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2 13:02:33| 人氣6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武術《 查拳之介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一:張文廣宗師《 中國武術開拓者》 查拳示例

查拳創始人查密,魯西冠邑有故居,

流傳民間數百年,歌頌前人留絕技,

系統套路十二路,正副剛柔兼相濟,

二十八路彈腿勢,槍刀棍朮各有十。

查拳是中國傳統武朮中的優秀拳種之一。盛行于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內外,尤以在回族中流傳更為廣泛。

歷經數百年的實踐和演變,查拳形成了現今的冠縣的”張式”查拳,冠縣的’楊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內容不同,練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體一致。查拳的風格特點是:姿勢舒展挺拔,發力迅猛,動靜有致,剛柔兼備,節奏鮮明,步活靈活多變,結構嚴謹,功架整齊。無論往返進退,上下起伏,力求協調配合,整個套路表現出一種瀟洒驃悍矯捷的形態,是長拳類型中較為系統的拳種。

查拳經過几百年的歷史繁衍,技藝木斷得到充實與提高,逐漸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彈腿)于一個體系。其技朮系統完整,內容丰富,功法全面,藝理俱精。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槍、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全貌,以后在不斷與其它門派交流中逐漸補充進劍朮套路。而鉤、□、撅、帶乃是查拳門中拿手器械,稱之為”四絕”。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對練包羅萬象,比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對練、板搭銬子對練、單刀進槍、扑刀進槍、大刀擒槍、雙劍進槍、雙勾進槍、大鏟進槍、對扎中平大搶、對劈刀、對刺劍、□進槍、雙刀進槍、扑刀進大刀、棍進槍、空手奪刀……

查拳重視腿法練習,內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闖腿、掃腿、纏腿、雙飛腿、旋風腿、鷂子腳等,都適當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錯綜而緊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動作中。綜合其腿法歸結為十五個字,它們是:跺、彈、踢、踹、潑、掃、勾、挂、排、纏、點、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見長的”彈腿”,以”仆步穿掌”為主要動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為主的”搗捶”組成。這些基本套路均為十路,基本動作簡單易學,左右對稱,即可單練,又可串連對練。

彈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彈腿和其它腿法為主要內容,接回文二十八個字母排列組成的二十八個基本動作組合,叫二十八路彈腿。目前流行的是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較復雜,為了便于記憶,把它編成兩套類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勢,分為一趟腿拳勢,二趟腿拳勢。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
圖片二:1994年張文廣宗師指導黃連順查拳示例
十路彈腿順序歌訣

頭路順步如擔扁,二路十字似拉鑽,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撐扎左右盤,

五路挑打鑽封閉,六路仆摟是單坎,

七路雙砍緊掩肘,八路?跺腿連環,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iATQXrBEE 十路潭腿[8]路-黃連順示例

九路捧鎖鴛鴦腿,十路箭彈勢歸原,

世人莫看勢法單,多踢多練妙無邊,

能測其中奧妙義,打開難關獻絕技。

傳統查拳較高級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付兩路,實為十二路。它們名稱分別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飛腳,四路升平,五路關東,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連環,九路龍擺尾,十路串拳。

查拳中很多攻防動作,都歸納在踢、打、摔、拿之中。在運用時,還要靈活掌握”十字要決”:即:縮、小、綿、軟、巧、挫、速、硬、脆、滑。

縮如張弓蓄巨力。發力如放矢﹔

綿而不斷意力隨,變化分虛實﹔

軟能克剛隨機變,借力出奇計﹔

巧生智力靈活用,巧技打拙遲﹔

挫則側身跟步進,閃展騰挪擊﹔

速如閃電莫遲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鋼錐戳軟泥,沖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發寸力,克堅如摧壁﹔

滑能化消敵人力,乘虛再進擊。

查拳的動作采用了五種動物形象的特點,即:龍,虎,蛇,鶴、猴。

龍:升降自如,能隱能現,婉蜒繚繞,變化萬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縱躍,目光如電,不動自威。

蛇:無足善竄,見孔即入,折疊盤轉,曲伸自然。

鶴:動中有靜,動靜互換,只身獨立,耐久穩健。

猴:攀登跳躍,靈活輕便,機警性敏,竄蹦閃展。
圖片三:一代武術宗師-常振芳
關于查拳的起源,說法不一。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經常侵擾我國東南沿海,明帝命戚繼光為抗倭大將,并詔書天下,聚兵東征,抗倭保國。新疆回族查密爾(尚義),出于愛國,應征東來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遙遠,氣候多變,長途跋涉中,經魯西染病。后經當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漸康復。為報答關照之情,查尚義將自己武藝悉心傳授給回族鄉親。他逝世后,人們方便把他傳授的武藝命名為查拳,以資紀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師弟滑宗歧所傳,故?查滑不分”之說。

在查拳的發展歷史上,早期應推清雍正時的”飛腿”沙亮。在《冠縣志》中記載”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進土改侍衛,授巡捕營守備,歷升陝西延綏鎮標左營游擊,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戰陣之……。”

清末山東冠縣張其維武藝精湛,手指功夫如鋼似鐵,力穿牛腹,一指點在對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數人圍攻休想得手。他還練就一支虎尾□,如游龍飛鳳,快如電掣,勇如猛虎,堪稱絕技。

張其維終生好武,授拳嚴格有方,培養出了一大批查拳名手,如張西彥、張鳳嶺、張英振、張英健、張錫太、李超群、常振昔、何振全、宋義洲、何亭英……大槍楊鴻修也是清末一代查拳名師,他身材高大卻非常靈活,又;快拳楊”,名噪武林。他培養出了大批高足,如打敗外國大力上的”神力王”王子平、”山東雙馬”馬金標和馬永奎以及于振聲、何振江、米廣亭、馬格甫等。另有以濟寧人李恩聚為代表的”李式”查拳,由于收徒甚嚴,授徒拔少。其拳剛勁有力,勢勢連貫。

在北京地區早有查拳流傳,其中比較有影響的號稱”大槍劉”的劉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東省臨清縣劉家庄人,生于 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歲。其祖父在慶王府當差,是清朝八旗總教頭。其父為清朝北守備。劉昆曾任北營(右營)武朮教頭,兼教四王爺。后在東直門北小街清真寺武朮學校,經朱慶蘭介紹給少帥張學良,又去國立東北大學任教授。解放后,在日壇西門立場教授武朮。劉老師1957-1959年是朝陽區政協委員。劉老師文武才學淵博,他曾以八母大杆子之徒戰勝眾多高手,以”大槍劉”名揚海內外。劉老師武功精湛,套路繁多,僅傳下來的有十路彈腿(包括單練、對練),查拳、洪拳、短打二路、二十四勢、燕青拳、六架勢、楊式太極拳、盤龍劍和五聖三環刀、鉤、厥、帶、八法大杆子等。其弟子有趙德朴、楊玉成、鄭天祥、姜祥祿、董興華、李光福、李兆祥、劉竹岩(子)、王庫、劉鴻池、杜劍堂、胡西材、朱長友等。真正比較廣泛系統地流傳北京的查拳應首推1956年應國家體委邀請來京傳藝的常振芳。著名武朮家常振芳(1898-1979),自幼酷愛武朮,苦練不輟,深得張其維老師的器重。所以,青少年時就以武藝超群而聞名邏爾,成為張氏查拳門下的佼佼者。常老師一生致力于武朮教學研究,造旨深透,使查拳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風格特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丰富。他不但精通查拳,而且通曉諸家拳朮,尤其劍朮早在南京國朮館時,就深得館長張之江的嘗識,享譽黃河南北。其動作出神入化,成為眾多武技名手追求的模式。1928年在山東省濟南擺擂比武,常老師”順手牽羊”、”靠身拳”輕取山東省警察局武朮教習。1937年日寇侵入華北。”七七蘆溝橋事變”,億萬民眾一致要求抗日,常老師目睹國難當頭,義憤填膺,毅然投身從戎,加入了抗日大刀隊(即馮玉祥部四十四旅武朮隊)并任隊長,在房山區硫璃河一帶的戰斗中,殺得日冠魂喪膽破。

常振芳老師在京期間,先后任北京市總工會、工人體育場、公安部等處武朮教練。1960年任北京市武朮協會副主席。多次參加全國武朮運動會、出任裁判和總裁判長等職。出版了《四路查拳》,參加國家武朮甲、乙、丙組刀、槍、劍、棍、拳套路的編寫工作。

常振芳老師一生曾傳藝于山東、河南、河北、江蘇、江西、天津等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中國第一位武朮教授張文廣為最杰出者,現任北京體育大學顧問。常老師在北京期間首次打破不收漢族人為徒的慣例,開始吸收漢族學員入門共毫無保留地精心地系統傳授查拳技藝。較有成績的學生有:齊謀業、翟金生、董世明、孫長立、邢寶仁(故)、路景臣、曹崇柱、楊茂林、張旭初(已故)、馬金龍、張汝志、張汝維、李全坤、張忠良、白德金、黃云貴、王少昆、王守仁、王立田、王立英、楊思俊(故)、宋云培、王世新、劉鴻池、董秉章、李國瑞、韓勇、毛淑英等。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1.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2.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3.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4.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台長: 黃連順會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