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過高不是疾病~吳養春
現代人大吃大喝,很多人面臨膽固醇過高問題,不過有少數人因為疾病、飲食習慣等因素,膽固醇反而偏低。會造成膽固醇過低多半是因為罹患腫瘤、營養不良或甲狀腺亢進造成。
細胞需要膽固醇才能組成細胞膜,一旦膽固醇過低,細胞功能就容易受到影響,身體抵抗力也會變得比較差。
身體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與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比率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好膽固醇好像血管清道夫一樣,可以幫助吸附血管中的壞膽固醇、有害物質,然後將這些東西帶到肝臟,進行代謝。如此便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偏低,且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偏高,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機率。
出現膽固醇偏低,一般以飲食補充即可獲得改善,但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就無法光靠飲食改善,得要規律運動才能提升。
膽固醇低於160mg/dL就算過低,一般介於160~200mg/dL之間。
吃素,膽固醇就不會高?那可不一定。常攝取飽和脂肪酸食物如棕櫚油、椰子油或是精緻烘培食物等,也有可能會出現有膽固醇過高的情形。因為飽和脂肪酸是膽固醇的原料,身體本來就會製造膽固醇,所以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中風。而豆類因為有高蛋白質,而膽固醇是脂肪和蛋白質一起建構出來的,所以光有脂肪沒有蛋白質也不行。
吸收合成能力差像是癌症、腸胃吸收能力差、感染等,也都會造成膽固醇過低的情形。
膽固醇過高不是疾病,只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大多數能夠藉助簡單的生活習慣改變而改善。
然而膽固醇可以用藥物降低,於是製藥公司選出了膽固醇,並把它宣傳成彷彿就是疾病。
膽固醇是人體重要成分,人體遇到疾病或感染時,膽固醇就會降低。在中年以上的族群中,膽固醇愈低,感染率愈高。膽固醇若低到160毫克/100C.C.以下,免疫反應便有延遲的趨勢。
‧ 膽固醇是必要的, 提供我們身體所必須的:膽汁,荷爾蒙, 細胞表皮。
<<<>>>【 高膽固醇的治療 】-- 先試著改變生活方式
‧ 降低食物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
‧ 規律體能活動。
食物名稱 | 含克毫數 | 食物名稱 | 含克毫數 |
蛋白 | 0 | 芝士 | 140 |
海參 | 0 | 牛心 | 145 |
海蜇 | 24 | 牛肚 | 150 |
牛奶 | 24 | 豬肚 | 150 |
羊肚 | 41 | 豬腸 | 150 |
瘦豬肉 | 60 | 臘腸 | 150 |
山羊肉 | 60 | 蝦 | 154 |
曹白魚 | 63 | 蟹 | 164 |
兔肉 | 65 | 花枝 | 180 |
羊肉 | 70 | 蛤 | 180 |
草魚 | 85 | 鰻魚 | 186 |
鮭魚 | 86 | 白帶魚 | 244 |
比目魚 | 87 | 奶油 | 300 |
鯽魚 | 90 | 墨魚 | 348 |
鯇魚 | 90 | 牛肝 | 376 |
雞 | 60-90 | 豬腰 | 380 |
鴨 | 70-90 | 牛腰 | 400 |
黃魚 | 98 | 豬肝 | 420 |
火腿 | 100 | 全蛋 | 450 |
豬排骨 | 105 | 青蚵 | 454 |
牛肉 | 106 | 魚肝油 | 500 |
牛羔 | 90-107 | 魷魚 | 1170 |
豬肉 | 110 | 蛋黃 | 2000 |
牛油 | 110 | 內臟 | 2000 |
鴿 | 110 | 牛腦 | 2300 |
鯧魚 | 120 | 鵪鶉蛋 | 3100 |
羊油 | 89-122 | 豬心 | 3640 |
肥牛油 | 125 | 豬腳蹄 | 6200 |
肥豬油 | 126 |
小牛肉 | 140 |
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
可以驅動膽固醇的逆運轉(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幫助清除血管壁當中過多的膽固醇,將其帶回肝臟而後經由膽汁與腸道排出體外。因此,血中HDL-C能夠保持血管暢通,擴張血管來維持血流量,此外,HDL也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效果,來降低血管受傷的可能性。 過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及周圍動脈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內的膽固醇會被稱為「壞膽固醇」。
有著細小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最普遍而又不健康的情況,它與粥樣斑塊的快速增生、動脈硬化及過早出現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相關。
<<<>>>末梢血管
是負責輸送氧氣及養分到人體各個組織器官的管道,通過末梢血管,身體才能即時吸收養分,運送氧氣與化學訊息,並排除廢物,因此末梢血管可說是機體的「生命線」。
若末梢血管不通暢,養分無法及時輸送,便會產生機能上的障礙,主要表現為手足或四肢,可伴有疼痛,無力感。可延伸至整個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螞蟻爬一樣」或「針刺樣感覺」。常於夜間睡眠時發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後雙手困脹,麻木不適僵硬感,稍作活動後可緩解。在受寒,勞累後往往加重。個別患者還有一些複雜的異常感覺,腳底如踩棉花或鵝卵石樣異常感、或者觸物刺痛感、燒灼感、觸電感。病程嚴重可有肌肉萎縮。但多數患者病情初期肢體運動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響工作生活,化驗檢查神經系統也無明顯損害病變(個別患者肌電圖異常)。該病呈慢性進展過程,可延續數年至十餘年。
罹患纖維肌痛症,也就是俗稱的「公主病 。不少人這裡痠、那裡痛,做了各項檢查卻找不出病因。
台灣纖維肌痛症諮詢委員會籌拍纖維肌痛症微電影「再見,公主病」,讓大眾了解纖維肌痛症的症狀,發病時,外觀沒有任何異常,那種痛旁人無法體會。
67%患者初期會出現疼痛、疲勞、失眠等三大症狀,但因不適反應與工作忙碌、壓力大所出現的症狀類似,9成1患者曾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所造成,其中以骨骼相關疾病所占比例最高。
纖維肌痛症患者明明身體痛得不得了,但受限於目前抽血、X光、MRI核磁共振等客觀檢驗都無法有效診斷。
纖維肌痛症的的主要症狀為慢性廣泛疼痛和壓痛,初期多以疼痛、疲勞表現,因患者疼痛處外觀沒有明顯的病理改變,常被誤認為生活過度疲勞所引起。
斑塊(Plaques)
和糾結不同,斑塊堆積在神經細胞的外部。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分子,在身體內控制著各種反應。澱粉樣蛋白(amyloid )蛋白質在我們腦中自然的產生,澱粉樣蛋白(amyloid )過剩,遂以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形式在腦中堆積。因為負責分解此蛋白的酵素無法適當的運作。這種情形與膽固醇(cholesterol)在我們體內的情形雷同。要維持我們細胞的健康,一些些的膽固醇是需要的,但是過多的膽固醇卻會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的傷害以及其它問題。
許多疾病都是因為基因突變,造成胺基酸序列改變,使得蛋白質功能喪失而得病。
真正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們對慢性疾病致病機制的瞭解非常欠缺。腦部形成聚集斑塊到發病中間可能長達25年。
顯然我們需要一些全新的思維才能應對這個未來的挑戰。人類目前對腦部的瞭解還遠遠不及一%。」
如發現有神經症狀,應盡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經營養功能,並增強體質。
空氣汙染不只傷身,也傷腦,暴露在高濃度空氣汙染的地區會導致50歲以上的人腦力退化。空氣中的細微物質是造成腦力衰退的重要環境風險因子。這些因子小到足以附著在肺部,甚至腦部。
<1>多吃魚類、水果、蔬菜、全麥、橄欖油、豆類、少吃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提高HDL-C。喝酒也可以提升HDL-C。一般而言,平均晚餐配合2-6盎司的紅酒可以提供HDL-C升高的效果。
<2>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
<3>不要用油煎或炸。
<4>少吃肝、腎和其他內臟。
<5>多用植物油烹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6>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少吃甜食,少吃精製糖。
<7>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軟化血管。
<8>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9>靜脈曲張是惱人疾病,臨床上「腿冒青筋」是常見症狀。靜脈瓣膜一旦受損,容易造成血管栓塞或是皮膚潰瘍。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因靜脈壁逐漸失去彈性與擴張,逐漸造成周邊血液送回心臟的正常功能受損。通常患者會有腳步沉重,甚至疼痛、抽痛或抽筋的感覺,有些可能到了晚上兩腳腳踝或腳背處有水腫的現象。靜脈曲張俗稱「炸筋腿」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多發生在下肢,其它陰囊精索,腹腔靜脈,胃部食道靜脈等也會發生靜脈曲張。好發族群包括:長期服用荷爾蒙、長期坐或站立工作者,如郵局行員、教師、護士、醫師、專櫃人員或空服員,
預防靜脈曲張
1.控制體重2.避免久站3.穿彈性襪4.適當運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http://www.wretch.cc/blog/wu200520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