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6 20:46:09| 人氣86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阿育王......希望當今王族跟他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國的國王,華譯為無憂王,於公元前二七○年間,統一全印度,

初奉婆羅門教,肆其暴行,殺戮兄弟、大臣、及無數人民,後來改信佛教,

成為大護法,興慈悲,施仁政,於國內建八萬四千大寺,及八萬四千寶塔,

派遣宣教師,到四方傳法,使佛教發揚於國外。


FROM:【佛學常見辭匯】

【阿育王塔】


(堂塔)阿育王為佛以後大興佛事,到處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養僧眾。

據善見律毘婆沙一,謂阿育王統領之國,其數有八萬四千,

故王敕諸國建八萬四千大寺,八萬四千寶塔云。

阿育王傳一及阿育王經一等,謂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懸記,

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舍利,

造八萬四千寶篋,一篋盛一舍利,復造八萬四千寶甕,八萬四千寶蓋,

八萬四千疋綵,為莊校,以建立八萬四千寶塔云。

法顯傳及西域記等亦皆敘王造八萬四千塔。

又雜譬喻經上,謂阿育王希疾病平愈,造一千二百寶塔。

其塔數雖不知孰確,而王由興教愛法之至情,多建寺塔,則非子虛也。

今諸塔殆已無存,彼中印度之僧志古塔,是否為此中之一,亦不可考。

又古來有傳說此阿育王塔我國亦有之者,如廣弘明集十五,

舉鄮縣(今寧波鄞縣)塔已下凡十七塔,

法苑珠林三十八列鄮縣塔以下凡二十一塔,謂皆為阿育王所造。

阿育王之領土,不及於我國,塔何從來?殆附會之說也。

考佛祖統紀四十三,謂吳越王錢俶,慕阿育王造塔事,

以金銀精鋼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咒經,布散部內,

凡十年而功竣。其附會即由此歟。


FROM:【佛學大辭典】 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阿育王評鑑 Raychandhnri, H. C. 著;

李志夫譯 中國佛教第24卷第10期(1980.07)頁22-29 ©1980 

中國佛教社臺北市

阿育王 史

FROM:【阿育王評鑑】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0711.htm

阿育王的教化

  在一塊碑銘中,阿育王曾公開承認,他是皈依佛(Buddha、皈依法(Dharma)、皈依僧(Sangha)的三寶弟子,他稱佛陀為法王。他曾去佛陀所歷經之地朝聖、膜拜。他說,凡是佛陀所宣化的,也都是他所要說的。所以他對于佛教的教義的研究,闡揚不遺餘力。對于僧伽,在他改奉佛教以後,備加禮遇,與當代高僧過從甚密,為了闡發佛教的真諦,特增設特別的官員,甚至他自己亦從事促進佛教組織及傳教工作。為了防止教派之分裂,他採取統一宗教儀式。傳統上,都相信,他之所以召集佛教宗教會議,就是為了維護佛教的統一專集結經典的。阿育王不但深研佛的教理,甚至對佛教的教律也極感到興趣,這在當時的佛教文獻中有很多記錄足可證明。

  雖然阿育王正式信奉佛教,但並不歧視其他宗教。他所反對的,是違反道德原則的一切,而道德才是一切宗教之本質。所以他從未反對過有神論者、婆羅門與其他宗教。他仍一本以前的宗教態度「敬愛諸神。」他對待婆羅門仍是非常優厚,經常贈給他們大批禮物,正如禮過戈沙羅(Gosala)的信徒阿吉韋卡(Ajivikas)一樣。他所說的宗教行政單位,所管理的不僅是佛教,是包括一切宗教,甚至耆那教也是包括在內的。阿育王特別強調宗教共同的本質,防止各宗各派以惡言相向,以避免產生不幸的結果。雖然他自己是崇信佛陀的教義;朝拜佛教勝地;禮敬佛教三寶;遵守佛歸的服制;親近佛教僧伽;強化佛教團體,但是,他從不鼓勵任何人去信仰任何特別的宗派。他曾在大眾之前宣示:無論三菩提(sambodhi)、或涅槃(Nirvana),都同是天堂(Svarga)而回歸諸神(Devas)。只要每個人遵守傳統的儀規,不斤斤計較各宗各派狹義的教條,奉行一般的宗教儀式,或高或低,人人都可以進入天堂。這些傳統上的共同儀規是:

「孝順父母;

服從長上;

友善動物;

服膺道德;

說話誠實。

尊敬師長;

善待親友。」

  在他石柱的告示上寫道:「沒有慈悲與道德,要在這個世界,或另一世界享受快樂是很難的,仔細地檢討你自己,你是否孝順、服從?是否污染有罪惡?是否具有內在自發的力量?」他另外一根著名的石柱上刊佈著:「看到你靈性的深處。」以此,阿育王似乎相信:內省的效力大于倫理的形式;但人在初期也必須按道德形式的約束,然後才能內省內觀。

  阿育王是言行一致的人,甚至言出必行,他寬厚仁慈,所以也推己及物,要求民眾對動物也不要施予監禁,而且禁止殺害牠們。甚至,動物有了病,也與人一樣要給予醫治。他既規定不殺生,阿育王的御食也是純為素食,而且,王室一向在森林狩獵的運動也一併取消。宗教以動物作犧牲的祭祀也下令禁上,以免殺害生命也恐因殺生而降低人的德性。不但為人建立醫院;而且,還建立禽、獸醫院。在通衢大道,他的地方官員設置茶水站,在茶水站廣種林木以供旅客休息。他經常派遣官員從王宮到各地方........

 

 

 

FROM:【阿育王與龍王】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54.htm

「我這輩子沒有任何事是做不到的。」古印度摩竭陀國阿育王這樣說著。

 

圖/傳創

 

 


印度佛跡巡禮記實

略述北傳漢譯三藏中關於阿育王塔的由來                                          釋長慈

FROM:【印度佛跡巡禮記實http://www.fuyan.org.tw/fmo/fmo2_50.htm 節錄

 

阿育王從八王舍利塔中一一取出佛陀舍利,但只取了七處,羅摩聚落塔的舍利沒有取到。這是將過去集中在七處的舍利,分散供養。舍利放在「寶篋」中,然後送到各處去造塔供養。《阿育王經》、《高僧法顯傳》、《大唐西域記》所說也大致相同。從《阿育王傳》的記載,阿育王只取到了七分舍利,羅摩聚落塔的舍利,卻沒有取到。這或許是錫蘭傳說人間供養七分舍利的來源吧!

 

德千汪莫:史上最大佛教護法:阿育王傳
史上最大佛教護法:阿育王傳 
作者:德千汪莫
ISBN:9789867884664
EAN:9789867884664
出版社:橡樹林
版次:初版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17日

定價:NT$230
網站專屬會員價:NT$219(9.5折)
心田點數價:NT$207(9.0折)

 

 

FROM:

史上最大佛教護法:阿育王傳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ClassType=4&CommId=1844&Series=71

◆ 內容簡介

沒有阿育王對佛法虔心及廣大的護持,沒有佛教今日的發展。

阿育王的一生曲折戲劇。他曾殺戮兄弟,建造人間地獄,後又皈依佛教,積極布施。

他擁有無上的享受和威權,到後來卻無法保護家人,走到人生盡頭,嘗到繁華落盡的悲哀。這是一則君王的故事,是一部佛教歷史,也是人生無常、業力不可逆轉的最佳寫照。

◎ 關於阿育王的傳說
阿育王的皮膚粗糙、相貌不佳,從小不受父王喜愛,長大後甚至被派往邊境平亂,以免威脅大太子繼位。

阿育王想要得到王位,除了本身才智與貴人輔佐,也培養出他殘忍的性格;經典記載,阿育王不但坑殺大太子,趁勢取得王位,又殺了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甚至仿照地獄設置刑罰濫殺無辜,被人稱為「惡阿育」;直到後來皈依佛法,改以仁政推行天下,才獲得了「善阿育」的美名。

◎ 阿育王與佛教的關係
歷史上信佛的皇帝不少,但是像阿育王大力護持佛法,廣建佛塔、集結經典、齋僧供養,派遣使者出使推廣,將佛教從地區性宗教發展成世界性宗教,如此影響深遠又有貢獻的君王,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阿育王的一生擁有帝釋梵天的享受,擁有主宰生死的能力,卻無法保護唯一的弟弟、無法保住愛子的眼睛;走到人生盡頭,臥病在榻的阿育王,只剩下半顆菴羅果的權力。但是阿育王並未因此喪失信心,他將最後半顆菴羅果拿去供養,為一生劃下完美的句點。


●作者簡介:
德千汪莫,喜歡朝禮聖地與名山,經常往返印度、尼泊爾,追隨佛陀及聖者足跡,又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體投地禮拜文殊、普賢、地藏、觀音,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奇妙因緣。

喜歡研讀經藏及論典,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佛法,讓更多人在忙碌之餘也能品嘗甘露妙味。

17*22cm  
  

內容
◆ 內容簡介

沒有阿育王對佛法虔心及廣大的護持,沒有佛教今日的發展。

阿育王的一生曲折戲劇。他曾殺戮兄弟,建造人間地獄,後又皈依佛教,積極布施。

他擁有無上的享受和威權,到後來卻無法保護家人,走到人生盡頭,嘗到繁華落盡的悲哀。這是一則君王的故事,是一部佛教歷史,也是人生無常、業力不可逆轉的最佳寫照。

◎ 關於阿育王的傳說
阿育王的皮膚粗糙、相貌不佳,從小不受父王喜愛,長大後甚至被派往邊境平亂,以免威脅大太子繼位。

阿育王想要得到王位,除了本身才智與貴人輔佐,也培養出他殘忍的性格;經典記載,阿育王不但坑殺大太子,趁勢取得王位,又殺了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甚至仿照地獄設置刑罰濫殺無辜,被人稱為「惡阿育」;直到後來皈依佛法,改以仁政推行天下,才獲得了「善阿育」的美名。

◎ 阿育王與佛教的關係
歷史上信佛的皇帝不少,但是像阿育王大力護持佛法,廣建佛塔、集結經典、齋僧供養,派遣使者出使推廣,將佛教從地區性宗教發展成世界性宗教,如此影響深遠又有貢獻的君王,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阿育王的一生擁有帝釋梵天的享受,擁有主宰生死的能力,卻無法保護唯一的弟弟、無法保住愛子的眼睛;走到人生盡頭,臥病在榻的阿育王,只剩下半顆菴羅果的權力。但是阿育王並未因此喪失信心,他將最後半顆菴羅果拿去供養,為一生劃下完美的句點。


●作者簡介:
德千汪莫,喜歡朝禮聖地與名山,經常往返印度、尼泊爾,追隨佛陀及聖者足跡,又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體投地禮拜文殊、普賢、地藏、觀音,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奇妙因緣。

喜歡研讀經藏及論典,希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佛法,讓更多人在忙碌之餘也能品嘗甘露妙味。

 

 

FROM:

阿育王石柱

 http://www.jhao-yang.org.tw/html/shankong-temple/views-guide/budha-heart-stone/king-ayo-stone-cylinder

*阿育王石柱*

  在「佛心印聖石」的左上方有四面獅像,也稱為阿育王石柱。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年輕時勇猛好戰,後來阿育王聽聞佛法,深感戰爭的殘酷,悲痛懺悔,於是發願弘揚佛法,凡是佛陀講經說法過的地方,阿育王都立一根石柱,石柱的上面有四頭獅像,表示佛法、慈悲、智慧向四面傳播開來。

  上人設立阿育王柱,意即:玄空般若妙法,已在十方法界開演,時時警惕勉勵弟子以培養慈悲智慧為宗旨,養正氣發獅子吼,並創立朝陽慈善功德會,希望能將慈悲與智慧的種子,如獅子威德般散播社會各角落,效法阿育王終其一生弘揚佛法。

台長: 張一鼎 Yiiding Chang
人氣(86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