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7 20:52:43| 人氣3,1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極拳推手掤手的運用與變化《上篇》右—唐人屏武術名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太極拳推手的訓練目的看掤手的運用與變化 (唐人屏、黃連順)《上篇》


論文摘要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訓練中套路練習到散手應用的橋樑,可是現在因比賽制度與模式造成了太極拳的練習者多僅停留在「推手」階段,以致「散手」不思練習,或流於「說招」,這可能使得以後新進的學習者將「推手」與「散手」劃上等號,或無法犛清其差異,以致傳統技術失真。所以本文指出「推手」是太極拳的訓練過程,其目的僅在鍛鍊粘連黏隨的聽化之功而已。換言之,「推手」是無法比賽的,而今之比賽模式無不是以推手之外型加以發勁使人仆跌,這應正本清源名為「散手」。

太極拳因其技擊特色又名為「掤勁拳」或「掤拳」,所以,「掤」為太極拳的總手,意為太極拳技擊手法皆以「掤」手為其第一道防線,再以其他散手手法拒敵。因此,「推手」即鍛鍊「掤」法的感應能力、聽勁、粘連黏隨之功。本文特以「掤」手接採、捩、肘、靠,証明掤的變化性與其在武術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 緒論

一、 動機:目前一般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訓練時的重點課程,而其訓練的理念各家各派亦有一番不同的說法。武術界有云:「各師承,各傳授」,這說明了同樣系統、流派,會因不同的師承,以及各人觀念總結出不同的拳術理論,產生拳路與技法各異的風貌。

現今由於體育與運動競賽觀念舒發,所以現今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發展方向是以比賽規則為依據,這對於「體育」方面的推展是有正面影響的。但是為了符合現今的體育理念,而制定的推手規則,卻因之而使技巧的運用範圍狹小又受到限定。這使得太極拳推手的初始訓練理念,無法貫徹傳授給現在新興一代的學習者。這不但影響了推手技術水準的提升,亦影響其發展。例如目前推手比賽或練習時我們常常可看到「較力」的比賽與練習,而其比賽或訓練的形式就成了「頂牛」這一類的競技比賽。反而太極拳推手的原貌、始意,漸漸被世人所遺忘。這使一些人認為「推手」是太極拳與他人技擊、搏鬥的方式。我們都知道每一種現代競技運動比賽均須有自身獨特技術,使它呈現給世人的觀感是一現即知的;例如:拳擊就不會有柔道的風味,泰國拳就不會看成跆拳道,柔道與西洋角力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這說明了沒有一套獨特風格特色為背景,而形成的技術規範就無法推上現代競技運動比賽。我們從比賽的實際情況可以了解,選手技術水準不夠時,常常會產生以力抗力,有如能力抗狂瀾之勢;可是在相互出招之餘,絲毫不見其功效。這種殊不懂得太極拳走化之功、蠻幹的運動模式,或許這些選手會因力大而僥倖得勝,進而從力量的方面反覆加強,這已偏離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目的,更影響其發展。

二、 研究目的與範圍

目前可看到的有關於太極拳的書籍大都僅論及拳架的演練方式,或拳架應敵時互相拆解的分析,或推手的練習訓練法而已。於此,我們不僅要懷疑:「太極拳到底要如何善用他的訓練過程提升其實際對敵之功效?」試問:「太極拳在與人搏鬥時是不是與敵人搭手後而進行近身格鬥?」當然每一位有智慧的武術家都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太極拳散手到底如何練習呢?他對敵的備戰動作是什麼呢?太極是否有散手的單練動作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迫切希望去解決的。由於現代推手比賽的模式規範狹小,因而造成一些選手或太極拳的練習者無法一窺太極拳之原貌,這也可能造成爾後太極拳深奧的傳統技藝被誤解,甚至失傳,希望透過本論文拋磚引玉提出掤手的運用的技法與其變化,使新進的太極拳練習者迅速得由最基礎的「推手」訓練提升至散手的應用層次。

武諺常云:「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太極拳的應用也是如此;習拳若想要能達到應敵之效,不從一招招的散手訓練著手不能為功。我們從其他各項對抗性的運動也可以明白,如柔道選手的專精動作或為掃腳或為外割,拳擊選手專長或右手直拳或上勾拳.......等,這些單項運動的運動能從那麼多的格鬥技巧中尋找出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必殺」招數再加以單練,太極拳在技擊的領域何嘗不是這樣。可是目前我們常看到在太極拳習練時多著重於套路的演練或推手的訓練,再不然就是互相的「拆招」或「說招」而已,因此想要把太極拳的散手練好有上述的訓練模式是不夠的。本文強調太極拳單練的重要,和說明太極拳推手與太極拳散手是截然不同的。太極拳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而且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獨特見解,故本文希望藉本人多年來參與太極拳推手比賽及各項擂台賽的各種比賽時的經驗,特別以太極拳「掤」的運用與變化為主題,闡述太極拳推手、散手之重要。

由《陳微明太極拳答問》一書中指出太極拳七十餘式均是散手,可知太極拳技擊的手法內容變化豐富,所以本文只從太極拳推手練習的各階段過程,來探討太極拳推手訓練目的,訓練過程以及「掤」起始的技擊運用變化。由於推手是太極拳散手訓練入門的第一層功夫,而「掤手」又為太極拳八法(掤捋擠按,採捩肘靠)之起首,故本文作者以「掤」來串聯採捩肘靠的應用手法為研究範圍的限定。

三、 研究方法

本論文之研究分兩部份進行:首先討論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真正目的為何。這部份由討論太極拳的目的(技擊)、內容、訓練過程開始。先了解太極拳推手訓練真義為何,再比較各家武術與推手相關的訓練,並以前輩武術家之言為印證,以求知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真義為何。太極拳推手訓練以掤起首,各家武術接手也以類似掤手的動作起始,可見掤手在技擊訓練中有其特殊地位與意義。本論文討論的第二主題即由太極拳掤手開始,比較各家接手之基本動作與太極拳掤手之相似性,以確定掤手的重要性並分析其技擊特性──攻守合一,接著介紹以掤手起始的各種運用動作之變化。

第二章 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目的

一、 太極拳的目的(技擊)、內容、訓練過程

中國武術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動作為主要鍛鍊內容,並具有功法運動、套路運動、格鬥運動三種運動形式《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拳的套路運動是提升格鬥運動的基本條件,可以達到身法的鍛鍊,但是沒有格鬥運動的練習,這種拳架的練習只是空有其形卻不具備實際的攻防能力。因此了解練習太極拳拳架的目的、內容與必經的路程是學習太極拳的重要觀念。

入門先找形,是每個老師所要求強調的,初學者尤其重要。有形方可有勢、有神。在套路表演上是否成功展現運用出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富於變化,別具一格的套路風格,使期能達到「形美感目」的階段。

形美者不一定傳神,傳神者都能具備美形;「神」是表現內在對拳理的詮釋,一種無聲的肢體語言。而套路的外在展現是由內在體驗所獲得的肢體外在形態,武術神韻的精神內涵主要表現在招法的精妙,勁力的輕重緩急,攻守的虛實,戰術上的編排。太極拳推手以走架為主,正確的走架可訓練運動員下盤攻夫、爆發力、身法的協調,並能正確掌握太極八法。以這為第一階段,而後方能進入第二階段,是由對練、拆招、說招的定式推手的基本練習法開始,俟其能掌握熟悉後再深入活步推手的基本練習法,並將其定式推手與活步推手中基本練習法變化及相關拳種的應用技法做一比較,做為練習者技術層次的提升。第三是懂勁與用勁的階段:太極推手是一種雙方互相搭手以勁為研究內容的形式,推手的目的是感受到勁的變化,這使學習者能掌握基本接手技能,有助於踢、打、擒、點、摔等散手應用。因勁是技擊中虛實變化的根源,又是各種技術變化的源頭。將之應用比賽,而失去推手練習原意,並且在以推人為主之技法的狹小範圍上推展,使得經太極拳推手訓練所得之散手技術大部份不能發揚以至失傳,更別談太極散手的應用變化與其它拳種較技。太極拳較技憑掌握該剛則剛,該快則快,應柔則柔,搭手即發的原則。推手訓練是以「發即是化,化即是發;攻即守,守且攻」強調「陰陽相濟」之術的哲理,並將之應用到拳術技擊的領域。

二、 練習推手的目的為何

太極拳所具有運動內容相當豐富,除了拳套以外尚有太極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若以太極具體內容與其他歷史悠久的優秀傳統拳系比較下,太極拳多了推手運動這一項。太極拳的推手運動,在各個太極拳系統下將武術的實用性,發展出一項獨特的競技運動。

太極拳推手是由兩人依拳架中的基本招法(太極十三勢)進行對練,只限於運用一部份掤捋擠按、採捩肘靠中之無傷害性之技法,不可運用踢打摔拿等技法。太極拳中打手歌(推手當時稱打手):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黏隨不丟頂。首句已說明掤捋擠按四手為推手的基礎,「掤」手又為四手之首,更為重要。先賢也特別強調必須用心研習掤捋擠按的用法,利用推手的學習模式,感受到上下相隨之變化,使人難以打入我身,無論力量多大,都自若熟練地掌握四兩撥千斤之妙,不僅能引進對手的力量,並能使其依我意牽動於他,我即能視時機撒放。

孫福全太極拳學一書中(註一)對於掤捋擠按有更深入之說明,孫大師強調千萬手法皆由掤捋擠按四法中之變化而出,至於因熟生巧,相隨善變則非其所能道盡。掤捋擠按雖是推手的根基,卻是技擊入門的重要起點,所以必須重視推手的基礎。武諺有云:「捨本求末瞎胡鬧,循序漸進最為高。」戚繼光曾說: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又說:「大抵拳、棍、刀、槍、叉、鈀、劍、戟、弓、矢、釣、鐮、挨牌之類,莫不先有拳法活身手」「其拳也為武術之源」《紀效新書》這番言論對於武術的學習過程與戰鬥技藝有其精闢之敘述且客觀的分析。太極拳推手之目的即是打好太極應用技藝之磐石,因它可達到因勢利導,借力打力之境界。

在武術的訓練過程中,接手的練習是極被重視的,凡與人對陣交手,雙方第一次手的相接觸稱之為接手,由於首次的接觸對全盤的影響甚巨,因此推手的訓練就更為重要。推手是練習搭手時,感受敵人勁力大小與走向的能力技法,不論哪一家拳派皆有其不同的推手技法或接手技法。

在太極拳推手中可以練習「懂勁」,就是透過推手的訓練方式而增強學習者的感覺能力。懂勁使雙方一接手時就能立即察覺出對手運動來去之意,輕重虛實,使得一開始使能搶得先機,掌握時勢方位,取得先聲奪人之機,挫其銳氣,培養出敏捷的反應,知機知勢,隨機應變,緩急相宜之能,以求得接手之時便能得機得勢,適時作出正確的反應動作。

由此可知,在武術的訓練過程中是很重視推手的練習。以太極拳推手運動來說,各個門派的推手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其基本學習推手的程序亦不相同。俗話說,各師父各傳授,也因此師承之差異,傳授技法變為我固有之豐富文化遺產。就基本推手程序大體而言,從一人演空練習進至單推手到雙推手,由定步推手到活步推手,自四正推手到四隅推手,使其在手法訓練上能做到「環環相聯,以圓化發」;在步法訓練上能做到「進退有序,以走制敵」,而且能達到純熟的階段。這時候才能將推手的階段推進到全面練習散手的階段,所以在很多武術的訓練裡都非常講究推手的功夫,例如部分北派拳術中的八卦推手,通臂推手以及部分南派的拳種如白鶴拳游肢、詠春拳,或他種拳派中的搭手、橋手等類似推手訓練的練習過程。

三、 目前太極拳推手的訓練與比賽對太極拳推手所造成的誤解

其實推手是一種訓練模式,根本不能比賽的。比賽要分出勝負,兩人推手時接手後要分出勝負即是太極拳散手,只是目前所謂的推手比賽以推手之接手起始,要求要推三圈,接著就是在規則內將人推倒或推出圈外。這樣的比賽名之為推手比賽,似乎只是因事前以推手模式接手推三圈而已,事實上根本是在規則內以散手將人推倒或推出。若則更其名為散手比賽卻又名之不符,因只能將人推出或推倒,其實不管是散手、推手或推人的比賽,太極拳推手在台灣推展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賭的,我們從這實行多年而且經過每次比賽的修正後,推手比賽規則已經跳脫出武術傷害性的本質,這是相當合乎現代體育運動競賽規範的精神,這可能是由散手改為推人的原因吧。可是我們身為傳統武術的傳承者,其背負著薪傳先人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求生技藝,必須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太極拳的散手是否依然如其他拳術一般訓練完推手後,進一步地在散手的練習模式中提升太極拳技擊面。

關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現在流行的柔道演進史來看,當時嘉納治五郎以其精湛的柔術技藝融合其他各家的柔術技巧,排除了危險度極高的傷害性動作,創出了柔道,使得此項運動合乎「體育」的範籌。再者,他又以其豐厚的學識、技術的涵養排除當時眾家柔術的挑釁與責難,使得現今「柔道」在體壇上蓬勃發展。從另一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當時「柔術」的求生必勝絕招是否完整地被保留下來?亦或是現在日本民間是否尚持續教授超脫於柔道技術,更高一層的民族技藝?

如今哲人已矣,但典型尤存,太極拳的技法若只是像柔道那般地推行,教練或選手若只是停留在太極拳的推手階段,不思長進地去窮究太極拳散手的層次,再加上現今僅存的太極拳碩老若不給予我們後生晚輩斧正太極拳應走之路,那麼太極拳的生命就會侷促在狹小的推手世界中,當然精妙的太極拳散手也就因此如同柔術般的成為歷史的名詞。

四、 前輩武術家之言

「打手歌」與署名王宗岳著的「太極拳論」指出練習太極拳推手能加深對太極拳拳式和勁法的領會,提高人體的靈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質,並有助於鍛鍊皮膚觸覺,提高皮膚的感知能力,鍛鍊中樞神經系統,提高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講義」.....等書都確切言明:「推手者,所以求其用也」,而許禹生更明白指出:「近人習楊氏太極拳,僅於姿式外更習推手,不究單式之功,於散手應手,多不涉歷,失之偏柔者多,實以自昔者多文弱之士」。這說明太極拳名家都認為「推手」只是由拳架練習到格鬥運動的必經之路,當然推手的練習過程是重要的,可是練習散手更是不可或缺的。

五、 小結: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真義

總括來說,練習太極拳推手不能有勝負觀念,有了勝負的觀念就會失去引進落空,聽化撒放的太極拳推手的真義。

目前太極拳推手規則只限於運用一部份掤捋擠按、採捩肘靠之無傷害性之技法產生推人的結果,而不可運用踢打摔拿等技法。為保存太極拳原始風貌,應運用太極拳推手練習,太極拳拳套中的散手技法──踢打摔拿,這個可做為由目前推手賽提升到散手賽的另一高層次境界的樞紐。




黃連順提供更詳細!《台灣精武體育會》網址:http://myhome.ethome.com.tw/cm788159/

台長: 黃連順會長

tuishou
練習太極拳推手不能有勝負觀念,有了勝負的觀念就會失去引進落空,聽化撒放的太極拳推手的真義。
------------------------------------
我以為此說法太過於偏激,如果說連在推手比賽中都沒辦法使用出此作者所推崇的推手技法,納到了散手擂台之上更是沒辦法使用得出來吧!!
2008-07-12 22:48:5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