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1 00:50:48| 人氣1,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生報的栽培與造就( 30/11/200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生報的栽培與造就( 30/11/2006)

今天一早便接到紀政兩通電話徵詢「民生報停刋」之看法,我順便向她透露:這是鄙人投身新聞界的第一份工作,而且,我也是該報第一個報到的記者!當時,籌備創報的前輩除了石敏總編輯,另有陳啟家與吳端( 三位好像都是政大新聞系同班同學 )外,還有從「聯合報」借調的美工高手陳冠年,我就與他們四人胼手胝足編出了第一張「樣報」,還記得當時瀏覽「民生報」初胎的情景,就好像在欣賞孕育出新生兒時的無比喜悅與滿懷歡愉!!孰料廿八載後卻會「英年早逝」,哀哉痛哉!!!

對於「民生報」的停刊,擁有「飛躍羚羊」美譽的紀政再有萬般的不捨,畢竟還是没有我的「點滴在心頭」罷?!特別是我自這份工作而換跑道到「聯合報」編輯、「亞洲週刋」特派員、「中國時報」主筆、「香港信報」評論員….乃至於在「日本經濟新聞」服務或者作品得以在AP、TIME、NEWSWEEK等國際知名媒體上發表,全都拜「民生報」之賜的栽培與造就,真是永銘五衷!!

因此,紀政隨後在媒體上表示,「民生報」的停刊象徵國內對體育、教育、文化的不夠重視,這是值得政府、社會及媒體深思的一個問題。她以曾經在奧運贏得獎牌,並擔任過田徑協會理事長及立法委員的紀政,目前則擔任「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繼續為體育界及殘障運動貢獻,紀政有感而發說道:「今天是我最後一天翻民生報了,那種難以割捨的感情,真叫人難過。」其實,感慨萬千者豈止她而已。

紀政同時也呼籲說「民生報」創刋後,就對體育界有不少貢獻,包括贊助田徑、網球、籃球,才使國內體育能有今天的發展,而不論在影劇新聞,及教育文化的推廣上,民生報都不遺餘力,有相當大的功勞。紀政針此有感表示,「民生報」的停刊正反應出台灣這個社會對民生議題新聞不夠重視,這是社會的畸形發展,而政府顯然在這方面努力得不夠,且讓我們好好反思。

其實,該反思的也包括大環境的其它畸形現象,譬如:我在年初便為角逐奧委會主席的「東方飛躍的羚羊」聲援過,寫了篇「紀政加油!」的特稿如下:

乍聞總統府國策顧問紀政準備角逐中華奧委會主席,結果卻因本身並非31個奧運競賽項目之協會理事長的門檻,可能連候選資格都成問題,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新聞,只有國民黨執政時才會訂下如許量身打造之莫名其妙「奧委會主席資歷」!如果紀政因此未克參選,勢必成為國際體壇笑話!

誠如眾所週知的事實,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備受中共打壓,目前,除了在經貿領域的WTO 取得一席之外,在體育圈子也是委曲求全得以所謂的「中華台北」名義躋身其中;因此,台灣想要在國際間增加能見度,除在經貿方面有亮麗表現來增強WTO 談判籌碼外,在不受政治污染的體壇上,也是台灣另一可以出人頭地的窗口。譬如:最近一次奧運會勇奪兩面金牌,便足以使台灣人的傑出優異表現揚眉吐氣,備受國際重視。

職是之故,對於中華奧委會主席的人選,民進黨必須揚棄國民黨長期犯下之歷史錯誤,安排一些失意政客如張豐緒或黃大洲來酬庸其對黨國貢獻,也絕不宜讓紅頂商人在職場打滾也插手到「單純乾淨」的體壇。否則,類似國民黨籍一大批人莫名其妙霸佔奧委會各競技項目理事長,結果卻常常往中國跑或根本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的惡紫之亂朱也情形重演!

影響所及,非但可能使台灣之雄心壯志跳票,甚且在因應北京當局2008年舉辦奧運之統戰攻勢中,沒有招架或還擊之力。畢竟,商人就是「在商言商」,絕不像終身奉獻在田徑跑道上的紀政所能評比,更何況,這位曾經拿下亞洲(甚且是白種人之外)第一面奧運銅牌的台灣女傑,早在1970年便被美聯社(AP)盛讚為「地球上最快的女人」,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時還為她發行「東方飛躍的羚羊」主題曲!奧運發源地希臘更形容她是「黃色閃電」。

如許全球性的佳評如潮,莫說台灣今後可能無人能出其右,可能在全亞洲也再遍尋不著!紀政,真是台灣人在國際體壇空前絕後的女傑,也是台灣傲世的活招牌,對於如許不二人選,執政當局誠不宜袖手旁觀。

結果,紀政還是不幸飲恨,正如同「民生報」突然停刋得令人扼腕不已!!對於前者,尚可寄予厚望焉,對於後者,也謹轉載下列報端的訊息,藉兹紀念這份光榮卻不幸走入歷史的優質報紙:

「太可惜了!」聽到民生報停刊,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不斷嘆氣。他說,現在正是台灣建立「風格社會」的時刻,標榜「生活風格」的民生報卻要退出這個舞台,非常可惜。「這應該是一個對生活文化雅俗共賞的時代,媒體卻硬要將雅與俗分開!」黃永松感慨,現在走低俗路線的媒體太多,踏實精緻的媒體卻愈來愈少。民生報的退場,是對台灣發展精緻文化的一個警訊。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惋惜地說,民生報對於文化、運動議題的長期深耕,在台灣各媒體裡表現最為傑出,民生報停刊是台灣文化界的重大損失。聽到民生報停刊,前清大校長沈君山的反應是:「喜歡運動的讀者怎麼辦?」他認為,民生報報導體育新聞的深度與廣度,沒有其他報紙比得上。

每天必看民生報的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說,近年來民生報努力往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向發展,沒想到讀者並不支持,文化在台灣到底是不是一筆「好生意」,民生報的結局令人擔憂。

創立台灣第一個打擊樂團的朱宗慶說,民生報陪著許多藝文團體,從零開始一起成長的好夥伴。當時他剛從國外回來,「傻傻的沒有經驗」,民生報將創團消息登在文化版頭條,而且還刊了整排照片,同時由前輩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介紹他這個新人,用心良苦的報導,讓他受到很大鼓勵,也是激勵樂團不斷進步的動力。

許博允則說,民生報過去長期耕耘文化版,停刊代表台灣在文化藝術上的淪陷。他也認為所有媒體經營者,應該引以為鑑,因為要八卦、風花雪月、只抱大腿的表象文化「勝出」,思索、論述幾乎都不見了。在各報文化版都縮水的同時,藝文新聞能見度越來越低,民生報的結束更令人悲哀,他更呼籲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行政院長蘇貞昌都要重視這個警訊。

蔣勳也說,民生報對中國人造型的美、文化根源等文化議題的探討,以及對很多藝文活動的大篇幅報導,陪著大家走過美好的時代。他也說,當時如果沒有民生報這樣用心專注文化的媒體,或許他不會留在台灣。蔣勳也擔心,媒體文化越來越傾向以八卦討論議題,不再有文化嚮往的格局,當只顧著消費污辱、傷痛,不再堅持對人、對文化的理想,文化無法成為一個淨土,將無法發揮沉穩的力量。

「民生報」在停刊聲明中強調,創刊迄今堅持做一個純淨的文化育樂媒體,長期參與社會脈動,善盡優良媒體天職,但因外在環境變化迅速,民生報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因此決定畫下光榮的句點,向社會及讀者告別。

輝煌28年 與慢跑同日誕生

民生報創報廿八年以來,秉持「關懷讀者,關心生活」理想,專業報導體育、戶外旅遊、文化藝術等適合全家人看的新聞,並贊助、舉辦各項活動,豐富讀者與民眾的休閒生活。

回顧廿八年來的台灣體育運動發展,民生報全力以赴報導每場重要賽事,更在幕後扮演推手。「慢跑」這個國人第一次看到的新名詞,就是與民生報同日誕生,民生報也是第一份有職棒專業版的華文報。國內體壇人才的培育,民生報也作出相當貢獻。紀政、王惠珍、張德培、王思婷、陳婷婷等人,都獲得民生報長期支持、聯合報系實質贊助。廿多年來,表揚由民生報選出的「十大傑出運動員」,已成為體壇重要傳統。

民生報的記者上山下海、飛天入地,提供讀者第一手的戶外旅遊新聞。民國八十二年,民生報派出三名記者參與「海峽兩岸珠峰聯攀」行動,首度使用海事衛星立即報導遠征隊現場。民國六十七年創報之初,戶外記者接力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全程報導,轟動山岳界。特有的專業性讓民生報成為海外探險玩家的好夥伴,胡榮華、王瀚、王容南、劉寧生、王仲年、黃進寶等人的冒險日誌在民生報發表,讓讀者得以一探充滿驚異的新世界。

民生報醫藥新聞尤其值得稱道,它是廿多年來第一個推出醫藥專業版面的報紙,同時近十餘年來舉辦「醫療奉獻獎」,獲得醫界極大的肯定。影劇新聞權威,但總不忘溫柔敦厚的特質,追求新聞,也顧及藝人感受,努力不偏不倚,拒絕讓影劇新聞等同八卦。

民生報是中文報業史上最早開闢文化新聞專版的報紙,不遺餘力的支持與推動文化活動,為台灣文化藝術發展注入活力。

停刊聲明係由「聯合報系」發言人、「民生報」社長項國寧宣布。他說,過去廿八年來,民生報努力耕耘文化、影視、體育、消費、生活、醫藥、旅遊等專業領域,曾舉辦無數次大型展覽、演出及活動,留下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讀者、客戶、社會大眾的愛護支持。項國寧強調,民生報並非因為特定媒體競爭才決定停刊,實在是受到外在環境迅速變化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的影響。

民生報創刊於民國六十七年二月十八日,標榜「台灣唯一的民生新聞專業報紙」,曾在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創下五十七萬份銷量紀錄。

項國寧指出,這個決定「並不是那麼突然」,過去這段時間,報社一直在思考民生報的方向,年初大改版,即是為爭取存活於市場的嚐試,但顯然民生報廿八年來的堅持已不易做到,最後才做了最困難的決定。


台長: 蔡漢勳
人氣(1,4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