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20 22:00:05| 人氣6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賴雅妍–漢方美容〔舒壓安神好心情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睡好美容覺
◎ 助眠DIY 4帖
茯苓魚湯
材料:
生薑一段、鮮魚一條、茯苓10公克、鹽及酒少許。
作法:
1. 生薑洗淨後切片,茯苓洗淨備用。
2. 鮮魚洗淨後切塊。
3. 薑及茯苓放入鍋中,加水煮滾,再放入魚塊,煮熟後加酒及鹽調味即可。
雅妍小提醒:
魚肉因為容易煮散,等藥材煮滾後再放進去就可以了。這道湯有助於鎮靜安眠,尤其在夏天煩躁不安睡不著時,很有幫助。
酸棗仁湯
材料:
酸棗仁4錢、川芎2錢、知母2錢、茯苓3錢、甘草2錢。
作法:
1. 將所有藥材先過水洗一遍。
2. 水煮滾後將所有藥材加入煎煮。
3. 煮滾藥材入味後當茶喝。
雅妍小提醒:
有時候工作壓力太大就算很累也會失眠,或是不容易放鬆、想太多,這是因為太累導致肝血和氣血不足,煎煮這一道酸棗仁湯,可以幫助穩定精神,晚上會比較容易入睡,也可改善失眠、多夢、心悸或淺眠的問題。如果有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人,長時間煎來服用,也會有助於情況改善。
助眠枕
材料:
菊花連草或蔓京子適量。
作法:
將菊花連草或蔓京子裝進枕頭。
雅妍小提醒:
你知道好好睡覺也可以讓人變聰明嗎?有人說「吃什麼補什麼」,但我也認為「睡哪裡好哪好」。如果想好好睡一覺,又想變聰明,就可以用乾的菊花連草或蔓京子做枕頭,對失眠、心煩易怒有幫助,又有顧腦、醒腦的療效。
熱粗盬袋
材料:
粗鹽250公克。
作法:
1. 粗鹽炒熱用布包好。
2. 溫於小腹、肩頸或腳底。
雅妍小提醒:
我們一般用來淨化水晶的就是粗鹽,所以粗鹽也可以淨化身體,用溫熱的鹽袋置於小腹,可以治療女性經痛、瘀血的問題,也可以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不容易有小腹突出的問題;置於肩頸和腳底,可以消除壓力和疲勞,有助於放鬆、減壓,讓休息和睡眠進入良好的狀態。
快樂相隨
◎ 舒壓DIY 3帖
甘麥大棗湯
材料:
甘草3錢、浮小麥1兩、紅棗8顆。
作法:
1. 將所有藥材先過水洗一遍。
2. 水煮滾後將所有藥材加入煎煮(紅棗要捏破煮)。
3. 煮滾藥材入味後當湯喝。
雅妍小提醒:
甘草可以治療胃虛弱、舒緩止痛,紅棗養氣滋陰,小麥有舒緩精神及鎮靜神經興奮的功效。甘麥大棗湯有助於失眠、神經衰弱,及性情躁怒者(或有躁鬰症狀的人),對於緊張或壓力導致的便秘也有極大的幫助。情緒不穩定,容易有想哭的衝動,或頻頻打呵欠,因腸胃虛弱造成的精神不濟,多飲用可以改善。
放鬆藥浴
材料:
薄菏5錢(約半把)、當歸尾1兩(約一把)、紅花1兩(約一把)。
作法:
1. 以紗布袋將所有藥材包起來並捆緊。
2. 加水燒開後滾約20~30分鐘,再加入浴缸,調和溫度後即可泡澡。
3. 煮約10分鐘後倒入浴盆,再調和冷水至適當的溫度。
雅妍小提醒:
薄菏清涼,是很多人喜歡用的香精油香味,所以用薄菏來泡澡,不但可以醒膚也可以達到嗅覺放鬆法,當歸、紅花有活絡筋骨的效用,因為紅花可以活血,不論是食用藥材或是泡湯的原料,泡完放鬆藥浴,全身的血氣筋絡都會暢通,若身體有扭傷的地方,在藥浴中加入一半的米酒(即一半的熱水及一半的酒)來泡,效果會更好。
沈香香薰
材料:
沉香末適量。
作法:
取適量沉香末點燃做薰香療法。
雅妍小提醒:
最近很流行薰香療法,但光是一些質純的精油或是精油燈,價格就不便宜了,而沉香的味道質樸又可安定精神,一般我們用來供佛的薰香,就是沉香,好點又不會太貴,所以沉香可說是香中之王,點燃於室內,芳香療法有助於心平氣和,放鬆舒緩身心。


常見藥材功效
◎ 大棗
1. 味甘、性平。
2. 能補中益氣、滋潤心肺、養脾胃,治虛勞,大棗是常用的補氣藥材。
大黃
1. 緩下劑、整腸、健胃、大量峻瀉、鎮咳祛痰。
2. 治便秘、飲食積滯、閉經、裡急後重、消化道癌、癰瘡痛毒、溼熱、黃疸。
◎ 五味子
1. 固澀、斂肺滋腎、生津斂汗、鎮咳袪痰。
2. 治虛寒喘咳、久瀉久痢、自汗盜汗、遺精、口乾。
◎ 牛蒡
1、 味苦、性寒、無毒。
2、 可治療口乾舌燥,去除體內實火及煩悶多慮的現象。
◎ 冬瓜子(冬瓜仁)
1. 利尿、消炎、祛痰、緩下。
2. 治痰熱咳嗽、肺膿瘍、盲腸炎、水腫腳氣、腎炎、尿道炎。
◎ 玄參(元參)
1. 苦鹹、微寒,色黑、腎經脈。
2. 玄參能滋陰降火、益精、利便,可以治熱病煩渴。
3. 對咽喉腫痛、自汗盜汗、吐血鼻血、津涸便秘、煩心失眠也有效果。
4. 對於脾胃溼滯、虛弱而腹瀉者,不宜。
◎ 玉米鬚
1. 甘、平,益肝、膽、腎等經脈。
2. 可以瀉熱利尿、利膽平肝、寛腸下氣。
3. 並能改善腎炎水腫、腳氣、肝炎、高血壓、糖尿病、膽囊炎等病症。
4. 再玉米鬚調理腎炎、治水腫者,不宜加鹽調味。
◎ 甘草
1. 味甘、性平、無毒。
2. 有祛痰及調和藥材藥性的功效。
3. 可潤肺、補氣、清熱、保健脾胃、止渴、消腫。
◎ 白朮
1. 味甘苦、性溫。
2. 可以和中補氣、止渴生津、健胃、利小便、除水腫。
◎ 白芷
1. 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
2. 頭痛、眉稜骨痛、齒痛、鼻淵、腸胃痔漏、癰疽瘡瘍。
◎ 川貝
1. 味甘苦、微寒、無毒。
2. 有清虛痰、潤心肺及鎮靜的功效。
3. 可化痰、止咳、減輕喉嚨不舒服。
◎ 決明子(草決明)
1. 可明目、通便、降血壓,亦是一種營養強化的利尿劑。
2. 性平、味鹹、無毒,較適合體質燥熱者。
◎ 杏仁
1. 味甘苦、性溫、有少許毒性。
2. 有宣肺和潤燥功能。
3. 對中樞神經有鎮靜的功能,是故不能食用過量。
◎ 紅花
1. 味辛、性溫。
2. 紅花能破瘀血、養血、行血,還能潤燥、治經閉和止痛。
◎ 山藥(淮山)
1. 味甘、性溫。
2. 有補氣、健胃、益腎、補益脾肺的功能。
3. 可清虛熱,適合老年人的滋補。
4. 有止渴、止瀉、健脾胃的功能。
◎ 枸杞子
1. 味苦、性寒、無毒。
2. 有明目、去虛勞及滋腎入肺、補虛益腎及養肝的功用。
3. 能潤滑大小腸,故常腹瀉的人須注意使用。
◎ 紫河車(胞衣)
1. 補氣、養血、益精。
2. 一切虛損、骨蒸潮熱、癆疾勞嗽、陽萎、神經衰弱、不孕。
◎ 紅棗
1、 性平、味甘甜,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潤心肺,調和各藥材藥性。
2、 富含維生素,具抗菌效果。
3、 食用過量易引起肚子脹滿及蛀牙。
◎ 生薑
1. 味辛、性微溫,未除去外皮,屬涼性,去皮後則屬熱性。
2. 可用以祛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因此感冒時可以生薑加紅糖煮開,使身體發熱而去寒,但發燒時則不可如此,否則易因發汗過度而虛脫。
3. 可健胃止吐,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情形。
4. 生薑皮有利水功能,可調節體內的水份,保持輕盈身材。
◎ 白芍
1. 味苦酸、性平。
2. 可補血,常與當歸並用。
3. 補樣血氣、強化肝臟氣血運行、止腹痛及安脾。
◎ 白芨
1. 止血、抗菌、收歛、生肌消腫。
2. 治肺胃出血、衄血、外傷手術出血、肺結核、燙傷、皮膚皺裂、潰瘍傷口。
◎ 何首烏
1. 性微溫,有一點苦澀,具滋補調養作用。
2. 對治療腰痛、肝臟滋養、氣血補養有顯著功效,可增強肝臟疏泄體肉毒素的功能。
◎ 沈香
1. 行氣溫中、降逆平喘、墜痰涎。
2. 治嘔吐呃逆、心腹痛、大腸氣滯、腰膝虛冷、胸膈痞塞。
◎ 牡丹皮
1. 味辛、性溫。
2. 能生血、和血、瀉肝火,可調女性生理不順。
◎ 赤芍
1. 味苦、微寒。
2. 可清除或是減輕肝熱,能改善瘀血和婦女經痛。
◎ 防風
1. 發汗解熱、鎮痛、利尿、祛風。
2. 外感風寒、頭痛目眩、脊痛項強、風寒溼脾、四肢攣急。
◎ 炙甘草
1. 味甘、性平。
2. 可補養脾臟運化功能,還有潤肺止咳的效果。
◎ 玫瑰花
1. 味甘苦、性溫。
2. 能活肝醒脾、暢氣活血,更可改善婦女生理不順。
◎ 烏梅
1. 味酸澀、性溫,常用於消腫及清熱的作用。
2. 可生津止渴、保護腸胃和化痰,但不可食用過多,會造成牙齒及筋骨的損傷。
◎ 粉光參
1. 味苦、微甘、性寒。
2. 有清肺火、補氣養陰及改善陰虛或氣陰的功效。
◎ 膨大海
1. 清肺熱、潤肺止咳、利咽、通便。
2. 治聲音嘶啞、喉嚨痛、透疹、內痔便血。
◎ 金銀花
1. 味甘、性寒。
2. 金銀花能解熱、可消暑氣、清肺熱,更具有消炎解瘡毒的效果。
◎ 益母草
1. 味辛苦、性寒。
2. 益母草能促進血液的循環,並且疏通經絡、消水腫、降血壓。
◎ 川芎
1. 味辛、性溫。
2. 活血、疏通血絡、養新血,止痛、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
3. 川芎具有補養和潤澤肝臟機能的效用。
4. 治風冷頭痛、腹痛月經不順、補血強壯、眩暈、目淚多涕、寒痺筋攣。
◎ 麥門冬
1. 潤燥生津、化痰止咳、利尿、強心、強壯。
2. 燥熱咳嗽、清肺、肺痿吐血、肺癰吐膿、便秘。
◎ 薏仁
1、 味甘、性寒。
2、 能利水、健腸胃潤膚。
3、 薏仁容易引起流產,所以孕婦不宜使用。
◎ 蓮子
1. 性甘、味平、無毒。
2. 止渴去熱、安心神,常食用可使人心生歡喜。
3. 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4. 有補中益氣、養精神的功效。
◎ 花椒
1. 味辛、性溫、溫中。
2. 可以改善肚腹疼痛、減輕腹瀉、並能舒緩噁心嘔吐的症狀。
◎ 花生
1. 甘、平,益脾、肺經脈。
2. 能溫中和胃、潤肺化痰,適合肺癆燥咳、反胃食少、腳氣不下、乳汁缺乏,營養不良等症狀。
3. 對於中氣不運溼滯者,不宜過食。
◎ 附子
1. 味辛、性溫。
2. 附子有毒,所以必須經炮製,才能祛寒溼、通經活絡、補陽。
◎ 芡實(雞頭米)
1. 氣味甘澀、無毒、性平。
2. 能止渴、益腎固精、開胃助氣,對脊椎、腰及膝的風溼性的疼痛有良好功效。
3. 能治小便失禁及止瀉。
◎ 柏子仁
1. 性甘、味平、無毒。
2. 有養心氣、透心腎、益智寧神及益脾胃的功效。
◎ 洛神
1. 可消除暑氣。
2. 有利尿、降血壓、驅蟲的功效。
◎ 苦參根
1. 利尿、解熱、殺蟲、抗真菌。
2. 治溼疹、瘡癤、腸炎、疥癬。
◎ 香附
1. 芳香健胃劑、理氣、解鬰、調經、止痛。
2. 治胸腹部脹痛、月經不調、肝氣鬰滿、白帶、慢性膽囊炎。
◎ 桂圓
1. 味甘、性溫。
2. 主治五臟邪氣,能安神、有促進食慾的效果、補益心神。
◎ 桃仁
1. 味苦、性平。
2. 桃仁有祛除瘀血、活化血液、潤腸通便、改善便秘的效果。
◎ 海澡
1. 清燥熱之痰火、利尿。
2. 癭瘤、慢性頸淋巴結炎、甲狀腺腫。
◎ 茯苓
1. 性甘、無毒、味平。
2. 開心益志、安心神、利小便、調養身體機能、滋補脾臟、改善消化。
3. 去溼、消水腫,預防因肝機能受損而引起的身體不適或水腫現象。
4. 質地堅硬呈白色的叫白茯苓,此為上品,若為質地鬆軟的淡紅色,則為赤茯苓,為下品。
◎ 桔梗
1. 含有皂素,有溶血功用,所以若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產生噁心及嘔吐的現象,因此須注意使用。
2. 有宣肺祛痰、消痰、排濃、止血及治療咽喉痛的功效。
3. 可鎮痛、抗潰瘍、抑制胃液分泌的功能。
4. 具有引領其他藥材至身體各部分發揮作用的功能。
◎ 黃耆
1. 味甘、性微溫,益肺、脾、胃經脈。
2. 能生肌、利水和消腫,可調節汗排泄,治陰虛火熱、瘡傷不癒,是托瘡聖藥。
3. 黃耆為平和強壯藥,能補中益氣、強壯脾胃、還可補虛勞和增強免疫力。
4. 凡是胸腹氣悶、胃有積滯、肝氣不和多怒、上焦熱甚、下焦極寒,不宜以黃耆進補。
◎ 番瀉葉
1. 消積滯、通大便。
2. 食物積滯、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習慣性便秘。
◎ 羅漢果
1. 甘、淡,益肺、脾經脈。
2. 能清肺理痰鎮咳,潤腸涼血通便,治咳嗽、骨熱、便秘,可治百日咳。
3. 胃寒弱、肺虛喘者,不宜。
◎ 當歸
1. 味甘苦辛,性溫,能補血、清血、潤腸胃、通經、光澤皮膚,對婦女身體補養有很好的效果。
2. 促進血氣循環、幫助子宮收縮、活血化瘀。
3. 當歸內含精油類成分,有抗痙攣、鎮靜的作用。
4. 有多醣類成分,能增加免疫力。
◎ 肉桂
1. 味甘而辛、性大熱,能夠峻補氣血、強化體能、健胃整腸、溫中逐寒,對身體虛弱及年長者有補養效果。
2. 促進血氣循環、促進腸胃蠕動及增強抵抗力。
◎ 麥芽
1. 疏肝、開胃、消食除滿、下氣、退乳。
2. 治腳氣病、胃虛弱、食慾不振、乳脹。
◎ 荷葉
1. 味苦、性平、無毒,有消暑及清熱的功效,對胃腸有補益作用。
2. 可以消除水腫,產生元氣。
3. 止渴、寛心胸。
◎ 蛇床子
1. 溫腎助陽、燥溼殺蟲、抗滴蟲。
2. 治皮膚溼疹、瘙癢症、陰道滴蟲、腎虛陽萎、赤白帶下、不孕、疥癬。
◎ 連翹
1. 味苦,性微寒。
2. 有消炎消腫排腫、利尿、殺蟲止痛的功用,且能發散風熱,清熱解毒。
◎ 紫蘇(蘇葉)
1. 味辛、性溫。
2. 有解毒散寒、通心利肺及溫氣中和的功效。
3. 能促進食慾、健胃整腸,適合用於退熱、發汗、滋補及治傷風。
4. 治傷風頭痛、發熱、胸腹脹滿,咳嗽、氣喘、乳癰腫痛。
◎ 陳皮
1. 味苦辛、性溫。
2. 能強健脾、開胃、助運化,還可調理氣機、止咳化痰、去溼氣。
3. 有燥溼(去除水份)、理氣的作用,對於養護肝臟、避免引發水腫有良好功效。
4. 健胃、祛痰、鎮咳。
5. 對食積不消、腹脹等現象有良好改善效果。
◎ 黨參
1、 味甘、性平、無毒。
2、 可補中益氣、調和脾胃,對調理因疲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 訶子
1. 歛肺、澀腸、解痙、抗菌。
2. 治久瀉、久痢、失音、脫肛痔血、久咳、遣精尿頻。
◎ 滑石
1. 味甘、性寒。
2. 滑石有清熱、利溼,和改善口渴的功用,外用還可以治療皮膚溼氣。
◎ 薄菏
1. 味辛、性涼。
2. 薄菏能解熱、消炎、健胃,且能改善頭部與咽喉腫熱疼痛。
◎ 酸棗仁
1. 味酸、性平、無毒。
2. 富含脂肪油及蛋白質,對安定精神、幫助睡眠、鎮靜有顯著功效,可改善四肢痠痛、煩躁無法入眠的現象。
◎ 檳榔
1. 破積利尿、殺蟲、消食行痰。
2. 能驅蟲、行氣導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縮瞳。
◎ 葛根
1. 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
2. 治擴張心冠脈、頭痛項強、煩熱消渴、熱瀉、高血壓、耳聾(內耳血管痙攣引起)。
◎ 熟黃地
1. 味甘、微苦、性微溫,是補血的重要藥材。
2. 能精血、明耳目、補益五臟。
◎ 菊花
1. 味甘苦、性平、無毒,有助身體血脈運行,滋養肝臟。
2. 可強化肝機能、調理肝臟運作、清熱解毒。
3. 治眩暈頭痛、明目、去翳膜。

台長: ♡ 伊織米子
人氣(6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