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31 19:45:15| 人氣3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於慈悲您可以知道更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海濤法師 談 《慈悲》http://book.bfnn.org/books2/1932.htm


※慈悲※

愛的昇華為慈悲,慈悲的昇華為大慈大悲。

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裡面。




◎不帶執著的愛,是唯一不夾雜恐懼的愛,這種愛才是清淨的。帶有執著的愛是枷鎖,蘊藏了情緒的狂浪,往往製造一種看不見的鐵鏈。



◎送一塊翡翠給公主,不如送一個麵包給乞丐。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因為我愛得更多,所以我得到更多。



◎「愛」最偉大之處,就是打開了人生的視窗。



◎沒有能力愛人比沒有人愛更可憐。



◎愛是學習付出,也是學習接受。



◎如果仇恨是一種疾病,愛是唯一的解毒劑。



◎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愛的昇華為慈悲,慈悲的昇華為大慈大悲。



◎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於自我珍愛的心,它的解藥就是珍愛別人。



◎最甜蜜的聲音,是仁慈的話,它永遠帶來陽光。



◎最難轉讓的東西就是仁慈,它總是又被送回來。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一切。



◎慈悲即如來。



◎無私的愛是最美的禮物。



◎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裡面。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吾愛萬物而無遺,此即開悟之道。



◎向諸生物,恒起悲心,拔其苦;恒起慈心,與其樂。



◎吵架是弱者的武器。



◎真正的榮耀,屬於那個願意成為他人墊腳石的人。



◎勝者增怨仇,敗者吃苦頭,不爭勝與負,和平成好友。



◎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我讓可以息人之爭。



◎勝者增怨仇,敗者吃苦頭,不爭勝與負,和平成好友。



◎我們要有一顆對任何人都能合掌的心。



◎勸人息諍的是君子,激他起事的是小人。



◎意志是精神真正的支配者,當你心中充滿著慈悲、平等以及寬恕時,所感應來的即是無諍的世界。



◎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珍饈百味,日食只須三餐。



◎和平是橋樑,鬥爭是圍牆。



◎能明白指出你黑暗面的人,便是善知識。



◎能逼出你內在無限潛能的人,叫做明師現前。



◎刺激我們的人,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



◎我們所憎惡的東西,會像我們所喜愛的東西一樣控制我們,只是影響我們的方式不同。



◎你必須將你的喜歡和討厭、你的痛苦和快樂都厭離。那就是法的精髓處。



◎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快樂和痛苦是相互依存的。



◎當你看到某些事物的益處時,必須認知到不利之處。當你感到怨恨、憎惡時,你應該思惟愛和諒解。依著這種方式,你會更平衡,而你的心會變得更沈穩。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礎上。



◎痛苦是快樂的兄弟。



◎心靈之道是相當容易的,放下愛恨,然後順其自然。



◎試著在你遇見的每一個人身上,發現美的存在。



◎一切美的基礎,在於一顆和善而樂於助人的心。



◎勿以容貌的醜陋為恥,而應以內心之醜陋為恥。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使眾生離苦得樂。



◎懂得如何愛人,便完成生命的覺醒。



◎把內心擺平就是天下太平。



◎寧靜就是天下太平。



◎寧靜就是永恒。



◎能夠管理大眾的人,必須先做自己的主人。



◎人類必須消滅戰爭,否則戰爭將消滅人類。



◎真正的仁慈,必須付諸行動,接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西哲云:「我不會把一個無故踩死一隻小蟲的人,列在朋友的名單裡。」



◎自私者的心田裡,開不出同情的花朵。



◎我們一生的任務,就是要以慈悲來行銷這個世界!



◎要愛,但不要執著。單純的去愛,讓愛為我們帶來的是喜樂而不是痛苦。



◎愛是消除仇敵最佳的辦法。



◎「慈悲」乃是一種能和藹、溫柔地對待一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人、事、物的能力。



◎善良是付諸行動的愛。



◎「悲」是去融入、去感同身受。



◎最勇敢的人,也就是最溫順的人,所以,唯愛人者方有大勇。



◎以慈愛來感化怨恨;以良善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謊言。



◎學習去愛,愛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



◎生命無法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充滿愛時,剎那即永恒。



◎一位具有愛心的人,滿眼所見盡是驚奇與生命的喜悅。



◎善心慈愛是唯一不會垮的投資。



◎當一個人想謀殺一隻虎時,他說那是遊戲;但當這隻虎要殘害他時,他使說那是殘暴了。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沒辦法去愛他人的。



◎心慈無瞋,猛獅亦馴;各安生理,天下歸仁。



◎為人設想多,為己設想少,抑制私欲,實施慈愛之念,即構成人性之完美。



◎內心擁有愈多慈愛,「自我」就會愈微弱;「自我」愈是消除,內心就會顯露出更多的愛。



◎若要終止感官欲望,可以將精神放在服務人群上。



◎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善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為人老實不誑誇,待人接物眾歡喜;學佛慈悲無你我,善行功德如恒沙。



◎讓動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現,對動物慈悲並不是因為人是萬物之靈,而是人必須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難。



◎佛證入慈心三昧,所以對一切眾生皆可降伏。



◎誠實才是道德的核心。



◎若以菩薩心來看眾生,你本身就是菩薩。若以煩惱心來看眾生,你本身就是眾生。



◎眾生以菩提為煩惱,菩薩以煩惱為菩提。



◎智者從師之長,愚者求師之短。



◎賭博就是「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贏」。



◎錯誤的知見是永恆的牢獄。



◎煩惱的除滅,必須先離欲。



◎心好處處好,心壞處處壞。



◎懺悔就是轉念,將以往的恨心、忿心等皆轉為清淨心。



◎拜山的目的,是要越過你自己心中「我慢」的山。



◎懺悔包括改過。



◎真求即是不求。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種甘露,而無智慧的忍辱是一種壓抑。



◎意志是精神的支配者,當你心中充滿著慈悲、平等和寬恕時,所感應來的即是無諍的世界。



◎令生歡喜心,不生瞋恨心,是名真布施。



◎惟有藉著「寬恕」,我們才能從煩惱這座「牢獄」中釋放自己。



◎佛陀說:要用一顆宇宙的心,來過你現實的生活。



◎善心觀心,必能入道。



◎戒為無相,名究竟戒。



◎生命的本質乃是喜稅、歡喜、自在。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其心能離我慢,順得涅槃。



◎禪者不離開生活,並且醒著生活。



◎空性的極致,就是一切法無生。



◎要能掌握現在,才有永恒可言。



◎心為法界之家,亦為涅槃之宅。



◎忍辱第一道,先須除我人;事來無所受,即真菩提身。



◎有求皆苦,忘心即樂。







慈悲:愛的極致綻放

作者:奧修
原文作者:OSHO
譯者:沈文玉
出版社:生命潛能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349350
內容簡介top
  慈悲不同於熱情,是超越生物性、超越自我、超越欲望與貪婪的覺知狀態,更是愛的極致綻放。走在靈修的路上,慈悲是進步的指標,但絕非一蹴可幾或能強求得來的內在品質。

  我們知道熱情是什麼,因此就不難了解慈悲可能是什麼。熱情意指一種發燒的生理狀態—它是炙熱的,你幾乎被一種無意識的生物能量所佔據,你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只是個奴隸。

  慈悲的意思是你已經超越了生物學、也超出了心理學的範圍,你不再是個奴隸,你已成為一位主人。如今,你是有意識地行動,而非受到無意識的力量所驅使和左右;你可以決定如何使用你的能量,你是全然自由的。產生熱情的同一股能量,蛻變成慈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2503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一位商人,名叫貧窶,他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做買賣。這一次,貧窶與一群好朋友們又乘船遠至他國去做生意。

在海上航行的途中,貧窶不時來到甲板,站在這裡透氣,當貧窶望向海洋時,忽然見到海中的大魚追食著小魚群,只見大魚群快速的張開大嘴不斷的吞食著,小魚們倉皇的逃避,卻躲不過被大魚吞食的命運,成群的小魚很快就消失在大魚的口中,它們的生命就這樣消失。

貧窶感嘆著小魚的無助與弱肉強食的無奈,他想著:「生命源遠流長,在不斷的變換外形中綿延,不知道這個道理的眾生卻在每一生中互相爭奪與殺伐,造成後世更深的怨懟與仇恨,冤冤相報無盡。我願以自己的色身布施給魚兒們,以換取無數的小生命,不再被大魚所追殺。」

於是貧窶跳入海中,捨身布施行菩薩道。在這一生命終之後,轉世投胎為身體巨大的鯨魚王,領導著海中的魚群自在的生活。

在靠近海邊有一小國,正遭逢嚴重的旱災,人民無以為食,竟然互相殺害,彼此噉食人肉維生。慈悲的魚王知道了,心裡想「這是多麼悲慘的事啊!旱災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呢?他們這樣互相噉食,終會走上絕境的。」
於是魚王游到淺灘上,希望以自己的身體維持大眾的生命。海邊的居民看到這麼大的魚,喜出望外,他們感謝天神送來了食物,紛紛互相走告:「大家快來啊!有一條大魚停在岸邊,大家趕快去食用。」

就這樣,每天都有人帶著刀,在鯨魚王的身上任意的割下他們所需要的魚肉來維持生命,鯨魚王龐大的身軀被刀切割得遍體鱗傷。幾個月過去了,鯨魚王忍著痛,居然還活著。魚王犧牲自己以救活大眾的這種大慈悲心感動了天神,天神從天界來到鯨魚王的身邊,合掌問道:「慈悲的鯨王啊!您用自己的身體養活大眾,每天還要忍受人們一刀一刀的割切,這樣的痛苦是無法形容的!您為什麼不捨離這個報身,只要留下魚身給大眾就可以了!」

鯨王回答:「我不能這麼做啊!如果我死了,這魚身很快就會腐爛掉,人民將再度陷入饑餓的困境,又會開始互相殺害、噉食人肉以生活。我實在不忍心見到這種慘狀再度發生,所以,我一定要堅持活下來。」天神被鯨王這種捨己救人的願心所感動,由衷的讚歎:「鯨王啊!您這麼樣的慈心廣大,將來一定能成就無上佛果,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有一天,一位村民拿著斧頭,爬到鯨王的頭上,用力的砍下鯨王的頭帶回家烹食,鯨王才因此結束了這一世的生命。

捨報的鯨王轉世為皇太子,太子生來聰慧,在成長過程中,處處都流露出悲天憫人的胸懷,深受國人的愛戴。

有一年,國內旱災,農作沒有收成,國人貧困潦倒,皇太子於是建議父王免除國人的稅收,自己也是粗食淡飯,盡力的救助人民。他深深的懺悔,自己沒有福報,所以不能福庇子民;由於自己的罪業,使人民生活在災難中,不能安居樂業。

太子於是長跪發願:「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上天的甘露潤澤,期望能解除國人的災難,人民都能豐衣足食,生活得無憂無慮。」太子哀慟的懺悔,他真誠的希望人民能安樂的生活。他至誠的發願,感召了大慈悲的佛陀帶領五百位出家比丘來到太子的國家,讓他們培植福田。佛陀與眾比丘才剛踏上邊界,國王、太子帶領著皇族都來恭迎佛陀到皇宮接受供養,一路上,百姓們歡喜得匍匐於地,恭敬的頂禮佛陀。當佛陀安詳徐步的走過時,大眾感受到佛陀的慈祥與光明,他們覺得災難即將過去了。

見到佛陀的太子,悲喜交集;悲的是由於自己的罪業深重,使人民遭受饑饉之災,喜的是佛陀慈悲普照,為人民種福。太子在佛陀面前涕淚悲泣,長跪頂禮的說道:「佛啊!國家久旱不雨,至使五穀不收,這都是我沒有福報,我的罪業帶給子民的是災難。慈悲的佛啊!我願意犧牲自己以換取人民的安泰。」佛陀回答說:「太子啊!你的慈悲喜捨是十方諸佛菩薩都知道的啊!你真誠的懺悔與發願,即將解除國內的災難。」

不多時,天上降下甘霖,解除了長久的旱象,人民感恩佛陀的普照與仁心愛民的君王。由於佛的教化,大眾學到了唯有互相幫助、彼此體諒,化解心中彼此的分別、嫉妒與仇恨,才能使這個共同生活的地方免於災難。國家中所有人民更加恭敬三寶、深信佛法,真正做到信受奉行。從此以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省思


--------------------------------------------------------------------------------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落實菩薩行門的箴言。

人們的煩惱與痛苦,大多來自於「我」,因為我執深重,因此養成了自私的習氣,心念常在比較中,生活便有許多是非與煩惱。

什麼時候才能放下「我」?唯有把別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時候!如同母親對自己的小孩,無怨無悔的付出,慈母的光輝令人動容。菩薩視眾生如己子,不也是同樣的胸懷?只是菩薩無私,所愛的沒有親疏之別。因為把大眾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我執」的煩惱自然放下,不僅成就自己菩薩的志業,也度化了眾生。

台長: 張一鼎 Yiiding Chang
人氣(3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