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一號」(Voyager 1)~吳養春
1977年發射的探測太空船「旅行家一號」(Voyager 1)已正式脫離太陽系,正在探索外太空一處寒冷而黑暗的地區。
<<<>>>世紀最大彗星~艾桑彗星~~吳養春
ISON彗星大駕光臨,這顆彗星的亮度是數世代以來之最,就連月亮也恐相形失色。
已經活了45億年的彗星艾桑,第一種可能是,它的冰塊被蒸發掉太多,彗星直接崩解;第二個可能是,太陽的引力把彗星拉長,但如果彗星的結構不夠堅固,它有可能被攔腰扯斷。
最後一個可能就是,艾桑彗星飛掠過太陽,穿越數百萬度的太陽日冕,然後完整無缺地飛到太陽背面。
如果它沒有撞上太陽,可能需要數千甚至數百萬年後才能再造訪內太陽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長孫維新說,錯過這次,要再等約一千萬年才可能再見。
孫維新說,天文學上對彗星周期的定義,兩百年以內屬短周期,超過兩百年是長周期彗星;最廣為人知的「哈雷彗星」,是目前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艾桑彗星」是長周期彗星,約一千萬年才可能從地球上再看見。
孫維新說,彗星愈接近太陽,彗髮愈大,彗尾愈長,大顆粒的冰、塵埃顆粒會沿著軌道散布,一般民眾要在無光害地區,用天文望遠鏡才可能清楚觀測。
孫維新說,每顆彗星都有自己的軌道,多半呈現拋物線,「彗星有可能只會出現一次,因為繞過太陽,冰塊就會分裂」,「艾桑」彗星最接近太陽時,如果不被太陽揮發,很可能和月亮一樣亮,然後從原來的對稱軌道,離開太陽而去。
孫維新說,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很可能是早期大量彗星撞擊造成,因為彗星的本質是冰塊、塵埃,帶有大量碎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很可能是彗星帶來的。
在黃昏時分,西方天空仰角約二十到三十度,可以見到與街頭路燈一樣亮的金星,金星會在十二月一號到到十七號,達到-4.9星等,也是從二零一零年以來,最亮的時候。
金星是太陽、月亮之外,最明亮的天體,只要稍微注意,會發現金星最近逐漸增亮,會在12月1日至17日,達到-4.9星等,是這幾年來,最亮的時段。
最大最閃亮的「世紀彗星」艾桑(ISON)台灣時間二十九日凌晨兩點四十五分掠過離太陽一百一十七萬公里的近日點後「生死未卜」,美國航太總署觀測衛星影像中原本不見艾桑身影,兩小時後看到一道越來越亮的光弧,引發天文界熱議:有人說彗星已遭太陽融化「陣亡」,還有人說彗星恐「死而復生」。
花了五百五十萬年終於飛到太陽系、二十九日以每秒三百五十公里速度奔向近日點,若能撐過太陽攝氏兩千七百六十度的高溫考驗、留下大型碎片,人們將在十二月天空看到其轉頭回程時的長尾巴。
<<<>>>「阿波菲斯99942」(99942 Apophis)
阿波菲斯99942以埃及神話邪惡與黑暗之神為名,寬270公尺,若撞擊地球,能量將超過2萬5000顆廣島原子彈。阿波菲斯99942撞地球機率約2.7%,是目前觀測到小行星撞地球的最高機率。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說,阿波菲斯99942仍有「極小機會」在2036年4月13日撞擊地球,機率約25萬分之一。
最大的未知因素之一,是俄羅斯工程師雅可夫斯基在20世紀初提出的「雅可夫斯基效應」(Yarkovskyeffect)。
所謂的雅可夫斯基效應是指,緩慢旋轉的天體近距離繞行太陽時,面對太陽的表面升溫,但天體轉身進入「夜晚」時,受光面又會冷卻。這種冷熱交替的現象,依天體旋轉與陽光照射區塊大小不同,產生不同程度的微小動力。
<<<>>>北愛爾蘭阿馬郡伊森彗星(Comet ISON)。
11月底就能以肉眼看到伊森彗星,其亮度可能維持數月,是千載難逢的大事。伊森上次回到地球,是距今大約1000萬年甚至更久以前。
1顆小行星正朝地球飛速前進,有0.3%的機率在867年後的2880年3月16日,以時速約6萬公里撞上地球,造成地球生物滅絕。
1950年2月23日首度觀測到這顆小行星,不過觀測17天後即不見蹤影,直到2000年12月31日發現到的星體。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持續觀測的這顆小行星名為1950 DA,直徑為1公里,正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朝地球前進。如果行進路線不變,1950 DA預估會在2880年非常接近地球,並有可能撞擊大西洋。
1950 DA撞上地球的機率只有0.3%,一旦撞上,將產生相當於448億噸黃色炸藥的威力。
人們其實不用擔心,因為我們還有好幾百年時間可以找出避開撞擊的方法。改變小行星反射率,讓陽光把1950 DA推離既定路徑,是化解撞擊風險的辦法。
地球漫長歷史中,6500萬年前的恐龍紀就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結束。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又爆驚人之語。他宣稱如果人類不逃離地球,將在未來1000年之內滅亡。
現年71歲的霍金9日在洛杉磯西達斯西奈(Cedars-Sinai)醫學中心發表題為《我的簡史》的講話,聽眾多為醫生和護士。他說:「我們必須走到外太空去開發新天地。 如果不逃離我們這個脆弱的星球,人類將無法在未來1000年內存活下來。」
霍金又說:「如果你明瞭宇宙是如何運作的,你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它。」
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擁有一個幹細胞實驗室,進行「盧伽雷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即「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相關研究。罹患盧伽雷氏症的霍金,也前往造訪。
霍金有關黑洞和宇宙起源的研究,為他贏得了全球聲譽。他的著作《時間簡史》銷量超過1000萬冊。
<<<>>> 21世紀最宏偉的科學任務,已經展開探索行動,觀測「宇宙曙光」(Cosmic Dawn)。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的15個會員國與美國、日本、智利、台灣與加拿大合作進行。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陣列(The Atacama largemilllimetre/submillimetre array,Alma)是有史以來建造出規模最大且最複雜的望遠鏡。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陣列是用來研究在宇宙形成後數億年,第一個恆星開始發光時的過程。
美國德州天文學家宣布,測到最大的宇宙黑洞,將它命名為「NGC 1277」,約有170億個太陽的體積那麼大。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Max Planck Institute)指出,此黑洞在約80億年前形成後,便無太大改變,它占所處星系質量14%,一般黑洞只有它的0.1%。
NGC 1277的深度也比海王星的太陽系軌道多出11倍多,美國德州大學學者卡爾吉哈特(Karl Gebhardt)稱,NGC 1277簡直是銀河黑洞的新教材。
<<>><<最遙遠爆炸>>
在靠近人類所能觀察範圍內宇宙的最邊緣,1顆衰變的恆星釋出高能輻射脈衝。
爆炸發生在130億光年外的宇宙。
發現此事的科學家之一李凡(Andrew Levan)表示,這場過去發生的爆炸開啟瞭解宇宙初期的機會,顯示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億年內,巨大恆星早已開始步向毀滅。
這場特殊爆炸並非是超新星(supernova,恆星在接近演化末期時經歷的1種劇烈爆炸),而是伽瑪射線爆(gamma ray burst),是指短暫卻強烈的高能輻射脈衝。
超新星會朝四面八方釋出輻射,但伽瑪射線爆只會以類似雷射的狹窄波束釋出,因此難以被偵測。
當銀河系中的恆星撞擊時會導致伽瑪射線爆,釋出大量高能量的伽瑪射線到太空,此現象可能與過去地球物種滅絕有關。
宇宙是 137億年前大爆炸(Big Bang)後誕生。其後,經過長達10億年的「黑暗時代」,接著誕生了最初的星星而開始有光。目前認為,最初星體的光,雖然亮度日漸稀薄,到今天為止依然照耀著全宇宙。
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共同參加的國際團隊,透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觀測到距離地球數十億光年遠、稱為類星體(Quasar)的明亮天體。從伽瑪射線大幅銳減的程度,可算出最初星星所放之光的總量。
所謂的類星體,在天文照片中看似一顆恆星,只是一個微弱的光點。但是經過光譜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光點具有非常大的紅位移,這意味著這些星體距離地球非常地遙遠,可達數十億光年之遙。
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提供更多的天體資訊,有助於人類持續探索宇宙,向更遠的微光處曳航。德州大學天文學系副教授布羅姆(Volker Bromm)表示,「宇宙最初形成階段的簾幕即將拉起,費米讓我們一窺其中期待的奧秘。」
中國天文學家在2000多年前見證了1場恆星爆炸,遺留下的古老謎團已由他們的史必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和廣域紅外線探測衛星(WISE)解開。
西元185年,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1顆神秘的「客星」突然現身天際,照耀夜空大約8個月。到了1960年代,科學家已經確認這個神秘物體正是人類記載的第1顆超新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宣布,喀卜勒望遠鏡(Kepler)證實首度找到太陽系外坐落於適居區的行星。
法國天文學家證實了第1顆符合生命關鍵需求的太陽系外岩石行星,名為喀卜勒22b的這顆行星則是NASA所證實的第1顆,於2009年首度被觀測到。
這些行星除了與恆星距離適中,達地表有水的條件,還要有合宜的溫度和大氣,才能供給生命所需。
除了5月法國天文學家找到的葛利斯581d(Gliese 581d),8月瑞士人也在36光年外找到另1顆HD85512 b行星,都在恆星的適居區內。
不過,NASA透過聲明稿表示,以上兩顆星體所繞行的恆星「比我們的太陽小、溫度也較低」,而喀卜勒22b「體積雖最小,但它圍繞1個最近似太陽的恆星在適居區內運行」。
喀卜勒22b體積是地球的2.4倍,被歸類為「超級地球」。它每290天繞其恆星1周。若喀卜勒22b擁有類地球的表面和氣體層,其近地表溫度推估大約會是攝氏22度。
目前還不清楚它是由固體、氣體或液體組成。
<<<>>>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分析由五顆行星組成、距離地球915光年的「克卜勒-32」(Kepler-32)行星後發現,目前整個銀河系至少有一千億顆行星存在。
這五顆行星都圍繞著一顆紅矮星(Red Dwarf),加上五顆行星體積與地球類似,其中的紅矮星相較太陽體積較小,溫度也較低。
克卜勒-32行星群半徑約是地球的0.8倍到2.7倍,行星群距離恆星1600公里,地球距離太陽則為1.5億公里。
<<>>俄羅斯科學家挖了廿多年,終於挖到位於南極冰層下近四千公尺、已冰封兩千萬年的冰下湖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這項突破不僅讓科學家有機會發現新生物以及生物在冰原時期前如何演進,俄羅斯新聞社更宣稱,附近的納粹基地可能藏有希特勒的秘密檔案,甚至他的遺體。
沃斯托克湖是南極最大的冰下湖,面積一萬五千五百平方公里。微生物學家說,沃斯托克湖可供科學家探究獨特的生物。
他們發現地球僅存的巨大超潔淨水系統,五千四百立方公里的清水比兩次蒸餾水還乾淨兩倍。
希特勒的檔案櫃可能藏在附近。「據信在二戰快結束時,納粹移師南極,開始在沃斯托克湖建基地。」俄新社引述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一九四三年的話說:「德國潛艦隊很自豪在地球的彼端(南極)為元首(希特勒)建了固若金湯的堡壘。」
根據德國海軍檔案,在納粹一九四五年四月投降的幾個月後,德國U五三潛艇從基爾港抵達南極。傳言艇上人員建了一座迄今仍未被發現的冰洞,存放了幾箱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文物,包括希特勒的秘密檔案。另一說法是,德國U九七七潛艇把希特勒和情婦伊娃的遺體運到南極,希望能複製他們的DNA。這艘潛艇隨後在阿根廷投降。
<<<>>>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顆由「鑽石」組成的超級行星,半徑約為地球的2倍大,行星的結構至少有3分之1是純鑽石,鑽石質量相當於3個地球。
耶魯大學研究員說:「這顆行星外表覆蓋的可能是石墨及鑽石,而非水和岩石。」該星球表面主要是石墨,下面則是深厚的鑽石層,再下面則是一層主要由矽形成的礦物質,中間則是熔鐵構成的地核心。
這顆行星環繞類似太陽的55 Cancri恆星運行,這顆恆星與地球的距離近得在夜空肉眼可見。
鑽石行星是在這顆恆星四周發現的第五個行星,因此定名為55 Cancri e。
55 Cancri e屬於所謂的「超級地球」,它的運轉速度很快,18小時即環繞其恆星一圈,而地球365天才環繞太陽一圈。它非常接近其恆星,因此表面溫度高達攝氏2148度,可能熱得生命無法存在。
<<<>>>美國兩名業餘天文愛好者發現「一行星、四恆星(亦即四個太陽)」的獨特星系,是天文學中首見,並獲得天文學界的證實。這顆星球的半徑約為地球的六點二倍,距離地球五千光年。
這個獨特的星系,由美國舊金山的江傑 (譯音)與亞利桑納州棉木市的蓋里亞諾所發現。
這顆行星取名為PH1,天文學家認為,PH1是一顆比海王星略大的「氣體巨行星(gas giant)」。估計PH1的溫度最低為攝氏二百五十一度,最高達三百四十度,不易有生物存活。
星系的運作方式是:PH1行星圍繞一對主恆星運行,周期一百卅八天,並形成一個「核心」;而兩顆恆星也彼此互繞,繞行一周約廿天;其中一顆約是太陽的一點五倍大,另一顆是太陽的○點四一倍。另外又有兩顆恆星圍繞「核心」內的兩顆恆星運轉。
這表示如果有人能夠站上PH1,一天內會看到兩次日落;而且到了「夜晚」,還有兩個極為明亮的星星高掛在遙遠的天際。
與這項發現關係密切的「獵星」計畫,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與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館合作進行的計畫。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個網站,來分析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二○○九年三月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傳回的資訊,包括超過十五萬顆星的亮度。
<<<>>>「科學」雜誌(Science)表示,他們發現5顆行星,這些行星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喀卜勒62公轉。天文學家表示,當中兩顆行星位於「可居住地帶」,溫度適中,可能還有水存在。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喀卜勒科學主要研究員伯如奇(William Borucki)說:「這兩顆行星,是我們名單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伯如奇說,名為62e的星球比地球大40%,也許氣溫溫暖,甚至有水,偶爾可能也有閃電。
另一顆名為62f的行星比地球大約60%,公轉周期為267天,與地球的365天周期相近。
62f可能有極帽(polar cap)、大面積陸地和水。
這兩顆行星繞著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的喀卜勒62公轉。這顆恆星已經70億歲。
伯如奇說,這兩顆行星與所繞行恆星的距離適中,因此氣溫溫暖,不會因為距離太近導致海水沸騰,或太遠導致結冰。
最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其中以格利澤581d(Gliese 581d)行星為首選,因為其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可維持550億年,但約地球2倍大的格利澤581d距離地球20光年。
距離10光年內像地球般可居住的行星或許存在,但以當前的科技需耗費數10萬年才能抵達,倘若必須移居其他星球,直到60億年後太陽生命終結時仍位於適居帶的火星或許是最佳選擇。
新聞來源:法新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譯者:中央社蕭倩芸 路透芝加哥7日電
法新社華盛頓電
(譯者:中央社楊盈)中央社堪薩斯州托彼卡綜合外電報導。(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台灣醒報記者鍾禎祥
:路透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22日電(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 譯者:中央社陳宜君)聯合新聞網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http://www.wretch.cc/blog/wu200520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wu200620@yahoo.com.tw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