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者, 濟弱扶傾?
攻訐且集體撻伐了家族血緣姓氏?
今何若?
心心念念訴請為苦人失其土地權益還遭公部門持續輾壓的清洗野蠻行徑 何曾來一文一字聲援過? 社會底層來的陳情申訴可留隻字片語?
老ㄩˇ 推嬰兒車和一車撿拾的回收瓶罐卻卡在平交道單側中央鐵軌裡
後面的我立刻推車輪和老婦人離開軌道
另一側的鐵道巡管員也來協助
一同到路旁他們分別說起他們的故事
一個是92歲中壢老婦
一個是76歲八德勞工
經過母校中壢國中的我還巧合遇上四代在旁務農的土地主人
但回程才想到攀談而沒問到姓氏堂號?
啊! 約莫是1981年吧~~ 然而因為健走步行才遇上
不過就沒有公務黑頭車乘坐的社會底層.
我的心情點滴可以略過不讀
反正投稿不中也就不再投了
推薦這本紙張印刷文字非常有質感的出版品
The Last Cowboys of San Geronimo
作者: Stansel, Ian/ Killam, Jordan (NRT)
健走就暫時停止因為小的連續抽筋好幾個晚上雙腳很難受~ 人很平安!
「你知道為什麼藻礁在全球很稀有嗎?為什麼宜蘭、花蓮、台東、屏東、小琉球和綠島幾乎沒有藻礁嗎?
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沒有你珊瑚藻鬼混的空隙嘛!你就是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
你希望海水很清澈,珊瑚生長茂盛,每年至少生長1公分,魚類豐富生機盎然?還是海水繼續汚染,只能養這種10年只長1公分礁石的廢藻?
這種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就如同中國國民黨,無法存活在真正文明的世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唾棄,只能在無腦韓粉滿街,污煙瘴氣的台灣才能存活阿,
當然啦,都是愈來愈稀有物種啦!干!」
查核
爭議點、傳言宣稱藻礁是「海水重度汙染指標物種」、「只能在海水汙染嚴重,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是否屬實?
(一)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劉少倫指出,藻礁重要的造礁物種是殼狀珊瑚藻,它的物種多樣性高,而且不同物種有不同的棲地偏好,在很多地方都能生長。就如森林演替一樣,有些先驅種類生長快速,具有數月或一年生、快速生死的生活史;也有些演替後期的種類有數十年甚至百年的多年生、緩慢生死的生活史。因此,不是每個地方的殼狀珊瑚藻種類都能建構礁體。要能建構礁體,殼狀珊瑚藻的物種需能偏好低光源、耐沉澱物、抵抗強浪、適應低水溫、忍受砂子隨著浪淘洗的水質環境。
劉少倫解釋,有沙、懸浮物、低光源的水質環境,殼狀珊瑚藻在沒有其他競爭者和藻食動物,長時間下來才能累積礁體、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如果水質清澈、水溫低的環境,就會像東北角偏好許多非鈣化大型藻類和珊瑚,例如石花菜,但不會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又如果是水質清澈、水溫溫暖的環境,就會偏好珊瑚生長,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
劉少倫指出,此論點要釐清的觀念有二,第一,有沉澱物的水質不等於「汙染」;第二,藻礁在工業區興建前就有,不是因為工業污染才形成。此外,桃園大潭地區施工後沒有常態化海浪進來淘洗,藻礁將被泥沙長期掩埋,長期下來藻礁生態會死亡,就是現在大潭藻礁G3區的狀況。
(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子皓指出,地藻礁生態受到汙染的情況尚未進行完整調查。傳言把「汙染」和「水質混濁」混在一起談,桃園藻礁地區因為混濁度高,對生物確實是一個有點挑戰的環境,不過,從目前已經發表的國內技術報告、國際研究報告都可以看到,桃園地區的藻礁支撐了魚、蝦、蟹生態,也有高等掠食者活動。
林子皓說,海洋生態系的健康度不是單靠水體濁度來評估,有些地方水質很清澈,但也可能缺乏生產力。水體濁度是一個中性的指標,可能會受到海床特性、河川注入、海流、波浪等因素影響,屬於環境特色之一,並不是評估生態狀況的唯一指標。以台灣西部海域來說,大多數的河口都受到河川帶來的泥沙而形成混濁的水體,但這些泥沙帶來的營養鹽創造出龐大的生產力,並支持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
林子皓說, 每個不同的生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生態系服務。就像珊瑚礁海域和河口捕撈到的魚種會不一樣,但不能就因此說只要保育珊瑚礁生態系,不要保育河口生態系。
(三)傾向支持中油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規劃的學者則指出,藻礁不見得是汙染的地方才會有,且「汙染」的定義見仁見智。如果「汙染」的意思是水的濁度比較高,和珊瑚礁相比,藻礁生長的環境水質確實較混濁。如果在水質清澈的環境,珊瑚礁就成為優勢,珊瑚礁的適合生存環境,水溫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水要乾淨、清澈。
結論
一、藻礁可容忍有懸浮物、低光源、忍受砂子隨浪淘洗的水質環境,和珊瑚礁相比水質較混濁。
二、水體濁度是中性指標,屬於環境特色之一,不同生態系統有其獨特性,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而「汙染」仍會導致藻礁等生態環境受破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