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5 12:01:25| 人氣1,33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砸張藝謀的招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藝謀先是眼紅於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前一年(2000)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好萊塢掀起了一片武俠熱,相對於功夫電影類型,外國人對於武俠是比較陌生的。據說,徐克是這樣介紹《蜀山》—中國的《魔戒》—於是在消費完文革的傷痕之後,他已經了無新意,苦思在不能碰中共禁忌的議題(如政治開放與六四平反、貧富差距、官商勾結、天災人禍等)之下,如何兼顧商業與口碑(不是藝術),在改革開放後二十年、三十年鶴立於中國第五代導演群中(中國電影山頭林立宛如黑社會,見田壯壯文)。於是乎《臥虎藏龍》成功打開西方人的東方主義式想像,張藝謀接踵這樣的氣勢與投資興趣(最重要的是將自己的名字行銷到國際上去),拍出了《英雄》。之後還有《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但由於沒有深厚勾連中西文化的劇本與鏡頭語言,過度操作與消費的結果,至《滿》一片無論是片房和口碑皆已江河日下。
       第五代導演崛起於文革傷痕之後,陳凱歌、馮小剛等人自不樂見自己矮了張藝謀一截,於是紛紛跟風:陳凱歌拍了大而無當、空洞無物的《無極》;馮小剛則拍了無病呻吟、歇斯底里的《夜宴》。前者將文革傷痕的人文深厚僵化成童話調色盤,後者不中不西的所謂「創新」,將歷史權變與深宮慾望糾葛搞成了廉價歷史連續劇,最有可看性的,是那些相對西方便宜、雕樑畫棟的佈景。
      就說最成功的《英雄》吧?在思想主題來說,美化秦始皇的統一理論,儘管在兩岸脈絡下,台灣觀眾看得「不蘇服」不說,就以創新而言,「批孔揚秦」,老毛也不知道說了多少回。而以畫面繽紛顏色和敘事的連結來看,這也不是張藝謀的發明,在黑澤明的《亂》,早已使用過矣。而三段式的倒敘與翻案,只要看過黑澤明電影《羅生門》與讀過芥川龍之介小說〈竹藪中〉,就會明白這只是又一次高明的抄襲,低級的創造。
       儘管如此,中國民族主義的自卑自大與洋人東方主義的霧裡看花,二者合流,遂讓張藝謀可因勢利導地漁翁得利,成為中國的文創大師,主導了各種大型表演與國家級的計畫,以及2008京奧開幕式。
       從台灣的角度看,台灣在文創產業擅長於精緻與人文深度,有助於中國文創往往「大而無當」的通病,但是台灣擅長單打獨鬥的個人品牌與小團隊,如何打入山頭文化盛行的中國內地,如何將台灣二十年來的文創經驗(時間)與人才不被中國內各個地方的特殊背景稀釋(空間化),以及如何在中國市場與國際接軌,打出台灣旗號,均是目前必須面對的難題。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Thomas
人氣(1,330)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之外 |
此分類上一篇:值得一談的2009奧斯卡頒獎典禮

苦瓜寮
我從來不喜歡張藝謀匠氣的電影
他的電影就是比李安溫潤的內涵差一截
台灣人的作品有一種人情味和淳真很特別
只是台灣人不懂得欣賞自己罷了
2010-01-16 08:14:32
版主回應
是阿
電影人要想辦法將台灣人喜歡人情味和純真,行銷到國際上去
最近
一頁台北
很期待
2010-04-10 19:14: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