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01 14:57:28| 人氣3,075|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WitchVera: 知道單主教的離開與今日(September 1, 2012)稍早的葬禮遺願 是連日來透過中央社新聞網的(1) 四天前收看有關毓老的一篇著作(2) 是在中央社<<每週好書讀>>的網站總是遲來的版僕才知道這位正紅旗的滿清時期的老先生 其實去年三月走了(3) 呆望著螢幕想起 幼年時認為毓老和海老是兄弟看到的裹小腳婦人經過內壢國小旁傳統市場 也認為她一定是被綁架來內壢的 如今來不及學習滿文還是事實 這個事實將列入來遲的版僕此生待完成百願之一

 

那麼電腦、 手機、 與網路的生活除了帶來方便與經濟, 如果拔掉插頭之後, 是否只剩下難堪地貧脊?或是, 根本一無所有? 此時Mr. Tyler Cowen 的著作(4)映入眼簾, 速速連上博客來網頁一窺, 果真已經有中文翻譯了。

 

 

 



大停滯.jpg 係下載自 博客來.


 

內容簡介

  全球最火紅經濟學家!最震撼的趨勢大解讀!

  假如我們不明白經濟為什麼停滯,如何進步?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世人發現《大債時代》的真相
  2012年,《大停滯》將為你揭開不再成長的未來──
  拿掉電腦,拔掉網路,我們的經濟還剩下什麼?

  全球剛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
  大家原本以為,只要危機過去,一切都能恢復原狀,
  失業率恢復正常,薪資可望上揚。
  錯了!失業問題,薪資低迷,麻煩恐怕遠比你想像中複雜與悲觀!

  本書作者泰勒.柯文,與克魯曼並列全球人氣最高的經濟學家,
  這部簡潔有力的作品中,點出了一個遠較金融危機更令人驚駭的事實:
  其實從1970年代開始,你我的平均薪資就已經出現大停滯!
  而且柯文警告:這場長達數十年之久的「經濟大停滯」,還沒結束!
  因為,全球經濟已經來到空氣稀薄的「科技高原」──
  科技創新腳步放慢,所帶來的經濟果實早已不再甜美!
  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未來,能再度擁有甜美又豐盛的果實呢?
  這本書,就是他引爆經濟學界熱烈討論的建議

作者簡介

泰勒.柯文 Tyler Cowen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喬治梅森大學,並主持該校知名智庫Mercatus Center

  他的超高人氣部落格,在全美經濟類點閱率的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遠遠超過克魯曼在《紐約時報》的部落格(第三名),以及《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李維特的部落格(第五名)

  柯文是當今經濟學界少見的天才。三歲就愛看書;十五歲贏得紐澤西州西洋棋冠軍;十九歲發表經濟學論文。目前為止,已經寫過15本書,是美國學界最肯定的經濟學大師之一。

  《彭博商業週刊》稱他為「美國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選他為過去十年「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更多相關報導請搜尋Tyler Cowen

 

譯者簡介

沈大白

  資深譯者、自由撰稿人,譯有多部作品。

 

目錄

黃春興推薦序
我們同樣忘了栽種新果林

劉孟奇推薦序
清醒面對嚴酷事實吧

朱雲鵬推薦序
觀點簡潔有力,台灣可以借鏡

吳惠林推薦序
苦日子,何時休?

綠角推薦序
當科技不再大躍進

朱敬一導讀
一本有趣的書:不同觀點,大膽假設

全球中文版作者序
是該覺醒的時候了

第一章 在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
--從土地到科技,我們還剩下什麼?

第二章 所謂的新經濟時代
--賺的錢,花到哪去了?

第三章 有網路好棒,真的嗎?
--消失了的價格、產能與利潤

第四章 好料,都被撈走了
--難怪政府老在挨罵

第五章 下一場金融危機
--銀行家、博物館董事,以及你和我

第六章 我們能擺脫困局嗎?
--用理性與科學迎向未來

 

 

推薦序一

獨特的觀點,能否給台灣啟示?我們同樣忘了栽種新的果林

  文化新秀常以驚豔的論述掀起話題,泰勒.柯文就是一個典範。

  他在2002年出版《創造性解構》(Creative Destruction)時,就曾引爆「全球化能推動在地文化多樣化」的爭議。最近,柯文的新著《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也被《紐約時報》稱為「今年非文學類中被討論最多的一部著作。」《經濟學人》也認為該書「巨大地改變了人們對過去三十年的理解。」

  對過去三十年不斷出現的經濟危機,已有太多的知名專家與學者,如克魯曼(Paul Krugman)、魯比尼(Nouriel Roubin)、薩克斯(Jeffrey Sachs)等,提出各種的經濟解釋和總體政策藥方。但是,經濟情勢繼續震盪,日益惡化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更像「大停滯」的前兆。

  這次,柯文又在這本新書中提出了獨特的觀點:「也許你已經懶得談金融危機了。你聽夠太多關於衍生性金融商品、聯準會所犯的錯誤、腐敗的銀行家、失控的房貸業者、可惡的肥貓。但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同一時間內,犯下這麼多的錯誤?答案可以歸納為這句話:我們以為自己還像過去一樣富有。」

  柯文認為,美國從十七世紀以來,就擁有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威力驚人的新科技等先天條件。他稱這些為「垂得低低的果子」,比喻美國要發展經濟並不需要太辛苦,只要伸手去摘取那些低垂的果子。但四十年來,低垂的果子都被採光了,追求經濟成長的成本愈來愈高,已經走到樹木早已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可是,「我們還假裝果子仍在」。

  「垂得低低的果子」和「科技高原」的比喻及描述,清晰、明確又簡潔地傳達了柯文的論述要旨,應是這本新書成功行銷的關鍵。另一方面,這兩個詞彙都允許個人的任意想像和寬廣的延伸空間,這也是吸引專家學者參與討論的原因。對柯文自己而言,在果子低垂的年代,「政府會有很多的實質資源可利用,也會有很多的方法讓人民感到快樂——例如給人民更多利多政策。」但是,當今天的局面已經不再如前,而我們還假裝果子仍在,結果就是「陷入財政泥淖中,為了償還醫療保險、社會福利與舉債利息而疲於奔命。」

  在果子低垂的年代,人們只要願意生產,就能賺得可觀的利潤(與薪資),可供消費,甚至浪費。消費與浪費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美國是否還有垂得低低的果子?

  這讓人反省:為何美國在七十年代前擁有那麼多低垂的果子,之後卻被採光了呢?答案很清楚,就是:人們因長期習慣於伸手就能摘取低垂的果子,變得短視和不勞而獲,忘了繼續栽培新的果林。柯文將這一習慣養成的責任指向政府部門,如教育、醫療等都「沒有面對市場的嚴格檢驗」,因而失去競爭力和利潤,也隨之失去了創新。對於只摘而無培育的缺失,就得亡羊補牢,勤於栽種果林。然而,廣闊的土地和大量的移民已經不可能再重新出現,唯一能栽種的就剩科技的發展。

  柯文討論的是美國,但其論述並無地域限制。美國當前的幾項困境,如財政負擔、失業率、科技發展停滯、教育效能不彰等,哪項不也嚴重地困擾著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期?過去三十年,美國只顧採摘果實,卻忘了栽培新的果林。過去三十年,台灣也充分利用科技優勢,發展了筆記型電腦和IC產業。但這些果實也快被採光了,我們也同樣忘了栽種新的果林。沒有新的果實,經濟也就停滯下來。

  除了土地、人力和科技外,柯文也提到勉強可算是低垂果實的「性別與種族的歧視」。將這一點用於台灣,那就是:我們必須改善對外籍配偶和外籍人士在就業上的種種歧視,即使這低垂的果實不多,也是我們的優勢條件。

  當然,科技是經濟成長的最後保障。摩爾定律給了我們信心:若能集全球科技菁英於同一產業,人類有能力在一年半內將技術提升一倍。如果摩爾定律無法持續,必定是科學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正熱烈地爭論十二年國教,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上學。但是,十二年國教能否提升他們的教育素質,能否讓他們的未來生活更富裕和快樂?柯文失望地回顧了美國的十二年國教,這能否給台灣提供一點兒啟示?

黃春興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推薦序二

當科技不再大躍進,不規律的創新

  一個新興國家,可以引入成熟科技、推廣教育、開發資源,提高人口生產力,大幅度推動經濟發展。過去,美國就曾經是一個新興國家。不僅如此,過去300年在新科技的普及與發明上,美國也居於領先地位。

  這就是作者書中所指的「低垂的果實」──國家似乎不必太費力,就可以達到的經濟成長。美國也以傲人的經濟成長,在立國300年後,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但當這些方法都已經用罄,科技也沒有過去的重大進展時,那會如何呢?

  科技大躍進,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們常以為近代科技不斷進步,但實際上,這本書提醒我們:科技大躍進的時代已經是近兩世紀前的事。19世紀火車的普及,將過去需要十幾天的陸上旅行變成一天可達的行程。1837年電報的出現,將過去最多只能和馬一樣快的資訊傳播,變成幾乎可以即時傳達。一個19世紀初期的人,到了19世紀中葉,他會發現世界已經完全不同。但1970年代的人到了現在,恐怕不會覺得有那麼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新發明。

  在不以人口增多帶動成長的前題下,經濟成長率追根究底,就是每人每小時產出的增長。簡言之,就是效率的提升。

  要讓人能在一樣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創新。

  藉由科技,將每一個人每一工時所能創造的產出提升。這就是科技進步何以能推動經濟成長的原因。

  美國1960年代,一位工人的平均產能是南北戰爭時代的五倍。不是因為20世紀的工人比較強壯、比較聰明,而且因為現代工人手上有更好的科技與工具。

  學習與低成長共處

  但是,本書作者指出:重大新科技的發明,已經進入一個遲緩的階段。連帶的,也使經濟成長停滯不前。

  低成長,會帶來許多衍生問題。對一個已經習慣於過去經濟成功的國家,這使其政府與人民,都產生一些過度樂觀的行為。怎麼辦?

  作者認為,要與低成長共處,或許美國還有需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

  或許誠如作者所說,近年的科技進展已不如發明電燈泡、發現抗生素的年代,讓人有向前跨一大步的感覺。但科技進展常呈現不規律的形態,時而快速,時而停滯。許多重大發明,都是沒有事先規劃的。從來不會有一張紙,上面寫著,十年後發明電燈,或是五年後發現抗生素;天底下沒有這樣的計畫,但這些劃時代的創舉,就這樣突然出現了。

  因此,即便今天已開發國家受限與科技的進步速度,但對於未來,我樂觀的相信,或許仍有現在意想不到的重大進展,正在等著我們。

綠角
(本文作者為知名財經部落格作家)

作者序

致讀者,寫在本書之前,該是覺醒的時候了

  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動能幾乎全面熄火?
  對於未來,我們能有什麼樣的期待?

  很高興,有機會把這本《大停滯》介紹給繁體中文版的讀者。

  我認為,西方國家再度面臨了信心危機。對於如何重新點燃經濟引擎,歐元區中大部分國家其實毫無頭緒,它們正在經濟崩潰的邊緣上,一場大型的金融危機迫在眼前。例如西班牙,在這本書出版時,失業率已經高達二十五%,零售業也被打回到二十年前的規模。希臘,就更不必說了。

  至於美國,雖然看起來穩定得多,但實在算不上有什麼好表現。好不容易擺脫了衰退,卻仍然陷在緩慢的經濟成長之中,就業市場甚至連復甦都談不上。

  大家都知道,我們經濟裡的許多動力已經消失,卻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英國的狀況也是如此。這段期間以來,加拿大與澳洲,算是兩個經濟上的贏家。然而,不妨看看它們成功的原因──把天然資源賣給中國以及其他開發中國家。除了這點以外,這兩個國家其他產業的生產力不是陷入停滯,就是早已大不如前。

  撇開西方國家不談,看看日本。日本陷入明顯的停滯,已經有二十年之久,而且直到今天都看不到景氣回春的明顯訊號,終有一日,高築的債台會再也撐不住。在經濟上,日本看來也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

  過去十年來,我們倒是能看到許多開發中國家出現「追趕型成長」,但那些被追著的先進國家,表現卻令人失望。

  拿掉電腦,拔掉網路,我們的經濟還剩下什麼?

  我在這本書裡,將上述現象稱為「新常態」。我嘗試提出一個架構,讓大家理解為什麼世界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簡單說,是因為西方的科技進步速度放慢了──至少與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前半相較,慢了許多。拿我奶奶來說,她出生於一九五年,在她人生的前五十年當中,就目睹了許多驚人的改變,例如汽車、電力、收音機、抽水馬桶到抗生素等等;而我自己的人生前五十年,卻只看到溫和的改變。從科技的角度來看,今天的我們,還是會很熟悉一九六年代的時空。

  我們今天之所以會覺得有很多創新,主要是因為電腦、網際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但除此之外,其實經濟裡的其他領域,已經停滯了很多年;今天,全球經濟裡仍保持創新活力的產業,只剩下很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開創新一波的經濟革命,是非常困難的。沒錯,藉由電腦,我們目睹了一場資訊革命,但我們──至少以美國而言──生活中的其他基本配備,拿今天跟過去數十年相較,老實說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頓時間,我們今天不得不承認:經濟成長真的是有極限的。倘若回到過去的年代,這種極限,是人們不可能理解的。

  我無意在這篇自序中,陳述整本書的觀點。但我想藉由這本書,向大家解釋我們的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西方國家──還有日本──的經濟動能幾乎全面熄火?對於經濟的未來,我們又能有什麼樣的期待?

  我希望讀完之後會喜歡這本書,並激發你的思考,讓自己稍微有點警惕。該是覺醒的時候了。

泰勒.柯文

-------------------------------------------------------------------------------------------------------------------

內容連載-節錄

§內文1

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
從土地到科技,我們還剩下什麼?

美國正在徬徨。經濟表現令人失望,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才剛剛過去,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家都擔心再次陷入衰退。對於全球性的不景氣,美國完全束手無策,反而得靠亞洲來帶動經濟復甦。

然而,過去三次復甦──分別是二○○九,二○○一與一九九一,本質上全都是「無就業復甦」。企業獲利回升了,低迷的就業市場卻原地踏步。

打從一九七年代以來,上班族的「所得中位數」(median wages,意思是,有一半的人在這個數字以上,另一半的人所得低於這個數字)就已經呈現「大停滯」,僅僅增加一點點。

而這樣的薪資大停滯,還在持續中。幾代以前的人,賺得比今天的我們多很多;幾乎每隔幾十年,他們的生活水平就會提升一倍,而今天的我們,實際上的成長遠比我們想像中低。

三百年來,我們把好料都撈光了

這些年來我們所感受到的榮景,基本上是靠債務、膨脹的房價與經濟上的假象所堆砌起來的。拿此刻來說,我們正努力回到二○○八年時的水準,但是實際上,即便是回到金融危機前的那十年,我們也沒有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更糟的是,我們今天還得面臨長期的財政危機。而危機之所以形成,正是因為我們有沉重的社會福利包袱,因為我們對債務的高度依賴,以及我們眼睜睜看著問題惡化,不願勇敢地解決問題。

這危機如今也蔓延到政治上。在美國,明明中產階級已經被壓到喘不過氣,明明公共部門未能有良好表現,而且對於龐大的社福支出壓根提不出好方案,民主黨仍然要擴大政府支出。共和黨雖然有一套主張,但對於減稅所能帶來的獲利提升、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卻充滿著不切實際的想像。共和黨一旦掌權,往往比民主黨帶來更大的財政災難。

也許,你對於共和與民主這兩大黨的印象都遠比我好;也許,對於該怎麼做我們未必有相同見解,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政治出問題了。政治人物的主張與行為,如今越來越兩極化,導致我所謂的「老實的中間分子」,完全發不出聲音。人們往往批評,是「他們」的經濟政策錯了,認為「他們」被其他國家的競爭者牽著鼻子走。但我們其實並不很清楚,到底自己錯在哪。

這些問題,全都有一個很少被注意到的根源:過去三百年來,我們把所有「好料」都撈走了。我們的社會與經濟,全都建構於「有撈不完的好料」的預期之上。但好料,早就被撈光了。

你到過櫻桃園嗎?到處都有櫻桃,隨你愛檢多少有多少。或者,想像一下你在一個熱帶小島上,樹上結滿了各種果子,全都垂得低低的,摘下來就能吃,連下廚都省了。

我們的經濟就是如此。美國打從至少十七世紀以來,就享受著無數「垂得低低的果子」──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以及威力驚人的新科技。然而,在過去這四十年中,這些原本垂得低低的果子,全都不見了,而我們還假裝果子仍在。我們沒發現,自己已經走到了一片科技高原上,這裡的樹木早已光禿禿。這,正是問題所在。

我們原本以為,在經過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已經突破了限制,經濟可以永遠的高成長下去。但現在,該接受一套新想法了:我們會遇到科技高原,而此刻我們正在高原上,等待著下一次大型的成長革命來臨。

 

§內文4

 

為什麼政府老被挨罵?

對於政府,我們大多數人都仍有一個充滿希望的願景,相信我們有著腦袋清楚、誠懇的中堅份子,帶領著我們「保持正確方向」,一路不斷穩定地向前邁進。我們會有實質的所得增加,而且年復一年,都能帶來2%3%的成長率──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過去四十年來,大部分老百姓對政府的期待,遠遠超出政府真正能扮演的角色。這個錯誤,正是今天政府令人失望的根本原因。照理說,政府應該向人民承認自己的極限,或是處理人民的期待,但相反的,今天政府卻選擇欺騙人民。

假如有人認為,自己的實質所得每年應該增加3%,而實際上卻只有1%,他就會感到挫折──開始責怪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的政府在幹嘛?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右派的觀點越來越受歡迎。在美國右派看來,想要提高所得,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就是減稅。因此,右派政治人物不斷向選民推銷減稅的好處,而短視的選民往往贊成減稅,卻無視於隨之而來的政府支出刪減。造成的結果是,短期內,實質所得的確增加了,但其實我們只是在繼續累積負債,暫時將我們節節高漲的不滿留給未來而已。

遲早,我們得付出代價,債務會高到不可收拾,到那時候,我們要不是得進一步減稅,就是得再度面臨實質所得減少的窘境。光談減稅,而不談刪減政府支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政治人物卻照說不誤。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推出沒有明天的財政政策

當經濟成長慢下來,主張減稅的人勢必得掰出更多減稅的好處才行。事實上,證據顯示結果正好相反,當稅減越多,政府的收入也會跟著減少。我們這時代有一種妄想,就是以為光靠著減稅,就能大幅提高人民的實質所得,進而為國庫帶來更多進帳

隨著「經濟大停滯」的持續,美國左派要求所得重分配的聲音,也會越來越響亮。但是從有錢人身上把錢挖出來,分配到窮人身上,也只能「暫時性」地提高窮人與中等收入者的實質所得。在美國,所得最高的5%人口所繳的稅,已經佔了總體稅收的43%;最高的1%人口所繳的稅,也佔了超過27%遲早有一天,從有錢人身上掏錢,會變成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假如你老實告訴人民,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的實質所得也不會增加多少;繼續舉債度日絕不是可行之道。那麼,你恐怕很難在美國贏得選舉。想要讓選民們相信,未來還會有大幅的實質所得成長,你只能靠著撒謊與誇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政治也越來越….撒謊與誇大,人民被迫只能在「誇大減稅」與「誇大重分配」之間選擇。

今天,我們的經濟效率降低,壞消息越來越多,拜失控的政府所賜,經濟大停滯也持續惡化中。

 

 

    小記: 那麼在面對GDP不再成長 政府不斷徵稅 社會隱藏的問題逐一揭開之際 發展出對其他物種的關心(5) 提高生產項目 類別 與製造過程及製成品的品質 會是比提出讀後心得更具價值的本書推薦文

 

備註

1.        單國璽告別式窮人葬禮遵遺願

中央通訊社

 

2.        毓老真精神   

http://www.cna.com.tw/Proj_GoodBook/788.aspx

 

3.        愛新覺羅·毓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hant/愛新覺·毓鋆

 

4.     博客來書籍館>大停滯:全球經濟陷入漸凍,如何擺脫困局?

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

 

5.      Dalai Lama: August 27 2012 on Facebook
Although we are all the same in not wanting problems and wanting a peaceful life, we tend to create a lot of problems for ourselves. Encountering those problems, anger develops and overwhelms our mind, which leads to violence. A good way to counter this and to work for a more peaceful world is to develop concern for others. Then our anger, jealousy and other destructive emotions will naturally weaken and diminish.
雖然我們不想要的問題,並希望平靜的生活中都一樣,我們往往會為自己創造了很多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憤怒開發並擊潰我們的思想,這導致了暴力行為。一個好的辦法對付這,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和平的世界是發展關心別人。然後我們憤怒、 嫉妒和其他具有破壞性的情緒會自然削弱和削弱。 (翻譯由 Bing 提供)

 

 

台長: WitchVera
人氣(3,075) | 回應(10)| 推薦 (8)|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拾人牙慧 |
此分類下一篇:俺鑽牛角尖
此分類上一篇:預告新書>

WitchVera
6. Why you refuse to save more, kindly refer this article:
http://moneyland.time.com/2012/07/20/the-action-gap-why-workers-refuse-to-save-more-for-retirement/#ixzz24y3hoW4W

So, only one way to skip the insurance and protect your family is died.

sad, ehhh?
2012-09-01 15:18:18
版主回應
And, this article is interesting:
Canada Loses All of the Maple Syrup gawker.com

http://gawker.com/5939581/we-gave-canada-one-job-dont-lose-all-the-maple-syrup-and-they-couldnt-do-it
2012-09-01 15:20:16
旅人
您的英文
好棒喔
佩服

午安安
2012-09-01 15:40:02
版主回應
旅人北北您取笑了, 明知道這是篇拾人牙慧的文章嘛~~ 只是希望藉他山之石呢! 只是戮力工作之餘, 回頭看看自己, 恰好一個icon吸引之後的搜尋.....

祝 安安
2012-09-02 16:00:01
WitchVera
Just found this on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1/01/growth_2
But, just read a part of it~
2012-09-03 09:23:49
旅人
您的閱讀真深廣

謝賞流浪漢及小巷彎了你的背影
早安安
2012-09-03 10:44:07
版主回應
又讓旅人北北取笑一次, 卻實實滿足了虛榮心與驕傲...只是無異於改善社會現況, 連小弟說要分, 我都不清楚究竟要分什麼~~

明天先跟律師約談, 再問問宗祠裡是如何處置為宜, 對人 對生命 能否也像老子 那樣豁達洗鍊面對??? 呵呵

祝 平安吉祥
2012-09-07 22:42:23
楊風
來讀好書
2012-09-09 10:08:45
版主回應
人的心 不那麼容易讀~~
2012-09-13 07:23:14
(悄悄話)
2012-09-11 00:58:46
(悄悄話)
2012-09-13 16:03:35
無楚
在下才疏學淺
不懂英文的意思
真是不好意思

晚安
2012-09-13 23:16:09
旅人
一對戀情
轉過濃密的樹葉
回首,看見朱里安諾仍在送行

問安
晚安
2012-09-14 20:47:01
小洋子
嗯,好。那到時候再我們連絡
那...妳一切都還好嗎?
可不要太累了喔

晚安安:)
2012-09-17 00:13: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