰的觀念。第三個時期是「西方觀念之吸收與融會(1880-1895)」,對西洋學術與制度接受的程度,擴及到議院、法律等,知識份子並對時局提出解決之法。第四個時期是「民族主義與西方思想之移植(1895-1900)」,西學、時務的書刊廣泛通行,知識份子組成學會,進一步尋求並提出因應時局的解決之道。

為什麼鴉片戰爭無法讓中國馬上覺醒呢?以後人的「後見之明」來看,鴉片戰爭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可是對當時的清朝來說,鴉片戰爭不過是個主戰場在南方沿海的小戰爭,比起隨後而來的太平天國之亂,就影響的區域、死亡的人數而言,根本無法相比。而且鴉片戰爭戰區僅在沿海,根本沒有深入內地,而中國的內地就像一個大沼澤一樣,即使在後來一連串近代發展,也僅是在城市,而非在農村之中,甚至到抗戰的時候,甚至有的農村閉鎖到不知是在和日本打戰。真正將政府的控制力觸及到農村,是在中共的時候,所以89年的六四學運,大部份地區完全不知道六四的發生,固然是因為中共封鎖消息,可是就算中共不封鎖,六四的消息也能「順利」傳到每一個地方嗎?所以大部份知識份子根本無從接觸到問題,如何去看到問題,去體悟到中國正在發生的大變局呢?

當中國開始因應西方的時候,以為自己不如西方的只是船堅炮利,而非內部的、制度的問題,因此浪費了許多時間及精力,而中國還是一再打敗仗。為何如此膚淺的看不出問題所在呢?因為接觸西方本來就是超出中國的經驗,而適應西方、學習西方更是超出中國的經驗,因此中國的沒有遠見是可以瞭解的,但沒有遠見的中國卻也是受苦受難的中國。不過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沒有遠見,可是有遠見的人,提出的遠見卻不被接受 。中國需要改革嗎?為什麼?要如何改革?要改成什麼樣?這些共識都還沒有出現。更何況還有些人根本就覺得不需要改革。

西方會發展成近代西方的那一套,是因為西方需要,所以自然而然的發生;中國沒有「近代化」,是因為中國在歷史的脈絡中,沒有必要變成像西方的那一套。可是中國卻被迫要放棄自己的那一套,去接受西方的法律、規則、科學、社會組織、政治制度等,當這些西方的物質或精神文化套用到中國時,因為中國缺乏像西方那樣的歷史背景,所以就容易流於只是模仿到空殼,或被扭曲。

例如李鴻章的「上海織布局」,主要目的乃在挽回利權,亦即經濟權 。不論他的目的是何,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是無法達到這個目的;上海織布局,一開始就宣佈壟斷,在長達15年內不准別的商人插手織布業,又像所有的國營事業一樣,效率差,速度慢、易虧損 。一個資本主義的企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利潤、利潤、利潤,不是民族主義,不是發達國家資本,不是爭回經濟權,不是服務人群,不是造福社會,而是利潤。一個商人也許是個愛國者,也許是個慈善家,可是如果他忽略利潤,他就不夠資格被稱為商人。知識份子會提出商戰,爭回利權,可是忽略西方資本主義的觀念,忽略中國傳統商業的方式。挽回利權的結果,只是讓少數官員或華商中飽私囊,反而阻礙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思想家能夠實現理論的機會固然很少,可是他們所提出的也是只有大方向,在執行層面上仍有許多待克服的地方,例如鄭觀應提出的商戰,可是中國有這樣足夠的技術人才嗎?例如在海關的稅務人員方面,認為中國要在十年內完全改由中國人擔任,使外國人不敢再干預中國的關稅 。但事實上,並不是外國人強奪中國的海關稅務,而是在上海小刀會之亂時,中國官員要求英人代收關稅,等亂事平定之後,發現英人收的效率好,稅收的也多,從此就一直託英人代管,也是因為中國關稅一直被「外人」操縱,所以中國的海關稅務才辦的比較好。而當時的中國,連推行一種觀念都很辛苦,何況要到培養人才的地步,而少數留學回來的人,也無法學以致用。

近代中國的知識份子從知道西方到瞭解,到體認時局,到學習西學,到提出解決之道,到所實行的解決之道不是一次徒勞無功的嘗試,都是一條漫長的路。而同時的中國,除知識份子之外,還有至少八成左右的文盲人口,剩下的兩成,知識水準有的也僅停留在識字而已,而中國傳統的政府控制力又不強,馬上實行像西方的國民普及教育也有困難。中國的知識份子是在社會中尤有使命的一群人,《論語》中,子夏說:「士不可以不弘毅。」而非「人」不可以不弘毅,知識份子被要求以特別高的標準,不過這也是有道理,如果受教育的人其所作所為,不能與沒受過教育的有所區隔,那受教育的差別到底在那裡?但對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而言,沮喪的卻是,他們對時代變化的思考,遠遠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本身。自許為唯一能改變中國的一群人,卻無力改變。王爾敏的文末,提到十九世紀的這六十年間,知識份子為西化辯護的理論有西學源出中國說、託古改制論、中體西用論、貴因論、全盤西化論。不管是西化、中化、半中半西化,中國仍是中國,西化固然是時代潮流,但是全盤西化中國也會消化不良,中國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只是也許需要時間,甚至是漫長的時間。

台長: 白菜2號
人氣(2,51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白菜園 |
此分類下一篇:24歲的重要公告
此分類上一篇:兒童文學與民間故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