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4
記者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我看你的想法與政見,很適合去幹文化局長,至於要參選金門縣長,保證金就省下來吧!」
國策顧問李錫奇一句話,打消了呂坤和要選縣長的念頭。
二○○九年中秋節那一天,《陳能梨彩墨畫》個展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揭幕,金門旅台藝術家李錫奇與呂坤和都應邀出席、致詞。主持人介紹呂坤和上台,「他正陷入要不要參選金門縣長的天人交戰」,話一出,引起在座的總統府國策顧問李錫奇、金門縣政顧問許丕華、行政院第六組組長陳德新等同鄉「側目」。開幕茶會後,李錫奇與呂坤和走到二樓西餐廳「密談」,李向呂提出四點「勸退」的理由,「非政治人物,不要浪費金錢選舉」、「宗親力量,撼動不了」、「知名度不夠,又不常住金門」、「想法與政見很好,也許可以推薦你去幹文化局長」。
原已靠賣畫湊足二十萬保證金,選定搭檔牧羊女(楊筑君),也擬妥「六大施政主軸」政見趕在截止日要回金門登記、參選縣長的呂坤和,在愛惜他的長輩勸阻下,打消選舉意念。要不,這回金門縣長選舉,七人登記外,還將多了位「藝術家候選人」,會帶來何等衝擊,著實令人好奇。
既不能在選局內發揮改變家鄉傳統政治生態的力量,呂坤和轉以在選局外「叫我第{8}號」,透過各種場合拋出他以文化創意美學」作縝密思考,為發展金門精心規劃的「政見」,期待聲音被聽見、被激盪,能對島鄉注入一些新思維,產生一些影響,則心願已足。
呂坤和,1955年12月23日出生於金門金湖鎮蓮庵里東村,柏村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中、台灣師大美術系畢業,現任中和市自強國小教師及大學兼任講師,也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他自述一段帶點曲折的身世,「出生未滿月過繼給姨媽」、「生父母:呂柔範、吳緞,男生排行第四」、「養父母:呂永東、吳費治,男生排行老大」、「養父在南洋再娶,育有一女二男,兄弟姐妹四人,父母都不同」;又描述自己的生命與創作歷程,童年即在躲避炮火的恐慌與緊張過日子」、「自小就喜歡塗塗抹抹、敲敲打打及種花蒔草」、「國中時,老師曾送我二本雄獅美術雜誌,其中一本介紹已故畫家高一峰的畫作,他那種以簡練水墨速寫,描繪生活周遭事物,瀟灑簡潔的筆法深深地吸引了我」、「僻壤窮鄉的藝術訊息異常貧瘠,直到考進高中才看到中西名畫書刊,見到石膏像,並發現一支用了五年的畫圖筆竟是油畫筆」。
困頓島鄉、窮苦人家的孩子,求學過程多次「留級」的呂坤和,愛上繪畫,力爭上游考取師大美術系,並以版畫第一名畢業,一九九二年獲北美館水墨創新展創新首獎,也自一九八一首次個展於師大至二○○九在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個展,所經歷個展已逾二十次,並且是第一個進入北美館、國美館及東京薇苑畫廊辦個展的金門藝術家,命名《雨後江山》的系列水墨畫作,每每令人驚豔。從西畫到水墨,呂氏風格已形成,呂坤和也察覺金門的生命悲歡歲月深深感染了他的畫筆,「早期我的水墨作品以黑白為主,雖然有些作品會加上色彩,但畫面上依然不夠亮麗,不見快樂的感覺。也許鄉愁太濃,有一股沈悶、憂鬱、孤寂的感傷。我生長的環境在秋冬之際似乎是悲傷淒涼的冷月枯樹、砲聲震耳、海風夜號、群雁南翔,深深撼動年少的我。脆弱又敏感的心容易被一些圖片、文字、影像震懾心弦而淚落。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安全,不快樂的家園,這些體驗與情感或許是形成我作品面貌的部份質素吧!」呂坤和也常會想起小時候從這島望向那島的畫面,「在海邊抓魚時,喜歡在休息的片刻,坐在岩石上,呆望著海平線,想像著另外的世界」。
坐在岩石上看海的孩子,終究是振翅飛出去了。一九七七年離鄉,至今已三十載。不曾停止的返鄉、畫展,也曾在二○○○年接受金門文化中心委託,與李國俊、張國治合力完成《金門縣藝文長期發展計畫〉報告書,深化、具體了他的土地與文化情感,他總覺得這座島嶼少了甚麼,那就是「創意美感」,他認為惟有「美感創意的改變,才有希望開拓新局」。
基於長期觀察,對金門政治人物能力、操守與政見的空洞的不滿,「人會死,為何不在生前做些政績,留給後人懷念」,因此,呂坤和深切寄望二○○九的金門縣長選舉能產生有創意的改變,讓金門變得更美、更環保,自認具「文化創意」領導條件的他,在提出了「文化創意立縣」等施政六大主軸政見後,一度想跳出來參選金門縣長,把他的文化理念行銷出去。評估主客觀因素,最後關頭打消參選縣長行動的呂坤和,仍然樂於無私提供、分享他的創意美學「政見」,在七人登記的選局外做個「叫我第{8}號」的「紙上候選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