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6 13:50:14| 人氣2,3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復發性風濕病」帶狀泡疹~吳養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復發性風濕病」~吳養春


      <<<>>>「復發性風濕病」(Palindromic Rheumatism)

         它是一種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一處或則多處關節突然會引起發炎,這樣的發炎會拖長到好幾個鐘頭或則延長到好幾天,而且之後症狀會完全的消退。經常會有2到3個關節一起發作,從發作開始起會延長幾個鐘頭至幾天、甚至到幾個禮拜。然而症狀的復發會形成一種模式,在侵害時段從幾個禮拜延到幾個月的期間病徵會變為一種無週期性的發作。大部分的關節一般是涵蓋在病徵範圍內。軟組織(soft tissues)也會引起關節周圍組織的腫脹,尤其是腳跟肉墊及指頭肉墊的部分。結節(Nodules)可能在皮下組織(subcutaneous tissues)下發現。本質上,病患可能會或則不會產生發熱,及腫脹。

         <<<>>>末梢血管

        是負責輸送氧氣及養分到人體各個組織器官的管道,通過末梢血管,身體才能即時吸收養分,運送氧氣與化學訊息,並排除廢物,因此末梢血管可說是機體的「生命線」。

       若末梢血管不通暢,養分無法及時輸送,便會產生機能上的障礙,主要表現為手足或四肢,可伴有疼痛,無力感。可延伸至整個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螞蟻爬一樣」或「針刺樣感覺」。常於夜間睡眠時發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後雙手困脹,麻木不適僵硬感,稍作活動後可緩解。在受寒,勞累後往往加重。個別患者還有一些複雜的異常感覺,腳底如踩棉花或鵝卵石樣異常感、或者觸物刺痛感、燒灼感、觸電感。病程嚴重可有肌肉萎縮。但多數患者病情初期肢體運動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響工作生活,化驗檢查神經系統也無明顯損害病變(個別患者肌電圖異常)。該病呈慢性進展過程,可延續數年至十餘年。

 

帶狀泡疹(生蛇, 飛蛇, Herpes Zoster)

1         帶狀泡疹即為一般俗稱的「生蛇」、「飛蛇」。常見的症狀是呈帶狀分布的水泡、皮疹,伴隨疼痛或皮膚癢。

2.       帶狀泡疹和水痘感染有很大的關係。在兒童時感染水痘或接受過水痘疫苗接種後,會對水痘免疫,但病毒是潛伏在神經根當中並未消失。當身體虛弱時(如年紀大,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生活壓力大),無法壓制病毒,病毒便會沿著神經根分佈的區域,在皮膚上形成水泡和皮疹。

3.       帶狀泡疹患者會在皮膚上產生一塊疼痛的水泡、皮疹。有時候疼痛會先發生,過幾天後水泡再長出來。
         剛開始時可能是局部的紅腫,過了幾天,皮膚紅腫處開始出現水泡,此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像是針刺或火燒的疼痛。這些皮膚紅腫或水泡可能會圍繞身體一圈,也可能只在單側的胸口或背部。帶狀泡疹也有可能長在臉上。
        皮膚紅腫和水泡大約在7到10天後會開始結痂癒合。在某些患者,帶狀泡疹痊癒後會留下皮膚變色的情況,有的可能永久變色。即使皮膚紅腫和水泡癒合,疼痛可能持續下去,有些患者可能必須忍受疼痛達1至3個月。
         當帶狀泡疹長在臉上,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帶狀泡疹會造成眼皮的腫脹、結痂,影響視力。曾在臉上長過帶狀泡疹的患者,之後也可能會罹患青光眼,有失去視力的危險。當患者注意到臉上產生帶狀泡疹,應馬上到眼科求診。

 4.      治療帶狀泡疹的藥物為抗病毒藥物,目前有Acyclovir (英文商品名 Zovirax, 中文商品名: 熱威樂素);Famiciclovir (英文商品名: Famvir, 中文商品名: 抗濾兒);Valciclovir (英文商品名 Valtrex, 中文商品名 祛診易)。由於大部分的帶狀泡疹會自行痊癒,目前全民健保僅給付較嚴重病患如帶狀泡疹引起角膜炎;或帶狀泡疹發生在頭部、頸部或生殖器周圍且從發疹起計算三天內可用。
         另外亦有可能短期使用類固醇來降低皮膚紅腫和疼痛。

5.       帶狀泡疹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會引起疼痛。醫師會視狀況給予適當的止痛藥劑服用。若患者自行購買,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類藥物(Aspirin)。因為患有帶狀泡疹或水痘的病人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造成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造成肝功能嚴重受損。
          冰敷或局部止痛軟膏對於疼痛也有幫助。

6.       民間流傳所謂「飛蛇圍繞身體一週會致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最常見的後遺症是神經痛。即使皮膚的紅腫和水泡完全消失,神經疼痛還是可能繼續存在。大約五個帶狀泡疹患者中就有一位可能會有這種慢性的神經痛。
         這種神經痛和帶狀泡疹發作時的疼痛類似,會有針刺或火燒的痛覺,對於溫度改變或觸覺會相當敏感,一碰就會相當疼痛,甚至風吹便會疼痛。有的患者甚至描述這種神經痛比泡疹還沒好時更痛。
         這種帶狀泡疹所遺留的慢性神經痛絕大部份會隨著時間改善,大多在一年內會慢慢消失。但有可能復發,或永久存在。此時可能需要服用一些特殊的治療神經痛藥物,但效果並不會很好。
         另外帶狀泡疹生長在特殊部位者,會有其他較嚴重的後遺症:生長在頭頸部者,可能會對視力產生影響。

7.       接觸患有帶狀泡疹的病人並不會罹患帶狀泡疹,但是有可能被傳染其中的水痘病毒而得到水痘。水痘病毒會存在於帶狀泡疹的水泡當中,直到泡疹完全癒合為止。因此得到帶狀泡疹的病人在水泡尚未完全癒合之前,應避免接觸一歲以下的小孩或懷孕的婦女。

參考資料: 美國家庭醫學會 http://www.aafp.org/afp/20050915/1075.html
                                                                                  2007.09.28  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陳昭仁

<<<>>>免疫力會逐漸下降,疱疹病毒入侵

          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曾經罹患帶狀疱疹,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由於免疫力會逐漸下降,疱疹病毒入侵後,除了會疼痛,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視力和聽力受損。

          感染帶狀疱疹會出現發癢、發麻或灼熱感,幾天後皮膚會出現含液體水泡,通常是在身體或臉部一側,水泡可能需要2到4週才會消失;有些人會造成長期神經痛,而且會有皮膚感染、肌肉無力、結疤,病況嚴重時恐會視力和聽力喪失。

<<<>>>罹患帶狀疱疹和腦中風及心肌梗塞大有關係!

          英國學者Judith Breuer團隊,在今年1月發表於Neurology雜誌的研究即指出,追蹤帶狀疱疹的急性感染後24年內,發生暫時性腦缺血和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分別增加15%和10%;另外,在18-40歲間曾發作過帶狀疱疹者,發生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機率也有顯著增加。

          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帶狀疱疹;根據臨床顯示,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可降低50-59歲成年人70%的帶狀疱疹罹病率,60歲以上,該疫苗也可以降低約51%的帶狀疱疹罹病率。所以,尤其是50歲以上民眾,即可選擇自費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加以預防。

  <<<>>>纖維肌痛症

          俗稱的「公主病 。不少人這裡痠、那裡痛,做了各項檢查卻找不出病因。

          台灣纖維肌痛症諮詢委員會籌拍纖維肌痛症微電影「再見,公主病」,讓大眾了解纖維肌痛症的症狀,發病時,外觀沒有任何異常,那種痛旁人無法體會。

         67%患者初期會出現疼痛、疲勞、失眠等三大症狀,但因不適反應與工作忙碌、壓力大所出現的症狀類似,9成1患者曾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所造成,其中以骨骼相關疾病所占比例最高。

         纖維肌痛症患者明明身體痛得不得了,但受限於目前抽血、X光、MRI核磁共振等客觀檢驗都無法有效診斷。

          纖維肌痛症的的主要症狀為慢性廣泛疼痛和壓痛,初期多以疼痛、痠痛、疲勞表現,因患者疼痛處外觀沒有明顯的病理改變,常被誤認為生活過度疲勞所引起。

<<<>>>斑塊(Plaques)

        和糾結不同,斑塊堆積在神經細胞的外部。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分子,在身體內控制著各種反應。澱粉樣蛋白(amyloid )蛋白質在我們腦中自然的產生,澱粉樣蛋白(amyloid )過剩,遂以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的形式在腦中堆積。因為負責分解此蛋白的酵素無法適當的運作。這種情形與膽固醇(cholesterol)在我們體內的情形雷同。要維持我們細胞的健康,一些些的膽固醇是需要的,但是過多的膽固醇卻會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的傷害以及其它問題。

         許多疾病都是因為基因突變,造成胺基酸序列改變,使得蛋白質功能喪失而得病。 

         真正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們對慢性疾病致病機制的瞭解非常欠缺。腦部形成聚集斑塊到發病中間可能長達25年。

          顯然我們需要一些全新的思維才能應對這個未來的挑戰。人類目前對腦部的瞭解還遠遠不及一%。」

    如發現有神經症狀,應盡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經營養功能,並增強體質。

          空氣汙染不只傷身,也傷腦,暴露在高濃度空氣汙染的地區會導致50歲以上的人腦力退化。空氣中的細微物質是造成腦力衰退的重要環境風險因子。這些因子小到足以附著在肺部,甚至腦部。

<1>多吃魚類、水果、蔬菜、全麥、橄欖油、豆類、少吃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提高HDL-C。喝酒也可以提升HDL-C。一般而言,平均晚餐配合2-6盎司的紅酒可以提供HDL-C升高的效果。

<2>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

  <3>不要用油煎或炸。

  <4>少吃肝、腎和其他內臟。

  <5>多用植物油烹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6>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少吃甜食,少吃精製糖。

  <7>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軟化血管。

  <8>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9>靜脈曲張是惱人疾病,臨床上「腿冒青筋」是常見症狀。靜脈瓣膜一旦受損,容易造成血管栓塞或是皮膚潰瘍。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因靜脈壁逐漸失去彈性與擴張,逐漸造成周邊血液送回心臟的正常功能受損。通常患者會有腳步沉重,甚至疼痛、抽痛或抽筋的感覺,有些可能到了晚上兩腳腳踝或腳背處有水腫的現象。靜脈曲張俗稱「炸筋腿」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多發生在下肢,其它陰囊精索,腹腔靜脈,胃部食道靜脈等也會發生靜脈曲張。好發族群包括:長期服用荷爾蒙、長期坐或站立工作者,如郵局行員、教師、護士、醫師、專櫃人員或空服員,

<<<>>>預防靜脈曲張

1.控制體重2.避免久站3.穿彈性襪4.適當運動

<<<>>>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

               國內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病童最常出現症狀的部位是膝蓋(59.5%),其次是腳踝(42.1%)、手腕(34.4%)與手部小關節(27.7%)。

              「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是小於16歲的慢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症狀是持續的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甚至可能造成行動不便,症狀通常超過6週。患者可能是單側關節發炎,也可能是雙邊對稱。一般來說,並不會出現發燒,但是其中一類的系統性全身性關節炎,則以發燒不退為典型的表現。嚴重的病患甚至可能合併葡萄膜炎,視力破壞,有失明風險。

              早期診斷和治療,除了可保護孩童的關節之外,也有助於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http://www.wretch.cc/blog/wu200520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台長: yaung
人氣(2,32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未來學 |
此分類下一篇:氣候變異~菲律賓超級強颱「海燕」~吳養春
此分類上一篇:好心情!免疫能力!再生醫學!~~吳養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