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亞馬遜叢林~吳養春
北京市政府指出,空污最嚴重地區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的指數達每立方公尺933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安全上限的40倍。PM2.5的直徑不到頭髮的1/20,進入人體後可穿透肺泡,將有毒的汙染物質帶進血液中,對人體造成危害。
上海市環保局發佈的空氣質量實時數據顯示,下午2時測得PM2.5標準的AQI指數為300,是重度汙染標準的最大值,也是空氣汙染相對嚴重的時段。
到下午約4時,從空中鳥瞰上海市,平常清晰可見的屋頂、馬路全遭霧霾掩蓋,白茫茫一片。
上海市發布訊息,建議兒童、老人及心臟病、肺病患者今天應待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上海市政府也同時通知各級學校,建議暫停學生戶外活動。
<空氣嚴重污染的原因>
中國都市化腳步過快,「在快速都市化過程中,中國須迫切思考如何執行這個進程,而不犧牲都市生活品質,使居住環境越來越差」。
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有7個位於中國大陸;大陸500個大型城市中,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標準的還不到1%。換句話說,99%城市的空氣品質未達標準,大陸面臨的環境挑戰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複雜。
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排放和車輛排放。火力發電廠及非金屬礦物生產、煉鋼、化工製造和有色金屬冶煉企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占總排放85%以上,遠高於它們對工業總產值的貢獻。
過去幾年,大陸民用車的數量每年以15%的速度成長,私家車年成長率更是達到20%。車輛排放的廢氣導致嚴重空氣污染。
<<<>>>因「高汙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環境問題,32家企業將被迫退出北京市,這是北京市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外遷企業。這些企業部份將在提高技術水準後異地發展,部份則徹底關門。據悉,外遷企業將分別獲得50萬元人民幣(下同)至300萬元不等的獎勵金。
北京市正逐步提高工業企業的排放標準,今年底前將有500家排放無法達標的汙染企業退出北京,鑄造、燒結磚瓦、化工、傢俱等行業也將退出北京。
稍早前,北京市公布第一批外遷公司,總共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家具製造、建材、服裝紡織、鑄造等門類,目前這些企業已經下發到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對接的流程是由北京市提供外遷企業名單,由天津、河北等地政府在名單中甄選。如果對接意向確定,由當地政府部門和北京市發改委完成對接。
<<<>>>印度打算在喜馬拉雅山脈蓋大壩,其分布密度不僅是全球60倍以上,最新的研究更指出,大壩興建工程會造成當地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使22種植物及7種脊椎動物滅絕,大壩興建也迫使當地居民必須被強制搬離家園。
<<<>>>伊朗首都德黑蘭上周起空氣汙染越加嚴重
德黑蘭汽機車數量增加速度飛快,導致市區排放廢氣增加,再加上地形因高山阻擋空氣流通受限制,是德黑蘭造成嚴重空氣汙染的原因。上周日德黑蘭市政府下令小學關閉一天後,隨後表示周一及周二也將繼續停課,汽車也實施單雙數號碼輪流行駛,過去5年來,車輛數量已經成長兩倍,光德黑蘭市區,汽車數量就高達300萬輛,機車數量則為200萬部。
空氣汙染的元凶除了汽機車與工廠排放髒空氣外,人口約800萬人的德黑蘭,其地形由2座高山阻擋,髒空氣無法及時流通,另外,由於受到外國石油禁運影響,伊朗所使用的國產油品質較差,也間接助長空氣汙染程度。
伊朗首都德黑蘭測得的空氣品質,細懸浮微粒(PM 2.5)已達到150,已超過安全標準值50-100,另外,位於產油省分胡齊斯坦省中部的阿瓦士,上周日起也陸續傳出超過5千位民眾因空氣汙染送醫。
在全球空氣最汙染嚴重城市前10名中,伊朗就有4座城市上榜,其中阿瓦士更是國內空汙最嚴重的都市,2012年,德黑蘭因為空氣汙染便造成近4500名嬰兒早死,伊朗全國因空氣汙染而死亡人數則為8萬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25)日發布報告指出,2012年約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此死亡數字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8。WHO呼籲各國政府應儘快採取解決對策,針對空氣汙染問題改善將可挽救數百萬人性命。
WHO報告指出,2012年共約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所造成的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因室外空氣汙染死亡人數達370萬人,室內死亡人數達430萬人,部分重疊暴露於室內外空氣汙染。
東南亞與西太平洋地區共約330萬人死亡於空氣汙染,占全球死亡人數大宗。其中包含260萬人死於室內爐灶焚燒、暖氣等造成的空氣汙染,多數為婦女、孩童與老人。
WHO公共衛生及環境司司長Maria Neira表示,空氣汙染造成的心臟疾病與中風已超過人們過往的認知。
<<<>>>「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亞馬遜叢林
近一個世紀以來歷經人類過度開發、叢林火災,叢林遭到破壞影響的不只是多樣性的生物生態系統,而是叢林消失後植物所釋放的碳元素,恐加速全球暖化。
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熱帶雨林,佔地共有7億公頃,謎樣的亞馬遜叢林橫跨了8個國家,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由於人類過度砍伐,造成森林面積逐年加劇消逝,若以亞馬遜叢林面積每年減少5萬2千平方公里,以這個速度計算,亞馬遜叢林將於2050年消失。
在亞馬遜叢林於1900年代有超過90個原住民部落被殖民主義者摧毀,同時也銷毀了數百年來累積的雨林物種醫學價值的知識,加上領土遭到破壞,本土部落仍不斷消失。
目前仍有少數部落在亞馬遜叢林生活,未與外界有任何接觸,當地政府則對土著採取「不干預」政策,最多協助監察土地使用、預防過度伐木、採礦、捕獵等。
<<<>>>印度在喜馬拉雅流域興建近300座大壩及水力基礎建設
九成的喜馬拉雅山谷,都會被大壩興建工程所影響。水壩破壞了當地密集林地獨特的生物多樣性,造成17萬公頃的森林被水淹沒,計有22種植物及7種脊椎動物會瀕臨滅絕。
印度三條主要流域,包括恆河、印度河與 布拉馬普特拉河,目前約有數百座大壩正在興建中。研究者也指出,由於當地人口眾多,興建大壩也意味著許多居民必須被強制驅離。
印度在當地興建水壩的密度,每千平方公里為0.3247座,約是目前全球平均水準的62倍以上。
印度近100萬人在氣旋斐林(Cyclone Phailin)來襲前離家避難。
先前印度史上前兩大疏散行動,分別是1990年安德拉省約65萬人因氣旋撤離,以及2009年55萬人因安德拉省水患疏散。
<<<<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
全球每年必須額外花費7000億美元,來遏止人類仰賴化石燃料所造成的洪水和熱浪加劇,及海平面持續上升問題。
代表WEF執行研究的綠成長行動聯盟(GreenGrowth Action Alliance)指出,各方必須投入額外資金,發展他種能源來發電,同時提升建築、產業和運輸部門的能源使用效率。
WEF氣候變遷倡議(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s)主任克爾(Thomas Kerr)說:「綠化經濟是讓全球到2050年足以養活90億人口的唯一途徑。」
歐盟所訂定的 3項主要氣候和能源政策目標,將在2020年達到預定期限。開始規劃下一階段,至2030年所必須達成的氣候保護以及能源政策。
歐盟能源委員會成員歐廷格(Günther Oettinger)表示,歐盟在2020年所設定的 3項主要目標,就目前看來很有希望達成其中 2項: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20%,和增加再生能源比至20%;而第 3項目標,減少20%能源的使用,則仍然需要努力。
歐廷格說現在還未確定二氧化碳至2030年的減少門檻,但應該會高於30%。另一重點是,必須確保歐盟內能源足夠供應家庭、企業以及工業使用。這也是委員會的擔心所在。
歐盟氣候變遷顧問赫德高(Connie Hedegaard)認為,對於能源發展和氣候政策無動於衷,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氣候變遷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在此同時,歐盟地區對於能源進口的仰賴也越趨嚴重。對歐盟來說,建立一個節能、低碳、減少環境傷害的經濟模式並不單只為了環境保護,更是必要的經濟政策。」
赫德高說,投資綠能產業,意味著提供工作及經濟成長。歐洲不應停止扮演綠能發展的火車頭,否則其他國家將會後來居上。即使是中國,在忽視氣候變遷政策多年之後,於最新的 5年計畫內,提出和歐盟相似的目標。她說,「無論今天誰投資了綠能產業,未來將在經濟上佔有一定的優勢。」
德國綠黨的歐洲議會委員托門斯(Claude Turmes)表示,「將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至45%是有可能會達成的。」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安德森(Jason Anderson)則認為,「假如不能阻止全球氣候的巨大變遷,則我們所擁有的經濟、社會、環境都將一一失去。」
<<<>>>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每日平均值,已首度突破四○○ppm的重大關卡
可能是地球過去三百多萬年來最遭的狀況。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設在夏威夷主島毛納羅亞火山的監測站,偵測到太平洋上空截至九日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日均值達到四○○.○三ppm的新高。加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監測站,測到的水平更達四○○.○八ppm。
這是夏威夷監測站自一九五八年開始運作以來,監測到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值。
空氣中每一百萬個分子裡,便有四百個二氧化碳分子,這是一個重要門檻,因為人類從未見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到這麼高的水平,這意味環境汙染問題已達到危險地步,有必要採取緊急措施,減排二氧化碳。
據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論文指出,地球歷史上二氧化碳濃度最近一次超過四○○ppm,大約是在距今五百萬年到三百萬年之間的上新世(Pliocene)時期。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四一五ppm,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攝氏三到四度,極地地區氣溫比現在高約攝氏十度,海平面至少比目前高出約五公尺。
以發表《史登報告》知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史登爵士提醒,受高溫趨使的氣候難民遷徙潮,無可避免會與較涼爽、潮溼地區的原居民產生衝突。他說,「當氣溫上升到那個程度,我們的氣候會亂掉、沙漠會 擴大,數億人被迫離家,因為他們的莊稼和牲畜都活不了。他們會想辦法搬到新的地方,甚至和原本住在那裡的人產生武裝衝突。
他警告:「這種情況不會只是突發事件,而是會變成地球上持續存在的現象!」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400ppm是停不下來了,現在就已經到了,但之後我們所做的事情還是對氣候有影響,情況還在可控制之內,這取決於我們的能源還要依賴化石燃料有多深。」「照現在的步伐,幾十年內就會達到450ppm。」
憂思科學家協會的氣候科學家Melanie Fitzpatrick提醒,「這是一個警鐘,400ppm意味著氣候系統處在緊迫的實驗狀況下,地球在有人類出現的年代裡,還沒有過這麼高的濃度。」「如果我們不趕緊減碳,那以後夏季飆高溫、百年一遇暴風雨和大乾旱等,再也不能說是罕見氣候,因為已經變成常態了。」「1990年代初我開始談論氣候變遷時,我為350ppm的濃度感到悲痛,但如今,我只祈求回到那個濃度就好了。」
氣溫升高讓極區冰蓋逐漸縮小、讓太陽熱能反射回太空的量變少;阿拉斯加、加拿大與俄羅斯的永凍層融化,也釋放更多溫室氣體甲烷到大氣層;這些都是進一步加速溫室效應,形成負向「反饋迴圈」(feedback loop)的因素。
二氧化碳一旦排放到大氣和海洋中,可以存在數千年之久,也因此,累計排放愈多,愈逃不掉氣候變遷的惡果。
上一次地球CO2濃度達400ppm時,是在上新世,距今約320~500萬年,當時地球比現在溫暖得多,北極無冰、整個撒哈拉沙漠都是草原、海平面比現在高40公尺。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葛拉漢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政策主任沃德說:「我們正步入史前時代的氣候,可能使人類社會面臨大規模且災難性的風險。」倫敦帝國學院物理系主任、大氣物理學家海伊也說,除非迅速採取行動,「否則地球溫度很快就會增加攝氏兩度」,人類面臨存亡的關鍵。
<<<>>>「生存危機」研究中心
舉「末日清單」呈現各種可能摧毀全世界、危及人類生存的災難事件,以便「未雨綢繆」。這份清單顯示,影響人類永續生存的最大威脅是人類本身。
由英國前皇家學會會長芮斯領導的「劍橋生存危機研究中心」(CSER),成員共二十七人,來自哈佛、牛津、劍橋與柏克萊等知名學府,包括劍橋大學物理學家霍金。該機構的經費由Skype的共同創辦人塔林資助。
科技發展將在不久後導致全面性的人類生存危機。芮斯表示,人類防範災難的程度比想像中來得低。
末日清單:
●網路攻擊:人類社會各種活動都有賴電腦系統控制,若遭恐怖份子破壞,將導致立即性混亂。
●生物恐怖主義:只要簡單的實驗室也能製造出殺傷力強的超級病毒。
●食物短缺:高效率的食物通路讓西方國家食物貯存量只有四十八小時,一旦通路有問題,預計將會引發恐糧荒。
●流感肆虐:交通日益便捷,提供流感大流行的溫床。
●殺人電腦:人工智慧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會依自己的利益而分配資源,犧牲人類。
●氣候劇變:二氧化碳帶來的影響可能讓地球越來越熱。
●戰爭:爭奪與保護資源,可能引發各國戰爭。
<<<>>>氣候變異的罪魁禍首~~「人為因素」
汽車廢氣、冷氣冷媒,現代科技帶來方便,也帶來氣候危機。
冰河崩落、海平面上升,地球暖化加劇。
乾旱會更嚴重,乾旱時間會更長,那麼水會更多,那麼劇烈的天氣也是更為強烈。」
21世紀,氣候變異劇烈,自然條件改變,除了強降雨機率增多,也因為溫度上升,熱能造成潤滑作用,刺激斷層,加劇地震發生次數,人類文明帶來便利,卻也破壞環境,造成氣候變異。
<<<>>>埃及、希臘和兩河流域的青銅文明,印度河文明,可能是因為長達2世紀的乾旱而滅亡。
古印度文明,其時代約西元前3300年至1300年間,晚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是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已乾涸的印度河流域,兩大城市摩亨佐達羅、哈拉帕是擁有10萬人口的大城,其遺址曾出土大量青銅器及農耕遺跡。
劍橋大學古氣候學家荻克希特率領團隊,在印度河東北緣的柯特拉達拉湖遺跡踏查。挖掘乾涸的湖床,從沉積層中收集名為瘤擬黑螺的軟體動物的殼,再利用碳放射測定法,從碳酸鈣構成的殼中檢視氧16和同位素氧18的比例。
柯特拉達拉湖在當時是封閉水域,亦即其水量變化完全取決於降雨及蒸發,在氧16較氧18蒸發較快的狀況下,留下的氧18證明了湖是缺水而乾涸的。
德國波茨坦地質研究中心學者普拉薩,率領另一支研究團隊。在檢視過印度中部的洛納湖床後,他們認為乾旱最早應發生於西元前4600年。
<<<菲律賓遭逢超級強颱「海燕」空前慘重的風災>>>
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面臨災區失序混亂、中央應急基金短絀、救災工作步履維艱的挑戰,一再出現失控舉動,菲國紅十字會等救援機構人員與投入救災的數百軍人,目前仍無法進入某些偏遠的災區。
聯合國指出,風災造成60多萬人流離失所,重災區如人間煉獄。有災區民眾悲憤質問:「艾奎諾總統在哪裡?我們非常渴,需要水。你們什麼時候來處理倒臥街頭的屍骨?」
菲國近來天災不斷,尤其中部剛在4周前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政府應急基金已捉襟見肘。艾奎諾在颱風9日登陸前曾訂出「零傷亡」的防災目標,而他10日聽取「自然災害風險控管委員會」(NDRRMC)簡報災情,聽到災情與傷亡如此慘重時,神情頗為震驚,並在記者會上嚴批重災區雷伊泰省首府塔克羅班市當局「沒有做好周延的防災準備」。
菲國中央當局最初對海燕可能造成的災情相當樂觀,完全沒有料到它會掀起近4公尺高的巨浪,釀成宛如大海嘯來襲的災情。據美國專業「追風者」形容,他生平沒見過像海燕這樣的颱風,「它的破壞力及所造成的人道悲劇,完全破表」。
超級強颱「海燕」登陸狂暴肆虐後,首當其衝的塔克羅班市如同人間地獄,遍地死屍,屍臭難當,驚魂甫定的劫後餘生者瘋狂尋找食物、飲水和藥物求生存,向外界哭求援助。
數千名倖存者忍無可忍,12日湧向機場,想要逃出煉獄,但只有數百人如願以償,搭機離去。
菲律賓本國與國際援救人員急如星火趕赴重災城鎮和村莊,但這些地區大多道路無法通行,橋樑吹垮,幾乎與外界完全隔離,使救災工作備增困難。
41省至少200餘萬人受超級強颱「海燕」影響,至少2萬3000棟房屋全毀。街道上屍體四散,無人收取,也無人統計,屍臭撲鼻。到處是垃圾堆、被強風刮上陸地的船隻,車輛和卡車則被捲入海中;橋樑和港口設施被大水沖走。兒童湧向一口公用水井,不管裡面的水是否乾淨,抽出來往身上猛澆,裝進塑膠杯中飲用。
塔克羅班市政府目前亂成一團,紀律蕩然,市府員工和醫院人員只忙著救自己的家人和尋找食物。艾奎諾總統斷然宣布全國災難狀態,部署數百名士兵到獨魯萬市維持治安,遏制不肖之徒趁火打劫。
海燕重創菲國後,11日清晨4時登陸越南北部廣寧省時,強度已由原先的五級減弱為一級,成為強烈熱帶風暴,不過仍造成13人喪生、81人受傷,另也導致1300多戶房舍與39艘漁船毀損。海燕接著又襲擊中國海南及廣西省,在海難造成至少3死7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