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6-29 20:08:18| 人氣4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間文學-台灣社會與台灣文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7.1.13
完全想不起來,是大二的什麼時候參加的,
如果是大二,那就代表著1997.9~1998.6
在這麼亂七八糟的時代,
很多學者堅持,但是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就迷失自己了,
迷失在財團,金錢,貪污之下,
陳芳明當過民進黨發言人,
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卻沒有當過一官半職,
反正進入政大成為教授,
為什麼?難道沒有機會當官呢?
為什麼拒絕了?
沒有受到誘惑嗎?
在這個貪污案一一爆出來,
中研院院士扯出三隻小豬鬼話之後,
更覺得陳芳明的偉大~~~


****************************

也是很久貼在魔境的一篇摘要,
大二的時候,參加靜宜大學的民間文學班,
以下是其中的演講摘要。

************************************

陳芳明 台灣社會與台灣文學

白菜曰:因為我沒有錄音,全憑我的筆記而整理下來的,
所以只有思想的膠汁,沒有文藻的流暢,
所以也幾乎都是條列式,我會儘量改成白話文,
可是如果改錯了,知道正確答案的,請來信告知,
否則請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謝謝。

大綱:
一、 引言
(一) 台灣社會的性質
(二) 台灣文學的風格
二、 殖民地文學的塑造與發展
(一) 現代化與殖民化的台灣社會
(二) 新文學的誕生
(三) 日據時期與戰後時期
(四) 從邊緣到重建主體
三、 台灣文學的挫折與抵抗
(一) 語言的斷裂
(二) 與政治運動的結合
(三) 弱小民族的立場
(四) 流亡的精神
(五) 回歸的思潮
(六) 原住民文學與女性文學的崛起
四、 從台灣社會脈絡看台灣文學

一、
作品如果夠重,就可以擱淺下來。

二、
1. 殖民地社會,權力分配,
分為內部殖民和外部殖民
文學是反殖民的,充滿抵抗和抗議的抵抗文學

2. 現代化是要求精確的,
由日本帶入,建立秩序,
台灣的現代化是隨著殖民化而來。

3.
1915年,台灣才出現知識份子

4.
1895年 日據時期開始,台灣念的是公學校
1915年 第一代的知識份子
1917年 俄國十月革命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 五四運動
1920年 台灣第一次政治運動,議會運動
原本允諾結束總督府,但是並沒有。

5. 沒有政治運動,就沒有文學。

6.第一本小說:1921年,日文發表,
謝春木,〈也往何處去〉,意指台灣何處去?

7.技巧:
影射→隱喻
例如:母親的苦難,就是大地的苦難
→象徵

8.
例如:張我軍,〈亂都之戀〉,1925,中文。
例如:賴和,〈一桿秤仔〉,1926,
〈鬥熱鬧〉(台語)

三、
(一) 語言斷裂
1. 漢文→日文
1937,不准使用漢語,只能使用日語,思想檢查。
1940,皇民化運動,作品只能用日文寫作,而且必須支持或歌頌大東亞戰爭
但卻是台灣文學最精彩的時期,因為暗諷日本統治,需要高超的文學技巧。
例如:龍瑛宗(客家人)、呂赫若、張文環

2.日文→漢文
1945,日本投降,
1946,全面禁止使用日語,
全部的作家,封筆,受監視,
例如:呂赫若,從事政治運動,
張文環,旅館主人,
龍瑛宗,銀行公務員,

3.
1947,二二八事件,
1950,所有的文學必須反共,
文學全依照統治者而發展,
由新聞局、教育部、警總、警察局,進行思想檢查,

4.
1950-1960,反共文學
禁忌:
例如:紅色、向日葵、太陽、孤島、老人。

5.
1960,美援文化,現代主義作品,
現代主義在1890-1930,是最興盛時期,
例如:福克納‧卡繆
寫人生活在現代,人的孤寂、苦悶、焦慮,文明危機,西方的沒落,人的疏離感。

因為美援,所以現代主義自美國進口,
本來現代主義是美國從農村過渡到工業的苦悶,
但是在台灣,卻變成政治的,人與人的猜忌的描寫,

其他現代主義的,
例如:夢、心靈起伏、意識流。

6.文學在1960,才熟用國語,來描寫內心世界,

(二) 與政治運動結合
1.
1921-1931(民國10-20(918事變))
因為台灣政治運動被日本禁止,所以出現文學雜誌,
其內容:反日,
描寫權力邊緣,(例如:農民、工人、婦女、原住民。)

2. 有人去學國語,
例如:葉石濤,鍾肇政,陳千武,

3. 有人依然用日文,
例如:張文環、龍瑛宗、吳濁流(客家人)。

4. 吳濁流
《無花果》,日文,描寫二二八之前的台灣知識份子,
《台灣連翹》,日文,描寫之後的知識份子,
沒有現代主義的技巧,
《亞細亞孤兒》,日文,戰前台灣知識份子,

白菜曰:不要問我(三)去哪裡?我也不知道。

(四)流亡的精神
1. 流亡即exile
分為:內部流亡——心理的流亡
外部流亡——身體的流亡
例如:離家出走的故事、失蹤、發瘋、精神病、自殺。

2. 流亡背景:
正常世界→異常世界,尋找出路

3. 《亞細亞孤兒》
沒有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發瘋,
總結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
皇民化時期寫的,
1960出版,

4.現代主義小說,流亡小說,
(1)白先勇
外省人,1937年出生,外文系畢業,
白崇禧將軍之子,
描寫苦悶、自殺,
例如:《芝加哥之死》,吳漢魂,自殺
《謫仙記》,李彤,自殺,
喜歡描寫不認同中國、台灣、美國,
沒有歸屬感
(2)陳映真
本省人,
例如:描寫台灣人和外省人結婚,失敗,台灣人自殺,

5.戒嚴體制
身體和土地的控制

6.
1970年代才糾正過來
1970 釣魚台事件
1971 退出聯合國
1972 中日斷交
1975 蔣介石死
1976 文革結束
1979 中美斷交
因為國際環境改變,台灣的中國體制受到挑戰,
1970年代,沒有寫死亡,找到生命,因為找到土地,
→鄉土文學

(五)回歸的思潮
1.黃春明
1970年代,《看海的日子》
但是,60年代的陳映真的《將軍族》,其中妓女卻是自殺。

2.
例如:王禎和,花蓮
黃春明,宜蘭,
鍾肇政,茶民,
王拓,基隆,
李昂,鹿港,
楊青矗,高雄,
宋澤來,
吳錦發,美濃

3.
80年代,出現精彩的小說,
1950-1960反共文學
1960-1970現代主義
1970-1980鄉土文學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文學已經解放,小說多元化,
出現紅唇族小說——少女小說
自主的,

(六)原住民文學與女性文學崛起
1. 原住民文學,
例如:瓦歷士莫幹,阿鳴夫婦

2. 環保意識,勞工文學,

3. 女性文學
1982,李昂,《殺夫》,
描寫女性抵抗,情慾,宗法,性虐待,

擺脫男性對身體的控制,
例如:白先勇,《玉傾嫂》,
郭良蕙,歐陽子,
60年代,於梨華,留學生,


台灣文學:
七十年,1921-1990,
每十年改變一次風格,每10年被國際改變一次,
被控制的理由和歷史有關

台長: 白菜2號
人氣(4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白菜園 |
此分類下一篇:兒童文學與民間故事
此分類上一篇:茅葺嶺之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