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21 19:08:57| 人氣1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孫祿堂:拳意述真1(近代中國武術名家珍貴武術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孫祿堂自序 夫道者,陰陽之根,萬物之體也。其道未發,懸於太虛之內﹔其道已發,流行於萬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術曰內勁,所以內家拳術有形意、八卦、太極三派形式不同﹔其極,還虛之道,則一也。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若偏陰、偏陽皆謂之病。夫人之一生,飲食之不調,氣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陰陽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創內家拳術,使人潛心玩味,以思其理,身體力行,以合其道,則能復其本來之性體,然吾國拳術門派頗多,形式不一,運用亦異,畢生不能窮其數,歷世不能盡其法。余自幼年好習拳術,性與形意、八卦、太極三派之拳術相近,研究五十餘年,得其概要。曾著形意、八卦、太極拳學,已刊行世。今又以昔年所聞先輩之言,述之於書,俾學者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術,形式不同,其理則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勝於人者則一也。按一派拳術之中,諸位先生之言論形式,亦有不同者,蓋其運用或有異耳。三派拳術之道始於一理,中分為三派,末復合為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誠一也、八卦拳之萬法歸一也、太極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得其一而萬事畢也」。三派之理,皆是以虛無而始,以虛無而終,所以三派諸位先生所練拳術之道,能與儒釋道三家誠中、虛中、空中之妙理,合而為一者也。余深恐諸位先生之苦心精詣,久而淹沒,故述之以公同好,惟自愧學術譾陋無文,或未能發揮諸位先生之妙旨,望諸同志,隨時增補之,以發明其道可也。

民國十二年歲次癸亥直隸完縣孫福全序

 

練拳經驗及三派之精意

  余自幼練拳以來,聞諸先生之言,云:「拳即是道」,余聞之懷疑。至練暗勁,剛柔合一,動作靈妙,一任心之自然,與同道人研究,彼此各有所會。惟練化勁之後,內中消息與同道人言之,知者多不肯言,不知者茫然莫解,故筆之於書,以示同道。倘有經此景況者,可以互相研究,以歸至善。余練化勁所經者,每日練一形之式,到停式時,立正,心中神氣一定,每覺下部海底處(即陰橋穴處)如有物萌動。初不甚著意。每日練之有動之時,亦有不動之時,日久亦有動之甚久之時,亦有不動之時,漸漸練於停式,心中一定,如欲泄漏者。想丹書坐功,有真陽發動之語,可以採取。彼是靜中動,練靜坐者,知者亦頗多,乃彼是靜中求動也。此是拳術動中求靜,不知能消化否,又想拳經亦有「處處行持不可移」之言,每日功夫總不間斷。以後練至一停式,周身就有發空之景象,真陽亦發動而欲泄。此情形似柳華陽先生所云:「復覺真元」之意思也。自覺身子一毫亦不敢動,動即要泄矣。心想仍用拳術之法以化之。內中之意,虛靈下沉,注於丹田,下邊用虛靈之意,提住榖道,內外之意思仍如練拳蹚子。一般意注於丹田片時,陽即收縮,萌動者上移於丹田矣。此時周身融和,綿綿不斷。當時尚不知採取轉法輪之理,而丹田內,如同兩物相爭之狀況,四五小時,方漸漸安靜,心想不動之理,是余練拳術之時,呼吸二息仍在丹田之中,至於不練之時,雖言談呼吸,並不妨礙內中之真息,並非有意存照,是無時不然也。莊子云:「有真人呼吸以踵」,大約即此意也。因有不息而息之火,將此動物消化,暢達於周身也。以後又如前運用,仍提在丹田,仍是練拳蹚子,內外總是一氣,緩緩悠悠練之,不敢有一毫之不平穩處,動作練時,內中四肢融融,綿綿虛空,與前站著之景況無異。亦有練一蹚而不動者,亦有練二蹚而不動者,嗣後亦有動時,仍是提至丹田,而動練拳之內呼吸,轉法輪用意之用於丹田,以神轉息而轉之,從尾閭至夾脊,至玉枕,至天頂而下,與靜坐功夫相同,下至丹田。亦有二三轉而不動者,亦有三四轉而不動者,所轉者與所練蹚子消化之意相同。以後有不練之時,或坐立,或行動,內中仍以用練拳之呼吸,身子行路亦可以消化矣。以後甚至於睡熟,內中忽動,動而即醒,仍以用練拳之呼吸而消化之,以後睡熟而內中不動,內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之景況。睡時,亦有如此情形,而夢中亦能用神意呼吸而化之。因醒後,已知夢中之情形而化之也。以後練拳術睡熟時,內中即不動矣。後只有睡熟時,內外忽然有虛空之時,白天行止坐臥,四肢亦有發空之時,身中之情意,異常舒暢。每逢晚上練過拳術,夜間睡熟時,身中發虛空之時多﹔晚上要不練拳術,睡時發虛空之時較少。以後知丹道有氣消之弊病。自己體察內外之情形,人道縮至甚小,消除百病,精神有增無減,以後靜坐亦如此,練拳亦如此,到此方知拳術與丹道是一理也。以上是余練拳術,自己身體內外之所經驗也,故書之以告同志。拳術至練虛合道,是將真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不動之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動其心,至於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見不聞而能覺而避之。中庸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能到至誠之道者,三派拳術中,余知有四人而已。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八卦拳董海川先生,太極拳楊露禪先生,武禹襄先生。四位先生皆有不見不聞之知覺。其餘諸先生,皆是見聞之知覺而已。如外不有測之事,只要眼見耳聞,無論來者如何疾快,俱能躲閃。因其功夫入於虛境而未到於至虛,不能有不見不聞之知覺也。其練他派拳術者,亦常聞有此境界,未能詳其姓氏,故未錄之。

 


台長: 黃連順會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