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9 09:39:10|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數位相機-記憶卡剖析 ChingChun Wu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Compact Flash
是目前被最多數位相機所採用的儲存方式,於1994年首次推出,是最早格
式化的移動記憶標準。通用規格是 42.8mm x 36.4mm x
3.3mm,體積大約是標準PCMCIA卡
的1/4,重量小於12克。其主要規格是由PCMCIA衍申而來,規格標準等同ATA介面,所以CF
可以透過轉接卡與 PCMCIA相容。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出現容量超過128MB
的CompactFlash Card產品了,目前有4, 8, 12, 16, 24, 32, 48, 64, 128,
256M和512
,640甚至1G的記憶卡都被開發出來。CF的操作電壓為3.3/5.0V,但CF本身卻不具電力儲存
能力。CF是可抹寫記憶體的一種(erasable PROM
(EPROM)),最早被應用於一般家電如錄
影機的設定儲存晶片,其後被大量的用於電腦主機板的BIOS,協助PC儲存重要的設定資訊。
由於 Flash
可以透過電壓的變化,而更改其儲存的內容,再加上體積小,耗電低的特性
。因此,逐漸被數位相機,MP3隨聲聽等電子器材用於儲存可抹寫資料。

Compact Flash 目前常見的有兩種規格 Type I(Max. 192MB) / Type
II(1GB)。TYPEIII
(等於TYPE II X
2,容量至500MB~1GB)雖已開發但尚未普及。CF的傳輸速率(假設不受
限於傳輸介面)可達 16.6 MB/sec - 一般則以倍數(1x =
150KB/sec)來計算。讀取時間
(Read access time)約為 200ns, 寫入時間 (Write access time)則約為
10us。目前
各大廠的CF 都可以做到平均故障時間 (MTBF)達 1,000,000
小時!CF卡也會故障?是的
!早期的CF卡每一記憶單位約只有1000次重覆抹寫的能力(Insertion),
發展至今則可超
過10,000次以上。事實上不論是CF記憶卡,SM還是Sony MStick
都和你一般使用的硬碟一
樣分為"啟動"和"目錄"的檔案結構(類似FAT),此處一旦超過使用壽命而損壞,即便記憶
卡其他區塊是好的也將無法作用。部分數位相機廠商為了避免CF卡的壽命因不當使用而提
早了結,目前讀寫檔案方式大多可支援變更目錄區。因此,即使第一目錄區掛點了,只要
重新將記憶卡格式化(formAT)。

Smart Media

Smart Media / 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
(SSFDC)是目前最『輕薄』的記憶卡格式
,它的體積只有45mm x 37mm x 0.76mm,開發於
1995年。一直到今日SM還保持著最薄和最
輕的記錄(重量僅 1.8公克)。整體來說,SmartMedia
Card採用了22針扁平金手指介面;
讀取速度約470KB/s。與CF相比,SM增加了防寫功能(類似1.44
FP軟碟上的防寫開關),
這樣可以防止誤刪資料的發生。SM
卡的正面有一個圓形區域,將保護貼紙貼於其上,就可
以達到防寫的目的。只是這樣的保護方式,大多數的使用者都不習慣使用。

初期 SM卡為了與 CF
競爭僅將快閃記憶體和金手指介面作於其上,並沒有存取控制晶片(
CF 有),因此使用SM的設備必須內建讀寫和控制晶片組。這樣的優勢在於 SM
卡的價格大
幅壓低(比較 CF 尚未量產),但卻帶來相容和容量上的問題。受限於其規格
SmartMedia
的容量一直停留在
128MB,無法向更大容量發展。過去,因為一般數位相機的畫素不高
,128MB
還足以應付,但到了目前500萬畫素的數位相機比比皆是的情況下,128已經捉襟
見肘。

Sony Memory Stick

Sony直到1999年的晚期才推出 Memory
Stick,這個產品早期只支援新力公司的數位相機
和Mini DV等產品。細長型的外觀加上統一的藍色塗裝,非常搶眼。體積為 50mm x
21.5mm
x 0.28mm,重量約4公克。 Memory Stick和 CF
相同,內建控制晶片,改良式10針分離針
槽介面,可說是結合 CF 和
SM兩種插槽的優缺點而來。工作頻率可達20MHz,工作電壓
2.7V~3.6V,電流平均45mA,具有易用的防寫防寫開關。目前市面上的容量 8 / 16 / 32/64 / 128 MB等產品。
存取速度: 1.5MB/sec. 寫入,2.45MB/sec 讀取。

IBM MicroDriver 微型硬碟

最先發表的 IBM Microdrive 容量僅有 340MB,1999年推出,到了2000年5月IBM
又一口氣
把容量升到1GB的超大容量。 採用 CompactFlash Type II 介面 ,目前市面上有
1GB
/512MB/340MB 三種不同的容量選擇。MicroDriver
簡單的說,就是迷你型的硬碟。打開
MD 的外蓋,你會發現一張直徑僅1吋碟片,MD 的轉速為3,600轉,內部傳輸速率是
38.8
-59.9Mbps,外部傳輸速率為 5.2MB/s,平均搜尋時間12ms。

1GB的容量相當於存上1,000張高解析度的照片或18小時的數位音樂。 MD
的優點在於其
C/
P 之相當高,在過去 1GB的 CF 還未普及降價前,
MD是最佳的選擇。不過MD的缺點則反應
在耗電不耐震以及相容性等問題上。Microdrive可以相容於 PCMCIA Type
II,因此可以透
過轉接卡使用。

CD-R / MD 可複寫式光碟片

隨著CD-R和MD這一類記憶體的普及和降價,腦筋動得快的廠商已經開始設計研發支援此記
憶媒體的數位相機,SONY
CD-1000就是相當成功的典範。然而,在價格和電力供應持久與
否的懷疑下,這類的數位相機是否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還在未定之天。

新一代記憶規格

Secured Digital Card (SD) 安全數位記憶卡

提到 SD 記憶卡前,必須先瞭解SD的前身MMC 記憶卡( MultiMedia
Card(MMC))。這曾
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的記憶卡,由Infineon(原西門子公司記憶事業部)和
SanDisk公司
在1997年推出,並於1998年標準化。體積只有32mm x 24mm x
1.4mm(重量也只有1.5公克
),比它的競爭對手 CompactFlash 和 SmartMedia
的體積都還得小且輕,工作電壓在
2.7~3.6V,寫/讀電流只有27mA和23mA,功率消耗很低。MMC
主要是設計用來支援手機
和PDA,所以初期設計的容量並不大。其後,由日本的松下根據 MMC為基礎開發
Secure
Digital Card(SD),也因此幾乎所有使用 SD 記憶規格的設備都對 MultiMedia
Card具有相容性。

目前市面上所流通的SD 記憶卡主要是松下 Panasonic
公司開發的第二代產品。新一代SD
卡的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0MB,比原先低容量版本的 2MB /
秒快了五倍有餘,體積則維持同
樣大小,這一點將有利於爭奪使用高容量CF TYPE
II規格的使用者。新一代的SD卡,也支
援了SDMI(Secure Digital Music
Initiative)數位音樂加密技術。可以有效的保護智慧
財產權,並且將其適用範圍擴展到 MP3隨身聽,PDA與其他相關數位資訊產品上。SD
主要
的開發公司,除了松下電器和東芝公司以及SanDisk公司外,同時授權台灣代工加速普及的
腳步。這一點是SD 快速攻佔市場的主因。

SONY Memory Stick Duo

受到松下 SD 記憶規格狂佔市場的威脅 SONY Memory Stick
終於決定改版自家的產品。新
款 Memory Stick Duo 將取代舊款的 Memory Stick ,成為 SONY
數位相機的新規格,預
料將可能再將 SONY P 系列的數位相機進一步縮小體積。透過 SONY
在電工零件小型化和
薄型模組化電路設計相對於 Memory Stick 約減少
1/3的體積。目前新製品僅推出一款
16MB 記憶規格和一組相容於 Memory Stick 的轉接卡。

Memory Stick Duo 主要規格和 MS 大致相同:工作電壓:2.7~3.6V
,電流操作:平均約
45mA, 待命:最大130μA ,連接速度寫入:最大1.8MB/秒, 輸出:最大2.45MB/秒
,使
用溫度 0℃~60℃,尺寸:寬×長度×厚) 21.5×50×2.8mm(使用轉接卡)/
20×31
×1.6mm,重量約4g(使用轉接卡)約2g(轉接卡卸下時) 。

xD-Picture 世界最小的記憶卡

繼 SD 之後,由 Olympus 和 富士 FujiFilm 聯手催生的新一代超小型記憶卡「xD
-Picture Card」準備挑戰市場的接受度。新一代的xD 卡,不僅體積是世界最小
20×25×
1.7mm,重量僅3公克。容量更可高達 8GB !(2002年9月將率先上市
16/32/64/128MB
4種
規格的產品、2002年12月再推出 256MB大容量至2003年在陸續推出 512MB~8GB
之系列)
。xD卡不僅能擔任存儲音樂、照片和動畫等資料,同時還帶有ID保護功能,可以防止非法
拷貝。不過,xD沒有防寫功能(日本的研究發現使用者很少使用記憶卡上的防寫功能)。

「xD-Picture Card」的命名是以 『eXtreme
Digital(尖端映像記憶技術)』的縮寫。其
讀出速度高達5MB/Sec、寫入速度高達
1.3MB/Sec(規格:16/32MB)、3MB/Sec(規格:64MB
以上)。消耗電力僅25mW 。富士和 Olympus 負責設計和銷售 XD,東芝 Toshiba
則負責生
產,未來 Toshiba 也將推出自己的 xD 數位相機。此外,富士當家的沖印機組 FDi
也將
推出 xD 讀取套件,為 xD 的普及鋪路。

記憶卡操作建議:不管是 MICRODRIVER / CF / SM 還是 STICK
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為
了有效延長記憶卡的使用期限,建議你在使用記憶卡時已一次拍完之後再做整理比較經濟
和省時。邊拍邊看邊刪或是經常的格式化你的記憶卡,反而會因此折損了記憶卡的壽命,
提供使用者做為參考。

===
數位相機規格說明

1. 尺寸

指的是相機外在的長度。通常可以想像一下相機有多大,適不適合攜帶什麼的。

2. 重量

計算相機有多重,通常為讓數字比較好看,在計算上會省掉電池的重量,更甚者會將記憶
卡的重量也去除。

3. 像素

稱CCD或CMOS解析度的乘積,也有人稱之為「畫素」。一般人以為像素越多就代表品質越好
,600萬一定比300萬好,其實不然,因為影像品質決定於鏡頭、CCD(或CMOS)、與相機韌體
的演算三者。此外,也有那種不到5000元的數位相機號稱具備600萬像素的水準,其實是
以300萬的CCD,利用影像補差點的技術,增加到600萬。這種以軟體模擬的方式,對影像的
幫助不大。

4. 感光元件

目前的感光元件,包括CCD與CMOS兩種,它的功能相當於傳統相片的底片。由於CCD技術發
展成熟,所以一般的數位相機大多是用CCD。但那種台幣二、三千元超低價的數位相機以及
目前相機手機,都是用較低價的CMOS。

5. 鏡頭焦距

數位相機所使用的CCD大小並不一定相同,為讓一般人容易理解,廠商便沿用我們所熟知的
35mm傳統相機焦段。若焦距在50mm的可視角度我們稱之為標準,以下是廣角,如28mm,以
上是望遠,如200mm。

6. 變焦

可分為光學變焦和數位變焦。所謂的光學變焦,是以不同的鏡頭組合搭配,產生焦距變化
,所以畫質失真少。而數位變焦則是將影像作格放的動作,再以影像差補點的方式補足畫
素,相片品質會失真。所以我們通常不建議使用數位變焦。

7. 最大光圈

光圈是以倒數來表示,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由於大部分可以光學變焦的相機,在廣
角端和望遠端所使用的最大光圈常不一樣,所以會標示二組數字。

8. 光圈先決

所謂的光圈先決就是由手動決定光圈大小,而快門的數值交由相機決定。而相機實際的操
作上,要先轉到A模式。Canon的數位相機是以Av來代表光圈先決。光圈、快門先決與全手
動都是比較進階的相機才會擁有的功能。

9. 快門先決

所謂的快門先決就是由手動決定快門的長短,由相機決定光圈的大小。在相機上,要將模
式轉到S模式才能調整快門。Canon的數位相機是以Tv表示快門先決。

10. 全手動

光圈和快門完全都是由自己調整。可以自由決定呈現何種進光量、快門等特殊效果。

11. 拍攝距離

指的是能夠拍攝清晰,相機與攝影主題間的最近距離。近拍能力越強的,越能將微小物品
放大呈現,更適合做出拍攝主題的特寫照片。

12. 儲存媒體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記憶體共有五、六種,其價格、體積大小以及性能不盡相同。不過,記
憶卡的種類,並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製造廠商決定該相機用哪一款類型的記憶卡,使用
者在購買了數位相機之後,須配合購買使用。

CF卡
MS卡
SD卡
xD卡
SM卡

13. 最高解析度

指的是畫面之長寬相乘,我們所說的幾百萬像素指的就是乘積。比方說300萬像素的數位相
機,他的最高解析度就是2048x1536。但依照CCD大小或實際製造狀況之不同,相同百萬像
素的相機,在解析度上的數值也會有所不同,只是差異並不大。

常見的像素與影像解析度一覽表

像素
解析度

200萬
1600x1200

300萬
2048x1356

400萬
2272x1704

500萬
2560x1920

600萬
3072x2048

800萬
3264x2448

14. 電源

電力來源有兩種:一種是鋰電池,另一種是三號電池,或稱AA電池(極小的相機如壽司機是
用四號電池,或稱AAA電池)。一般說來,鋰電池有續航力較長,重量輕的優勢;而三號電
池有普遍性高,價格便宜的優勢。(建議用充電電池)

台長: 平鎮市大志工社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好文章你不能不看! |
此分類下一篇:行動電話救命專線----112 現已經統一改119
此分類上一篇:我永遠都在這, 只要你需要我...(朱宗慶演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