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4 16:32:19| 人氣72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代為轉貼】我的憂心 ◎吳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人何需介入政治?


距離2008年總統大選日期越迫近,親友相聚難免觸及這個話題,有些親友,尤其是不少年輕朋友,對選舉還不甚了解,看到那麼多媒體宣傳、新聞報導,講來講去,聽得霧煞煞,甚為困惑,希望聽聽我的想法、我的意向,但以閒談方式往往過於零碎、片段,甚至流於枝枝節節的意氣之爭、情緒之論,不容易談得深入而周全,因此很願意寫一份較完整的書面報告,將自己的心路歷程,觀察所得,盡量清楚的表達,提供給有心關懷社會的年輕朋友參考。


有些文友認為,做為文學人,何需介入政治、表明立場,不如保持「中立」態度,寫作之路「較寬廣」。


我不禁想起本鄉農會行之多年的一套選舉語言。各鄉鎮農會一直是地方上操縱選舉、舉足輕重的「民間團體」。整個農會系統,包括總幹事、各部門主管、職員、雇員,及理事、監事、代表、農事小組……成員遍佈各村落(坦白說,至今仍是國民黨的大樁腳),他們對於支持不同對象的人士,總是好意「勸告」:「生意人只要好好做生意,拼經濟,嘸通理政治(選舉),以免影響生意;誰當選,我們還不是一樣要做、要拼才有飯吃……」,生意人可以轉換為工人、做田人、公教人員……。


那麼,誰來理選舉?結論當然是,選舉事交由「我們」來管,來安排就好。


你別小看這樣淺薄的選舉語言,還真有作用呢。尤其是「誰當選都一樣」的論調,至今仍有不少鄉親「打從內心」相信。


保持「中立」態度的文友,當然有更高層次、更多面向的思考,不能和本鄉農會的例子做類比,我只想藉此說明我個人淺顯的見解。做為「文學人」或任何身份,都是社會公民,而所謂政治,就是和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眾人之事,做為公民一份子,對公眾事務理所當然多少總會關心,選舉則是民主制度中,公民參與政治、表達意見的基本方式之一。



面對每次選舉,身為公民有幾項選擇,其一是去投票給自己中意(或較滿意)的候選人;其二是放棄投票權;其三是投廢票。但不管你採取那種態度,除非發動全民罷選,讓投票率低於當選門檻,不然,基本上總會有人當選,這是明確的事實。而不同的當選人擔任公職,無論是人品、能力或對公共政策、地方發展,乃至國家方向的主張,必然或多或少有差異,他們被賦予權力,決定許許多多事務,在在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台灣的未來,怎麼可能「誰當選都一樣」?


你若是決定放棄自己的社會參與權,也無不可;但你若要批評、表達意見(也是一種參與方式),或要去投票,就要對每位候選人及其所屬政黨的「背景資料」,有起碼的歷史認識,有一定的時代了解,才能作出比較正確、比較公正的判斷,以免落入情緒性的好惡。

◆我從不掩飾個人政治傾向


年少以來,我從不隱藏或掩飾自己的政治見解及傾向。


1949年國民黨政府從中國大陸全面退守台灣,接收日本統治,以反共為最高國策,實施戒嚴體制長達將近四十年。我從六0年代高中時期,有機緣接觸一些《自由中國》、《人間世》、《文星》等雜誌書刊,對台灣歷史、社會現實,點點滴滴累積了有別於制式教育、有別於一般「政令宣導」的思想體系,曾因愛發議論,招來情治單位的調查,幸賴有力師長出面作保才安然無事。


七0年代返鄉教書,正是所謂的黨外(國民黨以外)民主運動暗潮洶湧,我從不避教師身份,直接表達支持「黨外人士」,乃至和妻子替黨外候選人助講寫文宣,從黨外講到民進黨成立,講到九0年代,走過無數鄉鎮、村落,講了一場又一場,喚起民眾對民主理念的認識和支持。


黨外興起、民進黨創黨之初,社會上普遍流行「偏激份子」、「暴力份子」等語詞,同時流行一種說法:「支持黨外都是一群穿木屐、嚼檳榔、沒水準的粗魯人」。凡是批評政府,就冠上偏激份子,無需辯論講道理,也就是說,將「黨外人士」形塑成偏激、暴力的既定印象,而其支持者,則等同於「沒水準的粗魯人」。


類似「誰當選都一樣」的論調,你別小看這樣「偏激」的操作語言,還真深入不少「有水準」的知識份子腦海中,根深蒂固,至今難以改變呢。


我常開玩笑說,我公開支持黨外運動,至少給我們「忠直講義氣」的鄉親同志們,有一定程度的鼓舞作用:騙肖仔,誰說支持黨外都是沒水準?


我所堅持的信念,簡而言之,就是追求自由、民主與獨立自主本土意識的建立,其實這也是二次大戰後的普世價值、世界性風潮。這股風潮配合雨後春筍般禁不勝禁的黨外書刊,民主運動逐漸洶湧澎湃,民主理念逐漸普及、深化,終而讓執政當局感受到明顯的威脅,「執導」了高雄事件(或稱美麗島事件),趁機大肆逮捕。


◆了解歷史,是展望未來最起碼的基石


也許不少年輕朋友,錯以為台灣「本來」就是這樣,不知道民主理念的宣揚和推動,歷經多少艱難之路?過去將近半個世紀,國民黨政權奉戒嚴之名,蜘蛛網般在島嶼密佈軍警特八大情治系統,全面掌控教育、文化、媒體、行政機構……,乃至各鄉鎮「民眾服務分社」、農漁會、婦女會、救國團、青年工作隊……等「民間」團體,組織龐大,系統綿密,魔音傳腦般灌輸黨國體制架構下的思想價值,並依「劇情」需要,不斷編造諸如「南海血書」等「駭人故事」,將反對份子、異議份子「妖魔化」……。


這些深入日常生活思維模式裡的影響力,至今仍持續發酵,甚且透過財團媒體,擴大「發揮」。


而與之抗衡的黨外意識,初始不過是小眾中的小眾,純粹靠理念的認同,既沒有資源,也沒有組織,支持者更要出錢出力、承擔「顧人怨」的風險。以我定居的村子為例,八0年代之前,黨外候選人只有20票左右的固定票數,是誰投的票,可以清楚數出來。美麗島事件後,黨外得票數才明顯成長。八0年代中期,某次立委選舉,突破百票,約佔投票率的一、兩成,我們十幾位公開表明黨外身份的村民,還私下慶祝了一番。


1988年黨外人士甘冒被捉被關的險厄,成立民進黨(當時媒體報導,不是寫「民╳黨,就是╳進黨」),激勵更多人投入,宣揚本土、民主價值。直到1996年,台灣才首次民選總統,2000年首度完成政黨輪替,終結一黨專制,2004總統大選,民進黨初次獲得全民過半票數。


簡略回顧歷史,無非是想讓年輕朋友們理解,今日台灣的民主,仰賴多少年月、多少各行各業的人士,自動自發、無怨無悔的付出啊。像我這樣的「付出」,不過是民主潮流中一小滴水滴,奉獻更多時間、心力、付出更大犧牲的人士,無從計數;感人故事講不完、寫不盡。


我也聽過年輕朋友抱怨,為什麼老是要提到過去?我很奇怪,你不想知道自己父母、自己祖父母的過去嗎?拒絕了解,說得重一點,就是拒絕良知。我不知道全世界有哪一個民族的子弟,被教導成排斥自己民族的歷史記憶?


今日是昨日的延續,不能切割,了解昨日是認知今日,了解歷史,是展望未來最起碼的基石。


◆立委選後,我經常失眠


2008年立委選舉,中國國民黨大勝,佔國會四分之三以上的席次。從開票日後,我經常失眠,這是我以往少有的生活現象。


年輕朋友可能不了解,這樣的政治生態有什麼嚴重性,但我真的很憂心。我不只憂心,國民黨重回一黨獨大、一黨獨霸的統治,沒有制衡力量,為所欲為,更憂心整體政治風氣的沈淪。


數十年來,一批又一批「有名」及默默無聞的人士,奉獻青春、血汗、乃至身家性命,推動而來的民主進步,難道將毀於一旦?威權時代畢竟還有些知識人的人文氣息,而今整個立法院的結構,黑金橫行、人文蕩然,最可怕的是,立身於世的基本道德標準,一再被腐蝕、被模糊、乃至被摧毀,我們該怎樣維繫一定的社會價值?該怎樣教育下一代?


雖然本屆立委選舉,早在確定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同時,這局棋就已經大致「定輸贏」,民進黨至少要先讓出金門、馬祖等「十多子」,只是未料到會輸得如此慘。分析其原因,就我個人在農村的觀察,有幾點可以提出,供大家參考。


◆國民黨的謬論,滲透民心


每張票,其實都是投票人平日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文化思維總體呈現。


國民黨的票源,基本上仍根源於黨國意識(教育),將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深入、普及。其中,尤以泛外省族群最「死忠」。以本鄉的榮光村、以及隔壁鄉的「榮民之家」為例,以往黨外候選人的得票率,幾乎都掛零,至今民進黨也難以挖到幾票。雖然第二代、第三代已有些「鬆動」,畢竟還是佔少數。其次,主要為軍警公教人員,不乏在封閉的體制內,認為「黨外」(乃至民進黨),只會帶來動盪、不安,破壞「安定繁榮」。至於廣大的士農工商,深受黨國教育影響者,比比皆是。我有不少鄉親,至今仍深信,沒有國民黨軍隊帶來大批黃金,台灣人今天不可能這麼富裕,因此不知感恩,就是「忘恩負義」;有位國民黨吳姓秘書長,前陣子還在發表這種高論呢。


尤其2000年國民黨「莫名其妙」淪為在野黨之後,從黨國意識衍伸、轉變而來的各種謬論,難以細數。


我隨手舉兩個例子,其一是2003年所謂的十二萬農漁民上街頭。


你知道農漁會信用部問題有多嚴重嗎?簡單說,已成為某些「地方士紳」的私人金庫,擠兌風暴連續發生,以本鄉溪州農會來說,據報載,「假買賣、真超貸,溪州農會損失2.7億元」,但這樣的「損失」,在全縣或全國農會中,還算是「輕微」。這樣的農漁會,尤其農漁會信用部不需大大改革嗎?不過當時剛取得政權的民進黨政府,明明只是要改革農漁會信用部,長期以來作為國民黨樁腳系統的農漁會,卻把此事誇大成,阿扁要消滅農會,等於要消滅農業、消滅農民;明明是「農漁會」總動員,卻掛上「農漁民大遊行」的招牌。甚至透過大量在媒體購買廣告,將問題農漁會抗拒改革的反撲,型塑成「農民運動」。


而你——年輕人,若缺乏對歷史的認知,也許也就這樣,透過電視,接收了刻意扭曲真相、違背事實的訊息,還信以為真。


再說個例子,是有關黑金立委的身世。


我大妹在今年初立委選舉過後,從定居的智利回娘家過年,聊到總統大選,兄妹倆有些爭論。忽然聽得她說:「台灣政治最大的亂源,在立法院,立法院最大的問題,是有太多黑金立委。」


難得有「共識」,我趕緊附和:「是啊,妳也知道?」


她說:「對啊,我們僑界都在傳,那些黑金立委都是民進黨。」


「什麼?真的這樣傳?」我幾乎被嚇到需要收驚。


「他們說,黑金立委都是李登輝在養,而李登輝表面上是國民黨,其實是民進黨。2000年就是因為他也支持阿扁,阿扁才會當選。」



「你也相信嗎?」


大妹說:「人家說那時候他出來助選,都是伸出手掌,比五個手指頭作暗示(阿扁是五號)。」


「可是那一次連戰的看板,也是比出五個手指頭的手勢啊!」


◆馬英九豈能自外於黑金


一點一滴的謬論,竟是「深入民心」?透過電視、網路,從台灣散播到世界各地(包括我大妹定居的智利)。


美好的「形象」靠媒體包裝,很多「爛」的印象,也出自媒體報導。媒體幕後的老闆、出錢的人,往往決定媒體的立場。而媒體反覆渲染的威力,更可以將「白白布染到黑」。


以「涂醒哲舔耳事件」為例,儘管當時他怎樣說明、澄清,請出父母發重誓,相信他清白的民調,幾乎不到10%(坦白說,連我「深綠」的太太也不相信),可以想見媒體多麼使人「生畏」,若非涂醒哲的八字重、太好運,哪可能含冤得雪。但有多少人、多少事,就被這樣錯誤認定了,再怎麼解釋都沒有用,有多少閱聽大眾,就這樣被蒙蔽?甚至明明知道某些報導是假的、是買的,也「司空見慣」了、「習以為常」?


尤其選舉時的模糊戰術(或說烏賊戰術),更是白白布可以染成黑、黑黑布也可以染到白的「範例」。


你說國民黨貪污,他說民進黨執政五年,比國民黨五十年更貪腐;你說國民黨靠買票,他說民進黨也有賄選……,很多文宣設計、廣告語言更是抄來抄去,你說愛鄉土,他就趴下親吻土地;你說愛台灣,他就說死後要埋骨於斯……。


2006年紅衫軍在台北城內掀起「反貪腐」熱潮時,我在彰化縣,也到處看到「核心價值——反貪腐」的大型看板。豎立看板的人士,都是本縣(準)國民黨立委參選人。他們是什麼背景?靠什麼起家?家族至今仍經營什麼賺大錢?稍有關心社會的縣民應該都知道,但這些長期盤據地方,不乏涉及貪污、掏空、賄選、甚至殺人等案件的民代,竟高舉出「反貪腐」的訴求,還配上「清廉、改革」。

我每每看到這些看板,簡直感到神經快要錯亂,對文字的意義,幾乎喪失辨識能力。


然後此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在彰化縣提名的四位候選人(加上一位不分區立委),全數當選。這意謂著,這些立委背後從事的「行業」,有更大的、傷害土地人民的營利空間。


我真的很憂心。我絕不相信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不清楚國民黨立委的「素質」,也不相信馬英九如果當選,能自外於黑金,不會被這些黑金勢力所脅持。


◆買票經費,從何而來?


分析選舉、探究票源,除了黨國意識、廣告媒體等因素,少不了一定要提到,具有「悠久歷史」的買票文化(就暫且不再詳述,國民黨早期的作票文化)。配合龐大的組織系統,盤根錯節的網絡(即俗稱的「釘樁腳」),獲得選票。


「釘樁腳」,鄉間通稱「開溝渠、淹田水」,亦即平日廣開溝渠,到時候「田水」一放,就有「票票等值」的效果。


歷經時代演進,如今「淹田水」的渠道,更「多元」,花樣更翻新,手法更純熟,尤其單一選區兩票制,將立委的選區大幅縮小,更有利於樁腳文化發揮到淋漓盡致。


很多都會論評家認為,「大致而言,『作票』及『買票』已經遠離了台灣的總統選舉」(黃煌雄語)。


但,真的「遠離」了嗎?八年前(2000年)總統選舉,本縣(彰化縣)某位鎮長涉嫌為連戰買票判刑確定,坐牢一年多,副縣長則逃亡海外至今未歸案……。至於本屆立委選舉,有沒有買票?買票手法如何?請你來鄉間探問一下,鄉親會清楚告訴你。


也許都會朋友很懷疑,而今「民智已開」,買票「有用」嗎?事實上買票方式正在「進化」,從平日的廟宇、民間團體活動經費補助,到傳出有「組頭」候選人,提供免費簽賭大家樂的機會,作為某種新型態的賄選。另外,還包括大小樁腳的「選前工作費」等等,而直接買票的作用,不只是那一票的金錢,還在於買票和賣票二者之間的交情、依存關係……。


這樣的「經營」方式,長年累月,必需有龐大的家產做後盾,可惜多數選民沒去探究,龐大的經費從何而來?如何取得?涉及多少不法的「行業」而致富?在立法院通過了多少圖利自己的法條?


一票一票仍然投給,八年前失去政權、至今仍不曾反省的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的文化只有歌頌,沒有反省


中國國民黨的文化,只有歌頌,沒有反省。


從早年失去大陸江山,怪罪共產黨作亂,到2000年再度失去台灣政權,歸罪「兄弟閱牆」,歸罪李登輝暗中支持阿扁、2004年「兄弟復合」又輸,歸罪「二顆子彈」、歸罪選務人員「作票」。


我幾乎不曾看過,國民黨真心反省的「論述」,數十年來我在鄉間,也幾乎不曾聽過國民黨支持者批評他們的黨,更遑論講他們領袖(或共主)的「壞話」。

相對來說,源於黨外背景的民進黨支持者,一向比較有主見,因為大多純粹付出,無所求無所得(頂多和民進黨公職合照的虛榮等),對「自己人」的批評實屬平常;這是民進黨和國民黨文化,很大的一項差異。


尤其政黨輪替後,阿扁執政,突然失去穩當政權的國民黨,不惜發動「焦土政策」,傾全力杯葛、罷免、提起選舉無效之訴、遊行示威抗議……,同時透過媒體「名嘴」,極盡嘲弄、譏諷。不少原先支持者,在這樣的批判氛圍下,信心逐漸瓦解,甚至發出,「後悔當初投票給阿扁」的怨聲。


在這次立委選舉,紛紛出手教訓這個「學壞學得這樣快」的民進黨,不再含淚投票,不料出手太重,幾乎打得「半死」。


民進黨興起的過程中,有機會浮上台面的公職,確實良莠不齊。執政八年,該檢討、該反省的太多,令支持者扼腕、失望到近乎「碎心」的作為,也不勝枚舉。不過在野黨國民黨的「論述」,卻集中在「教訓阿扁」,除了突然轉向、放棄「漢賊不兩立」的反共(反攻大陸)立場,轉而急於主張和中國大陸「三通」(是國與國的對等三通,還是「國內航線」的三通,國民黨從不敢直截了當表明態度),其訴求只有兩項:一是「反貪腐」,二是「拼經濟」;這也是國民黨2008年立委和總統大選的主軸。


只是,由黑金立委提出「反貪腐」的訴求,怎麼看都令人感到荒謬。至於拼經濟,也許人們忘記了,或至今不理解?今日台灣的處境,除了和民進黨執政八年有關,也源於國民黨長期以來圖利大財團、大企業,犧牲環境與勞工權益的經濟「發展」政策,爆發了多少金融風暴?「造就」了多少劉松藩、伍澤元、陳由豪、朱安雄、王又曾等眾多潛逃海外(中國)的經濟罪犯?如今再抬出舊思維,高喊拼經濟,到底是拼誰的經濟?


◆兩位總統候選人,代表兩種價值觀的衝突


很多單純、心性善良的年輕朋友,看到藍綠對立,藍綠衝突(尤其是這八年來)的現象,十分困惑、痛苦,為什麼我們的社會不能和諧共處?



我很了解這種心情,因為我也曾經如此困惑、痛苦。但我隨著年齡成長,逐漸了解這是民主過程必需要面對的現實。


所謂藍綠對立,簡單說就是二種價值觀的衝突(當然和權勢依附、利益糾葛等人性弱點,也不無關連)。


從黨外時期一方實施威權戒嚴體制、一方追求自由民主,到現在對台灣歷史認知和詮釋、土地認同、國族定位等等綜合而成的「文化思維」,藍綠雙方各自代表島國文化(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與大陸中原(中國文化),都有極大的差異性(或者說對立性、衝突性),這是不可隱諱的事實。台灣文化本就是在衝突中逐漸調和。


2008年兩位總統候選人,年歲差不多,但出身背景不同,正是代表藍綠的典型。國民黨馬英九出身黨國權貴,拿中山獎學金赴美,獲得學位即回台灣任高位,一路反對廢刑法一百條,倡言「總統委任直選」(其實是維持國代選舉)等等反民主政策,一路封建保守,始終如一。謝長廷則出身台北打鐵街的平民家庭,挺身而出擔任美麗島受刑人辯護律師,從黨外抗爭,到參與民進黨組黨,訴求解除戒嚴、解除報禁、開放大陸探親、開放觀光、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等,從不缺席。


這些訴求和推動,今日多數泛藍人士(包括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當日是怎樣極盡污衊、阻擋之能事,而今還有誰敢站出來說,哪一項不是正確的歷史發展?

這兩種人格特質及其所代表的兩種文化,誰有前瞻性、誰真正立足台灣土地上,其實很容易做比較。


半世紀前,我在唸小學時,每逢地方選舉,政府的政令宣導中有一句話至今我仍「信奉不疑」,那就是「選賢與能」。「賢」當然是指品性、操守、人格特質;「能」當然是指擔任公職必備的規劃、執行、領導等行政能力。


如果單純只就「選賢與能」最基本的標準考量,現在資訊已發達到氾濫,大家可以去了解兩位候選人的「歷史背景」、所言(比如誠信)、所行(比如以往政績)、理性判斷誰更符合「賢」與「能」的條件……。

◆國民黨封建勢力大復辟、黑金體制大反撲


我更記起國小五年級時,那年舉行縣長選舉,老師集合我們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到辦公室,教我們唱國民黨候選人陳錫卿的競選歌曲:「地方政治,初初實施……陳錫卿,飽賢能……大家來選乎給陳錫卿……」,並要求我們每天上下學沿路一直唱、大聲唱,還要配合其他競選活動。


在那樣被強制的氣氛下,我深覺對另一位「無黨無派」的候選人石錫勳很不公平,因此向班上同學募集了五角錢去買鞭炮,趁石錫勳的宣傳車,午休時間經過學校,趕快衝出去燃放……。


回顧以往選舉,從「無黨無派」到「黨外」、到民進黨,和國民黨的資源,無論人力、物力,如何相比?直到本屆總統選舉,國民黨雖已在野八年,仍擁有龐大財富可資揮霍,光是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期間,拋售的黨產,估計至少一百多億元。財大,氣就粗,就可掌握媒體,每天在各平面媒體、電子媒體所做的廣告,彷如排山倒海,經費好像永遠花不盡,難怪一再拖延電視辯論。


如果將2008年立委及總統大選,定位為國民黨「封建勢力大復辟,黑金體制大反撲」並不為過,國民黨這場傾全力最後一搏的「豪賭」,已大贏前半局,若連總統大位也賭贏,大獲全勝,整碗捧去,則國民黨勢必又有源源不絕的黨產,必將成為再也難以撼動的「大怪獸」。


我很清楚這一場總統大選,民進黨必定選得很艱辛,然而,從黨外時期一路走來,我們支持民主信仰、本土價值,何曾考量輸贏,只求對得起良知。2000年,我們何曾想過民進黨有機會執政,2004年連宋合,有些人判斷「情勢大好」,趕緊「偎」過去,那又如何?2008年我們堅決支持謝長廷,不只信賴他勇於承擔的執政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寄望民進黨的謝長廷當選,才能保住民主命脈,發揮制衡的力量。


◆你可以對政治人物失望,千萬別對台灣失望


前陣子看到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長談話中提到:謝長廷的執政能力較值得信賴,有「表態挺謝」之意,隔日即遭到一波一波冷潮熱諷,說他是「政治白癡」、說他是「學術蒙羞」、說他是「知識份子的墮落」、說「台灣失去了一位知識份子」……。


莫非表態支持國民黨、支持國民黨候選人才是知識良心?才是道德勇氣?才是真知灼見?這是什麼邏輯、什麼標準?我也有幾位敬重的師長和親友,由於各自認知不同,而支持不同政黨,有時候也會「討論」一番,既然不能說服對方,只有尊重。



幸而我不是什麼名流,自知發揮不了什麼大作用,相信沒什麼份量值得圍剿。但我仍要懇切說明,我不是政論家,一篇文章也不可能涵蓋多少議題,我寫這份「書面報告」,只是做為基層公民一份子,表述對時局的觀察心得,不見得完全正確,卻出於真誠,或許可為時代留下見證。


每次應邀向年輕朋友談詩、談文學,最後我常提醒大家:你可以對任何詩人、任何作家失望(包括我在內),但千萬不可對詩、對文學失望!因為沒有任何詩人可以代表詩,沒有任何文學家可以代表文學。


同樣的,各位年輕朋友,你可以對任何政治人物失望,但千萬別對自由、民主、公義、愛鄉愛土的精神失望,因為沒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可以代表這些永恆的價值,更千萬,別對台灣——我們長居久安的家國——失望喔。
 

台長: 蔡文傑

草地人
誰能給老百姓過好日子,我就投給誰。
2008-03-10 13:53:43
raminco
只要防止買票做得確實,老兄大可安心睡覺!
2008-03-10 17:24: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